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素养作为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价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越来越受到当前公众的关注和重视,而学科教学也慢慢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20-02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备受高考的压力,对学科知识要求比较高,对学科素养关注较少,而学科素养作为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本次研究主要以高中地理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探究相关培养策略。
一、多媒体情境教学,细化学生区域性认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鲜活的高科技应时代而生。多媒体教学现在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而多媒体技术借助它特有的集视频、声音、图片于一身的优势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地理课程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充沛各种资源和直观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把地理学科教学所需要的想象载体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1]。它有课本或者挂图所不具备的功能,达到区域的局部放大或者色彩方面的变化等,可以进行动画方面的快速、中速、慢速模拟,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信息,还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地理问题通过多媒体变得简单、直观、形象起来,可谓一举多得。它不但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各种地理知识,认识地理现象,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和专注力[2]。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这一课,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先播放视频,该视频播放要突出两点:(1)地球的远态是一个蓝色的水球;(2)地球表面是连绵的海洋和南北两极的皑皑白雪。教师先让学生发表对视频的看法,最后教师得出结论:地球30%为陆地部分,70%为海洋领域,并由此直奔课程主题,即水圈和水循环。讲到水循环这一节知识点时,尤其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时,由于课本上为静态图,板书又不能直观地表现出动态效果,所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教师通过资源的查找和后期的变动,找到能凸显出陆地和海洋水循环过程的动态图片或视频。教师可先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观看分析;然后借助水圈,由大及小,通过世界范围引到中国范围,开始呈现中国国土水资源分布,通过高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东方明珠所具有的地理魅力;同时教师也需要适时点播当代一些焦点问题,如“水危机”“水资源匮乏”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多媒体这一博览世界的窗口,不仅使地理知识在学生眼中变得活灵活现、活泼可爱,还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及教师的引导,关注了解了更多国家生活地理的变化和争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结构学习的同时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而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充分认识我们所在的星球、所生活的环境,才能正确处理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人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改良措施[3]。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充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反观当前教育,由于高中学校教育受现实方面的高考以及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地理教师只注重地理学科理论的培养教育,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高考服务,地理实践活动则很少进行,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学生在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使地理核心素养很难落实。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敏捷的思维思考能力,让地理这门学科知识在理论中运用,在运用中体会它的价值和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核心的地理素养。
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若干自然灾害,然后由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最好每组研究的灾害不同,给予学生充分的查阅时间和空间。通过图书馆资源的查阅,询问身边经历过类似灾害的人,或者通过听说的、看到的、经历的、新闻上的等各种渠道去认识、了解,并说明它的成因、危害、如何避免及防护。该课时的重难点主要是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护措施,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鼓励,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自主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探究,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在升华中获得真知。无论是通过新闻报道还是通过走亲访友,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小记者、一个实践者的责任,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灾害,更是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大事件。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去亲身感悟,提升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水平。
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环境协调观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观念和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环保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主题之一[4]。高中地理知识也是如此,在不断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慢慢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地区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离不开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教师应将这种环保意识融入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时,这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唯一性,让学生树立起环境意识,提升学生对环保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先导入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重要资源预期寿命趋势表,让学生讨论对未来资源发展的看法和感触,使学生认识到很多资源的不可再生、很多资源面临着匮乏和滥用,以及所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由教师抛出问题:“那么人类面对这样一个绝境,要如何绝处逢生?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况,使人类有一个光明美好的前景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逐渐推进,让学生意识到要从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寻求人类、环境、经济和资源四者的协调统一,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索和反省中,慢慢培育核心素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情境教学,细化学生区域性认知;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环境协调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张国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29):35.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 2015(04):4-6.
陳胜庆. 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 地理教学. 2015(04):12-14.
何玉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修正“三维课程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5):28-36.
