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特点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间经历了小幅上升、较大规模发展、大幅减少、大规模快速增长、下降和徘徊、再增加等几个迂回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日本在华共有5565家企业,总体上看,在华经营的日资企业业绩相当不错。文章将从投资结构、投资领域、投资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对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日资企业;投资特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其间经历了小幅上升、较大规模发展、大幅减少、大规模快速增长、下降和徘徊、再增加等几个迂回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我国实际使用的日资金额占全部外资对华投资的6.64%,2012年日本已跃居对华投资的第二大国。
  据统计,截至2010年,日本在华共有5565家企业,分布于我国的各个地域和各个行业。近几年,投资区域的选择有了新的倾向,投资领域也逐步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进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方式也发生极大的转变,逐渐由合资转向独资,经营方式也渐趋多样。除此之外,中日企业在技术合作方面也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在华经营的日资企业业绩相当不错,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以下,笔者将从投资结构、投资领域、投资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对其特点展开分析。
  一、投资区域
  (一)过去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日本在华企业投资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中西部地区的比重较低。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1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显示: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5565家,其中,上海l 640家,占29.5%;其次是江苏718家、广东679家、辽宁323家、北京264家、天津249家、浙江215家、山东213家、福建61家,分别占12.9%、12.2%、5.8%、4.7%、4.4%、3.9%、3.8%、1.1%,上述9省市合计4362家,占78.4%。相比之下,在其他省区的日资企业都很少,一般只有几家、几十家,其中甘肃、青海、西藏还没有日资企业。①
  当然,日资企业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投资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城市人均收入水平也较高,无论是购买力还是消费力都高于其他地区。对于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投资决策(PI)合资是日本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重要投资形式,根据相关学者对日本在华企业投资动机的回归模型分析,东部沿海地区的GDP对PI有显著正影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市场潜力的大小,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吸引日本在华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②
  其次是政策因素的引导。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对外引资政策使中国外资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中国沿海地区的投资环境大大优于中西部地区,投资阻碍小,综合投资成本也会低于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地的高新技术和信息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被日资企业称为“硅谷三角洲”;③加之这些地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视引进技术,例如上海、苏州、青岛等地建立一系列配套设施和高新技术园区吸引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再次,许多在华日资企业的生产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都在日本,沿海地区是日资企业最直接和最便利的区位,在这一地区的投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费用,对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在华日资企业采购物资来源(见表1和表2和表3)可以看出,虽然购买商品有55%来自当地采购,但来自日本和来自其他国的进口货物也占到45%。特别是非制造业企业,来自日本和第三国的进口货值已经达到52%,超过当地采购额。因此,便利的货物运输条件对投资布局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由于沿海地区,尤其是广州、青岛、大连、上海、天津等地有较多日本人聚居,在日资企业进军中国的起步阶段,大多日资企业集中这些地区。集中的分布方便了业务合作、信息交流、物流交通以及人员的往来。日资企业一向注重生产团地式的布局,目前的发展趋势也由单体项目转向产业链项目,由分散项目转向产业集群项目。因此近年来,上海、广东等日资企业集中分布的地区,甚至是该地区周边的二三线城市均利用这一基础,建立起日本企业产业园等,利用生产团地的方式提高承接日资的综合能力,继续引进日资企业及其配套资源,利用现有优势,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日资企业集群的国际产业基地”。
  (二)近两年有向东北地区转移趋势
  在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地缘优势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东三省的交通(水运新航路、铁路等)和边境口岸优势为日资进入东三省创造了便利条件。改革开放30多年,日资在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特别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核辐射等灾害发生后,更多的日资企业开始向海外转移产能、扩大海外投资规模。随着中国有关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能源和资源开采型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等政策的实施,日本企业也开始关注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及改造出现的商机,日资北上、日企北移成为日本对中国东北投资的一个新态势。
