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语言美起来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妙语让人如品琼浆。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写文章应注重文采,讲究语言美,如果语言苍白,文章也会黯然失色。
  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误认为语言是学生自然生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主要靠学习主体自动生成。于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够注重语言教学,而只注重审题立意、详略安排等,如何让学生作文的语言美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写作中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真正的拓展,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语言表达的常用技巧,在日常阅读有意识的积累妙词雅句,主动练笔、积极实践,使之所学永远归他们所有,学以致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创造个人的精神财富。
  一、指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本资源
  语文教师应该对文本中的语言信息进行正确运用,充分发挥其特有功效。入选课本的文章,语言优美,具有可学性,是小学生借鉴习作的良好示范。如《桂林山水》《第一场雪》《索溪峪的野》等,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语言优美,感情细腻。而让学生感受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现象,形成一定的语言意味,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声情并茂的朗读。叶圣陶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此,优美的文章,教师应带领学生大声诵读,或一段,或一句,情感将在朗读中飞扬,妙语也将随之在朗读中悄然沉淀,久而久之,语感也将从此油然而生。
  二、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正确运用这几种修辞手法,一定会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1.比喻
  比喻是用大家熟知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生动说明,描述大家不大熟悉的事物;用明白浅显的道理来阐述、解释深奥复杂的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荀子《劝学》的“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通过打比方,把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循序渐进的道理说得浅显通俗、明白易懂。
  例如,《桂林山水》:“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把桂林山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让学生模仿本课内容,描写一处自己喜爱的风景,有一位同学这样描写《凤凰湖》:“凤凰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湖底的小鱼;凤凰湖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一位沉睡的少女;凤凰湖的水真柔啊,柔得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这样的比喻句,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把凤凰湖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2.拟人
  拟人是把物体人格化,静的变成动的,呆板的变成活跃的,抽象的变成具体化,无性格的变成个性鲜明的,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形象感和生动感。例如:“鸟儿将巢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通过“高兴”“呼朋引伴”“卖弄”等描述性语汇,赋予“鸟儿”以人的性格行为、心理,呈现出春天里万物复苏、生气勃勃的一派新貌。学生写自己晒谷子的经历,文末感慨:“妈呀!终于把这些稻谷请出来,与太阳公公亲密接触。”晒谷子这么简单的生活点滴,经过拟人化的修饰词和感叹语气渲染,情趣顿生。
  3.夸张
  夸张这种手法是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凸显某一事物的特征,借助想象,故意对人或事物作超过客观实际的描述或渲染。夸张能强烈的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给人以突出的印象,从而引起丰富的想象和共鸣。夸大好的方面,讨人喜欢;夸大有害的方面,令人生厌。通过夸张,更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例如,“白發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夸大了白发的实际长度,突出愁绪的绵长深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连绵起伏的千里南岭,看作翻腾的小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视为渺小的泥丸,表现了红军战士战胜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而学生在作文中,喜用夸张化、非常态化的描绘词语刻画自己心理的激烈动荡,大起大落。如这句“1500米呀!二万五千里长征!是谁给老师提的馊建议,若是被我逮到,非跟他血拼不可!”不切实际的将1500米与二万五千里长征相提并论,突显得知跑1500米后的害怕、激动、愤懑的心情。
  三、指导学生巧妙积累作文语言
  学生习作中,准确、恰且地巧借诗词、警句、成语、俗语,可以让作文言简意丰,增添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锤炼语言,仿写句子
  仿写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每日一练,进而形成习惯。老师对批改、讲评、佳句推荐等要持之以恒,这样学生才会保持动笔的热情。如学了《燕子》一课,学生仿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在微风中,在阳光下,小草轻轻地晃着脑袋,摇着小手,招来了调皮的小朋友,寂静的草地上顿时热闹起来。”仿写句子,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只有仿写到一定的程度,妙语佳句才会从学生笔下流出。
  2.开设专栏,共赏佳句
  让学生把书刊积累到的佳句妙语摘录下来,并将其粘贴在专栏中,分享给全班同学。还可以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佳作妙句,也粘贴在专栏中,让全班同学共赏。在这样一种鲜活语言的浓烈氛围里,学生写作起来自然信手拈来,妙语横生。
  3.交流讨论,点燃火花
  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在写作教学时,教师可针对作文命题,采取对话、交流、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把积累的佳句妙语说出来共享,用互相提醒的方式,学生记忆的闸门就被激活了,写作起来既有话可说,又妙语迭出
  综上所述,作文让美来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教师的强调和诱导会激发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激情。在系统有序的训练中,学生想象的翅膀尽情放飞,学生情感的闸门浩然开启。词汇的花丛任学生采撷,语言的天空任学生飞翔。
其他文献
名作引路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连忙把它扔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活跃课堂教学情境氛围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教师多换位思考,多主动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一方面,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影响,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教学关系;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在真实的语言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出民主、平等、自由,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
悲剧历来被人们所推崇,相较于喜剧的诙谐与讽刺,悲剧更揭示出人性中幽暗不明的时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其特点是壮美与崇高,本文对悲剧及悲剧作品进行探讨,试探究其
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巧妙设计问题,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问题之中,使学生在通过回答或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参与和感受过程、获得方法、形成情感和价值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使成千上万中小学生同时共用一套教科书的局面成为历史。国家制定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为教材的“一标多本”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平台,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各科教科书,结束了“一种教材打天下”的局面,给了我们充分选择的余地,同时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教材多了,我们怎样去选择?选择教材谁说
【摘 要】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高中写作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想象力。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努力提高写作教学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自主学习 策略 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在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因为写作教学是一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所
作为一次“充满惊奇和诱惑的冒险”,教育科学研究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敞亮了新的视野。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教育科学研究也迅速成长为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的主题之一。对教育科学研究进行反思,旨在通过研究、改进、变革教学研究与实践,并从变革的研究行为和改进的教学结果中获取知识、经验,以达成教育实践的学理和智慧,促成教师角色的实现和超越。  “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表明,“反思”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情感教育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保证情感教育的效果。可以说情感教育不仅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新课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探索研究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教学工作在现阶段的教学发展中,受到了当前教学工作的改革以及创新教学的影响,并且创新型教学模式还在当前教学工作中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因此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形成了势在
教育对道德的追求是全方位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关注“教授的”道德,而且要关注“形成的”道德。既要通过直接的道德教学系统地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又要通过其他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直接道德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能够给学生以系统的“关于道德的知识”,但是,它与人的道德水平可以是不相关的,因此,它对儿童、青少年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也是微弱的。再者,中小学德育的弥散性和儿童、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