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来源 :考试·高考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nary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里,有文学创作的大环境,学校师生重视营造创作的良好氛围;
  在这里,有秉承优秀精神的文学社团,著名作家、校友史铁生曾担任顾问;
  在这里,更有一批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或成立各班文学组织,或举办专题活动,或发表作品、出版文集,活跃在文学创作和实践领域;
  这里,就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华附中的学子在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和传统的熏陶下,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和形象的再现力,在他们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Story ①:
  担当
  范荪
   岳菜刀望了望瘫在炕上的爹,眼里滚出了一滴泪:“爹,刀子我对不住您!”他哭着说。忽然门开了,他拭了泪,还未来得及招呼,便挨了一巴掌。他用手捂着脸。脸上火燎般地疼。
  是五婶。“岳菜刀,你个王八蛋,你爹是怎么把你带大的?你都忘了吗?”五婶尖声喊着。岳菜刀按了按脸,揉揉眼角,仿佛没听到,从炕上扯过一床被,平摊在地上。“岳菜刀,你个王八蛋,忘娘的,你爹一辈子就耗你这儿了,你今天拍拍屁股走了,不管了,你还算是个人么?”五婶说着说着开始扯岳菜刀的衣服,抓他的胳膊,踢他的腿,把自己的头巾都弄掉了,头发一下散了开来。可岳菜刀只唏嘘几声,从灶头抓了几块干粮放到被上。“行,你不听五婶的是吧?你给我等着。”说完,五婶气蹬蹬地迈着大步走了出去。岳菜刀从锅里盛了一勺米汤,灌进水壶,又单盛了一碗,放在炕头。“爹,我对不住你。”岳菜刀的眼里又滚落了一滴眼泪。
  “岳菜刀。”一个低哑的声音。岳菜刀抬眼看见村长,村长身后的五婶还指着岳菜刀鼻子不停地咒骂。村长抬手,让五婶先停一会儿。五婶白了岳菜刀一眼,不骂了,开始哭。
  “岳菜刀,你想想,你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了。你大哥被炸死,二哥被捅死,除了你,没人能照顾你爹了。”村长语重心长地说,“只有你岳菜刀能担得起这个担子,你也该担起这个担子。你爹瘫了。”村长和岳菜刀望了一眼炕上的岳大刀,他的白发和胡子连成了一片。他也睁眼望着他们,只是不说话,只是不能说话。岳菜刀又开始哭,甩开了村长拉着他的手,到箱子里翻出了几件衣服放到被上。
  “岳菜刀,你不能走。你走了没人能撑起这个家。”岳菜刀发现,全村的人都已聚在了他家门口,院里坐着哭骂着的五婶。他们指责他,他们和五婶一起骂着。
  岳菜刀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又从五斗柜里翻出根绳子,麻利地用被子将东西包上,又打成包裹。岳菜刀扒开了炕边的几块砖,只见里面是一把锈了的大砍刀。岳菜刀抄出砍刀拎起包裹走到门前,忽然转身,跪在地上。
  “爹,刀子我对不住你。”他一边说一边哭一边磕头。说完,他站起身,拎起包,提刀转身就走。他挤出了人群,向村口跑去。
  人群追着他,追到村口。到了村口,岳菜刀又跪下了:“村长,五婶,父老乡亲,我爹就托给你们了。”五婶骂着,村长说着:“你不能走,你走了谁来挑你家的担子?”
  岳菜刀忽然站起来,说:“我不走,谁来挑那个家的担子?”
  全村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出的山河,一片硝烟,山顶飘起了血染的太阳旗。
  全村默然。
  岳菜刀提起大刀,背上了沉重却必须由他来背的包裹,离开了村口。
  全村目送,没人看见,此时的岳大刀在炕上微微地点了点头。
  【点评】
  这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在描写主人公岳菜刀时,运用了层层铺垫的手法,把人物置于矛盾对立中去表现,直到文章倒数第三段内容,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不顾瘫痪的父亲和群众劝说、行动却越来越坚决的“不肖子”形象,直到最后一段读者才恍然明白岳菜刀的坚决离家是出于对民族大义的“担当”精神,把小说推到高潮,并戛然而止,余韵不绝。同时,文章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也格外耐人琢磨,值得进一步体会。(教师:陈晓秋)
  Story②:
  艄公
  张晓雨
  曾经年少轻狂的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回到菱水边,凭空悼念。
  伴我的是满江弥漫的薄薄水雾,秋风下萧萧的落木,悠闲淌过的菱水与水上孤独落寞的鸟禽。采风的我抽出画夹,对着这仿佛有些缺憾的景色,笔端下一个老艄公的形象渐渐明朗。而在河的对岸,一叶小舟仿佛荡了过来……
  小村子菱洲就在菱水河边,村子里住着一个老人,老人没有名字,因为管着摆渡,村里人就管他叫艄公。那个时候,艄公的船上经常坐着一个少年,村里人都管他叫小哥。
  “艄公,过河么?”
