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院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体育事业的未来。体育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除了要担负起振兴中华、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外,还要对本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负有重要的责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体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是新时期体育院校必须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体育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民族地区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促进祖国边疆巩固和民族团结的历史重任。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是高校必须履行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
1 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新时期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暴力事件,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1.1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继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高校是社会文化的窗口、时代文明的旗帜,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在高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于引领社会风尚,倡导时代精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符合党员标准和条件的优秀民族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拥护党的领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这样,少数大民族学生才能抵御外部分裂势力的渗透,才能保证高校的安全稳定,进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1.2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在内地高校支援西藏、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支援西藏、新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事关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繁荣的大局,事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局,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体育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运动技能和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体育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体育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顺利进行,主要靠的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和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下的少数民族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民族地区的群众体育事业和竞技体育事业需要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够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程中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体育院校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更多的优秀民族学生吸纳到党内来,从而保证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充分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总体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务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较高的认同感,对党和政府应对及处理各种复杂国际关系的能力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和信心。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一致,表现出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表示认同,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努力成才的愿望强烈。第四,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困境。
在充分肯定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思想整体状况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成长环境差异较大,进入大学后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客观分析实际问题,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意识强,政治观念相对薄弱
民族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和利益的自我感悟。在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一个比较单纯的民族群体之中,在本民族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品德,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很可能会导致迷惑,误解甚至冲突。以穆斯林学生为例,虽然在很多高校都设有清真食堂来满足他们对食物的特殊要求,但是,周围来自其他民族的学生对他们宗教信仰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或者不够尊重仍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他们对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极为敏感,对民族的政治地位非常关心,但对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等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分析,易产生怀疑和困惑;他们关心社会进步,尤其是家乡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但对党的民族政策、世界局势对我国的影响等却较少关注和了解。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甚至认为政治于己无关,产生抵制或冷漠的消极思想,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障碍。
2.2 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差异性大,融入集体能力较弱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情况、学习表现和生活状况都表现出不同于普通汉族学生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部分学生来自相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方言和民族习惯,这使得少数民族同学容易走到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团体。这样会直接导致他们与周围汉族同学交流少,不愿意参加大众活动,热衷于本民族这个小圈子,更难以融入班级或者学院这个大集体。民族与民族之间交流的缺乏和生活在汉族文化氛围中被边缘化的感觉极容易引起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拉帮结伙、喝酒滋事的情况不少,常因一时冲动引发事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淡漠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产生对民族团结主旋律的怀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 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我们应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障碍的过程中,这种德育方式,不但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1 坚持尊重民族风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3.1.1 坚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平等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工作的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对民族自尊心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他们权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教育者是自己的“代言人”,才会把思想问题说出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瞄准问题,收到实效。
3.1.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重感情的群体,具有淳朴、守信的民族性格,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实行假、大、空,不关注他们实际需要,不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就不会在思想上真正接受我们的教育,从影响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3.2 以党建为龙头,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并发展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国外敌对势力一直在通过各种乎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分裂活动,煽动民族对立情绪,企图破坏各民族的团结。要加强民族团结,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党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密切联系,就理所当然地要把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在民族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就对其进行党的相关民族政策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长期纠缠不清的认识问题,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同时,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
3.3 积极运用典型教育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典型、好榜样是非常现实、十分直观的教育和引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中间也有非常优秀的分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挖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成长在贫穷、落后的环境中,所受基础教育比较差,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民族自尊、权益的维护等问题的困扰。他们中的佼佼者、成功者,如何走出困境,摆脱困惑,闯出一条成功之路的事例,会给他们心里带来震撼,并为有这样的民族兄弟姐妹自豪。积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挖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人物,其他同学就可以从可感性、可学性的先进人物身上理解人生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增进战胜困难的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3.4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大学生因知识层次的提高,更愿意把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心理,创造条件,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之得以实现。总之,只有充分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将他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纳人整个校园文化的视野,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接近他们,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基础。
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活动形式,结合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开展活动。如二月二的民歌对赛、泼水节的接力活动、火把节的联欢晚会、“芦笙节”的器乐演奏比赛等,能吸引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来参加,不仅扩大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强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互理解,还能够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范围,消除自卑感,促进社会化。
3.5 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
为消除民族意识强化与民族歧视残余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正面教育:一是把民族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例如,组织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观看建国六十年关于民族发展成就的展览,以团支部为单位学习中央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文件,逐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帮助和支持,每个大学生都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
3.6 以资助帮扶为途径,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因此,在开展思想教育时要注重深入学生、深入实际,真实了解并掌握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信心,使其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尽可能发挥励志奖学金、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奖助机制的积极作用。辅导员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资助帮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的优越性,并通过勤工助学等机制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立意识和感恩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 10- 1