  东三省的具体情况摘录如下:截至2011年辽宁省已累计批准日商投资企业6890余家,④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投资额全国五省一市的排名中,辽宁次于广东、江苏和浙江,排名第四,⑤吉林省则在中央实施的长吉图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利用朝鲜罗津港转口贸易功能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争取日本把用于内需的工业生产大部转移到极低成本的吉林省生产,然后再出口回日本本土。自2006年以来,日本已经成为吉林省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特别是在汽车、化工、农业、生物制药、光电子技术、特色产业等领域合作广泛。黑龙江方面,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黑龙江省通过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等多种渠道,还加强了同政府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实施了“中国黑龙江省木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合作项目。
  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是近年来日资企业向东北地区加大投资或转移产能的又一重要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能源产业具有优势,正好与震后日本能源战略变化和企业海外转移需求相契合。因此,东北地区对日本能耗型企业的投资和产能转移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三)开始增大在部分内陆地区的投资
  到目前为止,虽然日资企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近年来,日本企业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已逐步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沿海地区工资成本及各种费用的上涨,日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趋严峻。而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无疑为日资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对向西部地区投资的外国企业在进口关税、设立条件、准入行业、所得税减免等方面给与更为优惠的政策,如《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还有一些特定政策正在拟定中,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及西部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将激起更多的日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热情。
  (四)个别行业的投资区域发生新变化
  1.代理销售业:由一二线城市开始向地方城市扩张
  目前在华日资企业的直营商场已有478家(2012年),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中已基本站稳脚跟。下一步的发展策略是:通过代理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在华销售网络,以建立起地方城市销售网络(除省会城市之外)。这主要是因为代理商销售模式投入资金压力小,扩张速度快。
  2.汽车工业:中小型零部件企业海外转移的加速
  日本的汽车工业发达,海外投资现象非常普遍。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汽车工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仅广州一市现在就有丰田、本田、日产日本三大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2011年,日本本土的汽车制造业因大地震遭遇重创。据日本财务省于2012年5月25日公布的4月份贸易统计初值显示:汽车出口额同比锐减67%,为2553亿日元,创1979年1月以来最少纪录。事实上,大地震的发生加速了日本汽车企业向海外进行产业链转移的步伐。尤其是受损最为严重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的海外转移。近两年,汽车相关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开始迅速增加。
  3.能耗产业
  受地震影响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日本将彻底审视核能政策,寻求更安全的能源发展方式,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这意味着日本很多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将面临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作为“耗电大户”的工业企业,无论是恢复生产还是重建,电力供应都将成为瓶颈。因此,在日本能源战略调整的新形势下,日本企业对外投资也将随之发生改变,特别是能耗型企业有向中国东北地区转移产能的趋势。
  二、投资领域
  (一)以制造业为主
  日本在华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995年以来,日本对华制造业部门投资均超过非制造业部门的投资额。2006年之后各年的制造业投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均占到60%以上。从企业数的产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2832家,非制造业企业1670家,分别占在华日资企业总数的62.9%和32.1%;从雇佣人数的产业分布看,制造业企业为124.55万人,非制造业为16.20万人,分别占在华日资企业雇佣总人数的88.5%和11.5%;从销售额的产业分布看,制造业企业为16.77万亿日元,非制造业企业为6.35万亿日元,分别占在华日资企业销售总额的72.5%和27.5%。
  (二)重化工业投资比重最大
  日本在华投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重化工业所占比重最大。日本财政金融统计月报相关数据显示,在2009年制造业企业中,仅运输机械企业的设备投资就达1995亿日元,占42.7%;如果加上电气机器企业的391亿日元、化工、医药企业的322亿日元、有色金属企业的134亿日元、办公设备企业102亿日元,则五个重化工业企业的设备投资合计为2944亿日元,占设备总投资的63.1%。研发经费方面,制造业企业为387亿日元,占总额的92.4%;其中,运输机械企业、IT企业各为139亿日元和94亿日元,分别占33.2%和22.3%,二者合计为55.5%,占总额的一半以上。
  (三)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资企业在华投资更多的是以简单加工产业为主,但近年来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领域的投资有了显著的增加。日资企业一改其过去在技术转让方面保守的态度,在中国开始部署相关研究开发部门。随着日资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加,在华日资企业的设备投资额和研究开发费增长最为明显。2009年日资在华IT企业的设备投资额为522亿日元,明显超过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食品、玻璃、陶瓷、水泥等资源消耗型产业的投资。