  “过喽。”
  这样的对话在菱水上每天都会被重复一次,与此每日重复的还有艄公的长篙,小哥的画夹,从此岸到彼岸的船客——这些去向菱洲北边的人们总是不会少,他们薄雾出发,日暮归来,日日如此。
  “艄公,你一辈子都要在船上过么?”
  “是啊,从南岸到北岸,从北岸到南岸。”
  老艄公如打哈哈般回答着小哥的话。小哥仰起埋在画板下的头,他重新打量着这个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老人:糙胡枯发,横沟竖壑的脸,一副干瘦的身子。
  “不,我才不会。我要带着画夹走遍所有地方,不会再回到菱水边。”
  年轻气盛的小哥近乎喊了出来。
  “那也很好。”
  艄公凝神,眼睛似乎在看着北边的碎石路。
  “你看到那边铺到北岸的新路了么?不过多久也会铺到这里。还有……桥……对,桥也要架在菱水上。”
   艄公说道“桥”字时禁不住顿了一下,眉头略紧了紧。
  “那时,你想去哪都行。”
  艄公的微笑由于脸上太多皱纹的缘故并不明显,在别人眼中那或许根本不算是笑。
  老艄公的船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还有那身蓑衣、斗笠也都是前朝的东西。艄公以此为傲,村里的船客也因此对他敬仰有加——或许是因为老艄公的父亲、祖父、曾祖,都是村里连接外界的希望吧。
  几日后,真如艄公所说菱水上开始架桥了。
  以后,艄公不知为何就再也不向别人夸耀他的船与蓑衣了。
  “艄公,你年纪也大了,还是回家歇歇为好。”
  那日,村里的族长来坐船的时候说。
  艄公只是不应声,仍旧默默地乘船。族长知道讨了没趣也只叹了一声,便不再言语。小哥看着艄公疲惫的脸,只也道他是划船划得太久该歇歇了。
  桥建得很快,三五月便成了样子。村里的年轻人——如小哥,似乎都显得很兴奋。而艄公真是累了,白日里并不与小哥谈天,只是默默地撑着篙,一趟一趟地把船撑向对岸。
  “艄公,你真的一辈子都要在船上过么?”
  “是啊,从南岸到北岸,从北岸到南岸。”
  艄公难得答了话,小哥也并不抬头,埋在画板下只是愣神,他或许能想象出艄公此时的表情——凝着眼睛、直望着对岸。
  “我或许留下来陪你。”
  小哥的话语中难免流露出深深的犹豫。
  “不,不用。你并没有什么祖传下来的东西。不像我,船是祖上的,蓑衣斗笠是祖上的,撑船的事也是祖上传下来的。我祖祖辈辈生在船上,死在船上,而后把这撑船的担子又交给我。而你,是不会留在这里的。”
  艄公的话一向是平静而鲜有声调的,一字一句地吐出,掷地有声。
  “你并不用把它担下去。”
  “不,我生来注定。”
  小哥也不再说什么了,他看见艄公脸上除了平静,更多的是坚定。后来小哥明白了,这是在信仰面前的坚定。
  这之后,在船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艄公,你回家去吧。我从此便不坐船了。”艄公每每总是不答,小哥只好帮着应承两句。
  新建的桥很宽很长,桥上走着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族长很高兴。“菱洲有希望了。”他说。之后,三轮的板车推了进来,四轮的马车跑了进来。而在桥下总能看到的是艄公那一荡一荡的小舟,从南岸到北岸,从北岸到南岸。与往昔不同的是船上再无说笑的船客和画画的少年,也再无艄公夸耀自豪和船客赞叹敬仰。所剩下的只是一个糙胡枯发的老人。
  小哥从此离开了菱洲,背着画夹走向那桥通向的各个地方。
  而不知多少年过去了,小哥长成了现在的我,站在一片薄雾面前说:“艄公,我什么时候还能坐在你那引以为豪的船上?”
