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V+人”构成“使感”结构的轻动词层面探究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古代汉语语料,从生成句法层面中的轻动词句法理论出发,研究该理论下的“V+人”构成“使感”结构,主要分析“春风风人”“愁人”这两个结构。将“使感”结构从显性和隐性两种使役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语料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轻动词的存在触发句法移位,从而生成不同表层结构的句子。
  关键词:古代汉语 “使感”结构 轻动词
  一、引言
  古代汉语中活跃着一大批由“V+人”式构成的“使感”结构的词语,这类词语起源较早,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语料也可见于各朝文献。
  (1)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刘向《说苑》)
  (2)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战国《楚辞》)
  (3)知内东省事余万福向前扶之曰:“郎主方欢饮,郎君却作苦[恼人]语耶?”(北宋《南迁录》)
  (4)若论火,空中金蛇搅绕,遍地一塊黑烟,烟掩人目,烈焰[烧人],并无遮挡。(明《封神演义(中)》)
  (5)公卿叙班爵之章,或五或九;庶人来终亩之义,斯万斯千。已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清《天咫偶闻》)
  (6)次子岳坤平日喜操强弓,骑怒马,演枪试剑,闻聘乃父,甚是技痒,一见燕超不许,冷语[冰人],面如土色。(民国《元代野史》)
  学者们多从方言语料方面对“V+人”类“使感”结构进行分析,并未从古代汉语语料及轻动词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古代汉语语料,从轻动词角度研究“V+人”构成的“使感”结构。
  二、汉语中的使感结构及相关研究回顾
  “使感”结构这一称谓最早见于侯精一、温端正(1993)《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提到:山西中区、南区都有“使感”结构,构成方式为“V+人”和“A+人”这一类形式,“使感”结构引起的感觉均为不舒服,在语义上它们表示“人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受”。
  众多学者在对方言研究中观察到,我国各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都有“X+人”式构成的词语,但人们对这一结构的称谓说法不一。胡双宝(1984)总结了山西文水方言中“V+人”的结构,并对文水方言“V+人”这种在表意和结构上都具有奇特性的动词现象作了详细论述,将这类词称之为“自感动词结构”。此后,部分学者跟进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刘瑞明(1999)认为我国大范围内,多处方言中都有这种构词,有一定的普遍性。项梦冰(1997)则称之为“自感性述宾结构”“自感动词结构”“自感词”。张成材(2003)称之为“使受结构”,认为其意义上为“使人感到难受”且结构为凝固型,并认为“V+人”式结构既不是形容词,也不是能够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而是一种凝固型结构。孙立新(2012:135~140)在《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一书中用专门一节对“使感结构”的语法语义特征进行了讨论,发现使感结构“V/A+人”应当是古汉语使动用法的残留;使感结构在句中作形容词谓语的功能,完全可以把这种结构当作一个个词来看待。孙立新主要分析了关中方言的“使感结构”及其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易亚新(2007)《常德方言语法研究》中,列举了常见的31个“X+人”结构,如“寡人、烧人、涩人、熏人、逼人、溜人、好人、憋人”等。他对常德方言中存在的“X+人”这类结构特点作了阐述,并指出“X+人”结构语义上大多可以表示“人的身体的一种不好的感受”,此类结构的词语均带有贬义,认为“‘X人’已凝固成一个形容词,但部分词的凝固程度还不是很高”。黄伯荣(1996)、罗昕如(2006)、吕建国(2008)等人将“X人”结构称为“形容词”。
  众多学者对“V+人”称谓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分析“V+人”的语法属性,即将其定义为词还是短语的问题。若将“V+人”结构看作是词,那么黄伯荣、罗昕如、吕建国等人依据语法功能将其称为“形容词”似乎比胡双宝、侯精一、温端正、项梦冰等人的“自感动词结构”“使感结构”“自感动词结构”要精确。翻阅《现代汉语词典》(2002),发现收录的“V+人”式词语主要有:“羞人、愁人、烦人、惊人、吓人、恼人、迷人、魅人、宜人、可人、动人、感人、醉人”等。通过观察发现,“V+人”式词语多与人的心理或心情有关。除此之外,往往还和人的感觉、视觉、触觉等相关。从这些词的使感结构本身来看,它在语义上含有“致使”义,如“羞人”意思是“使人感到害羞”;“愁人”意思是“使人觉得发愁”;“烦人”意思为“使人感到厌烦”。“V+人”结构中的“V”具有“使感受”用法。“V+人”表达的意义即为“使人觉得……”。因此,将“V+人”称为“使感结构”。
