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乎我国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成败,而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问题的解决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结合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特点与挑战,分析了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合格的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战略性意义,并指出相关建议,旨在通过政府、企业、各种培训机构及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使农民较高质量的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5-12778-02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民工潮”到2004年的“民工荒”,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下大量农民工失业归乡到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后,伴随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一轮“民工荒”的再度上演。我国农民工的非农产业就业之路见证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摆脱传统的就业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农产业转移,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配合好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性意义。
  1 当前我国农民工有关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占全国人口将近62.34%的农村人口只拥有10%的学校,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大多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比重高达87.8%,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占劳动力总数7.4%,小学程度的为31.3%,初中程度的为49.3%。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仅占13.6%。近年受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加上大学教育自筹经费政策的推行,在一些农村地区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不良思想。农村劳动力过高的劳动参与率将影响我国教育的持久发展[1]。
  据国外经验,把传统制造业驱逐出市场,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要求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要提高到12年以上,我国的农民工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2]。加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导致对初级工的需求减少,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
  1.2 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缺乏
  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成本上升、制度改变、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环境容载量有限等现状使留在沿海或东部地区的企业面临向创新性企业转型的压力,企业对员工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例如,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人倍率(招聘/求职)为0.87,即一个普工只有0.87个岗位需求,但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高达2.19、2.31和3.36。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占总需求的56.6%[3]。
  从技能型民工的需求和技能缺乏的现有农村劳动力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这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来弥补。
  1.3 农民工有迫切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要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最显著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农民工工资。李培林[4]等人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收入差距在年龄、职业、地域、教育等各种影响因素中,最关键是人力资本,即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技术水平;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当引入人力资本、工作状况、就业地点等因素来考察农民工和城市工人的收入差异时,农民工的身份因素对收入的影响竟然消失了;虽然农民工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待遇低下,但他们倾向于这是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所致,而非社会性因素造成。面对这种境遇,要提升经济收入,只有依靠自身勤勉努力和知识技能的提高。农民工比城市工人更重视努力程度和教育对个人成功机会的影响。农民迫于生活压力而选择外出务工,其对能提高自身收入水平的职业技能培训有迫切需要。
  2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
  2.1 缺乏统一的培训管理机构
  由于管理机构的缺乏,导致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职业技术院校、劳务中介机构自办的培训班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给培训对象在参加培训工种时的选择存在误区,培训内容与从事工种不符、掌握的技能与实际运用有差距,企业招聘员工后不能直接上岗,须再培训,给企业增加了负担,对职业培训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技能教学达不到实训效果
  多数培训机构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经验缺乏,不能满足实际培训工作需要。大部分培训机构没有能力购置实训基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动手能力不足,理论实际结合不紧密,难以满足要求。
  2.3 培养经费难以满足实际要求
  当前培训投入基本以政府投入为主。研究显示,中央财政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仅有“阳光工程”的2.5亿元,地方配套的资金仅为6亿余元,这对解决2亿多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说是杯水车薪。财政投入不足已严重影响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虽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工培训问题,但财政支出中没有农民工培训经费项目,使得政府的经费投入很受限。有的地方财政本身就很困难,农民工培训经费根本无从保障,大多数农民工输入地在财政安排上没有把外来农民工纳入当地培训范畴[5]。
  2.4 不合理的培训绩效评价制度
  有关部门虽然制定了农民工培训考核规定,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评估机制,但考核评估机制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认定的比率低。
  2.5 对职业培训就业的跟踪服务不足
  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很难及时地把就业信息送到培训机构和农民工手中,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针对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需求服务不到位,缺少对就业市场的前瞻性分析研究,使农民工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就业跟踪服务环节薄弱,农民在整个转移、培训、就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对帮助解决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的服务跟不上。   3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变成丰富的人力资本,探索农村劳动力输出途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各类培训机构和农民相互配合、齐心协力。
  3.1 各级政府要对培训工作的开展给予足够重视
