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在园本教研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论学习一般都是一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作报告式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封闭的,没有多项互动的开放式交流,而且很多学习培训没有专题性、目的性,经常流于形式。怎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认真地思索,并进行新学习模式的探索,于是基于行动研究范畴的“教研助理制”的园本教研形式在浙江省嵊州市五爱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诞生,它有效地推进了我园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和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的含义及目的
“教研助理制”是指每次园本教研活动不再是管理者(包括园长、业务园长及教科室主任和业务大组长)的讲台,而是将这个讲台让给每一位教师,教师来主持担纲教研活动。通过确定主题、查找资料、教研活动策划及组织和总结,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研助理制”的目的:一是主张教研活动应为课改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为教师的发展奠基,使教师更主动地学习理论,更主动地反思,最终促进专业化成长。二是为实现经验共享,我们每一次的活动将会邀请每一位教师参加,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和沟通,使得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收获更多,从而在与同伴的交流、质疑、辩论中获得发展。
“教研助理”的产生:①是轮流产生。为了不出现冷场或者是无人问津状态,管理者可以大胆地将平时能力较强的老师直接推荐上来。②是教师自告奋勇地选择担当助理。因为人是有主动性的,教师自我需要的东西往往容易引发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总是留给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希望教师能主动地来担任“教研助理”,并在学期考核中予以奖励。
三、“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案例
1)确立园本教研活动主题:园本教研是基于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是研究发生在幼儿园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因此我们首先通过问卷、座谈以及日常教学听课活动等形式收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关心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往往是教师们倍感头痛的问题,又考虑到数学教学这个点太大,于是我们通过教师的讨论,从中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小点: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2)“教研助理”进行教研活动的策划:策划过程包括关于这个主题的理论资料的收集、教研活动过程的安排、需要其他参与教师准备的资料(包括表格的设计、活动前案例的收集等)。
3)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在每两周一次的大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第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主持和记录都由“教研助理”担当,幼儿园的管理者充当旁听,真正将教研的主动权交给了老师。
4)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对这个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1)对于活动形式的反思:由于是这学期刚开始实施,对于这种形式首先进行了反思。其实教师是可以担当这样的教研助理的,他们中不乏这样的人才,我们大可以放手让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挥洒才情,也可让他们真正地明白园本教研就是教师自己的教研,而且不管是准备阶段,还是教研进行时,更不管是活动成果整理阶段,都是老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途径。
(2)对于教研主题的反思:教师在第一次教研中大胆地将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以及不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其他教师的经验分享,教师在互相的交流、探讨、质疑中学习。
5)新问题的确立:在教研过程中老师也就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其他问题进行了质疑,又生成了新的问题,并对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和审视,确立第二次教研的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将“接力棒”转交给了第二次教研活动的“教研助理”。
6)第二轮的“教研助理”进行园本教研的准备和策划。
四、思考
虽然我们所开展的“教研助理制”活动尚不成熟,但从老师们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园本教研模式,可以快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的优势有:
(1)突出以教师为主体,注重解决教师的实践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体现开放式、互动式。“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能改变以往教师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专家”和“教师”,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这种“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学习活动方式受到教师普遍的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的主旋律,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的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知识,在对话中与同伴分享经验。这种全新的制度的建立,构建了一种新的幼儿园文化,搭建了平等、交流的平台。
教师的学习体会:
教师A:平常,我们教师培训都是一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作报告式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封闭的,没有多向互动的开放式交流。而我园的“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园本教研活动形式,在这种平等的对话中,参加教研的老师很容易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它有利于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教师知道如何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B:我认为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非常好,主持人为使自己的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必须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为支撑,而上网查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参与活动的教师也会就教研主题做很多的准备,如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研活动中的交流探讨及质疑,又能锻炼老师说话能力、胆量和敏捷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教师C:通过这样新颖的教研活动模式,我真正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它能让你脑子处于“积极备战”中,提高我们教师现场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深深明白自己理论素养的欠缺和不足,自己常常苦于“欲罢不能”之中。
(3)突出学习性,体现学习型组织理念。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把幼儿园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这是幼儿园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依据学习型组织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幼儿园园本教研与培训的现实要求,我们将幼儿园看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的组织,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形式,实现教师团队学习合作,资源共享。我们的“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正体现了这种组织理念。
园本教研的模式可以有许多,我们觉得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模式就是好的方法。“教研助理制”这种园本教研形式是我园新摸索的一种园本教研模式,我们在以后的园本教研中将会继续使用,并要根据以上几点改进意见,认真地予以完善,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五爱幼儿园)
