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会烧哪把火?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s88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掌中国证监会短短506天之后,在沸沸扬扬的传言中,被投资者们贴上“改革者”标签的郭树清于3月17日卸任证监会主席,原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成为继任者。
  现年55岁的肖钢曾是央行系统最年轻的局级干部,40岁时已是央行副行长,金融系统最年轻的副部级,五大行最年轻的“一把手”,更是五大行掌舵者中唯一一位中共中央委员。
  履新当日,肖钢一句“保持资本市场政策连续性”的表态,即打消了市场因监管层换帅而引发的政策转向恐慌。从中似乎可以窥见肖钢对市场心理的把握。
  但此后,除了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外,一周来再也没有肖钢的新举动传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证监会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近日证监会办公厅已经知会部分科室,称眼下新主席还在了解情况,所以暂时不要向主席上报请示、批文等。
  在深入摸底之前不轻易“出手”,似乎正符合肖留给外界的“作风稳重、谨慎”的印象。
  此外,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肖钢已经明确要求,证监会今后每周一都要召开一次主席办公会。在肖钢之前,证监会的主席办公会大多都是不定期召开的。最勤政的郭树清任主席期间,主席办公会的召开频率也几乎达到了每周一次,但仍是不定期召开的。该内部人士称,由此推断,肖勤政的程度或将不亚于郭。
  但中国股市,愈往前走愈将面临利益盘根错节的“深水区”,面对这些,从“改革者”郭树清手中拿过接力棒的肖钢会有多大魄力继续深化市场制度改革?千头万绪之中,肖钢将如何开局?
  严格监管执法
  盘点肖钢面对的诸多市场沉疴,首当其冲的便是公司治理问题。
  “中国股市问题的核心就是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较差。”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恰是中国股市一直在2000点附近徘徊的根源,也是监管者需要更多发挥作用的地方。
  李迅雷指出,有的公司上市就是一个“包装”过程,其中充斥着很多假冒伪劣的东西;有的企业虽然进入世界500强,但透明度却不够,且“一股独大”现象明显,普通投资者没有话语权,得到的回报也很低。
  而导致公司治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关键,业内其实心照不宣,那就是监管执法不力。
  以2009年为例,监管部门当年共查处违规案件53起,较2008年的50起有所上升。但就处罚方式来看,仅有13家被处以现金处罚,最高的仅罚了500万元,其余均低于100万元。而公开谴责、公开警告等处罚方式则是使用最多的。有的甚至语焉不详地表示“做出了相应的处罚”。
  针对上述种种,郭树清在上任不久即重拳出击:对内幕交易“零容忍”——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也正因为如此,郭树清执掌证监会的完整一年——2012年,成为证监会执法力度最大、查办案件最多、移送刑事追责案件最多的一年,监管部门为市场清理了一批害群之马。
  郭树清紧抓市场监管的举措得到了投资者的拥戴,也使市场对其继任者有了更多期待。
  3月20日、21日两天,有3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調查。对此,业内纷纷推测,表态要“延续监管政策”的肖钢,履新不足一周,也已经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公司治理上。
  业内推断,如此密集的调查并不多见,或许肖钢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正在烧向对上市公司违规的治理。
  但据前述证监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这三份立案调查的文件其实也还都是郭树清卸任前签署的。肖钢目前仍处于摸底阶段,还没有开始签署任何文件。
  那么接下来,肖钢领导的证监会能否不负众望,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项继续重拳出击,不包庇、不纵容,做好监管部门该做的事呢?市场翘首以待。
  IPO开停两难
  排在中国股市门口的IPO长队,是肖钢面临的另一大难题。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大批企业融资需求迫切,急于上市融资;A股资金承接无力,投资者闻IPO色变。A股市场长期面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问题。
  对此,郭树清在任内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应对新股“三高”问题。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适当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继续完善对炒新行为的监管措施等。
  但在市场人士看来,郭树清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能算成功:一是没有触及到核心制度,二是几次通过行政手段来促使发行人缩量发行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郭还通过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IPO企业进行疏导分流。然而,目前在证监会门槛排队的拟IPO企业仍超过800家。这么多的新股怎么发?高悬在A股头上的IPO堰塞湖如何解围?尤其眼下,何时重启IPO是肖钢履新后直接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如何最大程度化解其负面影响,无疑是对肖钢的一大考验,也是新任证监会主席展现其个人风格的一次机会。”业内人士表示。
  而郭树清“IPO不审行不行”这惊人一问,也留给了肖钢。
