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自古多奇石:有的石头会唱歌,有的石头会生猴子,而有的石头会点头。
话说西晋末年,有位著名的道长叫张忠,字巨和。“永嘉之乱”使得当时时局混乱危险,匈奴攻入洛阳,杀了三万多人,掳走晋怀帝。张忠为避祸并没有跟着衣冠南渡,而是来到东岳泰山北麓的东野老庄隐居。据唐房玄龄《晋书》记载,这里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张忠奉行无为的修行方式,“恬静寡欲,清虚服气”,他掘地而居,吃野菜,喝泉水;弟子们也住山洞里,离他六十步远,五天来看他一回,听他讲道。但张忠讲道却从不说话,只以身体给弟子展示修行之道,弟子看完了就走。张忠在他的洞口设立道坛,每天早上起来揖拜。当地有好事的年轻人来找他打听阴晴雨雪这些事,张忠回答说:“老天不说话,四季交替,万物生长,阴阳之事又岂是我这穷山野叟所能知晓的。”从这一点看,张忠还是非常老实的,不装神弄鬼欺骗人。
可能是慕泰山五岳之首的盛名吧,秦皇始元年,这里又来了一位高人,即当时著名的高僧竺僧朗。据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载,竺僧朗最初来到的是柳埠的(后来的四门塔所在地),创建了朗公寺(隋时更名为神通寺),在此讲经传道。俗话说佛道不同门,但从朗公身上这句话是不成立的。朗公和张忠二人相识,很快结为莫逆,“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朗公后来干脆在此设场讲经,讲《放光般若经》,据《神僧传》载,他每次讲法,听者都有千人。要知道东晋初年经过战乱人口锐减,又有很多人跟着司马集团去了江南,能有千人规模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据说一次讲到精彩之处,山石为之所动,不住点头。朗公说:“此山灵也,为我解化,他时涅槃,当埋于此。”朗公百年之后果葬于此,现在塔林还有朗公的塔(性天首座,朗公之塔)。这是后话。之后朗公在此开山辟地,创建寺庙,这就是灵岩寺的由来。人们普遍认为灵岩寺是山东的第一座寺庙,我查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清代仰沂道士赵守身的《东镇述遗记札》载: “前汉孺子居摄二年,岁次丁卯,川人释子王静( 净) ,由巫山来东海青州传法说经。先寓仰天,越年,南去东镇沂山,居极巅玉皇顶泰山祠,设坛传教,四方士商村老云集,拜佛习经,众多数百。”西汉孺子婴居摄二年即公元 7 年。王净先后寄居于山东青州的仰天山、东镇沂山的泰山祠等地。又据清乾隆《诸城县志·建置考》记载: 诸城白龙山寿圣寺康熙八年重修碑云: “东汉明帝永平戊午,敕封虹蜺山虹栾寺”。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为东汉孝明帝梦金人始,后派郎中蔡愔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请回沙门摄摩腾、竺法兰及四十二章经及佛像回到洛阳,正史《魏书·释老志》中有详细记载。孝明皇帝刘庄生于公元28年,前面说公元7年即有川人“释子”(佛徒)王净来青州、沂山傳教不太可信。何况梁启超在《佛学研究十八篇》中明确说到“三国时,刘蜀佛教无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P3)和“佛法确立,实自东晋”(P4),王净一说更立不住脚;“明帝永平戊午”为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而明帝派人出使天竺,约是永平十年(公元68年)的事。《诸城县·建置考》中记载的明帝“永平戊午,敕封虹蜺山虹栾寺”一说站不住脚。王净仰天山传经和敕封虹栾寺一说,均为清人所载,有将时间提早美化之嫌,不可信。灵岩寺是不是山东最早的寺庙不知道,反正没有比它早的寺庙的记载。说它是山东早期最有影响的寺庙,无可争议。