  各级政府要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省、州、市县统一的固定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整合教育资源、命定工作职责、制定培训计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整合培训资源,避免出现农业、扶贫、劳动、教育等部门多头培训带来的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培训、多头管理。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年终考核指标,确保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
  3.2 加大资金、师资、设备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加大经费投入。创新融资形式,形成政府、受益单位、爱心企业、公益基金共同承担的模式。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按照统筹规划、专项使用、提高效益的原则,杜绝资金的挪用与浪费。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培训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可打破传统的师资形式,聘请企业内的技师、高级技师等产业一线工作人员授课。产业的一线工人与农民工具有自然的亲和力,实践经验丰富,可避免传授误区,事半功倍。要使农民工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理论知识的学习显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各类培训机构配备一定实践设备,使农民工确实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从而能够适应企业的用工需要。
  为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可把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发生的土地增值部分的2%~3%作为专项基金,用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要加大财政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投资职业技能培训产业[6]。
  3.3 创新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途径,丰富培训形式
  传统的“技校”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用工需要,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培训形式。
  “就地培训,就近转移”。当前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正在进行,同时中西部各地区都承接了转移产业,各地又有本土特色经济,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将培训对象转移在区域内,从而达到区域经济发展、转移率高、降低培训成本、培育本土人才、解决转型对象的生活习惯、家庭及亲情问题、为家乡的后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效果。
  “树立品牌战略”。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结合自身传统和培训能力,根据当地用工需求和市场需要,选择重点行业和岗位,输出劳动力。如衢州市的重点是“一工”(缝纫工)、“二员”(服务员、护理员)、“三保”(保姆、保安、保洁)、“四匠”(泥水匠、木匠、漆匠、工匠)。同行业劳动力通过传、帮、带和从众效应,容易积聚,从而产生规模效益、降低培训成本。
  “订单培训,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具有各自的优势资源,两相结合、双向联动。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订单培训人员,培训合格的人员可以去企业实践,从而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培训和就业衔接紧,转移效果好。
  3.4 培训体系规范化、正规化 做好引导性培训。要使培训对象具备在城镇工作、生活所需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遵守城市规定和尊重城市生活习惯,适应城市生活。
  培训前要做调研,保证培训的项目有市场需要。准确捕捉市场信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用工需要,切实保证培训对象符合工种需要。
  开展涉农工种的培训。结合农产品再加工、深加工产业的出现,结合产业种植、养殖的发展,可以开展涉农工种的培训,从而为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储备人才。
  引入资格证书。在培训工作完成后,除了要针对性地达到用工企业的要求外,还要引入资格证书认证制度,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4 结语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使农民较高质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顺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的战略,从而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使农民的生活富裕,需要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顺铃,倪飞.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征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79-81.
  [2] 贾先文,黄正泉.制度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困境[J].现代经济探讨,2008(8):62-66.
  [3] 郑慧娟.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主要特点和趋势[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409-412,417.
  [4] 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J].社会学研究,2007(3):1-17,242.
  [5] 黄锟,楚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特征与对策[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51-53.
  [6]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关于“用工荒”的形势判断及应对策略[J].农村经济,2010(5):3-6.
其他文献
以郑州市第一中学校园水景为实例,对水景景观的营造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学校园水景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教师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处理教材,优化教学效果,是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巾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当代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针对教学的主要
【摘要】新时期,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创设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生产经济的红景天苷的提取方法。[方法]以大花红景天的根为原料,以蒸馏水为溶媒,采用水浴回流浸提的方法提取红景天苷,研究了提取温度,提
不同时期住院患儿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儿科护士针对不同生长时期住院患儿的心理状态制定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减轻患儿的身心痛苦,及早达到治疗及护理
结合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与重要性,分析了校园植物配置原则与植物选择思路,基于广西桂东南地区学校的具体案例,结合学校环境空间特点,总结了校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方法,并以
以海河教育园区一期规划为背景,对园区的生态功能区做了大致的划分:生态休闲区、生态文化区、生态经济区。在对各功能区培育模式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对各功能区形成的模式和建设的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这就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介绍了如今网络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以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了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化措施,希望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课程 教学现状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结肠癌伴肠梗阻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期切除病灶24例,二期切除病灶6例,术后均无吻合口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35 例住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式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比较患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