  【点评】
  “艄公”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物,也是一种符号。2009年的高中学生能够读懂这个人物,也就读懂了一个时代的些许内涵,也就能够较好地理解这个符号。我们常引“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来说明文章写作首要条件,作者算做到了。至于细节的反复、伏笔的使用、人物的衬托诸技巧的运用,便又是文章的亮色了。(教师:徐海鹰)
  Story③:
  那树,那楼
  郝景芳
  从前──也不是很久以前啦,到底有多久呢?大概有四五十年了吧,时间这东西,说长就长,说短也很短。
  她是一棵树。一棵普通的梧桐。
  他是一座楼。一座普通的居民楼。
  她就被种在他的面前。
  于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她就爱上了他。
  树爱上楼的时候,树还是棵小树,楼也是座新楼。楼一侧的墙上,漆着红红的大字:毛主席万岁。在她眼里,他青灰色的身躯是那么高大、威武、严肃。
  每一个少女心中都会有个甜美的秘密,而梧桐的秘密就是她爱上了他。她每天从枝叶中轻轻仰起脸望着他,心中充满了快乐,他很少说话,总是很严肃地立着。而她,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自己喜欢他。每天,就只是望着,让细碎的阳光从树叶中透过,温柔地打在他的脸上,她微笑了。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她长高了许多,已经到了二层楼那么高了,他还是很少和他说话,但从他的温柔中,她可以感受到他也爱她,每当微风吹过,她随着摇曳的风而摆动,他便轻轻地握住她的手,于是,她咯咯地笑了。
  日子一天天流过,她和他一起看人们来来往往,进进出出,孩子们愉悦的笑声伴着轻快的步子回荡在空中,年轻的恋人们在树下海誓山盟,父母带着孩子在夏夜中享受天伦,老人们清晨在树下呼吸晨光……他们默默地微笑着注视着这一切,注视着这些与他们并无关系的人们的悲与喜。他们很愉快,虽然还是很少说话,但他们彼此都能知道对方的想法,这就够了。
  接下来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她心疼地看着人们在他的身上写满了标语,贴满了大字报,她默默地拉起他的手,他们冷冷地目击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狂热、无知与单纯。他们手拉着手,经过这一段岁月的风雨,他们已变得成熟,之间更拥有一份互相依赖的无言的默契。
  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塌了很多像他一样的楼,也震碎了很多美满的家庭,顿时人心惶惶。整个楼的居民都搬到了街心临建棚,只剩下空空的他和她伫立在风中。那是一段艰辛的日子,每一次轻微的震动,都可能毁去他们许久以来辛苦建筑的幸福。
  他只说了一句:“我不会倒,我会一直陪你走下去的。”
  而她只是淡淡地笑了:“生死之事太大,我们的力量太小,这不是由我们支配的,我只希望我们一辈子都不分开。”
  他们没有分开。
  经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接下来便是快乐的相伴相随了。
  岁月的痕迹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他俩的脸,斑驳的树干映掩着斑驳的青砖:他们确实都老了。然而,还是像从前一样,他在风中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她让细碎的阳光从枝叶中透过,温柔地打在他的脸上……
  这一切都是她告诉我的。
  我是谁?只是一个住在这座楼里的普通女孩而已;只是一个喜欢在有风的日子与树交谈的女孩而已。
  她说她一辈子都没有说过“I love you”,但我知道,他们的感情是任何恋人的甜言蜜语所无法表达的,这种相知相依,相濡以沫只有时间能够考验。
  这样的宁静与安详的日子只持续到去年秋天。
  因为他太老了,人们决定拆掉他,盖一座超级市场。我发疯似的四处奔走,给大人们讲他和她的故事,求人们不要拆掉他。
  一位和蔼的叔叔拍了拍我的肩头:“这孩子真有想象力。”
  我忽然无话可说了。
  又是一年落叶的季节了,我像往常一样站到了她的下面,聆听着风的声音。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傍晚,金黄的秋叶在风中翻滚着,我仿佛听到了她的叹息。
  枝上的叶子已不多了,我不知为什么又想到了那个经典的最后一片树叶的故事,或许,梧桐今年掉下她最后一片叶子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真的分离的时候了。我本以为她会大哭,却没想到她只是淡淡地晃了晃她的枝叶,什么都没说,反而安慰我似地微笑了一下。“情到深处无怨尤”,我这样想。
  “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吧。”我想,“果然应了那首诗,‘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时她会是什么心情呢?”
