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乙烯生产过程中阻聚剂2,6-二硝基对甲酚的定量方法,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操作简便快捷,样品用量少,对分析人员伤害小。加标回收率为91.15%~106.31%,RSD(n=5)为0.83%~2.84%,检出限为10mg/kg,能够满足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控制分析需要。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2,6-二硝基对甲酚;外标法
1 前言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SAN树脂、丁苯橡胶和丁苯胶乳、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以及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在生产过程中遇高温会在管线及蒸馏塔中加快自聚反应,易堵塞设备及管线,使工艺产生波动,造成装置停车,并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入阻聚剂2,6-二硝基对甲酚以减缓聚合速率[1]。
目前,测定2,6-二硝基对甲酚的方法有化学法,即在非水介质中,以溴甲酚紫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方法测定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时变色不够敏锐,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定,给测定结果带来较大误差[2],而且定试样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酒红色为终点,根据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体积,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由于粗苯乙烯样品本身的颜色较深,用该样品用量大(25mL),加之加入有毒试剂吡啶(50mL),给人体产生危害较大。本文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进行测定,确立了色谱操作条件及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多次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并且能够满足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控制分析需要。
2 方法概述
将一定量的试样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气化的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内各组分被分离,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采用标样保留时间与样品中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照的方法定性,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3. 分析步骤
3. 1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4g(精确至0.0001g)I-95(3.2.1),溶解于196g(精确至0.0001g)苯乙烯(2.2.2)中,则制得含量为20000mg/kg的I-95母液,充分摇匀后备用。
3. 2 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移取母液0.5mL、1.5mL、3.0mL、4.5mL、6.0mL、7.5mL至100mL容量瓶,用苯乙烯(3.2.2)定容至100mL,充分摇匀,得到100mg/kg、300mg/kg、600mg/kg、900mg/kg、1200mg/kg、1500mg/kg6个浓度的标样。
4 结果与讨论
4.1 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4.1.1 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被分析物质的物化性质及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由于I-95为弱极性,取100mg/kg的标样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分别在HP-1( 30m×0.25mm×0.25μm),DB-5 (30m×0.25mm×0.50μm)石英毛细管柱上进样分析
实验对比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在HP-1毛细管柱上柱效能低,选择性差;在DB-5毛细管柱上有较好的选择性,峰形对称完美,分析时间短,本方法最终选择了DB-5毛细管柱。
4.1.2 柱温的选择
柱温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降低柱温可使色谱柱的选择性增大;升高柱温可以缩短分析时间,并且可以改善流动相的传质阻力,有利于提高柱效能。根据组分样品的平均沸点,在重点考虑I-95与其他组分完全分离与出峰时间的前提下分别做柱温170℃、180℃、190℃、200℃、210℃实验。待I-95完全出峰后,为避免污染色谱柱及影响样品测定的准确性,采用程序升温,以10℃/min速率升温至250℃,在该温度下保持8min。
实验表明,柱温在170℃时出峰时间长,柱效能低,柱温在210℃时I-95与粗苯乙烯样品中的其他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柱温在180℃~200℃时分离度和柱效能趋于稳定。
