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新薄改”促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db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6日下午,武冈市邓元泰镇中学的运动场上,一支女子足球队正在绿茵场上驰骋。不久前,她们以邵阳市足球赛女子组第一名的头衔参加全省角逐,获得了全省第四名。
  就在两年前,对于一所办学条件薄弱的农村学校来说,这样的场景还是一种奢望。“煤灰填埋的跑道尘土飞扬;教室里,木制桌椅经岁月洗礼早已破旧不堪;简陋的食堂,孩子们只能端着碗站着吃……”说起学校以前的境况,校长潘用江记忆犹新。
  如今的邓元泰镇中学面貌大升级:学校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全面改造,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食堂和300米跑道的运动场,修建了带卫生间的学生宿舍、教师公租房,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潘用江欣喜地告诉记者,“2013年以前在校学生人数不足200人,今年秋季开学,学生人数增至634人,再也不愁生源了。”
  这所农村学校的蜕变,得益于近年来武冈市全面推行的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简称“新薄改”。据悉,武冈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湘西南科教中心”和“教育强市”的总体部署,先后制定出台了《武冈市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2015—2017年规划》《武冈市义务教育消除大班额专项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新薄改”资金5.6亿元,完成征地330余亩,覆盖全市163所薄弱学校,增加校舍面积11.6万平方米,消除超大班额411个,惠及11万余名学生。
  高站位 大投入 提升硬件
  武冈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教育投入欠账较多,全市学校普遍存在教学场地破旧、配套设施不齐、运动场地缺乏、活动阵地不足等。据调查,全市163所农村学校中,按要求配备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室、音体美室、电脑室、多媒体室、劳技室等的学校仅有13所,占8%。
  针对教育基础条件差的严峻形势,武冈市于2015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新薄改”,拿出5.6亿元对163所薄弱学校进行提质改造。该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顾问、市长为指挥长的建设指挥部,坚持“四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统一指挥)和“四步走”(即学校規划设计—教科局评定把关—乡镇组织建设—指挥部监管)统筹推进。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学位不足就建学校,场地不够就增场地,功能不齐就补功能,硬件不行就提硬件,软件不行就补软件,全方位进行改造。”武冈市教科局局长邓联军说。
  新东中心小学教学楼里,近300平米的阅览室刚刚竣工,一个星期后,39000多册图书将摆放在这里,供孩子们阅读。
  “阅览室属于开放式,空间大,可同时容纳110人左右;藏书多,学生人均将持书20本。”在新东中心小学校长肖胜看来,让学生自由自在地看书是他最开心的事。该校还将阅读纳入课程,每周开设一堂课,由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新东中心小学是“新薄改”的典型。截至目前,该校增加校舍面积24583平方米,除了靠近大门的一栋老教学楼还未拆除外,红色外墙的现代教学楼、综合楼、食堂以及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已于今秋投入使用,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报告厅正静待学生光临。校园虽小,但“五脏”俱全,帮助孩子们更舒适、更健康、更快乐地读书成长。
  行走在武冈各学校,随处可见“新薄改”的痕迹。2015年至2017年,武冈市完成维修改造项目1000余个,新建校舍及运动场300余个,其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230个。
  改旧校 建新校 消大班额
  9月1日是武冈市各学校开学的日子,武冈三中的学生尹宣来到思源实验学校报到,从本学期开始,她的学籍正式从武冈三中转入思源实验学校,而她所在的班级人数已从原来的80多人减少至50人。
  和尹宣一同转学的,还有武冈三中的900多名学生。据悉,武冈三中是超大班额的重灾区,最大班额107人,最小班额也多达87人,这次分流后,最大班额人数减少至65人,最小班额人数减少至55人,超大班额已成历史。
  记者从武冈市教科局获悉,至2018年春季,武冈市城区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781个班级,学生53356人,其中小学最大班额92人,初中最大班额104人,66人以上超大班额411个,占城区班级总数的52.62%;56人以上大班额共601个,占比76.95%。
  武冈市把消除超大班额作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进行改旧校,建新校,全面加强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该市投入2亿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2018年秋季已投入使用,增加学位4560个;投入6.8亿元新建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武冈实验中学,预计2020年秋季开班招生,将增加学位3000个。
  记者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新东中心小学改扩建旧教学楼,增加学位650个;利用原武冈师范校址新开办的武冈市实验中学,新增学位1100个;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原校址整合为实验小学竹山校区,新增学位900个;红光小学整合都梁校区11间教室,增加学位550个;法相岩小学整合春光小学为法相岩小学春光校区,新增学位150个……搭乘“新薄改”东风,武冈市现已全部消除411个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