东汉灵帝时称济南国,曹操为相,济南还是蛮有影响的。此时的济南名为济南郡,治下就在历城,历城后来出过一个特别有名的英雄——秦琼秦叔宝。此时的历城属前秦。张忠、朗公二人归隐济南,不算完全意义上的“隐于野”,要不就是张忠、朗公二人名头太响,要不就是皇帝苻坚的情报系统很发达,反正两个人引起了最高领导的重视。苻坚那个时代枭雄太多,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和“淝水之战”有点瓜葛,并不知道他的过人之处。小时候那些事就不说了,但说他长大成人后,世袭了父亲东海王的爵位,他的叔叔苻健是前秦的开国皇帝。苻健给了苻坚“龙骧将军”的称号勉励他,苻坚也一心一意辅助他皇叔。后来苻健去世,他儿子苻生即位。苻生脾气古怪,每天上朝时让身边武士箭上弓,刀出鞘,还有铁钳、钢锯等诸多刑具,哪个大臣要提意见,马上杀;谁要说几句奉承话,马上杀。弄得大臣们胆战心惊,生不如死。其中就有跟苻坚相好的,来劝他造反篡位。苻坚不想也不敢,直到有一天,苻生可能是喝多了吧,在宠幸了某位爱妃后说:“苻法(苻生的哥哥)和苻坚,跟我虽然是兄弟,可是也靠不住,我明天就把他们杀了。”哪知这位爱妃是苻坚布的无间道,待皇上睡下了一溜烟儿跑去给苻坚告了密,苻坚、苻法兄弟不得已当夜兵变,废了苻生。苻坚让苻法当皇帝,苻法说什么也不干。苻坚只好在大臣们的力劝下即位。
苻坚当了皇上,和他堂哥苻生不一样,十分礼贤下士,到处打听谁能帮他治国平天下,于是有人推荐了王猛。王猛是山东昌乐人,人如其名,确实很猛。他出生贫寒,早期在洛阳靠簸箕(畚)为生,后迁至华阴,“博学好读兵书”(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 上册pp266-268》)。公元354年东晋南将桓温带兵入关,几败秦军,驻兵灞上,如入无人之境。他听人说王猛博学,就把他找来,问:“我率大军入关,为民讨贼,为什么三秦豪杰都不来见我?”王猛一边摸着身上的虱子,一边说:“你赶奔上千里来到这里,长安近在咫尺你却不渡灞水去攻取它,没人觉得你是为民。”后来桓温粮草不足,要撤兵南下,封王猛高官督军,让他一起南下,王猛坚决不去。那个年代非常讲出身,他知道去了南方,哪个士大夫门阀都不会有人把他看眼里。苻坚找王猛,王猛就去和他聊了聊,聊得很投机,王猛就决定辅佐苻坚。
苻坚先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参掌机要,后来又提拔他当了尚书左丞,非常信任他,结果惹起了很多的嫉妒。有个老臣叫樊世,出身豪门,曾辅佐苻健屡立大功,尤其看不起这个卖簸箕的。一天老头忍不住,倚老卖老地对王猛说:“我们耕了地,你来吃现成的。”哪想王猛毫不给他面子,说:“你光耕种不行,还得下厨把饭烧好。”樊世火冒三丈,说:“我不把你脑袋挂长安城门上,我就不活了。”结果两人又一次在朝上吵起来了,樊世破口大骂,口吐秽言,苻坚一怒之下令人将老头拉到西马厩割了脑袋。那些和樊世交好的王公大臣,有出来不服的,让苻坚连打带骂,从此见了王猛就哆嗦,表示知道这小子不好惹。 哪知真正不好惹的还在后头。后来苻坚升王猛做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大家都知道,京城是王公贵族集中的地方,历来不好管。苻健的妻子强皇后的弟弟强德无德,仗势欺人,欺男霸女。王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逮了强德,就地正法,然后才上报苻坚。