4.1.3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样品完全气化的前提下,又不至于使样品分解。由于粗苯乙烯中含有一些重组分及杂质,设定为250 ℃ ,避免样品中重组分及杂质在进样口积存,污染玻璃衬管,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1.4 检测器温度的选择
检测器温度过低,响应值小,而且易积水,影响检测器寿命,通常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检测器温度过高,使检测灵敏度降低。因此检测器温度选择250℃为宜。
4.1.5 进样量的选择
进样量与柱容量、固定液配比和检测器的线性范围等有关,将最大进样量控制在使半峰宽基本不变,而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的范围内。进样量太大时,柱效能会下降,色谱峰形扩展,无法准确定量。进样量太小,会无法满足待测物质最低检出限。一般毛细柱的最佳进样量在0.4uL~1.0 uL,通过实验选择进样量为0.6uL。
4.1.6 柱流速的选择
载气流速对柱效率和分析速度都产生影响,载气流速慢有利于传质,有利于组分的分離;但载气流速快,有利于加快分析速度,减少分子扩散。在相同条件下做0.6mL/min、0.8mL/min、1.0mL/min、1.2mL/min、 1.4mL/min5个流速水平实验。
实验表明,流速为0.8mL/min~1.2 mL/min时,I-95的出峰效果较好,峰形好,重复性较好;流速大于1.4mL/min时,I-95的峰与粗苯乙烯样品中其他组分不能很好的分离。
4.1.7 分流比的选择
分流比的大小要根据样品浓度和进样量来调整,分流比的多少对定量精度会有一定影响,分流比大定量精度差,重复性差。分流比小,峰高与进样量不呈线性,分别选择30:1、50:1、80:1、100:1、120:1进行实验,并做100mg/kg的标液在各分流比下的回收率实验。
实验表明,当分流比在30:1时,I-95峰形变宽,出峰拖尾,与其他组分不能完全分离,分流比大于100:1时,重复性变差,分流比在50:1~100:1之间时回收率稳定。
4.1.8 最佳色谱条件的选择
在进样量0.6uL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实验考察柱温、载气流速、分流比共同作用[3]对I-95分离度和出峰重复性的影响 。
5 结论
5.1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15%~106.31%,准确度高。
5.2相对标准偏差为0.83%~2.84%,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
5.4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10mg/kg。
5.3本方法操作简单省时,测定所需样品用量少,对分析人员的健康危害小,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分析时间短,能更好地指导工艺生产。
参考文献:
[1]靳由顺,梁颖杰, 解红梅.新型苯乙烯阻聚剂的性能评价与工业应用[J].山西化工 ,2001,21(2):18-21.
[2]董淑静.分析化学[M],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32.
[3]李云雁.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4-158.
[4]魏培海.仪器分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4-175.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公司质检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2,6-二硝基对甲酚;外标法
1 前言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苯乙烯树脂、ABS树脂、SAN树脂、丁苯橡胶和丁苯胶乳、离子交换树脂、不饱和聚酯以及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在生产过程中遇高温会在管线及蒸馏塔中加快自聚反应,易堵塞设备及管线,使工艺产生波动,造成装置停车,并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入阻聚剂2,6-二硝基对甲酚以减缓聚合速率[1]。
目前,测定2,6-二硝基对甲酚的方法有化学法,即在非水介质中,以溴甲酚紫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滴方法测定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时变色不够敏锐,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定,给测定结果带来较大误差[2],而且定试样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酒红色为终点,根据消耗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滴定溶液体积,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由于粗苯乙烯样品本身的颜色较深,用该样品用量大(25mL),加之加入有毒试剂吡啶(50mL),给人体产生危害较大。本文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2,6-二硝基对甲酚含量进行测定,确立了色谱操作条件及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多次对比试验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并且能够满足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控制分析需要。
2 方法概述
将一定量的试样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气化的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色谱柱内各组分被分离,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采用标样保留时间与样品中色谱峰保留时间相对照的方法定性,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3. 分析步骤
