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业扶贫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它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动因。以云南省盈江县为例,分析当地发展旅游产业优势条件,指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产业扶贫 乡村旅游 农户经营主体 旅游名片打造
引 言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指出:农林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是产业发展脱贫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等“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产业扶贫工程。对盈江县而言,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紧紧抓住产业扶持这个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把产业发展作为最稳固、最根本、最持久的脱贫路径,其中旅游产业扶贫就是产业扶贫的重点之一。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
盈江县总人口32万人,2011年被列入滇西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被列为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2个贫困乡镇,44个贫困村,18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初有建档立卡户9133户34087人,贫困发生率12.82%,被列为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工作重点县。
(一)区位优势
盈江县紧邻滇西旅游目的地腾冲及瑞丽,而且是腾冲——瑞丽旅游环线的必经地和中间落脚点,这条线路自带流量。同时盈江旅游特色不同于腾冲和瑞丽,腾冲是以火山遗迹、地热温泉、湿地公园等为主要景观的旅游目的地,瑞丽是以珠宝玉石、边境观光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购物目的地,而盈江旅游主打民族文化、自然景光、边关文化、观鸟猎奇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能给游客完全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和收获。
(二)资源优势
盈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淳朴包容的民风民俗和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目前全县已统计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有80余处,如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凯邦亚湖、诗密瓦底、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华夏榕树王、橡胶母树、支那云海、明代八大边关中的上四关、万象城遗址、芒允古镇、刀安仁故居、马嘉里事件遗址、允燕佛塔等。2016年8月,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评选云南省十大特色旅游地标。另外,盈江县是全国唯一有5种犀鸟栖息活动记录的区域,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2016年盈江犀鸟2次入选国家地理杂志。同时,盈江县还是“傣剧”的发源地和全国独有的傣族“光邦”舞之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盈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期间专门成立了县级领导主抓重点产业小组。2019年5月成立脱贫攻坚产业提升指挥部,重点对全县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制定《盈江县乡村旅游扶贫实施方案》,重点打造勐弄龙门古寨、支那澡塘寨、苏典下勐劈、旧城蛮克、太平石梯、铜壁关松克等11余处乡村旅游村寨,主要涉及9个乡镇,5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共投入资金近1.6亿元,重点对村内道路、特色民居、文化场所、服务客栈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避暑休闲、民俗体验、美食品尝、康体养生等不同类型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开发,乡村旅游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探秘旅游等逐步融合,旅游要素逐步完善。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和打造,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2017年,盈江县旅游带动扶贫履盖12个村委会,500余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是2014年的3倍多;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近8亿元,是2014年4.65倍。2018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7%。2018年,盈江县旅游带动扶贫履盖17个村委会,290户。
二、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度低
目前盈江县旅游产业在景点打造上最主要是政府整合國家各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市场参与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压力都集中在政府肩上。政府的规划和项目实施主侧重的是政绩,这样就会存在市场效益预估不足的问题。而经济收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旅游业作为一门产业,是要经受市场检验的,是市场行为,所以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主体——企业来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既能减轻政府投入和管理上的压力,同时也能发挥企业在景点挖掘打造、经营管理、选人用人更灵活的优势,将产业做大做强。另外,企业参与投资,并自负盈亏,其在经营管理上会更精细更科学更投入,从而引进专业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盈利能力,更好地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宣传力度不够,景点特色提炼不聚焦,宣传主题不突出是主要问题之一。景色虽好,但养在深闺人未识。除独具特色的自然景光、民族风俗,滇西边境小城盈江县还有从古至今的戍边卫国文化,像古有明代八大边关中的上四关(巨石关、铜壁关、万仞关、神户关)向我们诉说着古代将士戍边卫国的边关文化;近有民主革命志士刀安仁以及边境人民抗击殖民侵略的马嘉里事件的民族觉醒;今有滇西抗战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但长期以来,盈江县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低,外界人士了解较少,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导致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旅游产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会极大地挫伤当地民众参与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情。
