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背景与现实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央行自2006年7月以来先后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从7.5%调至16%,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调整频率加快。文章首先介绍了作为一项较“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二十几年的33次调整,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存款准备金率频繁调整的原因与影响,最后提出了建立零准备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过剩 贸易顺差 零准备制度
  
  一、存款准备金率概述
  1.存款准备金率的一般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
  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货币乘数。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削弱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减小货币创造乘数,缩小货币扩张的规模;反之则相反。另一方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超额储备规模。当准备金率上升时,商业银行的部分超额储备转化为法定储备,从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反之则相反。
  二、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历史调整状况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二十几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十六次调整。
  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账户,统称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资金收付。
  在2006年中为控制银行信贷,缓解流动性过剩状况,央行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入2008年, 截止到2008年4月25日,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16%。
  三、我国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上调的背景分析
  央行自2006年来先后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从7.5%调至16%,尤其是进入2007年以来调整频率加快,并且还有继续上调的可能性,这在央行宏观调控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被成熟市场经济视为“巨斧”的存款准备金率在我国频繁使用是由于以下现象造成的。
  1.流动性过剩
  当前,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一个突出原因是外汇快速流入的速度不减。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迅猛,到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7万亿美元。持续增长外汇储备的背后,是由于当前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
  由于贸易顺差持续存在,外汇流入不断增加,央行购汇为此放出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越发加剧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而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期股市持续走高,百姓入市的冲动不减,“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2.贸易顺差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的顺差,大量外汇流入过快,加上超常准的外汇储备,导致矛盾明显。高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意味着我国有着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与日俱增的中国外汇储备也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压制中国贸易的口实,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贸易摩擦。
  3.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目前,我国投资过热的状况尽管不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的发生,但是这种投资增长不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的结果。现在投资的增长所引起的生产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保证未来有效需求的相应提高,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而投资过热,还会导致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将会对我国本来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近期困扰整个经济系统的一大问题市房地产投资过热,截至2006年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0.2%,房价上涨过快,严重偏离了房地产业本身发展的轨迹。而一旦房地产的攻击超出市场整个需求和消化能力的最大极限,人们对市场与其发生逆转,将会产生相应的连锁反应,涉及金融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4.信贷规模激增
  信贷高增长有来自于宏观经济体的原因,也来自于商业银行体系的原因,此轮经济周期景气依旧,来自于微观经济主体对于投资和消费的信贷需求巨大。同时股市投资需求也加大了这种信贷需求,企业或个人通过抵押贷款融出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不可小视。而当前商业银行资产整体流动性依然充足,由于信贷投放的基础较大,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冲动难以抑制,在贷款需求增大的背景下,信贷高增速难以逆转。
  四、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一些市场的的影响
  1.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银行业的影响
  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直接导致收益减少;二是流动性紧缩后信贷减少导致总的收益率下降。
  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将整体上降低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但对不同银行影响不同,具体影响将取决于央行票据等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运作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定比例的超额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可满足部分结算的需要。在存款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可能由该部分超额准备金补足。否则,必须将贷款或债券投资的资金调拨至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到贷款规模,从而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由于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降,银行使用超额存款准备金替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余地越来越小。因此银行应对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主要通过调减流动性来实现。
  2.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的影响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吸纳的资金尽管通过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达上千亿以上,但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上可用资金减少,投资于股市的资金也相应减少,股票价格理应下降,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股民对股市产生了非理性选择,大量的股民并没有因此降低投资热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市场泡沫,使市场的运行更加健康持久。
  3.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企业融资的影响
  目前,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融资主要通过借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票据贴现等方式进行,这些都需要有银行大量的可支配信贷资金作保证,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势必削弱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继续扩大银行融资的需求。