不久京城就有二十多个贵族王公的亲属被他斩了,朝廷震惊,奸猾屏气,路不拾遗。王猛在乱世中有力地扼制了氏族势力,强化了苻坚的中央集权,后来为相十六年,外修兵革,内崇儒学,选拔贤才,修建水利,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从苻坚对王猛的信赖和重用可以看出,苻坚是很看重贤才的。在张忠百岁(期颐)的时候,他差人来请张忠去做官(唐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六十四《隐逸·张忠》)。张忠认真地沐浴已毕,对徒弟说:“我这把年纪了,不能忤了皇上的心。”坐车到了长安。苻坚赐给他衣冠,张忠请求说自己年纪太大,没有头发了,无法穿官服官帽,请求以民服入朝,苻坚准。两个人见面后苻坚把他好一顿夸,说委屈他前来, 是想重用他为相(将任齐尚父)。张忠说自己为避祸来到泰山,与鸟兽为伴,苟得活命。现逢尧舜之世,很想为君王效命,怎奈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更不敢和尚父(姜太公)比,“山栖之性,情存岩岫,乞还余齿,归死岱宗”。苻坚也爽快,用车把他送回去了,结果走到华山,老人家叹了口气说:“我一东岳道士,没想到却死在西岳,这就是命啊,没办法!”走了六十里,溘然仙化。苻坚专门派黄门郎韦华来吊唁,给他送来牛羊祭祀,赐给他官服,并追封他为“安道先生”。这两人都很有意思,一个请个百岁老头,来了就许高官;一个年过百岁,风餐露宿,来到长安,就为告诉皇上:我老了不能做你的官了。个中性情,可见一斑。但苻坚礼敬安道先生已成一段历史佳话。
后来苻坚听说朗公在此建寺,专门派人送来紫金数斤以镀佛身,绢绫三十匹,奴子三个帮着寺庙干活(唐·道宣《广弘明集》),想得可谓周到。甘露五年(公元363年),苻坚又差人请朗公去长安。朗公和张忠不一样,以年事已高为由没去。后来苻坚清理寺庙,专门指示朗公寺“不在搜例”。可见灵岩寺当时影响之大,苻坚用心之细。
不唯如此,南燕统治济南郡后,燕主慕容德还专门下诏,给灵岩寺赐绢百匹,并以东齐王之名,将奉高(今泰安)、山茌(今长清)二县的租税赐给他。有了这个做经济基础,灵岩寺迅速发展起来了。
我初次听到朗公讲法石头点头的传说时不由得笑了。史书记载西汉昭帝时泰山(又是泰山)上有块大石头,长一丈五尺,本来是躺在地上的,后来在公元前77年那年正月初一突然站起来了,符节令眭弘上书说这预示着将有平民当皇帝,请昭帝退位。昭帝8岁登基,此时已当了十年皇帝了,见到这奏折哪有鼻子不气歪的,当即把眭弘斩了,我在《汉朝过年那些事》里写过这一段。有趣的是,后来的皇上真地来自于民间。灵岩寺的石头真地会点头吗?那个年代传播手段不发达,大家都说会就会。反正朗公与他的寺庙因此名声大噪,逐渐成为全国四大名刹(润之栖霞,南京栖霞寺;台之国清,浙江天台国清寺;荆之玉泉,湖北江陵玉泉寺)之一。朗公用他的名字做字号,用神力来发展神的事业,高僧就是高僧。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另一种观点,即灵岩寺是建于晋宋时期,创始人是法定禅师。这一说法来自李邕的《灵岩寺颂碑》,碑文如下:
