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地带(二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o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的庄稼


  1
  从小跟故乡的庄稼拜师学艺,学得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简朴道理。
  对庄稼的认知与感恩,是从母亲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背影开始懂得。
  庄稼让我知道春分和雨水及小雪等二十四节气的循环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父老乡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四季轮回,我们也在庄稼打成的粮食喂养下,跌跌撞撞地长大了。
  让我从小敬畏自然,膜拜天地。
  寒冬腊月的村头,大地苍凉,田野梯次分布,种子蕴藏在土壤深层,匍匐着来年的希冀。
  让我对厚积薄发这个成语予以更深层次的理解。
  2
  我的故乡是丘陵地带,贫瘠贯穿亿万年,乱石是土地的大部分,泥土弥足珍贵。长在土壤的庄稼更是特别珍贵。
  庄稼朴实,默默无语。庄稼不在乎自己所處的土壤,也不嫌弃主人的出身。它们向勤劳者致敬,不管丰收,还是欠收,都是奉献。
  金黄的麦田布满我们一生的梦想,面粉做成的饺子啊包子啊让我们的日子有了生气。
  稻谷蓬勃向上发展,珍贵如油,赶集换回孩儿通往学堂读书的小票。
  无论是春种秋收的花生,还是夏种秋收的水稻,四季交替,丰收归仓。在父老乡亲勤劳的耕耘下,庄稼在一个又一个季节,绝不会缺席。土地也因为庄稼有了生机与希冀。父老乡亲的日子也因庄稼的茂盛生长,变得更加坦然!
  庄稼比我们更懂得感恩养育的土地。即使成为枯草也要肥沃土地。
  3
  我远离了故乡的土壤,也离开了庄稼,来到霓虹闪烁的城市。庄稼却一直紧紧坚守故乡那寂寞的土地。在某种意义上,庄稼比我更忠诚于故乡!很多时候,我愧对庄稼!
  故乡有一句农谚:要做种必须晒干。我们虽然不是庄稼的种子,但我们是父母的种子,故乡的种子,夯实自己是我们一生的责任!
  成熟的稻谷总是低着头,向父老乡亲致意,感恩培育。
  一个土得掉渣的陶瓷大碗装满着田里丰收的粮食,温饱我们那贫穷的日子。
  在城市的高楼,我依旧怀念故乡泥土的芳香,回忆躬身耕种庄稼的日子。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之余,依旧书写故乡的点点滴滴,用诗作的形式感谢故乡和父母亲及庄稼的养育之恩。

