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月光下的父亲》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ncuo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细读切入点:由“情”入手
  散文是以表现作者个性化独特情感体验为核心的文体,因此,阅读散文,必须要对文章中饱含情愫的语句特别敏感,抓住了作者情感性的核心句就能切入文章内核,顺势提纲挈领式地解读文章。
  默读全文,圈划出本文中最能表露“父子情深”的句子。
  明确:我知道,父亲是一个好父亲,而儿子,却不是个好儿子(文章第7段倒数第二句)。
  二、文本细读深入点:具化“情感”
  (一)为什么作者觉得“父亲是一个好父亲”?
  1.父亲扛“我”在肩头看杂技,自己乐呵呵地听着。
  细读文章第2段,非常富有情趣。摘录如下:
  父亲总把我扛在肩膀上……每次我都看得手舞足蹈。我总把我看到的精彩场面,颠三倒四又挂一漏万地说给父亲听,父亲每回都听得乐呵呵的。……然后把我颠三倒四说过的话,一字不落地说给别人听。
  肩膀上头,是“我”手舞足蹈看杂技的喜悦;肩膀下头,是父亲竖直耳朵听杂技的喜悦。“我”乐呵的是眼前一亮的杂技表演;父亲乐呵的更缘于孩子那股兴奋劲。同样是乐呵,涵义大不同:“我”乐呵的是新奇精湛的杂技表演,父亲乐呵的是“孩子的乐呵”!父亲以“孩子的乐”为乐,足见爱子情深。
  2.父亲举“我”看电影,自己却累得哼哼了一夜。
  文章第三四两段追忆父亲举“我”看电影一事件。现作两处赏析。
  一处描写见性格:
  父亲就把我举过头顶……看到了,正打得精彩……父亲听说好看,就高兴,嘿嘿地笑。父亲是农民,从他一笑,就可以看出来,一张笑脸,跟乡里的沙土一样朴实。
  此处将父亲的笑比作乡里的沙土,看似粗鄙,实则厚实:作为农民,因常年劳作,父亲肤色与沙土色贴近;比喻突显时代特征,更富有生活气息;将笑脸比作沙土,表现父亲老实巴交的个性。一处描写,既写了父亲笑脸的外态,又象征父亲内在性格。
  一处转述见真情:
  我过足了瘾,兴奋地哼哼电影里的插曲。而母亲说,那晚,父亲睡在床上,也哼哼了一夜。平日里干活再累,也不至于累成这样子的。
  为满足“我”看电影,劳作了一整天的父亲举“我”过头顶撑完一场电影。头顶的“我”满心喜悦,兴奋地哼唱起电影里的插曲满载而归,父亲却一晚上在床上哼哼了一夜。从母亲转述中可知,举“我”过头顶看电影的劳累强度已超平日里干过的再累的活。父亲甘愿用自己一晚“痛楚”换换孩子观影一时“兴奋”,足见父亲爱子之深。
  3.父亲为家庭生计,早出晚归。
  浏览全文,从文中检索出能表明父亲早出晚归的语句。
  首段:
  父亲出门的时候,月亮还没下山。父亲回家的时候,月亮早就上山了。
  借月出月落表现父亲早出晚归的艰辛。月出月落是自然现象,父亲的出与归居然超越了大自然中月亮的出与落的强度,可见父亲为一家生计所吃之苦难以言表。
  处处对比见辛劳:
  晚上,吃完饭,在煤油灯下做完作业,还是不见父亲回来。有几次,作业多,做至半夜,才会看见父亲踩着月光回来。一把锄头上,也亮锃锃地挂着月光。而早上,我几乎见不到父亲的影子。虽然我学习很用心,每次都能比其他的同学早到学校,可我还是早不过父亲。
  第5段通过“我”晚上写作业与早上上学来衬托父亲归之“晚”与出之“早”。“煤油灯”一词交代时代背景:上世纪经济凋敝的年代。“煤油灯下做完作业,还是不见父亲回来”,说明父亲回来时间很晚。后一句更是“神补刀”——有几次,作业多,做至半夜,才会看见父亲踩着月光回来——父亲半夜才忙完一天的活,劳苦不言而喻。但作者以迂曲的笔法,说“父亲踩着月光回来”,表面淡化父亲艰辛,实际流露对父亲更深的心疼。月光下的父親,肩扛一把锄头,锄头上挂着月光。好一幅月光下父亲归家图:艰辛、孤寂、清冷与心酸。这种“早出晚归”的生活,早已超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范畴,父亲是“日未出月未落已出门劳作,日已落月已出仍未归家休息”。
  4.父亲干最苦的活,养活一家,供子女上学。
  第6段叙述父亲为挣更多工钱,去钱塘江边扛石头。不知那些年,父亲每晚又是否睡得安稳?许是躺床上哼哼一夜又一夜吧。这种挣钱的方式不低贱,作为传统的农民,他靠着卖力气养活一家,供养子女上学,实属不易。
  (二)为什么作者觉得“儿子却不是个好儿子”?