[2] 李少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做好教育援藏援疆工作[C],内地高校支援西藏、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研讨会,2007, (9)
[3]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建设民族地区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促进祖国边疆巩固和民族团结的历史重任。2009年8月25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是高校必须履行好的一项重要政治使命。
1 充分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新时期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的暴力事件,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1.1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继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高校是社会文化的窗口、时代文明的旗帜,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在高校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于引领社会风尚,倡导时代精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符合党员标准和条件的优秀民族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拥护党的领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这样,少数大民族学生才能抵御外部分裂势力的渗透,才能保证高校的安全稳定,进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1.2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同志在内地高校支援西藏、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支援西藏、新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事关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繁荣的大局,事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局,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体育院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运动技能和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体育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体育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得以顺利进行,主要靠的就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和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下的少数民族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民族地区的群众体育事业和竞技体育事业需要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够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程中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这就需要体育院校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更多的优秀民族学生吸纳到党内来,从而保证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充分认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总体情况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务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有较高的认同感,对党和政府应对及处理各种复杂国际关系的能力表现出高度的信任和信心。第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要求基本一致,表现出勇于进取的人生态度。第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表示认同,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努力成才的愿望强烈。第四,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身的困境。
在充分肯定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思想整体状况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成长环境差异较大,进入大学后容易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客观分析实际问题,是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意识强,政治观念相对薄弱
民族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和利益的自我感悟。在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一个比较单纯的民族群体之中,在本民族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继承了本民族先辈的品德,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很可能会导致迷惑,误解甚至冲突。以穆斯林学生为例,虽然在很多高校都设有清真食堂来满足他们对食物的特殊要求,但是,周围来自其他民族的学生对他们宗教信仰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或者不够尊重仍然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学生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他们对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极为敏感,对民族的政治地位非常关心,但对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等缺乏理性的认识和分析,易产生怀疑和困惑;他们关心社会进步,尤其是家乡与民族地区的发展,但对党的民族政策、世界局势对我国的影响等却较少关注和了解。有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甚至认为政治于己无关,产生抵制或冷漠的消极思想,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障碍。
2.2 少数民族学生文化差异性大,融入集体能力较弱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经济情况、学习表现和生活状况都表现出不同于普通汉族学生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部分学生来自相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方言和民族习惯,这使得少数民族同学容易走到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团体。这样会直接导致他们与周围汉族同学交流少,不愿意参加大众活动,热衷于本民族这个小圈子,更难以融入班级或者学院这个大集体。民族与民族之间交流的缺乏和生活在汉族文化氛围中被边缘化的感觉极容易引起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拉帮结伙、喝酒滋事的情况不少,常因一时冲动引发事端。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淡漠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产生对民族团结主旋律的怀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3 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笔者认为我们应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思想障碍的过程中,这种德育方式,不但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1 坚持尊重民族风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3.1.1 坚持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民族平等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工作的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平等。对民族自尊心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维护他们权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教育者是自己的“代言人”,才会把思想问题说出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瞄准问题,收到实效。
3.1.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重感情的群体,具有淳朴、守信的民族性格,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实行假、大、空,不关注他们实际需要,不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他们就不会在思想上真正接受我们的教育,从影响对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3.2 以党建为龙头,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并发展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国外敌对势力一直在通过各种乎段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分裂活动,煽动民族对立情绪,企图破坏各民族的团结。要加强民族团结,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党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密切联系,就理所当然地要把少数民族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在民族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就对其进行党的相关民族政策的教育,帮助他们解决长期纠缠不清的认识问题,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同时,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
3.3 积极运用典型教育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典型、好榜样是非常现实、十分直观的教育和引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他们中间也有非常优秀的分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挖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因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成长在贫穷、落后的环境中,所受基础教育比较差,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民族自尊、权益的维护等问题的困扰。他们中的佼佼者、成功者,如何走出困境,摆脱困惑,闯出一条成功之路的事例,会给他们心里带来震撼,并为有这样的民族兄弟姐妹自豪。积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挖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人物,其他同学就可以从可感性、可学性的先进人物身上理解人生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增进战胜困难的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3.4 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都希望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大学生因知识层次的提高,更愿意把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因此,德育工作者应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这种心理,创造条件,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之得以实现。总之,只有充分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心理,将他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纳人整个校园文化的视野,思想政治教育者才能接近他们,取得他们的尊敬和信任,我们的德育工作才有基础。
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活动形式,结合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开展活动。如二月二的民歌对赛、泼水节的接力活动、火把节的联欢晚会、“芦笙节”的器乐演奏比赛等,能吸引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学生来参加,不仅扩大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增强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相互理解,还能够扩大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范围,消除自卑感,促进社会化。
3.5 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
为消除民族意识强化与民族歧视残余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正面教育:一是把民族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例如,组织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观看建国六十年关于民族发展成就的展览,以团支部为单位学习中央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文件,逐步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观,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各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民族的帮助和支持,每个大学生都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
3.6 以资助帮扶为途径,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因此,在开展思想教育时要注重深入学生、深入实际,真实了解并掌握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信心,使其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尽可能发挥励志奖学金、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奖助机制的积极作用。辅导员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资助帮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的优越性,并通过勤工助学等机制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立意识和感恩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 10- 1
[2] 李少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做好教育援藏援疆工作[C],内地高校支援西藏、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工作研讨会,2007, (9)
[3]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