  (四)从传统制造业开始向第三产业扩展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近80%集中在制造业,对流通、金融、通信等服务领域涉及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在上述领域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等。中国加入WTO后,承诺将逐步开放金融等服务市场,增加外国企业准入数量,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故,近几年日资对批发业、物流业、咨询、商业斡旋、代办投资手续、工业区的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开始增加。
  (五)以生产中间产品为主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0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从占在华投资主导地位的制造业企业来看,中间产品的生产占65.4%,最终产品的生产占34.6%,基本比率是2:1。其中,中间产品生产比率最高的是钢铁企业,为94.4%;其次是运输机械企业86.7%、有色金属企业84.5%、信息通信设备企业83.3%,金属制品企业70.1%,石油、煤炭企业70.0%。这与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存在紧密关系。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之一是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遍布世界各地的营销网络,结合东道国在劳动力、资源能源以及市场等领域的优势,开展企业内国际分工,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生产体系,进而实现经营资源在国际间的最佳配置,使经营利润最大化。⑥因此,日本海外制造业企业大多数是生产中间产品,这在加工制造贸易占很大比例的中国也不例外。
  综上,日资企业在华投资行业的变化基本反映了各时期我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同时,各时期日本企业自身投资目标的差异,使得日资企业投资业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⑦前期主要为资源型投资,后期转为市场型投资。最初,日本在华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加工和原材料加工等产业,尤其是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之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日资企业在华投资业种发生变化。机械类生产全面增加,特别是运输机械生产迅速增长,这带动了日本在华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如运输、仓储、广告等领域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三、投资及经营模式
  (一)投资方式的转变
  1.由合资转向独资
  日本企业开始对华直接投资,主要以合资企业形式为主。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极具投资吸引力的生产消费大国。与此同时,合资公司的种种弊端也逐步暴露出来。1990年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外方出资比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日本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的倾向越来越强,即使是合资企业,日方控股企业(出资比50%以上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到1990年末,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的独资企业逐渐取代了合资企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日资进入中国的主要方式。不仅新建在华投资企业多以独资企业形式成立,早期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也开始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转变为独资企业。现在,除中国政府继续限制的部分战略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都是建立独资企业。⑧2010年,日本在华企业共为5565家,其中,日方独资企业为3745家,占67.3%,如果加上出资比超过50%的日方控股企业,则共为4862家,占87.4%。在制造业的3078家企业中,日资独资企业为1855家,占33.3%;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2636家,占85.6%。在非制造业中,日资独资企业为1890家,占76.0%;如加上日方控股企业则为2226家,占89.5%。⑨
  2.与中国本土企业由竞争转向合作关系
  近年来,日资企业同中国本土企业的关系由竞争开始转向合作,一些日中跨国公司甚至建立起了战略联盟。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02年日本三洋电机与中国海尔集团、2002年日本松下电器与中国TCL签订相互协作备忘录,建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两大事件在中日制造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它标志着日中企业之间由过去有不同差距的“不平等的技术提携”关系转变为“对等的相互互利的全面合作”关系。过去,中日之间的技术合作经常是由日方向中方提供设计、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并提供关键零部件在中国进行组装生产。如今,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中日技术合作事务中心与2003年在中国科技交流中心挂牌,负责中日政府间JICA(实施机构为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渠道技术合作。通过JICA渠道的合作,引进了日本许多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工艺方法,在中国国内实施了一批有实际效果的项目,利用日本的技术、资金建立和扩充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技术研究机构和实用技术推广机构,这些对更广泛地开展中日科技合作起到了桥梁作用。
  (二)部分行业的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
  以销售业为例,如今,日资直营商场已经基本站稳了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地位。基于代理商销售模式投入资金小、扩张速度快等优势,日资企业下一步将通过引进代理商销售模式进一步扩大在华的销售网络,以建立起覆盖范围更广的地方城市销售网络。为进一步拓宽商场销售渠道,开拓中产阶级消费市场,有些日资企业还引入了专卖店、综合零售业(GMS)等多种经营方式。
  近几年,进入中国的日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投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企业在中国注册成立公司,但实际上并不负责在中国地区的生产管理业务,其背后实际运作的是类似于“企业保姆”的日本企业管理公司。日本零部件企业只需要出设备和技术,生产工作都是由企业管理公司来完成。⑩
  [注释]
  ①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1回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結果概要——平成(2010)年度》,2012年5月公布.
