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李鸿章自主造舰向国外购舰思想的转变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su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鸿章作为晚清洋务派的首领,是晚清倡导海军建设的主要人物之一,在晚清海军建设中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在北洋舰队的创建中,李鸿章洋务不顾派大臣的阻挠,坚持己见,建成了当时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近代舰队,提高了清政府的海防力量,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虽然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但是李鸿章的功绩应该肯定。
  关键词:李鸿章;北洋舰队;造舰;海外购舰
  一、李鸿章建立海军的背景
  中国统治者历来重视陆防轻视海防,尤其是明朝后期的闭关锁国,让中国彻底丧失了海洋大国的地位。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侵略者用洋枪大炮轰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中国的一些封建大夫才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李鸿章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李鸿章建立海军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侵略军的“火轮兵船,直达天津,星驰飙举,无足当之”[1],清王朝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兴办海军加强海防。同治元年,李鸿章率领淮军乘坐英国军舰到上海帮助洋人围剿太平军,他目睹外国军舰“机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不禁深以中国军械远逊于外国为耻”[2]。李鸿章认为中外军备之所有巨大差异,是由于西方国家有“开花大炮”与军舰造成,因此李鸿章提出清朝应该建立自己的军舰,在这种思想下,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此局于1868年制造出第一艘可以航行于大洋的轮船——“恬吉”号。李鸿章自建兵船,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海防的第一步。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定《北京专约》,清政府向日本赔银50万两,由于之前沙俄侵略我国西北,引起关于守卫“海防”与“陆防 ”之争。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写下《筹议海防折》,提出“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而今多在东海南疆,新疆不设防,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设防,则心腹大患愈棘”[3],认为中国的侵略重心在于东南沿海。因此他主张经营海防,暂缓西征。而时任甘陕总督的左宗棠反对李鸿章的观点,他认为“现在西北用兵乏饷,正指望沿海各省协济为大宗,若沿海各省因筹办海防急于自顾,纷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东南无可济之饷,大局何以能支”?[4]因此他主张水陆并用。清政府决定采取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但由于财力困难,无法同时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决定“先就北洋设水师一军,俟力渐充,就一化三,择要分布”[2],并令李鸿章为北洋大臣,专门负责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北洋军舰的买与造
  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北洋海军开始了的组建,李鸿章在军舰买与造思考上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60年代,倡导自主造船
  1862年,李鸿章率领军队乘英国轮船到达上海,认识到了外国军舰的强大,有了建造舰队的想法,并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后建造了“恬吉”号。其下水航行时,轰动上海市,黄埔两岸居民踊跃观看,此船“又快又稳、坚硬灵便”,“恬吉号”的建造可以说是晚清自主造舰的开始。但是由于当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急需大炮枪械,而对海军的军舰需求并不是当务之急,所以当时并没大规模的建造军舰,“以轮船体大物博未易契长较短,而单枪炸炮最利陆军攻剿,刻下洋枪不甚难购并非急待造成应用”[5]。
