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新桃换旧符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传统节日,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长河,注入潺潺不尽的源头活水,构成别具风味的节日诗篇。
  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他的《元日》诗,描绘了春节除旧更新的气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声声,辞旧迎新,老少欢聚,暖酒融融。旭日东升,霞光万道,千门万户,换下旧符。全诗境界开阔,而又入细入微,字里行间,含蓄表达了改革创新的思想,洋溢着坚定信心和豪迈气概。可以说,既是一首节日即景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元日之后的第一个热闹节日当属“元夕”,即元宵节。金元诗人元好问的《京都元夕》,写元夕日他独自一人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国史院编修官时的情怀:“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夜幕降临,灯光辉煌,天真活泼的儿童们,三五成群,穿街绕巷,尽情玩耍,或竞比,或观赏,或逗趣,或追逐,或欢呼,或雀跃,好不热闹!而诗人也忘却身份,和游人们一道联欢行乐了。游人们的喜悦,孩子们的欢愉,勾起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他虽然也是笑容满面,内心却是凄苦弧寂的,此所谓“以乐写哀”也。
  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之分,古时备加重视。晚唐诗人王驾的《社日》写得生动活泼、不落俗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鹅湖山,虽确有其山(今江西铅山县境内),但此为泛指之山,更有鹅鸭成群,嬉戏水中,山明水秀,相映如画的意境。稻花飘香,高粱吐穗,好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村民们不在家中,然而家门并未上锁,只是半掩而已,足见山村夜不闭户的纯朴民风。社祭尾声,天色向晚,家家户户都搀扶着醉醺醺的当家人回去了。“醉人”之醉,想必不仅仅是因为酒吧,更有着丰收的希望、家庭的和睦、生活的温馨!
  “端午”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但唐代诗人殷尧藩的《同州端午》却格调深沉:“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欲问何方是故乡。”诗人撷取端阳节在客居之地的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与儿童闲话的细节,抒发心头强烈的乡思之愁。少小离家,老大不回,已有三十五年,而今白发披挂肩头都这么长了!孩子听说同州并非祖籍所在,煞是吃惊,急忙探问哪里才是故乡。是啊,天真幼稚的孩童生在他乡、长在异地,他们哪里知道父辈心中的秘密呢?而一旦明晓,一股由衷的情感如奔泻的潮水不可抑制。诗人用儿童的心理来衬托自己的情怀,三十五年过去了,何时才能再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啊!
  “除夕”是年尾岁末,理应合家团圆。但宋代诗人方翥因进京应召,只得放弃与家人的欢聚,连日奔波,真是“忠孝难两全”。请读《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诗人眼看家家团圆,自己却孤身一人旅宿他乡,当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按风俗,除夕要彻夜灯火、通宵不眠,以示守岁,但诗人也许是旅途劳累,也许是考虑到明日还得赶路,他早早熄灯就寝了,只有隔壁客房里依然亮着灯,门外的雨,则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那雨不是落在地上,分明滴在诗人心头!或是心系家小、思念不已吧,或是环境触发、影响情绪吧,诗人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居然还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己回到乡里,合家团聚,欢度良宵;无奈梦醒之后,只听到客店门外儿童们燃放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儿童们哪里理解一个乡外官宦此时的心境呢!我们说,梦是虚幻的,情是真实的,诗人的满腔感慨正是寄托在这破灭了的还乡梦里,其梦越美,其情越切,其梦越甜,其心越苦,从而更增添了这首诗的感人魅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而节日诗篇更不计其数。以上斑窥,初步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读之颂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启秀中学]
其他文献
立夏的《英雄》,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捕捉了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画面,合成了英雄的整个人生轨迹。青年的他,是英雄的、高尚的,因为他的舍己救人;中年的他,是憨厚的、坚强的,因为他的勤劳朴实;而老年的他,则是贫困的、卑微的,因为他的多舛命途。人们在英雄的事迹中咀嚼着感动,而英雄则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淡离。在英雄与贫民角色的交替中,他有的只是微笑与坦然;在人生际遇的变化中,不变的依旧是他那撼人心魄的高尚情操。  
期刊