  ②殷瑾,王琼山,井润田.日资在华合资企业投资动机的经验研究.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01).
  ③陈建宁.浅析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策略的变化[J].苏科技信息,2009(9).
  ④张磊.吉林与辽宁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7).
  ⑤张磊.吉林与辽宁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7).
  ⑥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特点及其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2012(1).
  ⑦张乃丽,张雄辉.美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治理机制的特征及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6).
  ⑧刘昌黎.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新动向与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07(6).
  ⑨数据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第41回海外事業活動基本調査結果概要——平成20(2010)年度》,2012年5月公布.
  ⑩程元辉,梅东哲.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群迁中国在华工业园浮出水面[N].每日经济新闻,2011—5—27.
  [参考文献]
  [1]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特点及其对策[J].现代日本经济,2012(1).
  [2]张乃丽,张雄辉.美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治理机制的特征及借鉴[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6)
  [3]陈建宁.浅析日资企业在华投资策略的变化[J].江苏科技信息,2009(9).
  [4]张磊.吉林与辽宁吸引日本直接投资的比较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7).
  [5]刘昌黎.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新动向与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07(6).
  [6]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0年白皮书[R].中国日本商会,2010.
  [7]中国日本商会.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1年白皮书[R].中国日本商会,2011:9—17.
  [8]刘昌黎.在华日资企业的特点、经营及其所面临的问题[C]日本研究集林(202),2011年上半年版.
  [作者简介]陈婧璇、黄巧婷,中央财经大学学生。
其他文献
一位基层工作的朋友感叹,现在事事抓督导、层层推落实,但一些部门真正检查下来,不是对着提纲找文件,就是到示范点“故地重游”,看起来该干的都干了,其实只是“表面光”,督导
期刊
8月27日至9月2日,2015桂台少数民族交流周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台湾花莲县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协会、青溪协会,台湾发展研究院、台南善化区庆安宫4个参访团共82名少数民族代表
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各行各业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工程的数量也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当前,智能化技术已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得到广
不久前,在湖南大学召开了全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年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等20多所高校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
新泰地处山东省中部、 泰山东麓, 面积1946平方公里, 人口144.3万,是全国60个重点采煤县之一. 2011年,新泰被列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昔日的煤城想华丽转
期刊
第一份工作,承载着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带着几分青涩,却往往对一个人的职场之路影响很大。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来说,别人对首份工作的描述,像一面镜子,可以让你从其中能照出得与失、
混凝土是施工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加以高度的重视目前,港口和航道工程中,大多采用了大体积的混凝土作
追剧《欢乐颂》,“小妖精”曲筱绡的职场张力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虽说有富二代背景,但她在毫无商场与职场经验的情况下,能轻易拿下某国际品牌空调的代理权,将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做得风
调结构、转方式,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举措.2014年以来,青海省财政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组合功能,积极创新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