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财政部发布《新会计准则》后,我国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高确实能显著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因此提高我国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依旧是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代理成本 大股东 小股东 审计质量
一、引言
代理问题常常体现在两个方面: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国内外上市公司中第一持股比例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或者利用手中职权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代理理论提出,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可以缓解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冲突,进而降低从中产生的代理成本。所以,这就决定了必须有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反映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审计,从而起到对公司的经济监督与控制的作用。但是,新闻上披露的一系列关于安然、世通等会计师事务所的事件,使得公众对第三方事务所扮演的独立性角色产生了质疑,因为它们不是社会公益性组织,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盈利。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事务所的目标。因此,可以合理预计外界的利益诱惑对事务所独立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具有真实性的审计报告,从这点来看,对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文献综述
最早是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代理理论,而进行独立审计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个有效方法。DeAngelo(1981),WattsZimmerman(1981)通过研究,表明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不同,相应地提供不同的审计质量。Firth和Smith(1992)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水平越低,IPO公司选择“八大”作为审计师的比例越大。Datar.Feltham和Hughes(1991)的研究结果证明,选择品质高和信誉好的审计师是企业传递财务信息的有效途径。从会计信息辨别者的角度来看,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审计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上述会计信息产生和质量认定的保证就是审计机构的声誉。
当进行质量较高的審计时,审计进程实施的更加熟练,并且审计经验也更加丰富。因此,注册会计师能够及时辨别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虚假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最终减少代理成本。曾颖、叶康涛(2005)选取2001年至2002年在沪深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证明为了减少代理成本,聘请高质量事务所的公司更多的倾向于成本较高的公司,这样才能增强公司的市场价值[2]。王艳艳等(2006)通过研究发现, 因为代理成本增加,更多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审计质量高的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样会计信息的质量会提高,进而降低代理成本。廖义刚等(2009)证明,非国有企业如果同时存在独立审计和杠杆原理,是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代理成本的,也就证实了独立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在2007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高代理成本的上市公司是否依然会选择高质量的事务所对其审计?高质量的审计是否能很好地解决代理问题?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前人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Jensen和Mecking(1976)提出的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以及La Porta等(2000)提出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2007年准则变更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高的审计质量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所以通过对准则变更后中国市场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下研究高的审计质量是否仍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上市公司提高审计质量确实能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
假设二:上市公司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也能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
四、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收集自国泰安数据库,选取2015年在沪深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同时剔除金融行业、ST及ST*、各变量指标有缺失的上市公司,共获得1614个数据样本。实证检验时采用 STATA软件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2.1变量选取。
2.1.1被解释变量。依据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选取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营业费用率等指标来衡量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本文选用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用ac1表示)这个指标来衡量第一类代理成本,因为管理费用是为了日常经营管理发生的,与管理者个人利益关系联系密切;而如果选取资产周转率,会受到资产本身的影响,同时管理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营业费用不仅包括经营管理费用,还有产品的生产成本。选用ac2(其他应收款净额/总资产)这个指标来衡量第二种代理问题。在我国,公司的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控制权通过关联方交易等手段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事件是常常出现的。姜国华和岳衡(2005)研究发现,其他应收款中大股东占款占到主要部分,所以选取其他应收款指标来衡量大股东占款,从而反映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的第二类代理成本 。
2.1.2解释变量(audit)。注册会计师及时辨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虚假信息并进行披露的可能性称为审计质量。实证研究中,我们常常选取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排名、审计意见等指标来衡量审计质量。但刘峰、福源(2007)又通过研究表明,在事务所规模排名考前的国际四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审计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所以本文选取被证监会处罚的审计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的高低,即认为当事务所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代表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取值1;当出具保留意见时代表审计质量高,取值0。
2.1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总资产报酬率(roa,净利润/总资产)、资产负债率(dar)、公司规模(Inasset,总资产取对数)、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1)、公司成长性(grow,当年营业收入增加额/期初营业收入)、股权制衡(dr,第2到第5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director,董事会人数)、总杠杆(lever)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并且可以合理预期可能出现的结果。 在上述变量定义的基础上,构建如下两个模型分别研究两类代理成本:
3.实证检验。
3.1描述性统计。根据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大小相差比较大,最小值是0.002154,最大值是11.63283;审计质量指标的的均值是0.95724911,进一步表示我国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较低。同时董事会规模相差不大,董事人数大都集中在9人左右。
3.2回归分析。
由表(1)的回归结果可知,针对模型一,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一。说明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审计质量较高时仍然能降低第一代理成本。其他控制变量,如公司成长性、资产规模、财务杠杆也和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与预期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公司总风险越大,资产规模增强时,会增加代理成本。表(1)结果中,股权制衡与代理成本是负相关关系。而总资产报酬率与代理成本虽然正相关,但并不显著。
而由表(2)回归结果可知,针对模型二,审计质量、公司规模及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三个指标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与结果(1)是一致的,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占比越大,代理成本越低,并且在1%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關系。
3.3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本文用事务所规模指标替换原有模型中的审计质量指标,对模型一和模型二再次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果基本与上述实证结果一致。因此,可以确定股权制衡程度越高,第一类代理成本越低,但股权制衡程度对第二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即当股权制衡越高时,股东对管理层实施有效控制的可能性越小,他们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会导致代理成本增加。
五、结语
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选取2015年深沪上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分别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替代效应。研究证明在2007年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这种大的经济环境的发生变化,并没有改变高的审计质量会降低代理成本的事实,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高时仍然可以较少代理成本,也就是说较高的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仍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公司在采取措施降低代理成本时,可以考虑从内部控制风险、股东持股的比例机构等方面进行考虑。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当公司的资产规模小,而风险较大,同时股权比例不集中时,会增加代理成本。因此,公司可以从增加资产规模,适度的减少风险,并且增强股权比例集中程度这些方面着手减少代理成本,从而维护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增强公司的市场价值。
同时,本文分析也存在一定缺陷,像没有对各个行业细分,但实际上行业对代理成本影响是比较大的。同时没有对代理成本的两个类别: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分别进行实证研究,这些都可以为以后完善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方面研究的提供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高雷.张杰.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财经研究[J],2011(1)48-58.