“灵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福□□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圣,或密□以接凡,□謂之灵岩,允矣真。晋宋之际,有法定禅师者,景城郡人也。尝行兰若,若是者历年。禅师□劳一人,逝将辞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宏宣佛法,识者以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墟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贝叶之经衡,廓莲花之独人,存法立事,著名扬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龙王意,贸金仍旧。昔者州将厚具,邑吏孔威,广□支保,多借器物而送之,仍施绢五十匹。□若武□阿阁,仪凤堵波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身之造,禅祖之崇,山□□增□□□□也。云霞炳焕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二□□客植之不生,泛于草间,秽于垅上。职由律住持入慧之境,□繁文字,□笔杪于连章,□广间遗刻。上座僧元景、都维那僧□详,□主安禅,或上首□空,或出等永言悟人,大启津梁,咸高梯有□,胜公自照,仍依俗谛天长。其词曰:倬彼上人,巍乎曾岭,冥立福地,神宫岁□。□□建置,今古齐同,磴道逦迤,霞阁玲珑。(以下缺若干字) 大唐天宝元年(以下缺)。”
碑中说,晋宋时期景城郡人法定禅师来到灵岩寺,一个人建了个小寺(兰若),非常辛苦,坚持不下去要离开的时候,忽然有二居士建立了僧坊宏扬佛法,外人不知内情,以为是山神所助。李邕当时任灵昌郡太守,这块碑是灵岩寺所存最早的关乎其历史的石碑,至清代康熙丙子(1696年)时,该碑已弃于寺西北之"神宝废寺右侧荆棘中,沙淤过半矣。乃北海太守李邕之文,但磨灭不能读耳"。1793年,该碑收入阮元《山左金石志》时,已无碑首及龟趺,断为两截,现存于鲁班洞中,嵌入洞壁上。
灵岩寺中所存的四十尊罗汉像中,有一尊即为“灵岩开山法定老和尚”(西第十二尊),位列朗公之前。灵岩寺塔林中最大的一座塔,也是法定禅师的。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大家的争议,有人据此认为灵岩寺建于晋宋时期,创始人为法定老和尚。事实上今天的灵岩寺所在的方山有两座寺庙:山南的灵岩寺(一度改称宝山道场)和山阴建的“静默寺”(后改称为神宝寺)。法定老和尚创办的,正是静默寺,这也是为什么李邕的碑会残存在神宝寺(静默寺)中。所以灵岩寺的开山历史,还是得从朗公老和尚说起。法定禅师只是灵岩寺二度的创办人。
话说西晋末年,有位著名的道长叫张忠,字巨和。“永嘉之乱”使得当时时局混乱危险,匈奴攻入洛阳,杀了三万多人,掳走晋怀帝。张忠为避祸并没有跟着衣冠南渡,而是来到东岳泰山北麓的东野老庄隐居。据唐房玄龄《晋书》记载,这里山清水秀,风光优美,张忠奉行无为的修行方式,“恬静寡欲,清虚服气”,他掘地而居,吃野菜,喝泉水;弟子们也住山洞里,离他六十步远,五天来看他一回,听他讲道。但张忠讲道却从不说话,只以身体给弟子展示修行之道,弟子看完了就走。张忠在他的洞口设立道坛,每天早上起来揖拜。当地有好事的年轻人来找他打听阴晴雨雪这些事,张忠回答说:“老天不说话,四季交替,万物生长,阴阳之事又岂是我这穷山野叟所能知晓的。”从这一点看,张忠还是非常老实的,不装神弄鬼欺骗人。
可能是慕泰山五岳之首的盛名吧,秦皇始元年,这里又来了一位高人,即当时著名的高僧竺僧朗。据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载,竺僧朗最初来到的是柳埠的(后来的四门塔所在地),创建了朗公寺(隋时更名为神通寺),在此讲经传道。俗话说佛道不同门,但从朗公身上这句话是不成立的。朗公和张忠二人相识,很快结为莫逆,“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朗公后来干脆在此设场讲经,讲《放光般若经》,据《神僧传》载,他每次讲法,听者都有千人。