  (二)70年代,建议海外订购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被迫赔款白银50万两。由于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建造一支海军,来维护其统治,李鸿章认为“中国所造之船,仅与外国根拨相等,然以费银数百万两,物价匠工多自外洋所够,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6],因此,清政府在李鸿章的建议下作出向外国订购的决定,并且外购事宜由李鸿章一手操办。
  李鸿章购买军舰最初是从英国开始的。一方面英国是当时世界第一的海军强国;另一方面,赫德在当时起到很大的作用。清政府对外宣布购舰后,赫德既不愿中国海军强大,但又不愿意失去赚取巨额利润的机会,因此他决定向中国推荐“蚊子船”。“蚊子船”是一种小型炮船,只适合于港口的外围防守,不能用于御敌作战。在赫德的吹嘘之下,李鸿章通过其定制了四艘“蚊子船”。刚开始李鸿章还比较满意,但经过使用后,这些“蚊子船”的毛病逐渐暴露。“船身均细钢片镶做,行驶两年,船身底板腐蚀,机器等件间有松损”[7]。这些都让李鸿章感到不满,此后李鸿章对赫德不再信任。
  当时清政府已经向外派遣留学生和驻外大使,从他们口中得知西洋各国现用的都是铁甲舰,因此李鸿章决定购买铁甲舰。由于对赫德不再信任,李鸿章派遣徐建寅等出洋考察。徐建寅是江南制造总局的专家,他通过对英法德各个国家的铁甲舰的系数进行对比参照,并与中国海港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认为德国军舰最为适合中国海港,而且价格比较公道,“一切节目无需重复议论,所省实多”[3]。李鸿章也对德国军舰亲睐有加,因此决定在德国制造“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以及“济远号”巡洋舰。1885年,中法马尾海战的失败,让中国见识到了西方国家海军的强大,清政府传旨李鸿章再购四艘装甲巡洋舰,即后来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其中“经远”、“来远”为德造,“靖远”、“致远”为英造,加上清政府从外国购来的炮舰和鱼雷艇以及福州船厂造的军舰,从此北洋海军基本成型。
  三、自主造舰转向海外购舰的影响
  李鸿章从自主造舰向海外购舰的思想转变,对北洋海军的创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李鸿章通过向外国购买战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晚清海军羸弱的形象,提高了清政府的海军实力。清政府水师舰队多为木头所建,作战能力低下,后来通过李鸿章购买铁甲舰,实力大为增加。到1888年北洋海军成立后,李鸿章外购军舰舰艇多达30余艘,北洋海军在东亚仅次于沙俄远东舰队,实力位居第二。
  其次,李鸿章通过对外购买军舰,构成了北洋海军舰船编制的基础,促进了晚清海军的近代化。当时的福建海军编制上多沿袭晚清传统水师编制,与近代海军编制有着很大的不同,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创设北洋水师一支,全军需铁船两只,碰快船三支……鱼雷船十只”[8],他对外购买铁甲舰两艘,快船七艘,鱼雷舰六艘,炮船六艘,练船三艘,运船一艘,基本上包括了近代海军编制的主要舰种,并且多为先进军舰,为北洋海军的最终成立奠定基础。   最后,李鸿章通过对外购买军舰,逐渐形成了清政府自办的军火船械制度。李鸿章早期对外购买军舰多用外国人代购,如英国人赫德等,赫德利用李鸿章不懂军舰知识,购买的军舰多为外国淘汰军舰,如“蚊子船”。由于对外国人的不信任,李鸿章后任命驻欧使节代为购舰,这些使节在经历一番摸索之后,总结了一些购船经验,购船之前“游历各国工厂,铁甲舰、快船不宜吃水太浅”[9],这些购船经验在当时都是很重要的经验。随后,驻欧使节采办军火船舰成为了固定的制度,“尤须出使大臣亲验是否适用,以专责成”[10],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清政府应为无知而造成的损失。
  李鸿章通过对外购买军舰建立了北洋海军,提高了北洋海军的战斗力,促进了晚清海军向近代化的发展,但是通过向外购买军舰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李鸿章单纯外购军舰,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北洋海军的建成时间。到1881年时北洋海军向外购买的军舰没有一艘可以投入实战,“仅有蚊船四艘”。 直到同年十月份,李鸿章向英国购买的两艘军舰回国,后又向福建海军借调军舰,才凑成一支舰队,在中法战争之前,北洋海军通过外购的军舰数目尚不及当时福建海军的一半。
  第二,李鸿章单纯外购军舰,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外人的操控。当时中国国内缺乏相关的军舰操控人才,所以在技术管理方面不得不依靠外国人,1879年,赫德提出让他掌管海军实权的要求,虽然由于李鸿章的强烈反对而作罢,但是在海军管理权上给出很大的让步:聘用洋员琅威理为北洋海军的高级军官,名义上琅威理为副手,实际上其掌握着实权, 在中法战争期间琅威理却借口中立之名从北洋海军辞职,给清政府造成巨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白寿彝. 中国通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2]李侃. 中国近代史[M]. 北京:中华书局, 1994.
  [3]李鸿章. 李文忠公全集[M].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4.