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动人心魄的小小说。文中叙述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孩在失去了亲生父亲之后,迫于生计,母亲带她再次嫁人。从此,她有了一个见而生厌的继父。她从未叫过他一声爹,但丑丑的继父却真诚地关爱着她,努力挣钱供她上学。不久母亲又因病去世,但继父并没有抛弃她,而是一如既往地拼命劳作,继续供她上高中,读大学,直到考上托福出国。后来,继父突发脑溢血而死,她从国外赶回奔丧,为他摔碗送孝,终于释放出憋在心底许久的
期刊
我不相信童话    卧夫  也可以把一枚硬币想象成太阳  比露珠坚硬。挥刀断水或者对牛弹琴  如果穿着皇帝的新装过独木桥  一共需要多少标点符号  我把我藏匿得一点也不巧妙  胸腔里的泥泞  让歌声受过委屈  写不完的作业,把骨头咯吱得隐隐生疼  后来我理解了:王八看绿豆  癞蛤蟆走到了马路上    猫来了,不要掀开我的被子  不要惊动那只调皮的鸟儿  比喻和想象已经难以拯救我了  经常口渴。今年
期刊
一、新材料作文  1.全国大纲卷:指引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2006年至今,全国卷高考作文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今年全国大纲卷(河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等省区用)考题,微调了2009年“发现与创新”、2010年“浅阅读与深阅读”、2011年“最诚信的业主”等文题直接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思路,转而让考生针对“甩掉多余的顾虑”这一“人生成长”类话题作出评说、倾吐心声,其针对性与启迪
期刊
根据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看,紧扣生活、突出对情感的感受和追求,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情感类作文试题,即紧紧围绕学生的情感世界来出题,涉及学生成长的经历、心灵情感的律动以及与同学、老师和父母之间的故事等话题。  【常见失误】  (1)情感类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出人物之间的情感,如果没有具体的事例是无法做到这点的。作文时,不少同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切入角度太大。  (2)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过言语、动作、肖
期刊
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指的是修辞格。即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来表述。常见于文学作品,用以描写各类人物。  从古到今,死是人们特别避讳的。人们用了数十种同义的词语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常用的有“亡”、“尽”、“殁”、“殒”等。如《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触龙说:“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对自己讳说死,而言“填沟壑”。左师公对赵太后说:“一旦山陵崩,长安
期刊
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大冬天里,雪花飘得又紧又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冻得瑟瑟发抖。她想起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想,若是她也有一把可供燃烧的火柴该多好啊!她实在太冷了。  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
期刊
弯曲的月光  秦巴子    空中的利刃,比挥舞更寒冷  弯曲的月亮挂在树上  让我听见了蟋蟀的苍凉  深秋的山冈被削的更低  月下的土地  把夜岚牧向远方的河流  谁在敲门?推窗见霜  只有亡灵在影子里彷徨  我慢慢走回自己的心脏  需要拿出最后的勇气  才能拾起床下的一片月光    秦巴子,当代诗人,出生于1960年,现居西安。主要作品有:《少女和画》、《弯曲的月光》、《雪夜凿冰取水》、《时间是
期刊
很多人误解了读书的意义。  在一些人看来,读书,不过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另一些人认为,读书,仅仅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如果这样看待读书,就大大降低了它的价值。  确确实实,为了完成学业,我们需要读书。因为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为了研究问题,我们也需要读书,因为我们可以从书籍中获得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或者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解决我们的疑问。但这仅仅是我们读书的功用之一。如果我们的理解到此为止,就会丢失
期刊
雪夜人独行  高三(16)班刘永辉  读书到了深夜,将睡时,却发现床那么冷。正应了白居易的那首《夜雪》:“已讶衾枕寒,复见窗户明。”或许,是一种神秘的召唤吧,我不自禁地推开了门,几乎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漫天的大雪正纷扬而落。  出去走走吧,我在震惊中对自己说。轻轻打开房门,我连呼吸都不由得屏住了。我怕我这位不速之客会吓到夜的精灵,雪的仙子……  独自走在旷野清寂的路上,倾听着沉静的夜的呼吸和雪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