  三、“使感”结构的轻动词层面探究
  用“V+人”的“使感结构”对古代汉语的语料进行分析,“春风风人”“愁人”“恼人语”“烈焰烧人”“冷语冰人”分别可作如下解释:“春风使人觉得舒服”“使人觉得发愁”“使人恼怒的话”“烈焰使人感到燥热难受”“冷语使人感到冰冷”。当对这些古代汉语的语料进行句法解释之后发现,“使感结构”的句子变成了显性使役结构。徐通锵(1998)认为,由于在使事成分之前加上了一个“使”类动字,原来那种含而不露的原因,即对使事产生影响的力量,就从“幕后”跑到“前台”,成为使动句的一个结构成分。此类显性轻动词存在的汉语句子被称为显性使役结构。我们可以将显性的使役结构标记为“NP1+使(+NP2)+V2”,“NP2”特定为“人”,“V2”为情感动词、心理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抽象的使役”。
  以下主要从轻动词的角度考察“V+人”的“使感结构”。Grimshaw J和Mester A(1988)在研究日语动词时提出了轻动词的概念。他们提出了主目语让渡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在某些语言里存在一类特殊的动词“轻动词”,认为其不指派任何语义角色,而是吸取主要谓词的题元栅,该假设开启了轻动词研究的先河。此后,Chomsky(1995:219~293,2000:89~155)在最简方案中设置了轻动词(light verb)“v”这个功能语类,他对轻动词分别从形态上和句法上作了解释。指出轻动词不表达语义内容,在形态上为零形式,在句法上选择“VP”作补语,投射一个“VP”。但是,不同学者对“轻动词”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轻动词这一理论有着相异的见解。Bowers(2002)认为,英语中的系动词“be”和“get”以及主动词“have”和“get”,与轻动词“v”同属功能语类“Pr”。戴曼纯(2002)认为,英语助动词“be”和“have”、情态动词及汉语能愿动词均属轻动词。   从“使感”结构的语义表现上看,它应该是一种使役结构,这一结构的附加语义“使……觉得”来自句法生成时的轻动词。当“春风风人”“愁人”等解释为:“春风使人觉得舒服”“某事使人觉得发愁”时,轻动词是显性轻动词,具有独立的语音形式,如英语中的“make”“cause”等。显性轻动词不会触发下层结构发生移位,下层动词结构的中心词呆在原位不动,以下句子的生成过程能够更清楚地展示此类显性使役结构的生成。
  冯胜利(2005)认为,轻动词移位的句法现象在古人的注释中也可见其一斑。当然,古人没有“轻动词”的概念, 但从他们的注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派生”与“被派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譬如《孟子》:“朝诸侯”。赵岐注曰:“使邻国诸侯……朝之”。从赵岐的注解当中可以看出,“朝诸侯”即“使诸侯朝”。由此可见,古人凭语感而得的解释与轻动词理论不谋而合。古汉语语料“愁人”可作此解释“使人(有)愁”。这一语中的“使”“有”是轻动词,故能以空动词的形式出现,首先引起移位,然后导致“愁人”的结构。
  从古汉语中的“使感”结构本身来看,它在语义上含有“致使”义。因此从语义上可断定“使感”结构应该是使役结构。我们选取古代汉语的使感结构“春风风人”这一短语为例,分析此类隐性使役结构的生成过程。
  如图3所示:动词“风”投射生成动词短语“VP”,处于标志语位置的是“人”,而在“V’”之下存在一个轻动词“v”,它的标志语是“春风”,补足语是以“风”为核心词的“VP”。此处,“V’”之下存在的轻动词“v”有“使……有……感觉”的语义。根据Chomsky(1995、2000),该轻动词没有语音形式,是一个零形式,它属于使动范畴的虚词,而零形式的使役虚词,它的功能是残缺的,句子不符合语法功能,需要与一个自由语素结合后才符合语法。于是,“V”从下层上升与过渡性轻动词或隐性轻动词合并,吸引核心动词“风”前移,与之结合来实现它的语法功能。而核心词移位与其结合后,便带上了它的语义特征,原来是空位的轻动词就获得了相应的附加意义,用语音形式显示出来就是“风”。于是便形成了“春风风人”这样表层形式的句子形式,而其句意上则与其深层形式相同,从而产生了附加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轻动词的存在触发不同的句法移位,从而生成不同表层结构的句子。它的附加意义“使……感觉”从生成语法角度也会得到很好的解释。
  学界对“V+人”的“使感结构”较多地从方言层面进行探究,缺少以古代汉语作为语料的研究。我们认为,学术界有必要对古代汉语方言的“使感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做出了初步尝试,今后将继续关注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Bowers,J. Transitivity[J].Linguistic Inquiry,2002,(2):183~224.
