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母性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val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值得人一生回味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家,二是母校。为什么把就读过的学校叫做母校?母校和母亲对于人以及人的一生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母校和母亲的共同点在于“母性”,养育、疼爱、管教等等。“养”和“育”是母校和母亲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本能不是外力强加的,更非强权赋予的,这是一种天生的、自觉的、自为的行为。母性让每一个人依恋一生,其中包括教育之母性。家中有守望的母亲,还有情如手足的兄弟姐妹;母校中有守护的老师,还有无话不说的同窗伙伴。这种依恋往往是和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自己快乐时,最想和亲近的人分享;当自己痛苦时,也最想向亲近的人倾诉。其实,人是最惧怕孤独的,痛苦时如此,快乐时亦如此。亲情和友情是天下最为珍贵的情感,也是最离不开的精神依靠,每个人从家中、从母校中获得亲情和友情的滋养。人世间的一切美丽都源自母性,好的学校都酷似母亲,母性是其迷人的神韵。
  一、母性在于包容
  包容是孕育的前提,没有包容性,母体是不可能诞生新的生命的。因为从免疫学的角度进行生理分析,精子和胎儿对于女性的生命体而言都是一种“异物”,是一种非己成分。当外来异物侵入人体时,为了维持自身生理的稳态,人体会发生强烈的排异反应,通过抗体等免疫机制,将“异物”毫不留情地排斥掉。生命就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母体对一切“异物”都会进行抵御,但唯独对精子和胎儿是一个例外。母体对精子和胎儿采取的是包容和接纳,而且不惜以放弃自我、增加生命的负担和风险作为代价。我们不得不叹服,这是一种伟大的例外,这是一种忘我的例外,正是这种例外的包容,才创造了孕育新生命的奇迹。我们在惊叹这种例外时,不能不联想到教育的母性。从精神和文化个性上分析,教育理应也具有包容性,包容孩子的天真和烂漫,包容孩子的奇思妙想,包容孩子的冲动和躁动,包容孩子的调皮和捣蛋。母亲面对胎儿躁动时,是一种惊喜,是一种幸福,因为她感受到了胎儿的存在和成长。可是教育在面对学生的躁动时,有时却失去了惊喜的心情和幸福感。教育肩负着一种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汇聚不同的文化成分,然后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其中感悟与比较、分享与选择。所以教育若要承担这种文化使命,就必须采取开放和宽容的姿态。开放和宽容也是教育走向丰富和发展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讲,宽容既是教育的使命使然,也是教育自身生存的必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文化波涛之所以形成如此波澜壮阔的气势,就取决于包容性,而文化与教育又是密不可分的。如此看来,教育不能失却宽容之母性,否则也就不成为教育,因为教育没有宽容,就既不能滋养人的心灵,更无法孕育精神、文化之蔚为壮观。
  二、母性在于孕育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爱怀孕和哺乳的女人,我爱传种的牲畜,我爱周而复始的季节。”母亲的孕育是一个“成人”的过程,不停地用自己的心血和养分浇灌,使胎儿的天性顺其自然地发展,而绝不是按照设计的图纸去加工、去铸造。母亲将遗传基因注入胎儿的胞核,用养分滋润胎儿的机体,用爱安抚胎儿的情感,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勉强和粗暴。孕育是一种痛苦和喜悦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成分,也许正因为撕心裂肺的分娩,让女人把所有的痛苦都不放在心上,从此世界上具有能包容一切的母性,这既是一种天性,更是一种神性。我们如此眷念母校,也正是因为母校教育孕育了我们的精神。教育的母性体现在孕育,这种孕育应是一个忘我的过程,没有想到功利,更没有想到回报,是一种圣洁的天性流露;这种孕育同样应是一个“成人”的过程,而绝非是“成我”的索取。这是对孩子自然天赋的解放,是对孩子心灵的文化哺育,这一切也理应是自然的,而不应是强制塑造和硬性灌输。马克思说过:“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所以教育要担当解放学生天赋的责任,就应该把学生的世界和学生的关系还给学生,而不是将学生一夜之间绑架到成人世界中。当成人的预设遭遇学生的天性时,教育常常需要放弃自我,尤其要放弃固执,因为这是教育母性的本来品格。当教育注视着学生时,目光中流露的应该是母亲注视婴儿般的神情,那么专注,那么无视自己和他人的存在,心中和眼中只有婴儿。
  母性在于孕育,而孕育是需要等待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花开花落,生死轮回,都有着不可违抗的自然法则。哺乳类动物的妊娠期是有定数的,长须鲸的妊娠期达11个月,而大象的妊娠期则近20个月,提前出生或延迟出生都不是正常态。狗的生长期为2年,牛的生长期为4年,早熟是一种病态,发育停滞也是一种病态。如此说来,孕育和养育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既需要养料和呵护,更需要岁月光阴。教育也不例外。早在春秋时期,孟子就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今天,“不耘苗者”少矣,但是“揠苗者”却越来越多。早于孟子的管子在《管子?权修》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如此精辟的话语,没有浇灭众人追逐功利的急切欲火,我们置千年古训和现代理性于不顾,用急火攻心和鬼迷心窍来形容大众望子成龙的心情一点儿也不过分。我们蹲守在刚刚插好的禾苗旁,就焦急地等待收割;我们在刚刚萌芽的树苗边,就挎着篮子准备摘果子。殊不知,在禾苗旁我们最需要的是等待和守护,最需要的是母亲凝视婴儿的那种专注。周国平先生在《宝贝,宝贝》中这样描述孕育成功的心情:“小生命来到世上,天下的父母哪个不心醉神迷,谛视着婴儿花朵一样的脸庞,满腔的骨肉之爱无以表达,一声声唤宝贝,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一间有婴儿的屋子是上帝的花房,无处不弥漫着新生命的浓郁的清香”。当然这般心醉和专注,是自个儿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部奉献,犹如母亲孕育胎儿般。唯有这样,学校才具有真正的母性,才是一所真正的“母校”。所以教育不能失去母性孕育的天职,如果失去,多半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上不接天,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下不接地。因为教育上不接天,所以没有信仰,所以离神圣越来越远;因为教育下不接地,所以本能衰退,离母性越来越远。
