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子和线粒体基因片段序列测定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核糖体转录间区域(ITS-1和ITS-2)及线粒体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后进行克隆和测序,分别得到长度为543、791、530和700 bp的核苷酸序列.4 个DNA片段的A、T、G和C碱基含量分别为23.57%、20.07%、29.47%和26.89%(ITS-1),27.43%、19.22%、27.05%和26.30%(ITS-2),29.25%、29.25%、23.02%和18.49%(16S rDNA),22.71%、39.43%、20.43%和 17.43%(COI).实验证明ITS-1和ITS-2引物在贝类中通用性良好.文中同时讨论了4个序列在我国几种牡蛎的种类鉴别及相关研究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以黄土高原中南部延安市宝塔区飞马河村、南沟村和淳化县西坡村为对象,研究了农果复合系统的能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果业、畜牧业、人类子系统和复合系统能量产投比分
用PCR的方法扩增得到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ltMNPV)ORF137全长基因 (Splt137)。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上 ,并转化大肠杆菌M15 ,在IPTG诱导下表达了与预期相对分子质
【目的】构建携带加强型黄色荧光素蛋白 (EYFP)和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双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IRES EYFP/VEGF12 1,用EYFP作标记基因 ,研究外源性VEGF12 1基因在大鼠原
我院于 2 0 0 1年 5月收治 1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陈旧心梗室壁瘤形成患儿 ,行冠脉造影后 ,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术 ,术后效果良好。1 
记述我国豹蛛属Pardosa山栖豹蛛种组monticola-group 1新种:长隔豹蛛pardosa longisepta sp.nov.,及1新纪录种:杂豹蛛Pardosa miata(Kulczynski,1887).新种外雌器中隔端部窄
实验在SD大鼠上应用脑室微量注射和辐射热测痛的方法, 研究了脑内微量注射白介素-1β对大鼠痛阈的影响.实验大鼠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 在给药组大鼠脑室注射不同剂量的白介素-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的非随机分布与当地的血流动力环境有关.借助平行平板式平直流槽和以T型分叉流槽为代表的平行平板式异型流槽,可以模拟血管的主要形状特征.首
以双氢罗丹明123(DHR123)作为荧光探针,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小剂量(800nmol/L)H2O2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株WB-F344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理.结果发现:
对昆明市生态红线区非生态用地的转变提出了3种方案,利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计算和分析了非生态用地转变前后红线区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1)2005年生态红线区的
用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薄层实验法(DPPH-TLC-ASSAY),从尼日利亚螫毛果(Cnestis ferruginca)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发现了一种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物质;用柱色谱及反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