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篇写人的文章。本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在不断改进中形成此教学设计。
【关键词】《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分析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的是美国总统林肯第一次在参议院演讲时发生的一段往事。字里行间彰显着林肯的宽容与智慧,比较适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设计理念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文本的信息,更是掌握解读文本的基本方法。文中林肯的三段话内涵丰富,学生理解不易,在教学中需牢牢抓住“鞋匠的儿子”这根主线,由释题到析文逐步引导学生往文本的纵深处迈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理解“尴尬”等词语意思,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特点。2.能力目标:读懂林肯的三段话,在对比中品悟林肯的语言魅力,感受林肯伟大胸怀和人格魅力。3.情感目标:领会林肯从容、谦虚、宽容的心态和以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林肯的演讲特点,感受其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人,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板书:总统、林肯)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引读板书),并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一读)但就是这个身份曾让有些人十分尷尬,他们是谁?(板书:参议员们)这是怎么回事?师:下面我们就从“尴尬”出发,一起来解读。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师生配合的形式,既复习了已学内容,又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进新课;既加强了对林肯的印象,又为学文做好铺垫,使学生能迅速投入课堂。】
二、深入解读课文
(一)读懂参议员们的“尴尬”
1.指读“尴尬”:同学们,生活中你们遇过哪些尴尬的事?2.小结:尴尬指我们在认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会感到难堪、不自然。文中的参议员为什么感到尴尬?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并回答。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联系平时生活体验学习词语效果十分明显,在“尴尬”一词的理解及品悟的基础上,学生再体会林肯作为新总统上任时所承受的压力和敌意就变得容易了,同时也为下文感受林肯的智慧做好了铺垫。】
(二)自读第二自然段,感知羞辱
1.找出那个参议员的话,从中体会参议员说话时的态度。他种种态度的根源都指向了哪一点。齐读:鞋匠的儿子(二读)你能听出这话的言外之意吗?生汇报交流。2.言为心声,所以参议员才会这样说?齐读:鞋匠的儿子(三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紧扣“鞋匠的儿子”进行角色读演、品析、填空,有效地诠释了林肯当时艰难的处境。学生很顺利地就读出了参议员的话中之音、言外之意,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读懂林肯的“不尴尬”
1.换位思考:同学们,听到这刺耳的声音,你想说什么?做什么?2.让我们看看鞋匠的儿子——林肯的表现。课件依次出示林肯的三段话。3.出示第①段话。小组讨论:(1)读读林肯演讲时的第一段话,看你能读懂什么?(2)出示去掉“永远”一词的句子,对比感悟。(3)然后林肯又对所有参议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出示第③段话,指名读,你觉得林肯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次出示林肯的三段话,交流讨论。(1)读懂林肯三段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都表达了林肯对父亲的尊敬、赞美和爱。不同:说话对象的范围在扩大,说话的语气和感情越来越强烈。(2)林肯为什么要赞美父亲?他想告诉参议员们什么?(3)林肯认为的“伟大”是什么?
【设计意图:林肯的三段话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填空等方式揣摩这三段话的含义,点燃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热情。在一次次品评、对比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与文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充分领悟林肯的语言智慧和伟大人格,实现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建构。】
(四)学习最后一段
自读最后一段,思考:林肯出任美国总统期间,最大的作为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最有作为的总统?