  终于到了那一天,一个阳光灿烂的深秋的早上,梧桐落下了她的最后一片叶子,人们炸毁了他。阳光很暖,却再不能穿过她的叶子打在他脸上了。
  我不忍看,甚至不愿听任何有关这件事的消息。
  然而,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我的耳朵里:“她也倒下了。”
  人们后来发现,树的根系已经深深地扎到了楼的底下,蜿蜒伸展,像是在环抱着这座楼,于是,楼的倒塌也毁掉了她的根系,所以,她与他一同倒下……
  我站在风中,欣慰地笑了,然而眼中,却有泪水在悄悄滑落。
  或许她早已预想到这个结果了,所以才那么安详,那么从容。“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谐老”,《诗经》在千年前的绝唱在千年后印证在了一棵树和一座楼身上。我想,在她倒下的一刹那,她是很快乐的吧,她选择了另一种超越的方式,用死,来完成对爱的祭奠。
  从前有一棵树,爱上了一座楼。
  那树,那楼。
  【点评】
  这的确是一篇让人赏心悦目的佳作。它用平静的口吻、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既古老又现代,既浪漫又凄婉的爱情故事。其中蕴涵的一份思考、一些哲理、一点忧伤,都在淡淡的叙述中慢慢展现出来。细腻恬淡的心理刻画,娓娓深情的情节描述,清新优美的文笔,读来都是一种享受,像品味一杯清茶,轻轻地、悠悠地,令人神怡、令人回味。(教师:崔琪)
  
  编后记:
   有人说:“文学是属于有思想的人的”,文学是思想的载体,是情感的寄托者。中学生凭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不断思考与感悟,与文为友,以文写情,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清华附中的学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用文字,向大家展示了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对生活本质的感悟。尽管学业压力很大,也抵挡不住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好的文章犹如一幅精美画卷,徐徐展开在你眼前的那一刻,你就能嗅到画卷中花朵的香甜,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好的文章犹如一曲轻音乐,优美的旋律迎着心跳的节奏,让你陶醉其中。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我们的智慧去解读,我们总能看到生活中与众不同却意味深长的故事;用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自己最真的感悟来写作,我们也是最伟大的创作家。
其他文献
美术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其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培养。一、通过直观形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比成年人更奇特,更丰富,一旦触动小学生想
1.“嫁接法” 这适合我国地大、人多、底薄、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的国情,只要从外边世界拿来“一朵花”接到原来自己的“树枝”上,就会使自己的“花朵”光彩照人。2.“拿来法”
(一)(8分)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等课文后,同学们都被大自然中瑰丽壮美的图画所震撼,被大
当前,我们的教育从过去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这不光是一句口号上的变化,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与就业联系更加紧密的职业
目的:探讨老年OSAHS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PSG确诊的老年OSAHS患者93例(OSAHS组),根据AHI分为重、中、轻3组,每组31
陶印的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用于制作陶器、打实胎体或在其上抑印纹样的工具——陶拍,即具陶印的性质。春秋时期,类似陶印的铜印印模、砖、瓦上的文字,图画
摘要以博斯腾湖湿地为研究对象,按照湿地的实际情况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将研究区分为黄水沟区、河口、大湖区、小湖区4个不同区域。根据现场野外调查的数据,对博斯腾湖湿地4个不同区域土壤的含水量、电导率和温度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平方向上,博斯腾湖湿地土壤含水量平均为36%,各区域的相差不显著;土壤电导率在黄水沟区和小湖区的变化较为明显;土壤温度在黄水沟区最高,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精心设计探究性作业,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并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
教师能够多元解读文本,甚至敢于质疑文本,相较于只知按教参规定教学,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在我们为这种“思”的意识的觉醒鼓而呼的同时,也需要认真地思索并恰当地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