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重在阅读训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感是指读者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的语言感受活动。语文课要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语感一思维一语感的循环过程进行训练。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感 语文阅读
  
  语感是指读者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的语言感受活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课文敏锐的感觉。”吕淑湘先生多次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让他记住一些是次要的,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 因此我认为,语感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效率和生命力。语文课要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语感一思维一语感的循环过程进行训练。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语感呢?
  首先应提倡广泛阅读。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文只是凭借,凭借他历练学生的本领。‘‘选本的阅读是举一,推到其它的东西的阅读是反三,一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感的训练和培养,不仅在课堂上要进行,课外也要进行;不仅要凭借和利用教材进行,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不仅要阅读文学作品,社会科学读物,同时还要有意识的摹仿,不断的纠正,使语感的训练和培养成为自觉的行为。这样,才能把感性知识概括上升为理性知识,把具体的东西培养成抽象的概念,从而得到敏捷的强烈的语感。敏捷的强烈的语感的养成,又能促使理解的加深和准确,使听、说、写的能力大大得到加强,学生的语文水平也就会显著提高。
  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深知广泛阅读极其重要,总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他们懂得,一个学生一旦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就像找到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的智慧的‘‘泉眼”,从这‘‘泉眼”里汩汩喷出的甘泉使他长知增智,受益终身,事实上,大凡语文学习的佼佼者无不得益于这口‘‘泉眼”。
  ‘‘多读”与“多写”这是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事实也证明:阅读不足,不仅影响理解分析能力,也直接影响写作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减少对课文的讲析,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学生自由阐发观点的时间和机会。
  第二要注重诵读。朱熹认为“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唐彪曾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杨雄提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些论述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诵读的价值。其实文章是作者趣意的表现,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的、敏锐的感受,激起读者的情感潜流,产生情感的共鸣,从中学到为文之道。记得有位语文教师说过:语文教学忌面面俱到,按单元体系整体把握,局部要重锤猛敲,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里的“重锤猛敲”不仅指课文讲解,也应包括对不同文体的整体设计。在教学中,凡优美的散文,精练的古诗词,我都在诵读方面“重锤猛敲”,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即叶老所说的“美读”。叶老说:美读就是“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如调,一遍比一遍读来亲切,并不希望学生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第三,要引导学生“涵咏成诵”。熟读和背诵书籍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优良方法,像胡适、顾颉刚等近代文人的成就,就得益于早年的熟读经典的价值。1932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写了一篇《治国学杂话》,谈到熟读成诵的价值。他认为,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要熟读成诵。他说:“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能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事实上,诵读典范作品,就是从整体上去体味不同语境中如何运用语言,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去领悟语言运用规律。总之,朗读吟哦,熟读背诵,体悟语言规律,学习语言运用,是被时间证明了的成功地培养学生语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陆九渊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涵咏是一种精读方法,就是要对语文文字揣摩推敲,鉴赏比较,“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获得真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以学生自己领悟为主,老师偶尔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表面上看随意性太大,效率不高,甚至有教师不尽心之嫌,但它与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学科的性质却有很大的吻合性。如李白的《静夜思》实在没必要作过多诠释,任何精妙的注解都将在原诗前失色,不如让学生多读,领会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真意”。新编中学语文教材纳入了许多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而又短小精悍的文章,引导学生涵咏领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通过泛读、诵读和“涵咏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质,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教师对小学语文预习的重视不够,研究不够等主要原因造成的小学生在预习中缺乏方法、缺乏兴趣并最终导致语文课前预习实效性差的现状。本文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从预习中需要得到什么帮助的角度来阐述老师应该实施的三个富有操作性的策略:有序、有法、有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时效性。  【关键词】预习 有序 有法 有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
[摘 要]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是我们的中学生品味它却有很大的难度。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古代诗歌鉴赏“五步法”。而且,该方法在笔者的学生那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于是,笔者经过认真思考,撰写成文,与众同行分享。  [关键词]古代诗歌 鉴赏 五步法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体裁。谈到诗歌,笔者特别喜爱我国的古代诗歌。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
[摘 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从转变观念、重视教材、优化课堂、有效反馈与后进生转化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了在教学中抓好以上五点,落实到位,就会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转变 重视 优化 转化    我们知道,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一门学科。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
摘要: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平等的,因特网密布整个世界,当我们面对十五、六岁的初中生的时候,经常会感到已经失去往日在本学科领域绝对权威地位,现在的孩子知识面较广,知识更新快,教师往往会无法满意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主导 主体    中学历史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
【摘 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创造性;三、教师的演奏伴奏要有技巧性;四、教师的演唱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 艺术性 创造性 技巧性 示范性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有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工作包含教育和教学两个部分,它们相生相克,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育工作为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教学工作由任课的所有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工作也应由全体老师共同完成,但教育工作绝大部分是由班主任来做,吾工作数十年来,认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更应做到不打、不骂、不罚,把班级工作做好。“黄筋棍棍出好人”、“不打、不骂不成人”的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孩子,也改变了一些孩子的坏习惯。但终究还是没有让
[摘 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的语言,当他们接触了英语就会混淆。因而利用许多技术在英语中的应用能为学生创造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运用益处 运用弊端 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
一、概述大白菜生长环境要求与长安镇农业环境条件  1、大白菜生长环境要求  大白菜在生长过程中,更加喜好于温和的气候,需要充足的日照,只有日照时间充足,大白菜才能生长得更加健康,若日照条件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大白菜的产量与质量。大白菜本身比较耐肥,在对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比较适合那些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肥沃疏松的土壤。种植人员需要保证大白菜种植区域的土壤排水能力较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普遍面临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如果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将会加剧学校濒临崩溃的危机。尽管校长们的苦心经营,想方设法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学校管理制度,但无助于挽救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学校危机。因为制度越健全,行政管理过于强势,会导致教师之间的信赖感不断减弱,孤独感进一步加深。教师一旦失去了工作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教师群体必将面临解体的危机,整个校园弥漫着死气沉沉
教学过程摘录:    一、播放短片《晏子使楚》    师:看短片时注意晏子的语言表达,有很多文言词语,因课文已经字词句文意已经疏通过了,应该能理解。(短片播放完毕)  师:从短片中我们应看到很多信息。第一,守门官牵着一只狗,目的是什么?暗示那个小门是个狗洞。事实上我们通过看电视知道守门官不会牵只狗站在那里,这里是有意设置,其设置的目的与我们写作是一样的,异曲同工,目的是渗透和暗示(师板书“渗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