作者简介:潘雄武(1970.8—),男,江苏滨海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20-02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备受高考的压力,对学科知识要求比较高,对学科素养关注较少,而学科素养作为学生在学习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本次研究主要以高中地理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探究相关培养策略。
一、多媒体情境教学,细化学生区域性认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鲜活的高科技应时代而生。多媒体教学现在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而多媒体技术借助它特有的集视频、声音、图片于一身的优势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地理课程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功能,充沛各种资源和直观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把地理学科教学所需要的想象载体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1]。它有课本或者挂图所不具备的功能,达到区域的局部放大或者色彩方面的变化等,可以进行动画方面的快速、中速、慢速模拟,让学生充分了解地理信息,还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地理问题通过多媒体变得简单、直观、形象起来,可谓一举多得。它不但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各种地理知识,认识地理现象,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和专注力[2]。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这一课,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先播放视频,该视频播放要突出两点:(1)地球的远态是一个蓝色的水球;(2)地球表面是连绵的海洋和南北两极的皑皑白雪。教师先让学生发表对视频的看法,最后教师得出结论:地球30%为陆地部分,70%为海洋领域,并由此直奔课程主题,即水圈和水循环。讲到水循环这一节知识点时,尤其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时,由于课本上为静态图,板书又不能直观地表现出动态效果,所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教师通过资源的查找和后期的变动,找到能凸显出陆地和海洋水循环过程的动态图片或视频。教师可先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观看分析;然后借助水圈,由大及小,通过世界范围引到中国范围,开始呈现中国国土水资源分布,通过高清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作为东方明珠所具有的地理魅力;同时教师也需要适时点播当代一些焦点问题,如“水危机”“水资源匮乏”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多媒体这一博览世界的窗口,不仅使地理知识在学生眼中变得活灵活现、活泼可爱,还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及教师的引导,关注了解了更多国家生活地理的变化和争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结构学习的同时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而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充分认识我们所在的星球、所生活的环境,才能正确处理与地理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人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改良措施[3]。实践出真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充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反观当前教育,由于高中学校教育受现实方面的高考以及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地理教师只注重地理学科理论的培养教育,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高考服务,地理实践活动则很少进行,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学生在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使地理核心素养很难落实。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因素,如何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敏捷的思维思考能力,让地理这门学科知识在理论中运用,在运用中体会它的价值和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核心的地理素养。
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若干自然灾害,然后由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最好每组研究的灾害不同,给予学生充分的查阅时间和空间。通过图书馆资源的查阅,询问身边经历过类似灾害的人,或者通过听说的、看到的、经历的、新闻上的等各种渠道去认识、了解,并说明它的成因、危害、如何避免及防护。该课时的重难点主要是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防护措施,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鼓励,给予学生充分自由、自主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探究,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在升华中获得真知。无论是通过新闻报道还是通过走亲访友,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小记者、一个实践者的责任,仿佛那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灾害,更是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大事件。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去亲身感悟,提升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水平。
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环境协调观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观念和素质也在不断地提升,尤其是环保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主题之一[4]。高中地理知识也是如此,在不断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慢慢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地区的发展,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离不开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教师应将这种环保意识融入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时,这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和唯一性,让学生树立起环境意识,提升学生对环保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先导入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重要资源预期寿命趋势表,让学生讨论对未来资源发展的看法和感触,使学生认识到很多资源的不可再生、很多资源面临着匮乏和滥用,以及所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最后由教师抛出问题:“那么人类面对这样一个绝境,要如何绝处逢生?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况,使人类有一个光明美好的前景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逐渐推进,让学生意识到要从本质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寻求人类、环境、经济和资源四者的协调统一,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索和反省中,慢慢培育核心素养,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情境教学,细化学生区域性认知;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环境协调观,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张国庆.高中地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29):35.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 2015(04):4-6.
陳胜庆. 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J]. 地理教学. 2015(04):12-14.
何玉海.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修正“三维课程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5):28-36.
作者简介:潘雄武(1970.8—),男,江苏滨海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