(三)交通建设滞后,旅游效率低 目前盈江县既没有通铁路,也没有通高速(腾陇高速尚在建设中)。因地处山区,从县城到各景点均为乡道,山路崎岖陡峭,弯道多,旅游大巴出行困难,自驾游也不方便,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参观景点的时间长,导致旅游效率低。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外出旅游一般利用节假日,最长的法定假日是7天,其他均为3天,如果周末出游仅有2天,因此时间非常短暂,都希望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尽量短,游览在景点时间尽量长。因此,改善交通条件是盈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四)专业人才匮乏,营销、管理滞后
旅游產业涉及资源挖掘、基础建设、对外宣传、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盈江县目前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打造该产业,绝大多数都是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兼职参与,亟需专业人才参与。
(五)旅游配套不足,留人难
尽管盈江县处在腾冲和瑞丽两大旅游打卡网红地中间必经位置,但该县旅游配套不足(如吃、穿、住、行、乐等方面),导致多数景点均为半日游甚至小时游。一些景点建设虽有规划,但开发不到位。如:旧城香额湖景区、苏典诗蜜娃底景区、中国犀鸟谷景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刺激游客在此长期、多次消费。旅游开发建设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东西比较少,没有很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商品优势。对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不够,使部份傣族、景颇族、傈僳族村寨不同程度出现汉化现象。而且也缺乏独特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像有代表性的玉石毛料、玉石成品,坚果系列、鹿茸酒系列、勐弄山茶系列等土特产品还未得到全面开发,规模小品种单一。
三、发展旅游产业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一)把握机遇,抓住大势
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机遇以及国家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等方面的有利政策,做好《盈江县全域旅游规划》《中国犀鸟谷国际生态旅游区开发运营策划》等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与国土空间规划、环保生态红线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及各类乡村振兴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有机融合,力求做到生态、国土、产业“三规合一”,确保项目落地实施,为招揽旅游企业入驻打好基础。
(二)广聚英才齐协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优惠方案,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我县旅游业发展,并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推动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尽快落地。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好《2019年盈江县“旅游革命”九大工程》,为民间资本进入做好铺垫,减轻负担:1.完善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盈江板块工作。2.新建和改建30座旅游厕所,全县旅游景区厕所达到国家A级以上标准。3.力争年内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初步实现智慧化;4.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申报3A级旅游景区2家。推动全县客栈民宿建设8家,力争达到国家、省级标准。强化品质指数评价工作,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实现诚信评价信息化管理。5.推进全省第25条精品自驾旅游示范线路盈江项目建设:推进诗密娃底汽车营地、云南之蓝特色小镇、大盈江综合旅游项目、傣文化园、诗密娃底景区建设,建成大盈江湿地公园观景台和帮巴观景台,大盈江景区旅游厕所和龙门古寨旅游厕所建设6.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并通过州市级初评。7.推进大盈江自行车及徒步旅游线路建设、芦山温泉度假村提升改造、举办盈江县全国越野摩托车场地赛、盈江旧城“围鱼节”、“融心杯”足球赛和“七彩云南·秘境百马”美丽乡村马拉松赛事活动等康养旅游建设工程。8.重点打造盈江花海乡村旅游节、犀鸟谷观鸟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阔时节等文旅旅游品牌。9.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切实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深化文化融入,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打造具有鲜明文化张力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精神“内核”,乡村旅游闯出一条文旅交融新路子。如深入挖掘刀安仁革命文化,干崖土司文化,边关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生态文化等盈江特色文化符号,鼓励和扶持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展演,创作推出一批植根本土、讴歌时代发展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游客养生体验、休闲度假需求。
(四)注重对农户经营主体培育,引导其向市场化转型
健全对景区群众作为旅游经济经营主体的培育,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鼓励旅游村寨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采摘园等,探索推广“景区景点+合作社+农户”、“特色村寨+农户+实体经营”等多种模式,创造条件让群众全方位参与到运输、住宿餐饮、农特产品销售、导游服务等生态旅游中来,让旅游产业最终惠及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户。
(五)加强外宣力度,打造旅游名片
借助德宏州在“魅力中国城”中良好的宣传势头,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媒体、中介“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做好生态旅游项目品牌策划,在“滇西塔象城·花飘大盈江”全县旅游品牌打造下,策划各旅游村寨旅游形象宣传语。研究制定一批具有盈江印记的宣传册、专题片、歌曲、微电影、书画等高质量的旅游宣传品,赋予生态旅游项目更多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争取更多的旅游点接入平台,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和推介活动,全面宣传盈江生态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关注盈江、了解盈江、认识盈江、向往盈江。发展产业和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两大有效途径,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其绿色生态、资源消耗低、能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需要我们重视并强力开发打造。
【参考文献】
[1] 杨文婷.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_路径选择的围与解——以临沧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9(11).
