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新闻教育供求脱节弊病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对新闻教育供求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错位、师资力量不足、课程体系呆板、教学方式陈旧、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这是导致新闻教育供求脱节的重要原因。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从调整培养目标、联合媒体办学、优化校内实习基地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新闻教育 供求脱节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31-02
  笔者最近对广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毕业后到大众媒体从事采编播工作的人数比例仅30.2%①。这说明新闻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比例偏低。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新闻专业中同样存在,它凸显当代新闻教育供求脱节的弊病,即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各种问题,是新闻教育供求脱节的原因
  具体表现为:
  (一)培养目标错位
  当前,新媒体发展迅速,大众传媒不再是新闻信息的唯一载体,行行业业都离不开信息的沟通、收集、处理和发布,制作公司、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均需要新闻人才。笔者通过对广州大学2002到2007级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发现,有51.4%的毕业生从事着非对口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包括大众媒体的媒介营销,节目制作公司的节目制作和经营,广告公司的广告营销,网站编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营销策划、信息采写和发布等等。
  传媒领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但许多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然定位为给传统媒体培养采编播人才,显然不合理。传统大众媒体的发展规模有限,对一般的采编播人才需求已经饱和。现在新闻专业在校人数16万以上,已经超过全国持有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人数,【1】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接纳不断扩大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大军。
  (二)师资力量不足
  新闻专业大规模扩招的同时,办学条件并没有同比例改善,师资力量尤其不足,不仅师资数量上缺乏,而且师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缺乏兼备理论造诣和资深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我国新闻专业的师资来源无非是:一,从相关专业转行,比如因为开办新闻学专业的需要,从中文等专业转过来;二,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属科班出身。总之,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不多。这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不利。虽然学校也意识到实践资历对新闻教育的重要性,也希望从媒体引进人才,但是受到高校的学历要求和待遇问题的瓶颈制约,效果并不理想。
  (三)课程体系呆板
  某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很有代表性:政治和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占28.8%的学时,占据了学生一二年级的大部分课堂时间;专业类的课程占60.6%的学时,课程多,面面俱到,广而不深;通识类选修课仅占10.6%,课程是规定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寥寥几门,学生并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在这种形式呆板、缺乏人文内涵、缺乏弹性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自主学习时间被剥夺,没有发展个人思维、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余地。
  (四)教学方式陈旧
  当前多数新闻专业课程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的系统传授和形而上的概念阐释,结合少量的案例佐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即使把理论的条条框框背得滚瓜烂熟,也可能对真正的新闻专业内涵和实务操作不得要领。新闻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理论和概念往往滞后而封闭,故其专业教学应该有鲜活生动的现场和实践内容。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脱离专业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效果可想而知。
  (五)实践环节薄弱
  新闻教育不能脱离实践,学生的专业实习是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施实践环节时候,缺乏有效的机制保证,影响效果。
  首先,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时间往往短而零碎,没有和课程内容同步进行,学生对媒体里复杂的工作岗位和流程刚刚看出点门道,实习就结束了;
  其次,实习内容无法保证:新闻专业招生数量大,大众媒体无法容纳这么多实习生,许多进不了媒体的学生只能到与专业无关的单位实习,即使进入主流大众媒体,还可能因为岗位上实习生众多,动手和见习机会少而达不到效果。
  其三,实习过程管理困难:由于学生人数多,实习地点分散,每个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不同,学校很难有效监管。
  二、解决思路
  笔者认为,要解决供求脱节的问题,应抓住以下几点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从为大众传媒培养人才,转为培养泛媒体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在缩小,不仅大众媒体,个人、组织和机构都可以利用网站、论坛、微博、手机等工具发布消息、阐述观点,这种人人都是媒体的可能性,就是泛媒体化。
  在泛媒體化时代,传媒市场竞争激烈,传媒的运营和策划显得比一般采编工作更重要。新闻教育应该适应时代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不再局限于培养大众媒体的采编播人才,而把为节目制作公司、网站、广告公司、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泛媒体培养采编、媒介营销、宣传策划、信息发布等多层次的人才纳入教学目标。
  (二)与媒体联合,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教育机制
  新闻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媒体的参与。在美、日、英各国,传媒对新闻教育渗透很深,表现在师资的提供,产学研合作、实践机制的保障等方面上,媒体有着参加新闻教育的自觉和热情。如美国大学的新闻学院中大部分教师是从媒体引进的资深从业人员,密苏里大学和NBC合作建立学生电视台,德国则由媒体企业、社会团体、基金组织等创办公益性新闻学校培养新闻人才。【2】
  受此启发,我国许多新闻院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如设法引进资深媒体从业人员,与当地媒体签订协议,建立实习基地。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高校和媒体的合作,对高校新闻教育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这些小范围的改革对新闻教育大局的作用有限。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与媒体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教育机制,才能让媒体深度参与新闻教育。例如,有关部门从制度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如把媒体从业经验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准入条件,要求媒体必须承担新闻人才的实践环节培养的义务,等等。