  如今,农村娃可以回归田野,在家门口即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城里的孩子也不必拥挤在超大班额里,成天担心学习成绩。在武冈,处处可见漂亮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装备齐全的功能室,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是对“新薄改”的最好诠释。
其他文献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它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切身利益,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家万户,更连接着民生福祉。  湖南邵阳市,湘中重镇。资江邵水串起了8县1市3区,风雨沧桑,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邵阳步履铿锵,成绩斐然。  近年来,邵阳市回应民生关切,筑牢民生之基:推动教育扶贫攻坚,确保人人有学上;积极化解大班额,力促人人都能上好学;细心织就安全防护网,呵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育发展
期刊
本報讯(通讯员 潘志强 石自行)“在浏阳,教育永远是市委、市政府最重视的工作,教师永远是市委、市政府最关注的群体。”9月7日上午,浏阳市召开了教师节庆祝活动,表彰全市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大会对全市评选出来的罗静等111位“优秀教师”、罗中平等30位“优秀教育工作者”、黎明辉等99位“乡村教师坚守奖”和彭炎等101位“优秀班主任”进行了表彰。浏阳市副市长邓雪琴希望全市教育工作者,要永葆阳光向上
期刊
9月初,正值中小学校开学。邵阳市教育局派出6路工作组,对全市中小学校的开学工作进行全面走访检查,各地各校“消除超大班额”的情况,成为此次检查的重中之重。  在邵阳市第六中学,初三年级新开设了3个班。暑期放假前,学校召集初二年级学生、家长,邀请公证处公证员及市民,共同见证了一次“摇号分班”。校长张艳丽介绍,按照全市“消除超大班额”统一要求,秋季开学,学校初三年级有近200名学生需要重新组班。为了保证
期刊
2018年新学年伊始,来自邵阳市市直及双清、大祥、北塔三区的1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受到当地中考政策的倾斜“照顾”,进入邵阳市第一中学、邵阳市第二中学就读。  受益于此,昭陵中学的粟文婷、邵阳市第十六中学的王雨轩、大祥区第一中学的陈思思在中考中获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贫困生单列指标,升入邵阳市第一中学、邵阳市第二中学等名校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  “贫困家庭的孩子起点低,和家庭环境优越的孩子比
期刊
内容摘要:时下流传这么一句话:“蓦然回首,那人还在灯下写作文”,由此可见,写作文难。而老师教作文就更难。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陈旧老套、要么空洞做作,全无真情实感。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生活阅历浅,对写作缺乏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内心的作文,是本文所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巧设悬念;小组练笔;作文现场直播;抓住契机  一、巧设悬念,精
期刊
南华大学的大一新生邱崇臻毕业于洞口县创新实验学校。记者了解到,他的家庭条件虽然不好,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甚至考入大学,他都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学业受阻。从学校到国家,每年的奖学金、助学金资助他一路完成学业,最终考入理想的大学,实现人生梦想,他希望“将来能够用所学建设家乡,回报帮助过他的人”。  邵阳并不是富裕地区,但当地把“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教育扶贫工程办成了民生工程、更办成了民
期刊
孩子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  邵阳市是湖南人口最多的市,每天全市有1400余台校车穿梭往返、近60万学生在校就餐,每年全市有7大国考、1大省考、2大市考,让体量如此之大的教育系统安全平稳运行,考验着主管部门的管理智慧。  如何守护学生的安全?北塔区田江小学校长颜锐锐介绍,田江小学的110多名学生大多来自周边乡镇,资江从学校旁边绕过,存在一定隐患。颜锐锐说,虽然学校学生不多、离校不远
期刊
“城乡学校一样美丽、城乡教师一样敬业、城乡课堂一样活跃、城乡学生一样可爱”,这是近日记者在邵阳市北塔区多所学校采访时的感受。近年来,北塔区以“四个一样”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016年被湖南省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教育强区”称号,在邵阳市率先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称号。  素有北塔区“黄土高坡”之称、贫瘠、偏远的沐山村,却有一所“邵阳市绿色环保学校”——六十苗
期刊
“学校的‘童真广场’好漂亮呀!”“老师真用心啊!”9月5日上午,刚走进邵东县杏园小学的校园,记者就听见一年级的新生和学生家长讨论着。充满童心的校园让孩子和家长新奇不已。在孩子開心的脸上,家长放心的眼中,满是他们对未来的期许。这所以“童真”为主题的学校,每一个细节都表达出了老师对孩子的爱与期盼。如此风清气正、和谐健康、欣欣向荣的教育场景,便是邵东县办“纯粹教育”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为了使教育告别
期刊
“我的名字太难写了,老是写不好。”在幼儿园读小班的翰仔对妈妈嗔怪地说。现在的家长为孩子取名时,唯恐重名与不出彩,从常见的三字姓名扩展到了四字,还尽找一些冷僻字,休怪孩子写不好,连我这个语文老师有时也认不出来。  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最美表现形式,随着电脑的普及,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或毛笔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人们喟叹:字是门头书是屋。留给他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一手好字,从笔画的流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