[2] 赵永锐.精准扶贫视域下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
作者简介:蒋文荣(1982-),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中共德宏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基层信息化建设、“互联网+”。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产业扶贫 乡村旅游 农户经营主体 旅游名片打造
引 言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指出:农林产业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科技扶贫是产业发展脱贫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等“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产业扶贫工程。对盈江县而言,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紧紧抓住产业扶持这个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把产业发展作为最稳固、最根本、最持久的脱贫路径,其中旅游产业扶贫就是产业扶贫的重点之一。
一、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
盈江县总人口32万人,2011年被列入滇西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被列为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2个贫困乡镇,44个贫困村,18个深度贫困村,2014年初有建档立卡户9133户34087人,贫困发生率12.82%,被列为滇西边境片区扶贫工作重点县。
(一)区位优势
盈江县紧邻滇西旅游目的地腾冲及瑞丽,而且是腾冲——瑞丽旅游环线的必经地和中间落脚点,这条线路自带流量。同时盈江旅游特色不同于腾冲和瑞丽,腾冲是以火山遗迹、地热温泉、湿地公园等为主要景观的旅游目的地,瑞丽是以珠宝玉石、边境观光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购物目的地,而盈江旅游主打民族文化、自然景光、边关文化、观鸟猎奇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能给游客完全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和收获。
(二)资源优势
盈江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淳朴包容的民风民俗和适宜人类居住的气候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目前全县已统计的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有80余处,如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凯邦亚湖、诗密瓦底、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华夏榕树王、橡胶母树、支那云海、明代八大边关中的上四关、万象城遗址、芒允古镇、刀安仁故居、马嘉里事件遗址、允燕佛塔等。2016年8月,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评选云南省十大特色旅游地标。另外,盈江县是全国唯一有5种犀鸟栖息活动记录的区域,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2016年盈江犀鸟2次入选国家地理杂志。同时,盈江县还是“傣剧”的发源地和全国独有的傣族“光邦”舞之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三)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盈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期间专门成立了县级领导主抓重点产业小组。2019年5月成立脱贫攻坚产业提升指挥部,重点对全县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和服务,确保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并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制定《盈江县乡村旅游扶贫实施方案》,重点打造勐弄龙门古寨、支那澡塘寨、苏典下勐劈、旧城蛮克、太平石梯、铜壁关松克等11余处乡村旅游村寨,主要涉及9个乡镇,5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共投入资金近1.6亿元,重点对村内道路、特色民居、文化场所、服务客栈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避暑休闲、民俗体验、美食品尝、康体养生等不同类型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开发,乡村旅游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科考探秘旅游等逐步融合,旅游要素逐步完善。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规划和打造,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2017年,盈江县旅游带动扶贫履盖12个村委会,500余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是2014年的3倍多;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近8亿元,是2014年4.65倍。2018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乡村旅游实现总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7%。2018年,盈江县旅游带动扶贫履盖17个村委会,290户。
二、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度低
目前盈江县旅游产业在景点打造上最主要是政府整合國家各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市场参与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压力都集中在政府肩上。政府的规划和项目实施主侧重的是政绩,这样就会存在市场效益预估不足的问题。而经济收益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旅游业作为一门产业,是要经受市场检验的,是市场行为,所以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主体——企业来参与规划建设和运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既能减轻政府投入和管理上的压力,同时也能发挥企业在景点挖掘打造、经营管理、选人用人更灵活的优势,将产业做大做强。另外,企业参与投资,并自负盈亏,其在经营管理上会更精细更科学更投入,从而引进专业人才、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旅游产业的盈利能力,更好地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
宣传力度不够,景点特色提炼不聚焦,宣传主题不突出是主要问题之一。景色虽好,但养在深闺人未识。除独具特色的自然景光、民族风俗,滇西边境小城盈江县还有从古至今的戍边卫国文化,像古有明代八大边关中的上四关(巨石关、铜壁关、万仞关、神户关)向我们诉说着古代将士戍边卫国的边关文化;近有民主革命志士刀安仁以及边境人民抗击殖民侵略的马嘉里事件的民族觉醒;今有滇西抗战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但长期以来,盈江县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低,外界人士了解较少,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导致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旅游产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会极大地挫伤当地民众参与发展旅游产业的热情。