要知道东晋初年经过战乱人口锐减,又有很多人跟着司马集团去了江南,能有千人规模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据说一次讲到精彩之处,山石为之所动,不住点头。朗公说:“此山灵也,为我解化,他时涅槃,当埋于此。”朗公百年之后果葬于此,现在塔林还有朗公的塔(性天首座,朗公之塔)。这是后话。之后朗公在此开山辟地,创建寺庙,这就是灵岩寺的由来。人们普遍认为灵岩寺是山东的第一座寺庙,我查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清代仰沂道士赵守身的《东镇述遗记札》载: “前汉孺子居摄二年,岁次丁卯,川人释子王静( 净) ,由巫山来东海青州传法说经。先寓仰天,越年,南去东镇沂山,居极巅玉皇顶泰山祠,设坛传教,四方士商村老云集,拜佛习经,众多数百。”西汉孺子婴居摄二年即公元 7 年。王净先后寄居于山东青州的仰天山、东镇沂山的泰山祠等地。又据清乾隆《诸城县志·建置考》记载: 诸城白龙山寿圣寺康熙八年重修碑云: “东汉明帝永平戊午,敕封虹蜺山虹栾寺”。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为东汉孝明帝梦金人始,后派郎中蔡愔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请回沙门摄摩腾、竺法兰及四十二章经及佛像回到洛阳,正史《魏书·释老志》中有详细记载。孝明皇帝刘庄生于公元28年,前面说公元7年即有川人“释子”(佛徒)王净来青州、沂山傳教不太可信。何况梁启超在《佛学研究十八篇》中明确说到“三国时,刘蜀佛教无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P3)和“佛法确立,实自东晋”(P4),王净一说更立不住脚;“明帝永平戊午”为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而明帝派人出使天竺,约是永平十年(公元68年)的事。《诸城县·建置考》中记载的明帝“永平戊午,敕封虹蜺山虹栾寺”一说站不住脚。王净仰天山传经和敕封虹栾寺一说,均为清人所载,有将时间提早美化之嫌,不可信。灵岩寺是不是山东最早的寺庙不知道,反正没有比它早的寺庙的记载。说它是山东早期最有影响的寺庙,无可争议。
东汉灵帝时称济南国,曹操为相,济南还是蛮有影响的。此时的济南名为济南郡,治下就在历城,历城后来出过一个特别有名的英雄——秦琼秦叔宝。此时的历城属前秦。张忠、朗公二人归隐济南,不算完全意义上的“隐于野”,要不就是张忠、朗公二人名头太响,要不就是皇帝苻坚的情报系统很发达,反正两个人引起了最高领导的重视。苻坚那个时代枭雄太多,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和“淝水之战”有点瓜葛,并不知道他的过人之处。小时候那些事就不说了,但说他长大成人后,世袭了父亲东海王的爵位,他的叔叔苻健是前秦的开国皇帝。苻健给了苻坚“龙骧将军”的称号勉励他,苻坚也一心一意辅助他皇叔。后来苻健去世,他儿子苻生即位。苻生脾气古怪,每天上朝时让身边武士箭上弓,刀出鞘,还有铁钳、钢锯等诸多刑具,哪个大臣要提意见,马上杀;谁要说几句奉承话,马上杀。弄得大臣们胆战心惊,生不如死。其中就有跟苻坚相好的,来劝他造反篡位。苻坚不想也不敢,直到有一天,苻生可能是喝多了吧,在宠幸了某位爱妃后说:“苻法(苻生的哥哥)和苻坚,跟我虽然是兄弟,可是也靠不住,我明天就把他们杀了。”哪知这位爱妃是苻坚布的无间道,待皇上睡下了一溜烟儿跑去给苻坚告了密,苻坚、苻法兄弟不得已当夜兵变,废了苻生。苻坚让苻法当皇帝,苻法说什么也不干。苻坚只好在大臣们的力劝下即位。