  1.只为自己“找乐子”,不管父亲“劳累苦”。
  被父亲“扛”在肩膀上欣赏杂技,且手舞足蹈,不知父亲辛劳。看电影那次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顾父亲在地里劳作一天的疲惫,一把“我”放回肩膀,便不假思索伸手向父亲的脑袋拍去,迫使父亲不得不满足我的心意,举“我”过头顶。“我”是过足了瘾,父亲却辛苦得一宿在床上哼哼叫痛。儿时不懂事,不晓父亲“累”与“苦”,实在算不上“好儿子”。
  2.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的艰辛不甚明了。
  从一个词汇看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艰辛不甚明了:
  父亲大概是在地里劳作了一整天,累了。
  那时,父亲大概很忙,很少见到。
  “大概”表揣测,说明“我”绝少关心父亲,对父亲工作更多是模糊性假想。但父亲却对“我”所说的颠三倒四的话能一字不落地讲给他人听,父子情感的天平极不对称。
  拮据家境使得父亲愈发忙碌,使原本对父亲关注不多的“我”与他相见次数日益减少,渐渐模糊了父亲模样。第5、7段相关语句可证明:
  那时,父亲大概很忙,很少见到。晚上……还是不见父亲回来……而早上,我几乎见不到父亲的影子……可我还是早不过父亲……
  偶尔想起,父亲的面容竟然像上了晕的月亮,有些模模糊糊。
  对于父亲的“忙碌”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很少有具象的体验:因为“我”确实对父亲的辛劳了知有限。但无情岁月不会可怜这位父亲。   如今,月光早已悄悄爬过父亲的额,落满了头。
  此句读来令人感伤。一生劳碌命的父亲渐趋年迈,月光爬过父亲的额,落满头,化为一头银发。任劳任怨的父亲,在岁月流逝中,慢慢走到人生尽头,而“我”对父亲这一路走来的辛劳又能知晓多少?所有的感伤,化为了那皎洁的月光与一头银灿灿的白发。
  3.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的衰老爱莫能助。
  若说当年年少无知不懂父爱,那么当“我”日益长大,追忆往昔,是否能追回些什么呢?其实,对于父亲的衰老,“我”爱莫能助。
  现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比从前短了。而我的影子,长了。是父亲,用他的衰老,滋养了我的茁壮。我与父亲,不再仅仅是父与子的关系,而变作了两个男人的对视。我从父亲身上,看见我的未来;父亲从我身上,看到他的过去。父亲与我。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
  首句交代故事发生背影,扣住“月光下的父亲”这一全文经典意象,且借势渲染惆怅之情。“淡淡的”既是月光洒下大地时的朦朦胧胧,也是作者心底对父亲衰老年迈的隐隐作痛。
  “月光下,父親的影子,比从前短了。”此句点明父亲年老体衰,身板已不比从前硬朗,许是弯腰驼背吧。
  “而我的影子,长了。”此句写“我”已成长为家中新一代男主人。
  “是父亲,用他的衰老,滋养了我的茁壮。”直接点破父亲用他的生命哺育我长大成人。“我”茁壮,父亲却衰老了。
  “我与父亲,不再仅仅是父与子的关系,而变作了两个男人的对视。”此刻的“我”已不是孩童,是家中新兴的顶梁柱。“父与子”的关系更多是“施爱者(父)与被爱者(子)的关系,而“两个男人”的关系是两个男人间的平等对视。当“我”长大成人,学会走进生命中最重要的父亲——去理解他感激他珍视他,免不了一层深深愧疚与无奈。此刻,父亲也已深知自己的接力棒将交给他长大了的儿子——儿子是他的骄傲——去继承他未尽的使命。
  “我从父亲身上,看见我的未来;父亲从我身上,看到他的过去。”此句将父子关系升华为普遍性意义:从年少到暮年,是人一生无法逃避的宿命。“父亲与我。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这一句道出人类不可逆转的悖论!父亲与我,到底是怎样关系?乍看是“远了”,因父亲慢慢如月亮般下山,油尽灯枯,终化一抔黄土,与“我”天各一方。人生许是这般无奈,只有当父亲渐趋年迈甚至走到生命终点,儿子才能真正长大成人,从精神上走进父亲理解父亲。但要说近了吗?又不全然是!因为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人生的阅历、时代的变迁等等诸多因素像一条条现实的绳索捆住着一个个不同生命体,像是代数里的极限,只能无限逼近却难真正抵达。
  三、文本细读突破点:平静叙述下的情感暗涌
  本文叙述风格极其冷静,少花里胡哨,如题目中“淡淡的月光”。然“淡淡又平静”的叙述语言背后是“波涛汹涌”的情感激荡。试举两处标点作赏析,供参考。
  第一处(见首段):
  父亲出门的时候,月亮还没下山。父亲回家的时候,月亮早就上山了。
  改为:
  父亲出门的时候,月亮还没下山;父亲回家的时候,月亮早就上山了。
  原文是两个句子,是两幅场景:一幅是朝图,一幅是暮图。从朝至暮,具体发生了些什么?留给读者无限想象。这里有留白的艺术。若将句号改为分号,则像是朝暮之景同时置于一轴画间,刻意而为,句子雕琢感过强,不符合整体“淡淡”的叙述基调,且故事镜头层次推进效果削弱。原句有“天然雕饰”之美感。