  三、母性在于放手
  母性除了忘我的包容、孕育之外,还在于忘我的放手。忘我不是一味地迁就和溺爱,不是毫无理性地满足。小鸡从蛋壳中挣脱出来后,整天围着鸡妈妈,欢乐地嬉戏、觅食,但是过了一定的生长期后,鸡妈妈啄小鸡,将其强行驱赶离开,以促使小鸡学会独立生活。无独有偶,一匹公狼长大后要被赶出狼群,它不得不离开亲人,去面对陌生的森林,去开创自己的领地和生活。其中不乏孤独的游荡、难忍的饥渴和拼命的厮杀,也有可能在厮打中搞得遍体鳞伤,但是如果贪恋母亲的怀抱,它将永远失去自己的王国。动物的天性就是一种自然的属性,这种看似无情的强制,其实仍然是一种饱含母性的忘我举措。动物也会用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手段,去完成一项使命、一种责任。它们也在向我们诠释着母性的另一种意蕴,那就是教育也要学会放手、学会拒绝。要学会放手,不能让孩子们总是沉睡在温暖的怀抱;要学会拒绝,不能满足孩子们所有的需要和哀求,让孩子犹如温顺的猫,匍匐在自己的脚下。母性不是永远地拥抱,更不是永远地占有。教育要学会放手,学会如何放手,孩子的蹒跚发生在母性的放手之后。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适时地自然生长,这才是母性的最高境界。
  因为母性,世界变得圣洁。母亲担心自己离开后世界会变得堕落,为了永远地拯救世界,所以孕育的婴儿不断地来到世界上。让教育回归母性之本能,学会宽容、学会孕育、学会放手,这首先需要教育忘我之境界。当我们不想为自己从教育中攫取什么的时候,教育就已经在回家的路上。
  【吴举宏,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的有软弱夹层的滑坡变形特征、成因、稳定性计算及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
我刚回到办公室坐下,大川急急忙忙闯了进来。原来,他放在铅笔盒里的20元钱不见了。我心里暗暗地想,一定要在放学前解决这件事,否则就难办了。我来到教室,发现教室里已乱成一团,孩子们都帮着“破案”,他们一致认为是楠楠拿走了,正围着楠楠大声质问。楠楠呢,也正歪着脖子红着脸大声辩解着。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在平静地听完几个学生的描述后,我暗暗地笑了,到底是孩子,留下的破绽这么明显。我环视了一圈,最后把目光落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具体到学校育人方面,主要是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德育依然被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不能很好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重知识教学、轻德育渗透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办学特色难以彰显。在山东省枣庄市坛山教委王继愚主任的指引下,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坛山中心小学提出了“以德统学,以学修德”(即用德育统领各科教学,让学生在学习
师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惩治的有机结合。值得强调的是,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是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师德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对于
学生的培养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的人生观。我们(哈尔滨市师范附属小学)把“共享阳光,分担风雨,健康成长,德润一生”作为育人新理念。“阳光德育”,就是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育,打造阳光育人环境、塑造阳光学生人格、锻造阳光教师素养、创造阳光家庭氛围。  点亮“阳光校园”,熏染阳光文化  学校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化景观营造环境美、名句书法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
儒雅谦和,闲聊之中时常流露出自己对教育的感悟,他就是哈尔滨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闫生。谈到德育感想,他这样说:“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设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与人相处
能够快速、安全、可靠地制动高速列车的制动系统对列车良好地以最高速度运行是必要的。市区内的有效运输需要有较高的减速能力,而新干线则需要轻型制动设备。高速城间列车甚至
他们,素不相识,操着不同的口音,品尝着不同的生活滋味;  他们,同为教师,在各自执教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托起了孩子们生的希望;  他们分别是:殷雪梅,陈文金,疏星,袁文婷,冯协。  他们是教师队伍的楷模,是中国教育界的骄傲!5个美丽的瞬间成就了一种永恒的崇高。  此刻,我们重读这一段段震撼人心的事迹,不只是纪念,更是一种铭刻!  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她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将自己的生命
百花小学以“养习、养品、成事、成人”为校洲,以“养习教育”为办学特色,坚持并践行“让每个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生态理念,通过人本自主的管理机制、涵养品质的养习教育
在学校,颁奖、家访、检查作业通常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但近年来,笔者在班级工作中尝试让学生给老师颁奖,进行家访和检查作业,这种做法效果颇佳。学生给老师颁奖教师节,教室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