故乡的石头


  1
  我从小与故乡的石头相依为命。石头建筑遍布乡野,石头建成我们遮风挡雨的房屋,铺向我们通往学堂的小路,也架起我们走向城市的石桥。
  石碾是故乡的一种生活方式。一年四季不停地旋转,源源不断地流淌的粮食滋养我们的成长。一级叠过一级条石的水井,养育我们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房子不远处海岸边的礁石,千百年来与狂风恶浪肉搏,护卫岸边人家的平安。
  我的梦里时常映现小时候的生活情景:母亲在工地抬起石头,脚步蹒跚。父亲用精湛的技术,砌筑一幢幢石头房子,也砌筑我们的未来。
  我们看到从深山石窟凿打出来的石头,有的敲打成条石、板棚,成为房屋的一部分;有的经过精雕细刻成为佛像,让万众膜拜。我们渐渐明白欲成大事必须承受艰辛与苦难的道理!
  2
  书本把我们挪到了城市,也告别了家乡石头房子。坚韧的石头,早已铸就我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在城市的一角,我们为稻粱苦谋,披星戴月,筚路蓝缕。终于在钢筋水泥建筑耸立的城市占有一席之位。
  在我寓居的城市,石头依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光亮的室内地板和墙面,构筑了金碧辉煌。建筑外墙的石材,奢华而庄重。但不知何故,我总觉得没有故乡石头那种粗糙的真实和有棱有角的亲切。
  3
  故乡的石头,正在与时俱进,演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不再是之前按立方或者吨数销售,而是按件交易,甚至在世界排名前列的拍卖行以天价敲下槌子。城市高大建筑门口那些成对的石狮,透出冷漠的威严。但我内心坦然,知道他来自故乡的深山石窟,只要我们循规蹈矩,它们不过是一对经过加工的公正的石头而已。庙宇的佛像,很多人叩头祈求保佑平安。我一笑而过,他不是佛,也不过是一尊石头。我们与人为善,才是最大最好的佛。
  哦,今日的故乡石头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还有现代主义的色彩,引导着我们的沉思。
  4
  此刻,我和苍老的父母亲一道,在城市高楼远眺故乡——故乡的石头房子被拆除了,原来的石头小路消失了,石头小桥被钢筋水泥桥梁代替了。故乡成为石化园区的一部分,石头又埋入了土地的深层。
  我突然想起,有一天我告别人世,要设一个灵堂的牌或坟前碑,一定是要用故乡那坚韧刚硬的石头雕刻的。我要跟故乡的石头永生。
其他文献
脉 象  一根跳动的线,任由阳光反复雕琢,蔓生河流的绵长,山川的陡峭,海水的蔚蓝。心脏是它的母腹,血液是它的载体,无法透视的红隐于骨质。  循环不止的水流,贴着纤薄的管壁小心翼翼地行走,与暑湿燥火针锋相对,与冷暖寒凉短兵相接。  最终,剔除所有陌生物的闯入,让水流复归水流,做自己的解药。时间沉浮,只是表象,上一秒春暖花开,下一秒黄叶翻飞。  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只是熟悉的风景。  指腹滑过寸关尺三
期刊
甘南颂辞  刨开厚厚的积雪,格桑花冒出来,星星回到甘南老家。  月色漫过来,花香漫过来,倾听天籁之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甘南春早,一朵格桑花开了,千万朵格桑花冲出栅栏。无边的原野,云朵,苍鹰,牦牛,羊群,在无边无际的草原奔跑。  翻开甘南的线装书,一页一页的画图,插满了格桑花的芬芳和明媚,插满了藏民族的自豪与荣耀。  甘南的歌舞,灵感来自于格桑花。遍野的花儿,洋洋洒洒,遍地的歌舞自由旋转,随
期刊
1  轻身。延年。一朵菊花,途经三千年,在朝代的更迭中,依旧生生不息。  以沉静,以芳华。  庙堂之高,旷达之野,守着“芳熏百草,色艳群英”。隐逸之花,每一朵如星星之火,在华夏大地上,燃成一阕唐诗宋词,燃成一杯醉人的菊花茶,燃成流年碎影里,最金贵的那一簇微寒,解去淤积心肺的那一味苦。  从古老的万铃菊、桃花菊、木香菊、金铃菊、喜容菊……到如今精品菊、大立菊、盆景菊、塔菊、艺菊、独本菊、悬崖菊、九头
期刊
答 案  有信,自北平来,桃花一夜就开了。  信封薄如月光,皎洁成二十出头的少年,干净成蔚蓝夏日檐下晾晒的衬衣。找不到电话和地址,只有笔迹,似曾相识,像几只怀旧的燕子,在信封上逗留。  拆信,北平春色正好。居庸关、颐和园、八达岭……这些熟识的名字,又在信中被再一次提起。写信的人告诉我,桃花开了。我便知道,有人替我,把北平的春天看了又看。暮 晚  都过去了,雨不停地落,花不停地谢,并不是所有的春天,
期刊
雷 雨  春雷轰隆隆碾过木质屋顶。  此时,大雨在窗外,一阵紧过一阵。  石阶的雨漏声,在耳边,滴答滴答。  慢慢的,苔藓的气味,爬上来。像一团柔软的记忆,分泌出一种神秘的情愫。  時间仿佛回到了一个遥远的年代,那时,一间陋室,两杯茶,对面的人相向而坐。慢条斯理吃着茶。  世事远去,只有雨声如钟声,滴答在渐浓的春色里,苔痕覆盖一半的石阶。  暴雨在喧腾着,雷声炸裂。有人站在窗边,久久聆听着,谈起了
期刊
朋友小十说在山里放养的两箱蜂蜜开割了,要请我们尝尝真正的野蜂蜜的味道,并发来割蜜时的視频。蹚过一条小河,再穿过椴树林,在山崖边,两个松木板蜂箱古朴可爱,不时有野蜂飞舞。那时天空湛蓝,林木葱茏,地菍粉红的花朵占满山坡。我在视频里就仿佛闻到了野蜂蜜的甘醇。一滴一滴地弥漫开来。与其说我喜欢它味蕾上的美妙,倒不如说我为这自然的野趣和纯良情谊痴迷。人、事、物融合,互相成全,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境地。  记得有
期刊
寂静之书  在很深的林间,一种忧郁困于其中。  小说的下一章,故事会如何发生?迷迭香的气息环绕着我们。  记不记得我?我是你蓝色的笔杆,是你陈旧的信纸。他们催你交稿,催你评论无聊的时事。而我催你爱我。  你塑造少女的日子里,我翻遍书房所有的书。你也爱过无以计数的人,那些少女变成长颈鹿终日啃食城市的树叶,我或许是其中之一?  不重要了。想摸摸你的扎胡子,想穿你穿旧的短袖。  窗外是一场寂静的大火,你
期刊
一  医院对面是一个小公园,开放式的,四周生长着银杏树。  化验单上的指标,有几个箭头是向上的。  忽然一阵风,银杏树叶提前飘落,像早衰的人,在医院走廊里东倒西歪,扶住雪白的墙壁。  一片叶子落到化验单上,箭头穿过虫眼,失去水分。  冬天还没有来,属于银杏叶和自己的时间,都还很长。像青灰色带帽风衣。  风衣一定得有个很大的帽子,盖住稀疏混乱的头发;遮挡干瘪耳垂上的一条折痕,偷听人到中年。  尖利的
期刊
1  灵魂在与生活的斗争中,总是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污染,文学也许是帖治疗这精神雾霭的良药!可以疗伤我们因为繁忙、因为压力、因为攀比而导致的心灵的疼痛。我们要暂时停止喧嚣、刹车浮躁,歇歇会儿,翻翻厚重的纸页,读读墨香的文字,让其思想精髓照亮我们庸常生活之路。  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奔波。不是去了一座城市,就是在去另一座城市的路上。即使在自己的辦公室,也是像陀螺一样地忙碌着。我时常在反思,自己是纯粹的商人
期刊
每一面海水,都连接着一段往事,无论平静还是喧嚣;  每一朵浪花,都拥有着一个世界,或大或小,或癫狂或痴醉。  翻卷的浪花和泡沫囚禁并且宰割了我们,如同生活将我们淹没,又在空中抛来抛去,让哭泣连同愤怒一起沉沦。  浪花和泡沫在海水中是那么微不足道,却一直汹涌,生生灭灭,不知疲倦。  那么,宽广宏大的海水呢,你何以置之度外?何以对我们的苦难和呼求置若罔闻?  我怀疑是你造就了痛苦和抛弃,可你却矢口否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