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验在诗歌鉴赏中的催化作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eling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鉴赏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多体验诗歌情境,多体验诗人心情,或者借助直接经验催化,或者转换间接经验来突破难点,更多的需要想象、联想,设身处地地去虚拟生活经验,从而为迅速打开诗歌的情感宝库提供方便。
  [关键词]生活经验;诗歌鉴赏;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09-01
  在高三诗歌鉴赏方面师生都花了不少工夫,但得分依旧偏低。究其原因,大概是在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技巧、答题模式上费时多。学生解题时仍然很机械,局限于套模板,这样的阅读多是字面上的,很少切合人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多体验诗歌情境,多体验诗人心情,或许是解开问题症结的催化剂。
  一、生活经验直接催化,帮助理解写景
  写景是古代诗歌的必要元素。但写景不是为景而写,而是寄寓了诗人的感情。景是载体是显豁的,情是目的是隐藏的,要理解感情必然不能回避景。作为自然之景,云雨阴晴、风霜雪露等,古今虽然有变化,但本质属性、总体特征应该差不多。换言之,现在的高中生尽管生活在温室之中,吃的苦少,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但十几年的成长,脱离不开对自然之景的感受,对古代诗歌中的写景应该还是能“以今鉴古”吧。
  比如鉴赏杜牧的《江上雨寄崔碣》: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问:前两联如何描写“江上雨”?学生阅读时根本没有发现前两联的后三句是写雨的,现在既然这样问,那就必须确定它们是写雨,只不过不是明明白白地写,或者说不是直接写而已。那是怎样写雨呢?学生感到困难的是“圆文破蜀罗”。根据原文,我请学生联想生活中关于雨的场景,很多学生仍旧茫然。我换个说法:找诗文与生活中雨的相关、相似点。这才慢慢有学生能理解了:“圆文”指雨点落在水面上泛起的圆形水纹,“文”是“纹”的通假字;“蜀罗”指蜀地的丝织品;此句从视觉角度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雨点落在江面上的情形。
  阅读古诗歌时,有生活经验固然好,但有了细致的观察,或者借助古诗来“倒逼”出自己的体验、观察,这样的经验会更有价值,更能有效催化对诗歌的理解。
  二、生活经验略加转换,突破诗句难点
  古今毕竟时代相隔久远,能直接与古代近似、“印证”的现代生活中的个人体验,毕竟可遇不可求,很多时候需要转换。
  比如鉴赏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问:诗人产生“春半如秋”感觉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生只扣住了“宦情羁思”这句,就没有其他了。我引导大家审题:“春半”为什么“如秋”?学生答春天的雨使“百花尽”,榕叶落满庭院,而秋天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落叶飘零。那么落叶的秋天给人什么感受呢?有学生说纯净,有学生说旷远,有学生说柔美,还有的学生说静谧。我说,你们说的这些特征,是乐还是伤?大家说是乐,因为秋天是旅游的旺季,叶落给人的感觉就是景美。难怪,十几岁的人,衣食无忧,追求潮流,哪里能感受到众多古人中年以后经过挫折的洗礼而形成的对秋天的感受呢?哪里能感受到“秋士悲”呢?
  无奈,只得转换。借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和郁达夫《故都的秋》,好不容易才让学生超越年龄,明白了“百花尽”可给人凋零、萧索、凄凉的感受。本以为秋,衰败、萧索,给人悲凉感,但学生生活条件好,没烦恼,缺乏生活体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时借助间接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转换就显得非常必要,从而突破诗句难点。
  三、虚拟生活经验,走进现场感受诗句
  直接的生活经验,受限于年龄和个人经历,間接的生活经验受阅读量、观察习惯、听闻的广度等因素制约也是有限,但对于十几岁的高中生来说,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都是过去的、已然的,后面还有广阔的生活等待他们去体验。也就是说,许多古代诗歌中一定会有很多内容是现代学生没有直接经验也没有间接经验的。这个时候,如果能综合已有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杂取种种,想象、联想,虚拟合成与古诗相关、相似的一种,这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鉴赏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请学生指出“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的悲慨内容。有学生对参考答案中的“行人渐老”是悲慨内容质疑:“‘渐老’怎么就生悲呢?”是呀,学生没有老过怎么能体会到悲呢?于是我介绍秦观写此词时的经历,请学生假想自己就是秦观,如果你政治失意、仕途蹉跌却还不算老,你会想实现政治理想吗?学生答想。想的话,年龄又越来越大,表明什么?学生说机会更少,被重用的希望更小。那此情此景心情如何?这时,学生终于明白了悲的原因。
  总之,生活经验是阅读的基础,经验越丰富理解能力越强,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或者是临时设身处地虚拟的经验,都为学生迅速打开诗歌的情感宝库提供了方便。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很多青年地理教师不知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初中地理教师在写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对课标、教材和学情进行分析, 然后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要详细说明教学过程以及每
按照思维的一般顺序,开始讨论“指数”之前,先要给“指数”。下一个定义但那是西式传统思维。中式传统不喜欢下定义。而偏爱打比方。打个比方,你想在市场中给某个商品定价,在不偏
[摘要]古诗词赏析有“法”可循,从诗词题材入手,授之以渔,引领学生理解内容、把握情感、领悟意蕴,有利于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提升,为高效课堂搭建新平台。  [关键词]题材;写景;送别;边塞;羁旅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1902  随着国学经典的日益普及,古典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古典诗词是国学经典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目的:对医院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1375例开放性骨
采用一题多种解法,有助于把握电路分析方法。一题多种解法有下列8种:1、用支路电流法;2、用电源等效变换法;3、用网孔法;4、用回路法;5、用节点法;6、用叠加定理;6、用戴维南定理;8、
[摘要]指导学生解读文本,可设置精彩纷呈的辩论活动,穿插活泼多样的主题音乐,绘就与文本相应的美丽图画,借助表演体会文本内核,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关键词]辩论活动;主题音乐;绘就图画;表演文本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2101  文本有时候总是枯燥的、无味的甚至冰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去阅读、去理解文本,解读出文本的真味道。这个
农信社内部审计最核心的关键点在于做好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管理与控制,促进加强农信社经营管理,积极提升审计效率。本文以新疆农信社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其以风险
凯里—黄平地区铝土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的交接地带,属于黔北台隆遵义断拱的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赋矿层位为中二叠统梁山组。通过搜集大量的工程数据,利用Surfer
[摘 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只有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机融合,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阅读情绪,从而凸显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在阐述阅读期待对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期待唤醒路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期待视野;构建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乃比克金矿位于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该金矿是通过对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开展沟系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对土壤异常高值点采用“溯源追踪”与构造识别的方法,同时借助手持X荧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