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氵口土”

来源 :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泽存堂本《广韵.陷韵》陟陷切:“"氵口土",江岸上地名也。出《活州记》。”成化、正德本《四声篇海.水部》、《古逸丛书》收覆元泰定本《广韵》亦作"氵口土"。《钜宋广韵》缺去声卷,
其他文献
“其军三单”,毛《传》:“三单,相袭也。”郑《笺》:“大国之制三军,以其余卒为羡。今公刘迁于豳,民始从之,丁夫适满三军之数.单者,无羡卒也。”孔《疏》引王肃云:“三单相袭止居,则妇女
“枢密直学士”一职始设於五代後唐时期。从梁太祖朱温曾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崇政使、副使,开平二年(908),置直学士二员。从唐同光时復崇政院为枢密院,改崇政院直学士为枢密直学士,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多为偶句)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使声韵和谐,称为“押韵”。如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四艺文:“晚唐士人,专以小诗着名,而读书减裂,如白乐天《题座隅》
2008年9月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馆、中华书局的《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纂出版合作项目正式启动,10月底湖南省博物馆重新拍摄马王堆汉墓简帛的数码
甲骨文有如下之字:学界一般释作“秉持”之“秉”,如新近出版的《新甲骨文编》《甲骨文字编》皆将这两个形体置於“秉”字头下①,可见一斑。然甲骨文“秉”字常见,作如下之形:
现存八卷本《日知录》刻本,有国家图书馆藏两部及上海图书馆藏一部。国图藏本之一,为傅增湘舊藏(以下简称傅本),首《[再印]初刻日知录自序》,末附《谲觚十事》,有一九六一年影印本;上
在殷墟甲骨刻辞中,有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已有许多学者讨论过,本文拟就其中的北方神名“勹”字的释读,谈一点粗浅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战国文字中几个从“勹”得声之字的释读进行讨
八世纪中叶,摩尼教传人漠北回鹘汗国,并被定为国教,使屡受磨难的摩尼教得到了发展壮大的契机,反过来,摩尼教的传人又对回鹘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既深且巨的影响。职是之故
包山二号楚墓遣册简共有29枚,是墓主送葬车马与器物的记录,另有赠书竹牍1枚,内容与遣册简所记正车略同。遣批简牍自1992年刊布以来,学界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人研究,成就斐然,使得
一、缘起 近年林鋆先生主导下的霞浦明教遗迹调查,发现了当地民间法师收藏的一批科仪本,保存了某些明教的术语词章,个中的“电光王佛”尤居于特别显赫的地位,颇为学界所瞩目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