苻坚当了皇上,和他堂哥苻生不一样,十分礼贤下士,到处打听谁能帮他治国平天下,于是有人推荐了王猛。王猛是山东昌乐人,人如其名,确实很猛。他出生贫寒,早期在洛阳靠簸箕(畚)为生,后迁至华阴,“博学好读兵书”(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 上册pp266-268》)。公元354年东晋南将桓温带兵入关,几败秦军,驻兵灞上,如入无人之境。他听人说王猛博学,就把他找来,问:“我率大军入关,为民讨贼,为什么三秦豪杰都不来见我?”王猛一边摸着身上的虱子,一边说:“你赶奔上千里来到这里,长安近在咫尺你却不渡灞水去攻取它,没人觉得你是为民。”后来桓温粮草不足,要撤兵南下,封王猛高官督军,让他一起南下,王猛坚决不去。那个年代非常讲出身,他知道去了南方,哪个士大夫门阀都不会有人把他看眼里。苻坚找王猛,王猛就去和他聊了聊,聊得很投机,王猛就决定辅佐苻坚。
苻坚先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参掌机要,后来又提拔他当了尚书左丞,非常信任他,结果惹起了很多的嫉妒。有个老臣叫樊世,出身豪门,曾辅佐苻健屡立大功,尤其看不起这个卖簸箕的。一天老头忍不住,倚老卖老地对王猛说:“我们耕了地,你来吃现成的。”哪想王猛毫不给他面子,说:“你光耕种不行,还得下厨把饭烧好。”樊世火冒三丈,说:“我不把你脑袋挂长安城门上,我就不活了。”结果两人又一次在朝上吵起来了,樊世破口大骂,口吐秽言,苻坚一怒之下令人将老头拉到西马厩割了脑袋。那些和樊世交好的王公大臣,有出来不服的,让苻坚连打带骂,从此见了王猛就哆嗦,表示知道这小子不好惹。 哪知真正不好惹的还在后头。后来苻坚升王猛做侍中、中书令,兼京兆尹。大家都知道,京城是王公贵族集中的地方,历来不好管。苻健的妻子强皇后的弟弟强德无德,仗势欺人,欺男霸女。王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逮了强德,就地正法,然后才上报苻坚。不久京城就有二十多个贵族王公的亲属被他斩了,朝廷震惊,奸猾屏气,路不拾遗。王猛在乱世中有力地扼制了氏族势力,强化了苻坚的中央集权,后来为相十六年,外修兵革,内崇儒学,选拔贤才,修建水利,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从苻坚对王猛的信赖和重用可以看出,苻坚是很看重贤才的。在张忠百岁(期颐)的时候,他差人来请张忠去做官(唐房玄龄《晋书》列传第六十四《隐逸·张忠》)。张忠认真地沐浴已毕,对徒弟说:“我这把年纪了,不能忤了皇上的心。”坐车到了长安。苻坚赐给他衣冠,张忠请求说自己年纪太大,没有头发了,无法穿官服官帽,请求以民服入朝,苻坚准。两个人见面后苻坚把他好一顿夸,说委屈他前来, 是想重用他为相(将任齐尚父)。张忠说自己为避祸来到泰山,与鸟兽为伴,苟得活命。现逢尧舜之世,很想为君王效命,怎奈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更不敢和尚父(姜太公)比,“山栖之性,情存岩岫,乞还余齿,归死岱宗”。苻坚也爽快,用车把他送回去了,结果走到华山,老人家叹了口气说:“我一东岳道士,没想到却死在西岳,这就是命啊,没办法!”走了六十里,溘然仙化。苻坚专门派黄门郎韦华来吊唁,给他送来牛羊祭祀,赐给他官服,并追封他为“安道先生”。这两人都很有意思,一个请个百岁老头,来了就许高官;一个年过百岁,风餐露宿,来到长安,就为告诉皇上:我老了不能做你的官了。个中性情,可见一斑。但苻坚礼敬安道先生已成一段历史佳话。