【设计意图:教学始终扣住课题“鞋匠的儿子”展开,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鞋匠儿子的形象变得清晰、丰盈,他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三、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从参议员的态度变化入手(板书:侧面描写),紧扣林肯的三段话(板书:正面描写),走进了他的内心。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心灵高尚的总统,他叫林肯,他是鞋匠的儿子。(五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写法的渗透和对人物的剖析中,林肯的形象愈加清晰,自然而然地升华了学生对林肯的认识,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
四、作业
1.积累文中印象深刻的语句并摘抄。2.拓展阅读:课后阅读《林肯传》,并交流林肯的故事。【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与阅读,此作业设计注重了课内积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平
鞋匠的儿子========总统
等
林肯:语言(正面描写)
参议员:态度(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此板书简明扼要,寥寥数字提炼了教学要点,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分析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的是美国总统林肯第一次在参议院演讲时发生的一段往事。字里行间彰显着林肯的宽容与智慧,比较适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设计理念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文本的信息,更是掌握解读文本的基本方法。文中林肯的三段话内涵丰富,学生理解不易,在教学中需牢牢抓住“鞋匠的儿子”这根主线,由释题到析文逐步引导学生往文本的纵深处迈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理解“尴尬”等词语意思,深入解读课文内容,感知人物特点。2.能力目标:读懂林肯的三段话,在对比中品悟林肯的语言魅力,感受林肯伟大胸怀和人格魅力。3.情感目标:领会林肯从容、谦虚、宽容的心态和以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领会林肯的演讲特点,感受其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伟人,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板书:总统、林肯)林肯是——鞋匠的儿子(引读板书),并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一读)但就是这个身份曾让有些人十分尷尬,他们是谁?(板书:参议员们)这是怎么回事?师:下面我们就从“尴尬”出发,一起来解读。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师生配合的形式,既复习了已学内容,又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进新课;既加强了对林肯的印象,又为学文做好铺垫,使学生能迅速投入课堂。】
二、深入解读课文
(一)读懂参议员们的“尴尬”
1.指读“尴尬”:同学们,生活中你们遇过哪些尴尬的事?2.小结:尴尬指我们在认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会感到难堪、不自然。文中的参议员为什么感到尴尬?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一找,并回答。
【设计意图:“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联系平时生活体验学习词语效果十分明显,在“尴尬”一词的理解及品悟的基础上,学生再体会林肯作为新总统上任时所承受的压力和敌意就变得容易了,同时也为下文感受林肯的智慧做好了铺垫。】
(二)自读第二自然段,感知羞辱
1.找出那个参议员的话,从中体会参议员说话时的态度。他种种态度的根源都指向了哪一点。齐读:鞋匠的儿子(二读)你能听出这话的言外之意吗?生汇报交流。2.言为心声,所以参议员才会这样说?齐读:鞋匠的儿子(三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紧扣“鞋匠的儿子”进行角色读演、品析、填空,有效地诠释了林肯当时艰难的处境。学生很顺利地就读出了参议员的话中之音、言外之意,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读懂林肯的“不尴尬”
1.换位思考:同学们,听到这刺耳的声音,你想说什么?做什么?2.让我们看看鞋匠的儿子——林肯的表现。课件依次出示林肯的三段话。3.出示第①段话。小组讨论:(1)读读林肯演讲时的第一段话,看你能读懂什么?(2)出示去掉“永远”一词的句子,对比感悟。(3)然后林肯又对所有参议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出示第③段话,指名读,你觉得林肯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再次出示林肯的三段话,交流讨论。(1)读懂林肯三段话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都表达了林肯对父亲的尊敬、赞美和爱。不同:说话对象的范围在扩大,说话的语气和感情越来越强烈。(2)林肯为什么要赞美父亲?他想告诉参议员们什么?(3)林肯认为的“伟大”是什么?
【设计意图:林肯的三段话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填空等方式揣摩这三段话的含义,点燃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热情。在一次次品评、对比中,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与文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充分领悟林肯的语言智慧和伟大人格,实现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建构。】
(四)学习最后一段
自读最后一段,思考:林肯出任美国总统期间,最大的作为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最有作为的总统?
【设计意图:教学始终扣住课题“鞋匠的儿子”展开,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鞋匠儿子的形象变得清晰、丰盈,他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出来。】
三、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从参议员的态度变化入手(板书:侧面描写),紧扣林肯的三段话(板书:正面描写),走进了他的内心。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心灵高尚的总统,他叫林肯,他是鞋匠的儿子。(五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写法的渗透和对人物的剖析中,林肯的形象愈加清晰,自然而然地升华了学生对林肯的认识,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
四、作业
1.积累文中印象深刻的语句并摘抄。2.拓展阅读:课后阅读《林肯传》,并交流林肯的故事。【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必须重视积累与阅读,此作业设计注重了课内积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平
鞋匠的儿子========总统
等
林肯:语言(正面描写)
参议员:态度(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此板书简明扼要,寥寥数字提炼了教学要点,使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