在园本教研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理论学习一般都是一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作报告式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封闭的,没有多项互动的开放式交流,而且很多学习培训没有专题性、目的性,经常流于形式。怎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认真地思索,并进行新学习模式的探索,于是基于行动研究范畴的“教研助理制”的园本教研形式在浙江省嵊州市五爱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诞生,它有效地推进了我园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和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的含义及目的
“教研助理制”是指每次园本教研活动不再是管理者(包括园长、业务园长及教科室主任和业务大组长)的讲台,而是将这个讲台让给每一位教师,教师来主持担纲教研活动。通过确定主题、查找资料、教研活动策划及组织和总结,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研助理制”的目的:一是主张教研活动应为课改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为教师的发展奠基,使教师更主动地学习理论,更主动地反思,最终促进专业化成长。二是为实现经验共享,我们每一次的活动将会邀请每一位教师参加,教师在活动中的交流和沟通,使得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收获更多,从而在与同伴的交流、质疑、辩论中获得发展。
“教研助理”的产生:①是轮流产生。为了不出现冷场或者是无人问津状态,管理者可以大胆地将平时能力较强的老师直接推荐上来。②是教师自告奋勇地选择担当助理。因为人是有主动性的,教师自我需要的东西往往容易引发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总是留给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希望教师能主动地来担任“教研助理”,并在学期考核中予以奖励。
三、“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案例
1)确立园本教研活动主题:园本教研是基于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是研究发生在幼儿园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因此我们首先通过问卷、座谈以及日常教学听课活动等形式收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关心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往往是教师们倍感头痛的问题,又考虑到数学教学这个点太大,于是我们通过教师的讨论,从中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小点: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2)“教研助理”进行教研活动的策划:策划过程包括关于这个主题的理论资料的收集、教研活动过程的安排、需要其他参与教师准备的资料(包括表格的设计、活动前案例的收集等)。
3)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在每两周一次的大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第一次园本教研活动,主持和记录都由“教研助理”担当,幼儿园的管理者充当旁听,真正将教研的主动权交给了老师。
4)反思:活动结束后我们对这个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1)对于活动形式的反思:由于是这学期刚开始实施,对于这种形式首先进行了反思。其实教师是可以担当这样的教研助理的,他们中不乏这样的人才,我们大可以放手让教师在这个舞台上挥洒才情,也可让他们真正地明白园本教研就是教师自己的教研,而且不管是准备阶段,还是教研进行时,更不管是活动成果整理阶段,都是老师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途径。
(2)对于教研主题的反思:教师在第一次教研中大胆地将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以及不成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其他教师的经验分享,教师在互相的交流、探讨、质疑中学习。
5)新问题的确立:在教研过程中老师也就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其他问题进行了质疑,又生成了新的问题,并对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和审视,确立第二次教研的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将“接力棒”转交给了第二次教研活动的“教研助理”。
6)第二轮的“教研助理”进行园本教研的准备和策划。
四、思考
虽然我们所开展的“教研助理制”活动尚不成熟,但从老师们的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园本教研模式,可以快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的优势有:
(1)突出以教师为主体,注重解决教师的实践问题。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教师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保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2)体现开放式、互动式。“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能改变以往教师被动参与学习的局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专家”和“教师”,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这种“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学习活动方式受到教师普遍的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的主旋律,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的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知识,在对话中与同伴分享经验。这种全新的制度的建立,构建了一种新的幼儿园文化,搭建了平等、交流的平台。
教师的学习体会:
教师A:平常,我们教师培训都是一种“培训者讲、受训者听”的作报告式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是单向封闭的,没有多向互动的开放式交流。而我园的“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园本教研活动形式,在这种平等的对话中,参加教研的老师很容易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它有利于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教师知道如何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B:我认为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非常好,主持人为使自己的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必须有足够的理论依据为支撑,而上网查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参与活动的教师也会就教研主题做很多的准备,如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问题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教研活动中的交流探讨及质疑,又能锻炼老师说话能力、胆量和敏捷反应能力、应变能力。
教师C:通过这样新颖的教研活动模式,我真正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它能让你脑子处于“积极备战”中,提高我们教师现场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深深明白自己理论素养的欠缺和不足,自己常常苦于“欲罢不能”之中。
(3)突出学习性,体现学习型组织理念。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和个体价值的实现,组织绩效可以大幅度提高。把幼儿园构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这是幼儿园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依据学习型组织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幼儿园园本教研与培训的现实要求,我们将幼儿园看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与成长”的组织,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形式,实现教师团队学习合作,资源共享。我们的“教研助理制”园本教研活动正体现了这种组织理念。
园本教研的模式可以有许多,我们觉得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模式就是好的方法。“教研助理制”这种园本教研形式是我园新摸索的一种园本教研模式,我们在以后的园本教研中将会继续使用,并要根据以上几点改进意见,认真地予以完善,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五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