  有市场人士建议,证监会应在尊重市场精神的同时,对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智慧式的顶层设计,让新股发行走出发了又停、停了再发,市场暴跌复暴涨、暴涨复暴跌的恶性循环,最大程度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但至于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才是“智慧式”的,也正考验着肖钢带领的证监部门的智慧和能力。
  监管协调难题
  部门协调能力是肖钢面临的又一大考验。
  中国金融市场“多头监管、市场分割”的格局,使得资本市场的不少关键领域改革不得不与其他监管部门发生联系,甚至很容易踏入其他监管部门的职权范围。
  以新三板扩容为例,2011年,尚福林在证监会主席任上时,就曾把场外交易市场作为当年证监会的八大工作重点之首,其定位是“抓紧启动中关村试点范围扩大工作,加快建设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然而,直到2012年8月初,国务院才拿出了新三板扩容方案。与之前“统一监管的全国性”市场定位不同,这一扩容是首批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扩大到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天津滨海三大高新区。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在不少地方都希望拥有自己的OTC市场的背景下,一步到位建立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阻力重重,为照顾到地方政府的利益,不打击地方积极性,证监会才只得调整思路。
  债券市场的发展亦然。我国的信用债市场经由多年发展,形成了央行主管企业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改委主管企业债(主要是项目债券),证监会主管公司债的分裂格局。这一格局直接导致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长期滞后。
  对此,郭树清履新后不久就开始积极推动我国债券市场统一监管,发文成立“债券办公室”,推动我国债市规范统一,以减少市场分隔,推动建立统一互联的债市。
  终于在2012年4月,央行、证监会与发改委成立了部际协调会议,以共同推动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部际协调机制更像是权宜之计,因为信用债市场究竟由谁统一监管,似乎仍未明确。
  此外,证监会要推的股市税费改革涉及财政部的职权范围,社保基金和公积金的利用需要人社部和住建部的首肯,QFII与RQFII涉及的资本账户问题则是外汇局在具体操作。
  资本市场诸多改革都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难度不言而喻。然而对于此项重任,业内人士对肖钢抱有更高期望。
  资料显示,肖钢此前曾在央行工作22年,一直从事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工作。不仅熟悉宏观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改革创新意识,而且善于研究问题,组织和协调能力强。业内推断,由他来主导证监会改革,在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上应该会有一定的优势。
  趟向利益“深水区”
  即便二十余年的建设,已经让中国股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多年来,“圈钱市”、“赌场”一直是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重投机轻投资特征的写照。
  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都向记者表示,虽然从单纯市场的搭建和游戏规则设计上看,近年来中国股市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的“市场工程”。但随着市场改革步入“深水区”,更多的不足在等待纠偏:
  IPO当发不敢发,垃圾股该退不敢退;內幕交易屡禁不止,公司造假上市、业绩变脸成为常态;就连证监会自身,也因为股市的“一股独大”和债市的长期缺位被市场戏称为“股监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种种之所以长年得不到根治,原因正在于证监部门若要兴利除弊,其一举一动,都将直接牵动市场各方的切身利益。
  曾经,面对市场乱象,郭树清铁面施政,不仅对内幕交易等公司治理问题重拳出击、对IPO排队企业实施核查风暴,对保荐代表人制度做出改革,甚至还在证监会内部还让一二级部门的处级干部大轮岗……
  虽然有关“郭氏新政短命是因为其威胁到了利益集团”的传闻无据可考,但其种种改革措施很难不招致相关利益方的怨恨。
  仅是IPO和退市制度两项,这一进一出之间,就全是利益。
  同样是在郭任上,虽然*ST炎黄、*ST创智终止上市了,但是业界普遍认定难逃退市厄运的*ST中钨却神奇般地换来了有条件的恢复上市,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此前就曾有一位证监会高层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坦言,别看现在市场中听到的都是拥护退市的声音,而且期待很高。但很显然,拥护退市的人都抱持的是“隔岸观火”的心态,都觉得“退不到自己头上”。
  “未来真是轮到谁的股票退市,即使退的是常年提示风险的公司,投资者要承受真金白银损失的时候,他就不干了。”该人士表示,有公司濒临退市,当地的政府也会站出来说我出资想办法挽救。从证监会讲,你不能不允许挽救。这就是现实矛盾。
  在业内人士眼中,长期从事金融行业管理工作的肖钢也有着“铁腕”风格。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的银行业整体改制浪潮中,中国银行是首家试点。肖钢作为中国银行的董事长,正是这一银行改革的直接推动者。业内人士称,在中行改制上市期间,其道路并不平坦,而肖钢正是凭借其过人的能力和“铁腕”风格扫除了种种障碍。
  “再深的水也要趟。”李克强总理向中外记者的表态,也正是中国市场投资者对肖钢最大的期待。
