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语言学家统计,目前人类共使用大约7000多种语言。但长久以来,关于这些语言产生的源头,一直众说纷纭。
不过,近时期的一些有关研究成果,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
多种语言的“根”
在哪里?
如前不久,新西兰学者昆廷·阿特金森就全面分析了全球504种语言,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语言现象:非洲各地方言中含有的语音音素较多,而南美洲和太平洋热带岛屿上的语言所含音素较少;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离非洲越远,它所使用的音素就越少。例如,一些非洲方言的音素超过100个,英语的音素有46个,而夏威夷当地土语的音素仅13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阿特金森认为,可借助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和成果破解这个谜团。遗传学认为,人类基因多样性是以非洲某地作为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这种现象不但说明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基因分布现象。以此相对照就很容易发现,人类音素的分布现象与人类基因分布现象非常类似,这并非偶然现象。这其实表明,人类语言也是起源于非洲。
就是说,目前世界上的7000多种语言起源于非洲,“根”在非洲,后来是非洲智人逐渐把语言传播到全世界的,而不是漂流到世界各地的智人后来自己单独发明的。具体说来,人类语言可能全部起源于非洲西南部地区,时间大约在15万年前的洞穴艺术开始阶段。
不过有少数学者认为,阿特金森的说法尽管有一定道理,但缺少足够的数据来支持,而且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还应该从语句结构、语态变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证。从单一的语音音素来推论,显然说服力不够。但多数学者认为,阿特金森的说法值得重视。
“根”是怎样培植
出来的?
和语言“根”在哪里谜团紧密相关的另一谜团是,语言的“根”是怎样培植出来的。为什么目前人类语言都是用各种词汇的不同组合来表情达意的呢?人类语言的这种创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最近,美国和日本的两位研究人员共同认为,达尔文当初的猜测非常科学,达尔文曾说,破解鸟类语言之谜,是破解人类语言产生之谜的重要手段。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白腰文鸟的小型雀类,“唱歌”时能够重复“歌曲”开始部分的某些旋律,从而使得不同旋律的“歌曲”更多,表达的意思也更多。与此类似,最擅长“唱歌”的夜莺就能够唱100至200种不同的“歌曲”,而且其它灵长类动物也能够发出一系列声音,传递报警等多种信息。但对于不会“唱歌”的蜜蜂等动物来说,只能利用精确的摇摆向同伴传达食物所在地的信息。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动物的语言呈现出一种规律,一个是“词汇”层,如鸟的某种声音或蜜蜂的某个特定动作,都能表达一个具体意思,把不同的“词汇”连贯起来,就成了“句子”,可以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了。而鸟类语言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表达”层次,它会对各种“词汇”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因而有限的词汇就表达了更丰富的意思。如对于蜜蜂来说,表达“我在树上”,只能是简单地把词汇组合成一句话,用肢体语言表达。但鸟类就会把词汇进行组合变化,表达多种意思。如可以变成“我在树上吗”、“在树上的是我吗?”等等。
研究人员认为,15万年前,人类独自发明了与鸟类语言表达形式非常类似的语言,后来词汇日渐丰富,词汇组合形式更加多样,并且人类还学会了用有限的词汇产生多种意思的方法,从而成为地球生物圈里最出色的“语言大师”。
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这个答案比较有说服力,但相关的谜题还要进一步破解,如人类语言是向鸟类学习得来的,还是自己悟出来的呢?还是与鸟类相似的特定大脑结构自然进化的产物?
看来要真正搞清楚人类语言的“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不过,近时期的一些有关研究成果,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
多种语言的“根”
在哪里?
如前不久,新西兰学者昆廷·阿特金森就全面分析了全球504种语言,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语言现象:非洲各地方言中含有的语音音素较多,而南美洲和太平洋热带岛屿上的语言所含音素较少;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离非洲越远,它所使用的音素就越少。例如,一些非洲方言的音素超过100个,英语的音素有46个,而夏威夷当地土语的音素仅13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阿特金森认为,可借助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和成果破解这个谜团。遗传学认为,人类基因多样性是以非洲某地作为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这种现象不但说明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也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基因分布现象。以此相对照就很容易发现,人类音素的分布现象与人类基因分布现象非常类似,这并非偶然现象。这其实表明,人类语言也是起源于非洲。
就是说,目前世界上的7000多种语言起源于非洲,“根”在非洲,后来是非洲智人逐渐把语言传播到全世界的,而不是漂流到世界各地的智人后来自己单独发明的。具体说来,人类语言可能全部起源于非洲西南部地区,时间大约在15万年前的洞穴艺术开始阶段。
不过有少数学者认为,阿特金森的说法尽管有一定道理,但缺少足够的数据来支持,而且研究语言的演变过程,还应该从语句结构、语态变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证。从单一的语音音素来推论,显然说服力不够。但多数学者认为,阿特金森的说法值得重视。
“根”是怎样培植
出来的?
和语言“根”在哪里谜团紧密相关的另一谜团是,语言的“根”是怎样培植出来的。为什么目前人类语言都是用各种词汇的不同组合来表情达意的呢?人类语言的这种创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最近,美国和日本的两位研究人员共同认为,达尔文当初的猜测非常科学,达尔文曾说,破解鸟类语言之谜,是破解人类语言产生之谜的重要手段。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白腰文鸟的小型雀类,“唱歌”时能够重复“歌曲”开始部分的某些旋律,从而使得不同旋律的“歌曲”更多,表达的意思也更多。与此类似,最擅长“唱歌”的夜莺就能够唱100至200种不同的“歌曲”,而且其它灵长类动物也能够发出一系列声音,传递报警等多种信息。但对于不会“唱歌”的蜜蜂等动物来说,只能利用精确的摇摆向同伴传达食物所在地的信息。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动物的语言呈现出一种规律,一个是“词汇”层,如鸟的某种声音或蜜蜂的某个特定动作,都能表达一个具体意思,把不同的“词汇”连贯起来,就成了“句子”,可以表达复杂一些的意思了。而鸟类语言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表达”层次,它会对各种“词汇”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因而有限的词汇就表达了更丰富的意思。如对于蜜蜂来说,表达“我在树上”,只能是简单地把词汇组合成一句话,用肢体语言表达。但鸟类就会把词汇进行组合变化,表达多种意思。如可以变成“我在树上吗”、“在树上的是我吗?”等等。
研究人员认为,15万年前,人类独自发明了与鸟类语言表达形式非常类似的语言,后来词汇日渐丰富,词汇组合形式更加多样,并且人类还学会了用有限的词汇产生多种意思的方法,从而成为地球生物圈里最出色的“语言大师”。
多数语言学家认为,这个答案比较有说服力,但相关的谜题还要进一步破解,如人类语言是向鸟类学习得来的,还是自己悟出来的呢?还是与鸟类相似的特定大脑结构自然进化的产物?
看来要真正搞清楚人类语言的“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