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错误 变废为宝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上,天天面临学生出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错题是伴随学生们一起成长,并勇往直前的。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农村教师往往看中那些准确无误的资源。对待学生的错误资源往往加以躲避,甚至许多教师对待学生的错题只会简单处理,甚至对做错题的学生发火了事,导致许多农村学生讨厌数学害怕数学的严重局面,更何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寻找、利用、挖掘这些错误资源。我们应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面对学生已存在的错题进行换位思考,不训斥、挖苦学生,更应多多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辩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对错题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体验成功,树立学数学的浓厚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利用好错题资源,变废为宝,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用错题,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源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利用的价值。
  例如:兰兰带了30元去村店买生活用品,她买了一瓶洗发水用去12元,一瓶沐浴露用去15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
  学生列出两种错误综合算式:12+15-30=3,30-12+15=33。教师没有作任何评价,微笑地对同学们说:“你们认为12+15-30=3对吗?”学生略深思认为不妥!教师追问:“为什么?”学生不解地说:“答案怎么会等于3或33两种答案呢?27-30怎么能减呢?”教师急迫地问:“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同意,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12+15=27表示一共花去的钱,30元是原来带去的钱,不能用花掉的钱去减原来带去的钱。”另一位学生立马说:“因为是求剩下的钱,要用原来的30元减去用掉的27元,所以27-30肯定不对。”顿时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用总共的30元减去买掉的27元,就是剩下的3元。教师又话语一转:那30-12+15总对了吧?学生立即反应过来说不对,买了东西,钱怎么会多起来呢?教师说看来问题出在这里了,那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似乎还未得出答案,此时,一只小手举起,马上说:“我是这样想的,在12+15的外面加上一个小括号,就可以算了。”有些学生边摇头,边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它有什么用,它表示什么意思?”其中一位学生回答:“我知道了,加上小括号可以表示把12+15=27先算出来。”一部分学生似乎懂了,这时,教师故意装作一副不懂的样子说:“同学们明白可老师还不懂,谁能说一说?”部分同学很着急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加上小括号就表示把12+15先算嘛!教师似乎醒悟:原来是这样的,那现在你们都懂了吧?学生齐声说懂了。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能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机智、灵活地加以引导,抛砖引玉,深度追问,让学生在互相争辩,讨论中逐渐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解决办法,训练了学生反思能力和辨析能力。虽然学生从“错误”的算式中寻找到了正确的解法,但是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满足了各等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开阔他们的解题思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引用错题,培养发现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中: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好多学生列式,29÷3=9(台)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其中一种方法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别:原来只有29片扇叶,装了9台电扇,每台电扇装3片,这不是装了后原来的扇叶不是还多2片吗?怎么等于9台呢?做错的学生恍然大悟。接着老师对症下药,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以及不同的单位填写。
  因而,出现偏差和错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上面的例子,我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问题,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来推算问题,让学生在审视错误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三、妙用错题,培养创造思维
  例如: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12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其中一位同学却列式为:120÷3×8×(12÷3)=1260个。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解法有与众不同,就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看了摇摇头表示不同意,老师笑了笑,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这位同学想了想,说:120÷3不对,应改为120÷2×8×(12÷3)。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20÷3×12×(8÷2)、120×(12÷3)×(8÷2)等不同的解法。
  看到这个例子,教师却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打破常规思路的机会。如果教师不是这样做,而是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立刻板脸训斥:“这堂课你怎么听的?”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浇灭,也就不可能出现后面其他学生带来的种种精彩。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再生教学资源,我们应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化难为易深入探究,给学生腾出错的空间,甚至可以促进差错的生成。使得学生最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古人有句名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小学生来说,知道自己的作业做错了,能够进行及时订正、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而且在订正的过程中,还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一种成就感。对于教师而言,错题订正也是教学查漏补缺的一个手段,通过错题订正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同时错题订正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
期刊
设计思路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简单机械之后,对另一种简单机械的初步认识和探究。由于齿轮这种简单机械,在学生的生活中接触不多,所以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一、感性认识齿轮  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自行车的齿轮部分和传动部分。并让学生收集旧玩具、旧机器零件中去搜集齿轮。上课开始,首先由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齿轮,再说说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齿轮,然后出示老师搜
期刊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而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快乐有效”探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探索并实现着这一理想。而在我的实验过程中,却深深的认识 到不但语文要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数学同样也需要培养这四种能力。可是要如何培养呢?现将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内心需求为核心,以互动为活动方式,以学习内容探究的动态生成为特征,在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和创新潜能开发为目的教学。笔者围绕“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有效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将会带来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进行,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已经屡见不鲜,但是讨论的情况如何,还得看具体的课堂改革带来的成效。在我看来,初中物理的改革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初中物理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呢?很显然,焦点就在于45分钟的课堂。传统的物理课堂总是略带有生硬的色彩,大多数教师都是按部就班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为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在绪言中提出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见,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的思想与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例举了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笔者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反思,以给教师们启迪。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要给学生好的教育。我们教育要关注每个教育细节,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更要讲究教育艺术,去引领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科学,诚信待人,自信坚强,充满责任……如果我们的课堂不能给学生感动和提升,那么当他们离开学校时,除了有应付中考、
期刊
一个精彩纷呈的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激发兴趣、引入人胜的作用,为获取成功赢得头彩,同样一个绝妙的结尾使人感到意境深远,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谢榛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尾作为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所学知识起到梳理、概括、总结和延伸的作用,它既能画龙点睛,可以巩固知识和提升技能,又能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结尾虽占据极其短暂的时间,却也是教师最易疏忽、难于掌控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了以“创设情境——学生自学——作品创作——评价总结”为教学过程的基于学生电子作品创作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基础、教学过程及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电子作品创作;情景性评价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