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要用于治疗内伤脾胃、脾胃气虚之证,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眩晕、崩漏、胃脘痛,收到佳效。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便秘眩晕;崩漏;胃脘痛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1—02
  笔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用于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在临床上收到满意效果,现选四例略述肤浅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胃脘痛
  陈某某,女,44岁,上腹隐痛两年有余,痛时喜按,劳则加剧,纳差,脘腹胀,有坠感,身倦少力,二便正常,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在某医院曾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此乃思虑过度,耗伤脾胃之气,中气不足,致使胃之通降、脾之运化失司,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20g,党参、白术、炒麦芽各15g,生甘草6g,当归、陈皮、柴胡各10g,连进三剂,诸症微减,党参加至30g,加苁蓉、仙灵脾各15g,肉桂3g,服五剂诸症大减,原方再进五剂,症状消失,精神尚佳,复查胃镜正常。
  1.2便秘
  杨某某,54岁,教师,患眩晕、便秘五年余,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显效,经人介绍邀我诊治,病员面黄消瘦、神倦、气短懒言,纳差、食少,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血压正常,此乃中气虚衰,治宜益气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黄芪30g,当归、白术、陈皮各12g,党参、茯苓、瓜蒌各15g,升麻、柴胡各10g,炙甘草6g,服三剂后,眩晕减,大便每日一次。再进三剂,诸症明显减退,后再以益气固本调理善后,诸症自除。
  1.3崩漏
  王某某,女,46岁,工人,月经淋沥不断数年,经多方医治无效,遂来院求治,患者面色发白,舌淡有齿痕,脉沉细无力,乃中气不足、气不摄血之症,故以升阳益气,调合脾胃,方选补中益汤加减方药:黄芪30g,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生地各15g,陈皮、川芎各10g,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g,服五剂后月经正常,崩漏已止,再进三剂巩固疗效,次月经水正常。
  1.4眩晕(高血压)
  彭某某,女,68岁,患高血压近6年,常服西药降压片及中成药,而血压不降,眩晕反而加重,气短无力,双下肢无力,步态蹒跚,叹息,舌淡,有齿痕,脉细无力,血压180/110mmHg,诊为气虚眩晕,因中气不足,脾阳不得以升发,清浊相干,而必发眩晕,治宜益气升阳,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黄芪30g,党参20g,当归、白术、茯苓各15g,赤芍、陈皮、黄芩各10g,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g,服药六剂,诸症减,血压有所下降,原方再进十剂,血压降至150/90mmHg,后续服五剂,以此巩固疗效,近期未服其他降压药,血压保持在140-150/86-90mmHg之间。
  2 讨论:
  2.1《内经》云:“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方中柴胡,升麻,能升能散,能补能缓,以升阳之气,二者一升脾胃,一升少阳,清浊之气,从脾胃出,古人云:“脾胃虚脱,清气下陷诸证”,当升举清阳,非升麻不可,而柴胡尤为升麻之辅佐。
  2.2 升阳之根在益气,中州之气不充,升降之机差,方中参、芪、甘草温补中州之气,气冲方能健运,气运则可升发,故以甘温之剂升其阳。方中佐以柴胡,升麻,能起到翰旋中州,引動全局。
  2.3 升阳药量宜轻清,古人云:“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少阳行春令……,更少加柴胡……,生发阳明之气”由此可见,升、柴之用非轻清不可,量少而力宏,轻而取胜。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参芪五味子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05月~2012年05月期间120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对照组B和观察组,对照组A给予舒乐安定治疗;对照组B给予舒乐安定联合谷维素;观察组给予参芪五味子,观察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A有效率为72.5%,对照组B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与对照组A相比较,差异有统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评价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本组50例,痊愈38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针灸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目的:为合理推广中药配方颗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向我院就诊的患者发放问卷共600份(其中125名患者取的是中药配方颗粒,475名患者取的是传统中药),进行现场填写,并如实回答相关问题,调查目前大众对中药配方颗粒的认知情况。结果:目前只有少部分的医生和患者接受了中药配方颗粒。结论:中药配方的大量使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认知情况;调研  【中图分类号】R
期刊
【摘 要】目的:对215例复发性口疮(RAU)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15例RAU的临床特征中分别记录病例的性别、年龄、部位、类型、中医分型,伴随全身症状,并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15例RAU患者中49.3%为女性,50.7%为男性。轻型RAU占70.8%、重型RAU占16.9%、疱疹型占12.5%,口疮累及的部位依次为唇部、舌部、颊部、口底;中医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7484(2013)09—0543—02  跟骨骨刺是临床上骨科的常见病。跟骨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时跟骨承担约50%以上的体重。中老年人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跖腱膜在跟骨结节起点反复牵拉损伤后引起慢性炎症。当长时间站立、行走时,容易引发疼痛,给患者行走带来很大的痛苦。我科于2007年至今共收治40例跟骨骨刺
期刊
【摘 要】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积极防治老年性痴呆已成为老年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52—02  自2007年3月到2012年12月,运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3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 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4岁,平均65.7岁,中医证型的分布为髓海不足10例、肝肾亏虚9例、脾肾两虚
期刊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47—01  定义:  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的表现。  概说: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阵发性痉挛收缩而引起的。膈肌的痉挛可能是由于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最常见原因有感冒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加用云南白药散剂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及促进脐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二次断脐加用云南白药组和二次断脐加用医用明胶海绵组,观察两组脐部出血、新生儿脐炎、脐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云南白药组在降低脐部出血率、新生儿脐炎和缩短脐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1.2方法  1.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辨证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痄腮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小儿痄腮患者进行辩证论治,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内服:银翘散加板蓝根、夏枯草、海藻、昆布为主,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并发睾丸炎者加龙胆草、橘核、延胡索等药,以清热泻火、疏肝散结。外敷:青黛、仙人掌或蒲公英、枯矾等为主,捣如糊状,外敷患处,以消肿散结止痛。以上二法配合,共收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功。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