3. 1 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4g(精确至0.0001g)I-95(3.2.1),溶解于196g(精确至0.0001g)苯乙烯(2.2.2)中,则制得含量为20000mg/kg的I-95母液,充分摇匀后备用。
3. 2 标准溶液的配制
分别移取母液0.5mL、1.5mL、3.0mL、4.5mL、6.0mL、7.5mL至100mL容量瓶,用苯乙烯(3.2.2)定容至100mL,充分摇匀,得到100mg/kg、300mg/kg、600mg/kg、900mg/kg、1200mg/kg、1500mg/kg6个浓度的标样。
4 结果与讨论
4.1 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4.1.1 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被分析物质的物化性质及相似相溶原理,选择合适的色谱柱。由于I-95为弱极性,取100mg/kg的标样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分别在HP-1( 30m×0.25mm×0.25μm),DB-5 (30m×0.25mm×0.50μm)石英毛细管柱上进样分析
实验对比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在HP-1毛细管柱上柱效能低,选择性差;在DB-5毛细管柱上有较好的选择性,峰形对称完美,分析时间短,本方法最终选择了DB-5毛细管柱。
4.1.2 柱温的选择
柱温直接影响分离效能和分析速度,降低柱温可使色谱柱的选择性增大;升高柱温可以缩短分析时间,并且可以改善流动相的传质阻力,有利于提高柱效能。根据组分样品的平均沸点,在重点考虑I-95与其他组分完全分离与出峰时间的前提下分别做柱温170℃、180℃、190℃、200℃、210℃实验。待I-95完全出峰后,为避免污染色谱柱及影响样品测定的准确性,采用程序升温,以10℃/min速率升温至250℃,在该温度下保持8min。
实验表明,柱温在170℃时出峰时间长,柱效能低,柱温在210℃时I-95与粗苯乙烯样品中的其他组分不能完全分离,柱温在180℃~200℃时分离度和柱效能趋于稳定。
4.1.3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
进样口温度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样品完全气化的前提下,又不至于使样品分解。由于粗苯乙烯中含有一些重组分及杂质,设定为250 ℃ ,避免样品中重组分及杂质在进样口积存,污染玻璃衬管,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1.4 检测器温度的选择
检测器温度过低,响应值小,而且易积水,影响检测器寿命,通常为了使色谱柱的流出物不在检测器中冷凝而污染检测器,检测室温度需高于柱温。检测器温度过高,使检测灵敏度降低。因此检测器温度选择250℃为宜。
4.1.5 进样量的选择
进样量与柱容量、固定液配比和检测器的线性范围等有关,将最大进样量控制在使半峰宽基本不变,而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的范围内。进样量太大时,柱效能会下降,色谱峰形扩展,无法准确定量。进样量太小,会无法满足待测物质最低检出限。一般毛细柱的最佳进样量在0.4uL~1.0 uL,通过实验选择进样量为0.6uL。
4.1.6 柱流速的选择
载气流速对柱效率和分析速度都产生影响,载气流速慢有利于传质,有利于组分的分離;但载气流速快,有利于加快分析速度,减少分子扩散。在相同条件下做0.6mL/min、0.8mL/min、1.0mL/min、1.2mL/min、 1.4mL/min5个流速水平实验。
实验表明,流速为0.8mL/min~1.2 mL/min时,I-95的出峰效果较好,峰形好,重复性较好;流速大于1.4mL/min时,I-95的峰与粗苯乙烯样品中其他组分不能很好的分离。
4.1.7 分流比的选择
分流比的大小要根据样品浓度和进样量来调整,分流比的多少对定量精度会有一定影响,分流比大定量精度差,重复性差。分流比小,峰高与进样量不呈线性,分别选择30:1、50:1、80:1、100:1、120:1进行实验,并做100mg/kg的标液在各分流比下的回收率实验。
实验表明,当分流比在30:1时,I-95峰形变宽,出峰拖尾,与其他组分不能完全分离,分流比大于100:1时,重复性变差,分流比在50:1~100:1之间时回收率稳定。
4.1.8 最佳色谱条件的选择
在进样量0.6uL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实验考察柱温、载气流速、分流比共同作用[3]对I-95分离度和出峰重复性的影响 。
5 结论
5.1本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1.15%~106.31%,准确度高。
5.2相对标准偏差为0.83%~2.84%,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
5.4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10mg/kg。
5.3本方法操作简单省时,测定所需样品用量少,对分析人员的健康危害小,不易造成环境污染;分析时间短,能更好地指导工艺生产。
参考文献:
[1]靳由顺,梁颖杰, 解红梅.新型苯乙烯阻聚剂的性能评价与工业应用[J].山西化工 ,2001,21(2):18-21.
[2]董淑静.分析化学[M],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32.
[3]李云雁.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M].第二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24-158.
[4]魏培海.仪器分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4-175.
(作者单位:兰州石化公司质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