  [4]左宗棠. 左宗棠全集·奏稿[M]. 长沙:岳麓书社, 2009.
  [5]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 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6]张侠. 清末海军史料[M]. 北京:海洋出版, 1982.
  [7]中国史学会主编. 洋务运动[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8]薛福成. 庸庵全集[M]. 刊印,光绪二十四年.
  [9]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M].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81.
  [10]李华珍.驻欧使节与海军近代化[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各大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也给我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传统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滞后性,积极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电视新闻编导要通过创新思维和策略来面对新媒体时代下的严峻挑战。本文对电视新闻编导的现状和挑战进行了简单论述,对创新要求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主要论述了在新媒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项展馆的需求度也逐渐增加,同时也对博物馆怎样进行策划展览提出了一定要求,陈列展馆对提高本土历史、人文、自然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作用,博物馆的展览开放在西方国家的众多展馆之中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目前的博物馆展览策划并没有系统性的方式与措施,很多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阐述了博物馆展览策
期刊
摘 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范来对文物藏品进行管理有利于整合文物藏品资源和加强对文物藏品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近现代文物管理的现状,说明了近现代文物藏品规范化管理的内容,简要概括了藏品规范化管理与数字化管理,写出了近现代文物藏品规范化管理的意义,期望能给人们这方面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文物藏品;管理;现状;规范化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物藏品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对于研究历史和未来发展有着
期刊
摘要:近几年,越来越多有关人鬼情感的小说及影视作品出现在我们身边,这引起我对鬼文化的极大兴趣。这篇文章将会从中西方的影视及小说作品出发,对当中的“人鬼恋”现象做一比较。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之间纯真爱情的比较,人们可以感受到人鬼之间的真情流露。文章主要以《暮光之城之破晓》和1987版《倩女幽魂》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爱情发展为主线,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出发进行比较。在了解到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别和
期刊
摘要:现今,我国对“婴儿安全岛”问题存在诸多议论,大众关注的焦点是在惩处遗弃婴儿的父母和保障弃婴的生命安全之间,哪一项应该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但当遗弃行为已然发生时,通过一种更人道的救助方式,让被遗弃的孩子拥有生存权利与生活尊严。对于生理上严重缺陷的儿童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方法进行救助?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救助非健康婴儿才会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本文试图从科技伦理的角度入手,对现存“婴儿安全岛”
期刊
摘要:一百年前陈独秀在国人的面前高唱“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赞歌,于新文化运动中树立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其科学谓之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而非科学知识。其民主谓之个性发展、独立精神,而非民主制度。但在汗牛充栋的学术著作里,多拾文学革命的卷贴,而鲜有研究民主真意的佳作。本文将从文化滥觞、深邃内涵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民主的深意,展现出一个“个性主义”民主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个性主义”;独立
期刊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快速发展,加强和创新图书馆情报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任务迫不及待,概述图书馆情报管理涵义及互联网环境下图书情报管理的新内容,分析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情报管理工作存在的“信息爆炸”引发的困扰、信息资源分配不平等性与信息获取渠道的艰难性、情报用户制约图书馆情报工作发展三个问题,结合现代网络化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出优化图书馆情报管理工作环境、创新图书馆情报管理机制、加强图书馆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指南》不就是那活水吗?是引领我组织美术活动的理论活水。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同样,幼儿园美术活动也不例外。然而,在以往组织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却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注重技能,忽视了欣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老师们普
期刊
摘要:目前,中国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的素质整体上还不高,尤其是综合素质全面的高层次人才相当缺乏,成为困绕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为此,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结合民航维修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制定一揽子计划、完善一系列制度,打造、积淀出优秀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积极推动公司人才战略的实施,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山东太古的大家庭中成长发展,让每一位
期刊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国学承载历史、传承文明,蕴涵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之根本。素来对国学怀有一种崇敬之情,感得它深奥无比、高高在上、触不可及,但当我静下心来不断深入去品读傅佩荣先生所著的《国学的天空》这本书时发现,傅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褪去长久以来国学被人们批上的厚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