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特别是今年,我在日本的百货店,电器店和免税店看到了在日中国人就业状况的新变化
我今年一月回日本的时候,去东京的一家手机店买新手机。接待我的服务员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我前面的那位客户就是一位中国阿姨。她是住在东京的,来交纳手机费。她办完后,轮到我,刚刚讲中文接待客人的那位中国服务员,开始对我说相当流利的日文。
改天我去一家大电器店的时候,接待我的小姐又是中国人。她会说很流利的日语,接待客人很认真,与日本服务员没有任何区别,也许比一般的日本服务员还优秀。最后我回中国前,在日本的机场免税店购买送给中国朋友的礼物时,接待我的还是中国人。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也说,现在在东京,从高端的百货店到平价的化妆品连锁店,只要有中国游客的地方,都能看见接待中国客人的中国服务员。而且不仅是东京,另一个日本朋友去北海道的时候,看见那里的酒店也有不少中国服务员。因为电影《非诚勿扰》的缘故,很多中国人开始到北海道旅游。
所以,不夸张地说,这正成为日本的商界新趋势之一:由于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中国籍服务员开始大规模地加入日本的劳力大军。
我在东京工作的七年前,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虽然我是在中国人创业的公司工作,但是除了公司同事以外,平时遇到的中国人并不多,除了偶尔能在中餐馆或者“7-11”便利店遇到中国籍的服务生。这大概是因为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对外国人的打工门槛比较低,而且夜间工作的工资相对白天较高,工作比较轻松,对日语的要求也不太高。那时候,除了中国人以外,24小时便利店的工作就是韩国留学生和菲律宾人比较多,日本人一般不愿意做。那时候,我认为中国人在日本赚钱的方式主要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日本企业工作,地位高,要求也高,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的优秀中国人才可能得到那样的工作;第二种是一般日本人不太愿意干的,比如上述的24小时便利店夜班,和所谓的“3K”工作——即日语中的“累”(kitui)、“脏”(Kitanai)、“危险”(kiken),比如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厂。
我以前的印象中,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做后一种的,赚钱很辛苦。
我认识的一位40多岁的中国人,上世纪90年代去日本“留学”,其实是去打工。他在日本的一家工厂从早干到晚,到了周末因为太累和没钱也不出去玩,连吃饭都尽量省钱,拼了命赚钱。这样过了几年后,他回到中国老家买了车和房子,还开了家日语学校。
他说,他算是比较幸运的例子。有些日本工厂给外国劳动者提供的条件非常之差,态度也非常之恶劣。这个情况目前还有,而且在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后更加恶化。据日本媒体去年报道,有些日本工厂用“研修”的名义雇用了不少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研修”制度本来是日本政府的交流项目,但实际上很多以“研修生”身份在日本打工的中国人除了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之外,工资也很低,是干一样工作的日本人的四分之一。
近两年,特别是今年,我在日本的百货店、电器店和免税店看到了在日中国人就业状况的新变化。今年春节,日本的媒体报道说,为了接待日益增多的中国客人,各大百货商店都推出了专为中国人举办的大减价活动。日本人把中国春节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拉动称为“春节特需”。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看起来是需要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中国职员了。
我今年一月回日本的时候,去东京的一家手机店买新手机。接待我的服务员是一位年轻的中国女孩。我前面的那位客户就是一位中国阿姨。她是住在东京的,来交纳手机费。她办完后,轮到我,刚刚讲中文接待客人的那位中国服务员,开始对我说相当流利的日文。
改天我去一家大电器店的时候,接待我的小姐又是中国人。她会说很流利的日语,接待客人很认真,与日本服务员没有任何区别,也许比一般的日本服务员还优秀。最后我回中国前,在日本的机场免税店购买送给中国朋友的礼物时,接待我的还是中国人。
我的一位日本朋友也说,现在在东京,从高端的百货店到平价的化妆品连锁店,只要有中国游客的地方,都能看见接待中国客人的中国服务员。而且不仅是东京,另一个日本朋友去北海道的时候,看见那里的酒店也有不少中国服务员。因为电影《非诚勿扰》的缘故,很多中国人开始到北海道旅游。
所以,不夸张地说,这正成为日本的商界新趋势之一:由于中国顾客越来越多,中国籍服务员开始大规模地加入日本的劳力大军。
我在东京工作的七年前,情况是非常不一样的。虽然我是在中国人创业的公司工作,但是除了公司同事以外,平时遇到的中国人并不多,除了偶尔能在中餐馆或者“7-11”便利店遇到中国籍的服务生。这大概是因为日本的24小时便利店对外国人的打工门槛比较低,而且夜间工作的工资相对白天较高,工作比较轻松,对日语的要求也不太高。那时候,除了中国人以外,24小时便利店的工作就是韩国留学生和菲律宾人比较多,日本人一般不愿意做。那时候,我认为中国人在日本赚钱的方式主要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日本企业工作,地位高,要求也高,毕业于日本名牌大学的优秀中国人才可能得到那样的工作;第二种是一般日本人不太愿意干的,比如上述的24小时便利店夜班,和所谓的“3K”工作——即日语中的“累”(kitui)、“脏”(Kitanai)、“危险”(kiken),比如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厂。
我以前的印象中,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做后一种的,赚钱很辛苦。
我认识的一位40多岁的中国人,上世纪90年代去日本“留学”,其实是去打工。他在日本的一家工厂从早干到晚,到了周末因为太累和没钱也不出去玩,连吃饭都尽量省钱,拼了命赚钱。这样过了几年后,他回到中国老家买了车和房子,还开了家日语学校。
他说,他算是比较幸运的例子。有些日本工厂给外国劳动者提供的条件非常之差,态度也非常之恶劣。这个情况目前还有,而且在日本经济不景气以后更加恶化。据日本媒体去年报道,有些日本工厂用“研修”的名义雇用了不少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国人。“研修”制度本来是日本政府的交流项目,但实际上很多以“研修生”身份在日本打工的中国人除了忍受恶劣的生活条件之外,工资也很低,是干一样工作的日本人的四分之一。
近两年,特别是今年,我在日本的百货店、电器店和免税店看到了在日中国人就业状况的新变化。今年春节,日本的媒体报道说,为了接待日益增多的中国客人,各大百货商店都推出了专为中国人举办的大减价活动。日本人把中国春节给日本带来的经济拉动称为“春节特需”。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看起来是需要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中国职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