后来苻坚听说朗公在此建寺,专门派人送来紫金数斤以镀佛身,绢绫三十匹,奴子三个帮着寺庙干活(唐·道宣《广弘明集》),想得可谓周到。甘露五年(公元363年),苻坚又差人请朗公去长安。朗公和张忠不一样,以年事已高为由没去。后来苻坚清理寺庙,专门指示朗公寺“不在搜例”。可见灵岩寺当时影响之大,苻坚用心之细。
不唯如此,南燕统治济南郡后,燕主慕容德还专门下诏,给灵岩寺赐绢百匹,并以东齐王之名,将奉高(今泰安)、山茌(今长清)二县的租税赐给他。有了这个做经济基础,灵岩寺迅速发展起来了。
我初次听到朗公讲法石头点头的传说时不由得笑了。史书记载西汉昭帝时泰山(又是泰山)上有块大石头,长一丈五尺,本来是躺在地上的,后来在公元前77年那年正月初一突然站起来了,符节令眭弘上书说这预示着将有平民当皇帝,请昭帝退位。昭帝8岁登基,此时已当了十年皇帝了,见到这奏折哪有鼻子不气歪的,当即把眭弘斩了,我在《汉朝过年那些事》里写过这一段。有趣的是,后来的皇上真地来自于民间。灵岩寺的石头真地会点头吗?那个年代传播手段不发达,大家都说会就会。反正朗公与他的寺庙因此名声大噪,逐渐成为全国四大名刹(润之栖霞,南京栖霞寺;台之国清,浙江天台国清寺;荆之玉泉,湖北江陵玉泉寺)之一。朗公用他的名字做字号,用神力来发展神的事业,高僧就是高僧。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另一种观点,即灵岩寺是建于晋宋时期,创始人是法定禅师。这一说法来自李邕的《灵岩寺颂碑》,碑文如下:
“灵昌郡太守邕,以法有因,福□□得真僧戾止,神人告祥,宜或真空以悟圣,或密□以接凡,□謂之灵岩,允矣真。晋宋之际,有法定禅师者,景城郡人也。尝行兰若,若是者历年。禅师□劳一人,逝将辞去,忽有二居士建立僧坊,宏宣佛法,识者以为山神耳。因夫山者,土之至厚;谷者,墟之至深;水者,因定而清。林贝叶之经衡,廓莲花之独人,存法立事,著名扬空,矧乎辟支佛牙,灰骨起塔,海龙王意,贸金仍旧。昔者州将厚具,邑吏孔威,广□支保,多借器物而送之,仍施绢五十匹。□若武□阿阁,仪凤堵波光堂,大悲之修,舍利之□,□身之造,禅祖之崇,山□□增□□□□也。云霞炳焕于丹霄,即而察之,日月照明□□□二□□客植之不生,泛于草间,秽于垅上。职由律住持入慧之境,□繁文字,□笔杪于连章,□广间遗刻。上座僧元景、都维那僧□详,□主安禅,或上首□空,或出等永言悟人,大启津梁,咸高梯有□,胜公自照,仍依俗谛天长。其词曰:倬彼上人,巍乎曾岭,冥立福地,神宫岁□。□□建置,今古齐同,磴道逦迤,霞阁玲珑。(以下缺若干字) 大唐天宝元年(以下缺)。”
碑中说,晋宋时期景城郡人法定禅师来到灵岩寺,一个人建了个小寺(兰若),非常辛苦,坚持不下去要离开的时候,忽然有二居士建立了僧坊宏扬佛法,外人不知内情,以为是山神所助。李邕当时任灵昌郡太守,这块碑是灵岩寺所存最早的关乎其历史的石碑,至清代康熙丙子(1696年)时,该碑已弃于寺西北之"神宝废寺右侧荆棘中,沙淤过半矣。乃北海太守李邕之文,但磨灭不能读耳"。1793年,该碑收入阮元《山左金石志》时,已无碑首及龟趺,断为两截,现存于鲁班洞中,嵌入洞壁上。
灵岩寺中所存的四十尊罗汉像中,有一尊即为“灵岩开山法定老和尚”(西第十二尊),位列朗公之前。灵岩寺塔林中最大的一座塔,也是法定禅师的。这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大家的争议,有人据此认为灵岩寺建于晋宋时期,创始人为法定老和尚。事实上今天的灵岩寺所在的方山有两座寺庙:山南的灵岩寺(一度改称宝山道场)和山阴建的“静默寺”(后改称为神宝寺)。法定老和尚创办的,正是静默寺,这也是为什么李邕的碑会残存在神宝寺(静默寺)中。所以灵岩寺的开山历史,还是得从朗公老和尚说起。法定禅师只是灵岩寺二度的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