(三)交通建设滞后,旅游效率低 目前盈江县既没有通铁路,也没有通高速(腾陇高速尚在建设中)。因地处山区,从县城到各景点均为乡道,山路崎岖陡峭,弯道多,旅游大巴出行困难,自驾游也不方便,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参观景点的时间长,导致旅游效率低。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的今天,外出旅游一般利用节假日,最长的法定假日是7天,其他均为3天,如果周末出游仅有2天,因此时间非常短暂,都希望花在路途上的时间尽量短,游览在景点时间尽量长。因此,改善交通条件是盈江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四)专业人才匮乏,营销、管理滞后
旅游產业涉及资源挖掘、基础建设、对外宣传、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专业人才要求较高。盈江县目前缺乏专业人才队伍打造该产业,绝大多数都是政府职能部门人员兼职参与,亟需专业人才参与。
(五)旅游配套不足,留人难
尽管盈江县处在腾冲和瑞丽两大旅游打卡网红地中间必经位置,但该县旅游配套不足(如吃、穿、住、行、乐等方面),导致多数景点均为半日游甚至小时游。一些景点建设虽有规划,但开发不到位。如:旧城香额湖景区、苏典诗蜜娃底景区、中国犀鸟谷景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刺激游客在此长期、多次消费。旅游开发建设体现少数民族特色的东西比较少,没有很好地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商品优势。对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不够,使部份傣族、景颇族、傈僳族村寨不同程度出现汉化现象。而且也缺乏独特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像有代表性的玉石毛料、玉石成品,坚果系列、鹿茸酒系列、勐弄山茶系列等土特产品还未得到全面开发,规模小品种单一。
三、发展旅游产业扶贫的思考和建议
(一)把握机遇,抓住大势
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机遇以及国家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等方面的有利政策,做好《盈江县全域旅游规划》《中国犀鸟谷国际生态旅游区开发运营策划》等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同时发展旅游产业与国土空间规划、环保生态红线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及各类乡村振兴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有机融合,力求做到生态、国土、产业“三规合一”,确保项目落地实施,为招揽旅游企业入驻打好基础。
(二)广聚英才齐协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优惠方案,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建设和运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我县旅游业发展,并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推动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尽快落地。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实施好《2019年盈江县“旅游革命”九大工程》,为民间资本进入做好铺垫,减轻负担:1.完善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盈江板块工作。2.新建和改建30座旅游厕所,全县旅游景区厕所达到国家A级以上标准。3.力争年内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初步实现智慧化;4.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申报3A级旅游景区2家。推动全县客栈民宿建设8家,力争达到国家、省级标准。强化品质指数评价工作,建立诚信评价机制,实现诚信评价信息化管理。5.推进全省第25条精品自驾旅游示范线路盈江项目建设:推进诗密娃底汽车营地、云南之蓝特色小镇、大盈江综合旅游项目、傣文化园、诗密娃底景区建设,建成大盈江湿地公园观景台和帮巴观景台,大盈江景区旅游厕所和龙门古寨旅游厕所建设6.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并通过州市级初评。7.推进大盈江自行车及徒步旅游线路建设、芦山温泉度假村提升改造、举办盈江县全国越野摩托车场地赛、盈江旧城“围鱼节”、“融心杯”足球赛和“七彩云南·秘境百马”美丽乡村马拉松赛事活动等康养旅游建设工程。8.重点打造盈江花海乡村旅游节、犀鸟谷观鸟节、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阔时节等文旅旅游品牌。9.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强旅游软环境建设,切实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深化文化融入,提升乡村旅游内涵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打造具有鲜明文化张力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为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精神“内核”,乡村旅游闯出一条文旅交融新路子。如深入挖掘刀安仁革命文化,干崖土司文化,边关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生态文化等盈江特色文化符号,鼓励和扶持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展演,创作推出一批植根本土、讴歌时代发展的优秀文艺作品,满足游客养生体验、休闲度假需求。
(四)注重对农户经营主体培育,引导其向市场化转型
健全对景区群众作为旅游经济经营主体的培育,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理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鼓励旅游村寨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采摘园等,探索推广“景区景点+合作社+农户”、“特色村寨+农户+实体经营”等多种模式,创造条件让群众全方位参与到运输、住宿餐饮、农特产品销售、导游服务等生态旅游中来,让旅游产业最终惠及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户。
(五)加强外宣力度,打造旅游名片
借助德宏州在“魅力中国城”中良好的宣传势头,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媒体、中介“四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做好生态旅游项目品牌策划,在“滇西塔象城·花飘大盈江”全县旅游品牌打造下,策划各旅游村寨旅游形象宣传语。研究制定一批具有盈江印记的宣传册、专题片、歌曲、微电影、书画等高质量的旅游宣传品,赋予生态旅游项目更多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争取更多的旅游点接入平台,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和推介活动,全面宣传盈江生态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创新宣传方式,综合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让更多的人关注盈江、了解盈江、认识盈江、向往盈江。发展产业和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两大有效途径,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其绿色生态、资源消耗低、能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需要我们重视并强力开发打造。
【参考文献】
[1] 杨文婷.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_路径选择的围与解——以临沧市为例[J].时代金融,2019(11).
[2] 赵永锐.精准扶贫视域下西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
作者简介:蒋文荣(1982-),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本科,中共德宏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基层信息化建设、“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