  第二处(见第3段):
  父亲大概是在地里劳作了一整天,累了。
  改为:
  父亲大概是在地里劳作了一整天累了。
  用逗号隔在“累了”前,短句“累了”强调父亲劳作一天的疲惫不堪。若变为长句,已无突出“累了”之语意。再则,若删掉逗号,句子则变为一个一般陈述句,削弱语言表达的含蓄蕴藉。原文用逗号隔开,平静叙述里有对父亲内疚感的蕴含。另从朗诵角度看,中间用逗号隔开,更易于抒怀表情,若连一起,读时稍显吃力,不便情感传达。
  项振中,浙江台州市白云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颅内动脉瘤(AN)介入栓塞术后,行脑脊液(CSF)置换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选择SAH急性期患者136例,其中介入栓塞治疗组92例,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
美国肥皂剧《越狱》中,精心设计了完美而复杂越狱计划的主角迈克尔·斯科菲尔德,之所以有如此天才的逃跑救人计划,影片本身就给出了解释他患有潜在的抑郁症,正是这种轻微的抑
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这种人为性决定了教学是一种价值负载的活动,因此教学是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统一。语文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是通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利用二维流体模型,对三电极结构的PDP单元在维持放电期间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增大两共面电极的长度或间隙,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PDP单元的激发效率和真空紫外辐射效
这套颈椎操共分六节,下面依次介绍:
期刊
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得到巨大突破,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小说体裁具有篇幅长、人物多、情节复杂、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因此,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在小说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巧妙地导入、设计及创造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小说中的世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入体味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及叙事语言,加深对
11从研究单级水蒸气喷射泵计算模型出发,对前人的三种典型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各自的计算误差,继而对各自的实用性进行评价.在对奥·芳夫计算模型
近年来,新课标正在不断地实施,其中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指出学生应当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就强调了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学生应当去进行自我的学习。首先在上课前应当进行预习活动,预习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让语文学习能够更加的高效,尤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一、指导初中语文预习方法  在进行语文自主预习时,学生有时候会存在着不知道该怎样去进行课前的预习,在进行预习的时候没有一个
目的探讨将目标管理法的模式应用到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简称医保工作)中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中社保检查达标成绩和控制医保费用作为工作目标,在全年医保
目的减轻绝经后妇女取IUD时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取IUD成功率。方法将92例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J6例,采用萘普生栓0.4mg塞入肛门,20min后即按节育手术操作常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