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略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评估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模式,形成性评估具有以人为本、多样性等特点,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估,即在对学生进行评估的同时,也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经验,从而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实施
  
  大学英语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彻底改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估能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对于整体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或证据,对课程的质量或效果、学生的能力或水平进行衡量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估。评估可以通过考试、面谈、问卷、调查、观察等方法进行,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识别学生的强项和弱项,评定某一特定教学策略的效度,為教学提供正确决定的参考数据。CEF(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将评估分为以下几种:成绩评估、水平评估、标准参照评估、形成性评估、终极性评估、直接评估、间接评估、主观评估、客观评估、他人评估、自我评估等。从这些分类中可以看出评估的手段、内容、策略、形式等是多元的。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推行的评估形式是以纸笔考试或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为本的终结性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估形式具有明显的弊端:评估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测量的内容是被肢解的知识片断,而不是学生的运用能力、创造力。这些弊端也由此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鉴于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启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把教学评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对评估模式进行改革,除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外,还提出形成性评估的新要求。
  
  二、形成性评估的概念和特征
  
  不同的研究者对形成性评估有不同的定义,根据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形成性评估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估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形成性评估能使教师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形成性评估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人为本
  形成性评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它允许学生与众不同,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
  回答问题,它让学生自我估价,并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适当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多样性
  形成性评估的多样性表现在评估的内容、主体和标准等方面。在内容上,它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所学的内容,而且还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关于个人兴趣、态度、策略等的发展和改善进行评估。在评估主体方面,它把教师唯一的评估扩展为教师的评估、学生自我估价及学生间相互评估,从而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评估
  标准上,它把课程的标准作为总标准,把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个人标准。
  
  三、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如何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估?学生方面,重点是使他们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监控自己的学习质量,客观地比较自己的学习,掌握较多的策略来改进学习。教师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既定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估能力。在实践中包括观察、访问、座谈、自评、互评、读书笔记、项目展示、学生档案等。
  
  (一)观察法
  观察(Observations)是评估教学行为和技巧的基本方式。观察包括非正式的和正式的两种,前者指对学生某一方面行为规范观察,后者则指采用标准化的观察方法。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对课堂事件、教学活动、学生间相互交流的观察。我们可以观察学生日常阅读、写作、听和说的经历,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意地观察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观察可以以日常记录、评估表或评价表的方式进行。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学习策略对学生有帮助、哪些教学策略最有效、哪些活动和材料学生最喜欢等。
  
  (二)访谈法或座谈法
  师生间的访谈(Interviews)、座谈(Conferences)或讨论(Discussions)有利于对学生个人成就和需求作出正确和积极的评估。讨论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对他们自己进步的感觉和看法。简短的讨论可以在课堂中随时进行,访谈可穿插到每课的教案里。
  
  (三)自评法或互评法
  自评(Self-assessment)或互评(Mutual-assessment)在形成性评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对自己和别人的评估体现自己的认识、判断、鉴别能力。在实施自评和互评时,可由教师预定好评估表,让学生按照标准进行打分,或由学生自己选择评估标准,然后由他们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评估的过程。
  
  (四)读书笔记法
  为了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Literature Response Log)或读后感,教师作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这样学生就不会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学会思考问题,进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项目展示法
  教师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一些学习项目(Projects),学习项目可以是短期的小项目,如两星期作一个采访报告,也可以是长期的较复杂的项目,如两个月或一学期做一个保护环境的规划等。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作相关的书面报告和课堂演示(Demonstrations)。在这些活动中,评分标准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
  
  (六)档案法
  学生档案(Student Portfolio)是用于收集学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成就。它根据复杂程度和目的分6个步骤:收集(Collecting)、反思(Reflecting)、评估(Assessing)、精选学习作品(Documenting)、思考(Thinking)和评价(Evaluating)。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评价。同时,他们在这一时期内有机会不断回顾自己档案中的内容,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评估既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又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首先,教师应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由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过程由“主动教”转变为“主动学”的过程。其次,教师应了解教学评估的目的、原则及各种方法的运用,懂得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形成性评估策略及时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形成性评估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评估应尽量做到公正、不带偏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曹荣平,张文霞,周燕.形成性评估在中国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4,(05).
其他文献
摘要: 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方面表现得尤为困难,对于此中的原因本文作者做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 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职学校出现了跨越式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学生数量骤增。但是目前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学困生,其中有一部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領会。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平时再“懒”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这说明每个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乐因子,只不过有些人呈显性,有些人呈隐性而已。在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对培养学生健康活泼的个性、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很有好处。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用多媒体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应用范围的扩大,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实施等方面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多年的教学经历使笔者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下面笔者就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作一些探讨并阐述一些见解。    一、融合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掌握扎实丰富的数学知识,但这并非充要条件。因为只有知识并不能解决数学问题,要想破解数学问题,学好数学,還要有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它是数学的灵魂,是解题的关键。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换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笔者现将常用的几类思想分别作说明,与读者共享。
数学家哈尔莫斯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只能是一种模仿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设置情境去引导学生思考,寻求解决方法,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思考学习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我任教的几个班都是纯国际学生,他们对于学习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为无法体会数学的价值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认为数学的学习应该更贴近生
摘要: 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课堂工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从而增强课堂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认知失调学习能力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他认为:在对任何问题和事件上,人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一旦不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
数学是一门有着无穷魅力且富有神秘感的学科,它的魅力就源于生活。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陶行知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
摘要: 本文作者对教师如何成功进行《算法》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算法》教学知识脉络思维框架“困难”    《算法》对一线的教师来说,教起来总感觉有些迷茫。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总结,把感想注于笔端,愿和同仁探讨。  《算法》的知識脉络大体上是这样的:(一)算法概念理解,算法分析;(二)程序框图;(三)算法程序;(四)算法案例。前三者在内容上是并列的,在精度上是递进的。这个脉络体现了由大体描
摘要: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主体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它的操作策略是“七个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操作策略    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主体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感到课堂是他们开展学习活动的乐园,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在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