  (本刊记者王丽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在今年的两会上,一个引人注意的消息是: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意味着我国向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再迈重要一步。  在已達成的共识中,中国“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被认为应由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个账本组成。  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国有资本金预算,分别于2009年与2010年首次向全国人大提交审议。同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于2010年开始启动试
期刊
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商进入多事之秋,继爆出虚增利润丑闻后,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锐风电)高层紧急换帅,创投人士取代创始人上位董事长。  3月10日晚,华锐风电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韩俊良因“个人原因”辞职,董事长一职由曾为公司上市重要推手之一,有“中国A股第一人”之称的尉文渊接任。  从2010年净赚28亿元到2012年预计亏损4.9亿元,昔日韩俊良“迷恋对于速度、规模
期刊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交通大部制改革方案同时披露,讨论酝酿多年的铁路改革终于正式拉开大幕。4天之后,已存在数十年的铁道部被撤销,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成立。  中国铁路总公司 “体量不凡”。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铁路總公司组建方案》,该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属于国资委管理。而且中国铁路总公司拥有200万员工、超过4.3万亿元固定资
期刊
美国东部时间3月23日上午,正在中东进行第二任期首次出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忘庆祝医疗改革法案“三周岁”。三年前的这一天,奥巴马连用22支钢笔签署医改法案生效,成就了自己第一任期内最具代表性、也最受争议的“政绩”。  经历四年的政治洗牌和成功连任,奥巴马又在踌躇满志打造第二任期最重要的“政治遗产”——近三十年未获通关的移民改革。靶心是美国境内1100万非法移民这个“老大难”,筹码则是拉美裔族群日渐
期刊
改革派吴新雄出任新国家能源局局长,让人们对电力体制改革充满了新的期待。  近日,有关国家电网公司一拆为五的改革方案在坊间流传。尽管国家电网公司称,国家发改委深化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拆分国家电网的内容,但“拆分国家电网的消息表明了一种社会舆论的走势。”一位电力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  记者在国家能源局采访时得到的消息是,目前新国家能源局的重组只确定了高层人选,各司处的设置还没有确
期刊
3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将原铁道部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划入中国铁路总公司,并继承原以铁道部名义签订的债权债务等经济合同、民事合同、协议等。  第二天,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告称,该公司自组建之日起,承继原铁道部负债,承担和履行原铁道部发行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其他有关合同、协议项下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和法律责任。再次明确了
期刊
黑风衣,长围巾,软绒礼帽,日本副首相兼财相麻生太郎2月15日一早从成田机场出发,前往莫斯科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这身装束引来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调侃,称麻生一身“黑帮大佬”的打扮。  作为日本最显赫的“公子哥”,麻生对时尚的讲究在日本政界出类拔萃。不过,前往莫斯科的“黑帮”打扮,似乎潜藏着麻生单刀赴会的决心——莫斯科会议之前,海外舆论充满着对日本掀起新一轮“货币战”的指责,麻生此行
期刊
在上海浦东陆家嘴的高楼丛林中,交银金融大厦显得既现代又内敛,没有豪华的广场,也没有铺排的绿地。如果不是门前伫立的字体极富个性的“交通银行”标牌,很难将这幢不温不火的楼宇,同中国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唯一一家设在上海的总部联系起来。  这里正是交通银行总行所在。日前,《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这里采访了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怀邦。他认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三十年快速增长的“中国奇迹”。随着世
期刊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高地荒漠中,“阿科桑底”建筑群如同一场对自然进行了40余年的崇拜仪式。从中可以看到构筑未来城市的候选雏形,也见证着建筑界的生态浪漫。  在项目发起人、有“生态建筑学之父”美誉的保罗·索莱利看来:人类面临危机,“城市吞噬着地球,耗费能源,如此下去或许10个地球才够支撑”。而生态城市构想对于渴望优良环境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无车小镇  3月份的清冷晨光照亮了凤凰城以北
期刊
2013年被视为铁路改革元年,中国铁路改革由此拉开序幕。开弓没有回头箭,接下来铁路系统将迎来更多变化,不断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近年来一直在研究铁路改革的问题,为铁路改革建言献策。3月中旬,《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铁路改革的步骤、铁路历史债务划分、铁路运价等热点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改革刚迈出第一步  今年3月,讨论酝酿多年的铁路改革终于取得历史性突破,按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