  (三)在校内建立有效的实习基地
  很多新闻院系都希望与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但从宏观上看,大众传媒不可能容纳所有的新闻专业学生去实习。因此,新闻院系必须另谋出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条件。
  如台湾淡江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和资讯传播系,拥有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淡江电视台、淡江之声电台、淡江时报作为实习基地,学生被吸纳到实习基地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节目制作来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也得到很有价值的专业实践体验。
  内地很多大学亦试图通过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学校广播台等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闻实践的机会。但这些实习基地多属于小打小闹,影响力仅限于校园,其运作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离专业媒体相去甚远。笔者认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该向专业化、市场化发展,聘请媒体专家指导,让专业老师参与到每个环节的监控中,以生产专业水准的新闻作品、向社会发行为目标。这样的实习基地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专业训练。
  (四)建立灵活宽松的培养方案,重视学生专业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学历背景调查发现:广东电台新闻中心,毕业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人员占39%;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和以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毕业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人员占51%。员工的其它专业来源有中文、经济、政治、计算机、建筑、化学等等②。调查结果证明,在媒体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呈多元化态势,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或者专业化知识背景的人才更具优势。
  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的时候,要减少必修学分数和新闻专业课程数量,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发展专业化的知识,同时把人文素质的培养当作课程体系的一个重点。如,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采取大平台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大一大二不细分专业,到了高年级学生才决定自己的专业,等等。
  (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具体做法有:
  1.以案例为中心。新闻专业课程的教学应紧跟新闻前沿变化,把新闻的专业知识渗透在案例的分析讨论中。这种案例不一定是新闻事件,也可能是某一个新闻栏目或者新闻媒体。让学生在近距离观察媒体、学习具体的新闻,而不仅是学习抽象的概念和理論。
  2.以现场为中心。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带领学生到节目制作现场,观摩、见习、讨论、讲解,让学生获得生动的实践知识。
  如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年组织师生到美国去进行大选活动的报道,2012年3月又一次组织学生到缅甸,现场播报选举活动,让学生在新闻现场的学习中获得珍贵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以作品为中心。让学生在媒体或者校内实践基地,担任策划、采编、管理等职责,深度参与媒体产品的制作过程,亲身体验新闻实务技能的运用。
  如2011年,广州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院的硬件条件,与佛山电台合作节目《裸声时代》,一直稳定播出,成为一个很好的教与学的平台。
  注释:
  ①笔者对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级到2007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161名毕业生参加。文中提到的相关数据均来自这次调查。
  ②数据来自笔者2011年7月对广东电台新闻中心69名在职人员以及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和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的143名员工的学历背景的调查统计。
  参考文献:
  [1]吴廷俊.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 ~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新闻大学[J],2009
  [2]刘斌.新闻学校:记者培训的重要环节——德国新闻教育见闻.新闻记者[J],2007
  作者简介:
  林渊渊,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
其他文献
Flexural resonance vibrations of piezoelectric ceramic tubes in Besocke-style scanners with nanometer resolution are studied by using an electro-mechanical coup
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以独特的魅力分割了传统电视的受众市场,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本文以长沙地区为例,在分析长沙公交移动电视的社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
The effects of an anti-hydrogen bond on the v1-v12 Fermi resonance (FR) of pyridine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Raman scattering spectroscopy.Three
In view of the continued disputes on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surface tension of a vapour bubble in liquid argon increases,or decreases,or remain
高油酸和低亚麻酸含量育种是当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了解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机制,通过遗传改良提高品种脂肪酸品质,本研究选用两个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有明显差异的纯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取F1花粉进行小孢子培养构建了DH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对主要脂肪酸组成和硫苷,蛋白质、含油量等性状进行QTL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以高油酸(79.88%)低亚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