  [2]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MA:MIT Press,1995.
  [3]Chomsky,N.Minimalist inquiries:The frame work[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4]Martin,R,D.Michaels.& J. Uriagereka. Step by Step: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ur of Howard Lasnik[M].Cambridge,MA:MIT Press,2000.
  [5]Grimshaw,J&A. Mester.Light Verbs and Theta-Marking[J].Linguistic inquiry,1988,(2):205~232.
  [6]戴曼纯.广义左向合并理论——来自附加语的证据[J].现代外语,2002,(2):120~141.
  [7]冯胜利.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J].语言科学,2005,(1):3~16.
  [8]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9]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10]胡双宝.文水话的自感动词结构“V人”[J].中国语文,1984,(4):268~275.
  [11]吕建国.慈利方言“A人子”式形容词和名词[J].汉语学报,2008,(3):44~49.
  [12]刘瑞明.方言自感动词“V+人”综述[J].汉字文化,1999,(3):59~62.
  [13]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4]罗昕如.湘语中的“V人”类自感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103~108.
  [15]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6]项梦冰.连城客家话语法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17]徐通锵.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J].世界汉语教学,1998,(1):11~21.
  [18]易亚新.常德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19]张成材.商州方言里的“形+人+哩”结构[J].语言科学,2003,(1):83~86.
  (罗力伟 南佐民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其他文献
2016年3月10日,中共巫山县委召开县委十三届第70次常委会,听取巫山县院检察长刘峰汇报全市检察长工作会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
据悉,目前泰国虾业引进了一种有机认证,该举措被认为将会有效地保护泰国作为世界优质虾供应商的地位。近日,泰国渔业部门正式启动该认证项目,有机农业和农产品认证办公室将向全国
8月19日,中共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到黔江区检察院调研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市检察四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钟勇,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卫东,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春华等陪同
1987年10月和1988年3月,国防科工委在继续工程教育中心举办了两期以学习现代科学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中级指挥干部集训班。这两期集训班的教学效果如何?最近,继续工程教育中
科工委各单位认真贯彻全军军事工作会议和科工委党委扩大会议精神,年初先后召开了试验训练工作会议,传达“两会”精神,提高认识,拟定计划,下发训练指示,不少单位把今年定为“
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主管、广东水产学会主办的《水产科技》创刊于1984年,是广东海洋与渔业的一本具有学术性、科普性的科技期刊。本刊系广东省级优秀科技期刊、全国水产优
期刊
万顷湿地呈奇观,百种珍禽鸣得欢。千亩荷塘飘清香,十里绿堤接云天。恰似来到沙家浜,犹如走进白洋淀。都说万荣瘦西湖,又称河东小江南。
<正>79:5,这是在总参编印的《部队管理教育教材》下发一年后的一次学习情况调查中获得的一个比数。它告诉我们:在被调查的79名营连干部中,只有5人通读过这本教材,仅占6%。联系
10月13日,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杜和平到江北区院调研。区委副书记王和平,政法委书记刘汉华,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范立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中强,区政协副主席张亚兴,区改革办
一只小花鹿在我身体里奔跑凌晨将我从梦中撞醒在戴上诗人桂冠之前爱上一个谜一样的女人落叶偷走老树的颜色月光却在你身后悄悄开花遇你不在凡间的四季噢 我多活出的第五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