  但是,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贷款持续增长的势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将保持增长态势,各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将会随着高速增长;再加上外汇的持续增加,人民币的社会供给量也会保持快速增长,这些都给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也会千方百计减少头寸,增加贷款投放,提高经营效益。
  从企业自身来说,在银行取得贷款已不是惟一的融资方式,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融资形式已得到拓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取因地制宜、不拘一格进行多头融资,可采取上市、入股、发行企业债券、票据、委托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这些都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发展趋势
  1.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及国际趋势
  央行自2006年起已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频繁运用该工具与标准的教科书原理相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首先影响货币乘数,然后再间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因此,法定准备率的微小变动将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变动,容易对经济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带有很强的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另外,存款准备金率过高会削弱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银行业中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逐步成熟,今后不宜再频繁使用准备金政策。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使各类金融机构竞争基础处于平等地位,国际上法定准备金率有降低的趋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大幅度降低了准备金率,加拿大、新西兰、瑞士、比利时、墨西哥等国都实行了零准备制度。
  2.有关零准备制度的介绍
  零准备金制度不是不要交纳准备金,也不是每天的准备金都保持为零,而是在保持其结束时,准备金的累积性余额为零。央行可以规定一个准备金的保持期,在这个保持期的每天,准备金余额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但是,在保存期结束时,每日准备金正余额的加总一定要等于负余额的加总,从而使其当日在央行存款账户的累积性余额为零。
  零准备金制度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在保持平均准备金稳定的基础上,避免在保持期结束时,发生在央行账户的透支和剩余。但如果有了透支和剩余,在央行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剩余银行累计贷出额等于透支银行累计借出额。因为剩余银行持有该资金的机会成本是将此资金按市场利率贷出的收益,透支银行向央行借款负担的罚息要高于市场利率,这就是的透支银行尽可能从市场介入资金,而不是轻易在央行账户上透支。同时,它们也尽可能将透支规模控制在剩余银行向市场提供的资金范围内,避免向央行借款而承担罚息。
  零准备金制度的基本规定决定了他的主要特点是,(1)货币乘数的波动幅度大。因为准备金率的波动幅度的决定了货币乘数的弹性也相应较大。(2)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较大。零准备金制度下的商业银行可用资金比较多,货币乘数相应扩大,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收益也可以相应增加。(3)央行的干预空间相应缩小。因为整个货币供给是央行的基础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扩大决定了满足等量货币需求,只需较少的基础货币,也就是央行的干预程度大大缩小了。(4)零准备金制度运行稳定。尽管在这种制度中,货币乘数的大起大落决定货币供给量大幅波动,但是,因为准备金的透支额有限制,货币供给还是有个央行控制的极限为止,所以其运行是稳定的。(5)央行能便捷地决定和调控市场利率。如果货币需求没有特殊的变化,央行保持零基础货币供给,则市场均衡利率将为央行存贷款利率平均值,央行只要调控自己的存贷款利率,就能调节市场利率,而不必大动干戈。
  鉴于实行零准备金制度的既有金融体系相当成熟的国家,也有不够成熟的国家,同时,90年代的德国、法国、日本和美国都大幅降低了法定准备金率,这就从经验上证明,不仅零准备金制度具有普适性,而且大幅降低准备金率是各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我们终究要按照国际惯例实施货币政策,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建立零镇北制度的准备。
  零准备制度的最大问题大概可算是在商业银行储备头寸偏少的情况下可能引起破产及通胀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认为,实行零准备制度后至今还没有出现这样问题,理论的推导也能证明这样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在商业银行出现负准备金的时候,就是其流动性最差的时候,此时,货币需求增加,商业银行就难以保证客户体现的需要。实际情况未必如此,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家银行的负准备金就是另一家银行的正准备金,负准备金银行可以将正准备金银行的资金借过来,满足客户的需要。即使在市场上借不到资金,央行也可以向商业银行提供所需的透支额度,从而满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就我国目前外汇占款的货币投放太多,央行回收难度越来越大,通胀压力正在积聚而言,提高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降低经济热度不失为合理的选择,但是,提高准备金率将缩小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削弱其与外国同行的竞争压力。随着WTO保护期的结束,我国管理层将面对两种选择,要求外资银行也交纳一部分准备金,恐不易为外资银行所接受;不给外资银行某种限制,我国商业银行难免被置于竞争中的劣势中。所以,在长期中瞄准零准备金制度,创造基本必要的条件,使我国宏观调控能最终摆脱困境,与国际惯例接轨。
  参考文献:
  [1]韩 娇 孙宪梅:浅析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5~10
  [2]黄海燕:综合运用货币工具提高紧缩政策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6(10):8~16
其他文献
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每年高考数学考查的热点内容之一.使用基本不等式,要紧扣“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这是使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但是有
在分析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特点的基础上,以安徽某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干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例,介绍了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技术装备的工艺流程、系统配置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生活的高端科技领域,通过生产不同的智能产品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我国积极研发各类人工智能产品预示着我国将逐步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虽然人工智能存
Takagi-Sugeno(T-S)莫糊奇异模型能够以任意小的误差对非线性奇异系统进行逼近,在此基础上通过并行分布式补偿策略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也是一种局部子系统控制器对全局控制器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某一会计主体从一系列备选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中选择具体方案用以指导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本文分别从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会
<正>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下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39;点睛之笔&#39;。作文评语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首先作文评语是热情赞扬,如涓涓
当前,我国金融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在金融担保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流金融这一全新的业务模式。该种业务模式的推出,允许企业运用存货等动产进行抵押质押,这一方面极大地
组织变革是物流金融企业实现平稳过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物流金融企业具有一般企业与金融机构双重属性的特质,其组织变革涉及较多因素,既要考虑关键流程的运行
在当今社会,"学区房热"现象愈演愈烈。学区划分后,学生就近就读学校,一时间这个政策似乎改善了教育不公,但学区划分能在多大程度解决教育不公,仍然是个问题。将学区房与教育
近年来,企业携资金与公立高等学校合作兴办带有营利目的的高等教育的尝试已经出现,但成功率不高.本文考察了两个案例,对一些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