“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研讨会(2011)”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f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22日,“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研讨会(2011)”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70多所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负责人、专家学者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教育部社科司徐维凡副司长、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王民忠副书记、北京科技大学党委罗维东书记、陈曦副书记等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科技大学陈曦副书记主持。
其他文献
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的核心议题之一。迄今为止,英国学派已经在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上对国际社会展开了颇具特色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英国学派两波地区国际社会的研究成果,归纳出英国学派内部存在的双重国际社会生成逻辑,即全球国际社会生成逻辑和地区国际社会生成逻辑。前者强调国际社会全球层次和地区层次的同质性;后者则强调国际社会两个层次的异质性。英国学派双重国际社会生成逻辑描绘了一幅更为清晰完整的国际社会图景。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深入,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研究视角逐渐发生转向,即从传统的认识论和政治哲学视角逐渐转向文化学、符号学、社会学等视角。这一转向拓展了意识形态研究视野,丰富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意识形态研究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研究视角的转向,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存在不少明显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建设应引以为戒。
本文试图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态逻辑的悖论。资本逐利本性一方面有助于扩大生态外界,从而实现资本与生态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无约束的资本规模必将超越生态承载的边界,导致资本与生态恶性循环。解决该问题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系统价值观,以此约束资本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资本对生态边界的扩大作用,实现资本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我国慈善事业正在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因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一直无法摆脱备受束缚和公众质疑的局面,亟须步入法制化轨道。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关键是需要尽快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通过立法来界定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及其与政府的关系,规范慈善事业的运行规则,明确有效的慈善事业促进政策,并妥善处理好相关制度安排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鲍威尔最大的问题是仅从“哲学的基地”来理解“犹太人问题”,与此相关,其只能将犹太人的解放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宗教解放问题。马克思的批判表明,要理解现代社会真正秘密,必须从对“犹太精神”的把握入手,即只有从利己主义原则入手,我们才能本质地把握市民社会的现代性质。
本文讨论了J·C·Gerretsen不等式的诸等价形式及其应用,从而揭示了一些形式不同的不等式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给出了J·C·Gerretsen不等式的一种加强;同时,建立了三角形内一些常见不等式的新的加强式。
本文以S·Beatty不等式为基础,推出了一个包含Funsler-Hadwiger不等式的不等式键,并从六种不同的途径讨论了这个不等式链中有关系数的进一步改进,最后在附录中给出了文[2]中定理的推广,这个推广其实是本文讨论问题的主要引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商品价值理论来看,交换价值是马克思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后者由此出发走向表层的价格分析和价格建模,而马克思则走向深处的价值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从而创立了科学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原则、“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发挥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作用,也成为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