[2]孙隆.IPO公司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需求的关系,财会月刊[J],2013(3)96-98.
[3]李江涛.梁耀辉.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J],2012(11)40-42.
[4]杨德明.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财经研究[J],2009(12)40-49.
[5]陈芳.关于内部审计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财会月刊[J],2012(4)66-68.
作者简介:余孟(1989.03—)女。籍贯:武汉。湖北商贸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关键词:代理成本 大股东 小股东 审计质量
一、引言
代理问题常常体现在两个方面: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和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国内外上市公司中第一持股比例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或者利用手中职权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代理理论提出,通过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可以缓解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冲突,进而降低从中产生的代理成本。所以,这就决定了必须有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反映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审计,从而起到对公司的经济监督与控制的作用。但是,新闻上披露的一系列关于安然、世通等会计师事务所的事件,使得公众对第三方事务所扮演的独立性角色产生了质疑,因为它们不是社会公益性组织,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盈利。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事务所的目标。因此,可以合理预计外界的利益诱惑对事务所独立性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具有真实性的审计报告,从这点来看,对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文献综述
最早是Jensen和Meckling(1976)提出代理理论,而进行独立审计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个有效方法。DeAngelo(1981),WattsZimmerman(1981)通过研究,表明事务所的规模和声誉不同,相应地提供不同的审计质量。Firth和Smith(1992)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水平越低,IPO公司选择“八大”作为审计师的比例越大。Datar.Feltham和Hughes(1991)的研究结果证明,选择品质高和信誉好的审计师是企业传递财务信息的有效途径。从会计信息辨别者的角度来看,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审计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上述会计信息产生和质量认定的保证就是审计机构的声誉。
当进行质量较高的審计时,审计进程实施的更加熟练,并且审计经验也更加丰富。因此,注册会计师能够及时辨别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虚假信息,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最终减少代理成本。曾颖、叶康涛(2005)选取2001年至2002年在沪深市主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证明为了减少代理成本,聘请高质量事务所的公司更多的倾向于成本较高的公司,这样才能增强公司的市场价值[2]。王艳艳等(2006)通过研究发现, 因为代理成本增加,更多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审计质量高的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样会计信息的质量会提高,进而降低代理成本。廖义刚等(2009)证明,非国有企业如果同时存在独立审计和杠杆原理,是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代理成本的,也就证实了独立审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在2007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高代理成本的上市公司是否依然会选择高质量的事务所对其审计?高质量的审计是否能很好地解决代理问题?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前人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Jensen和Mecking(1976)提出的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以及La Porta等(2000)提出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2007年准则变更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高的审计质量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所以通过对准则变更后中国市场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下研究高的审计质量是否仍然可以降低代理成本,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上市公司提高审计质量确实能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
假设二:上市公司提高审计质量同时也能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
四、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收集自国泰安数据库,选取2015年在沪深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同时剔除金融行业、ST及ST*、各变量指标有缺失的上市公司,共获得1614个数据样本。实证检验时采用 STATA软件对这些样本进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2.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2.1变量选取。
2.1.1被解释变量。依据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选取管理费用率、资产周转率、营业费用率等指标来衡量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本文选用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用ac1表示)这个指标来衡量第一类代理成本,因为管理费用是为了日常经营管理发生的,与管理者个人利益关系联系密切;而如果选取资产周转率,会受到资产本身的影响,同时管理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营业费用不仅包括经营管理费用,还有产品的生产成本。选用ac2(其他应收款净额/总资产)这个指标来衡量第二种代理问题。在我国,公司的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控制权通过关联方交易等手段侵害小股东利益的事件是常常出现的。姜国华和岳衡(2005)研究发现,其他应收款中大股东占款占到主要部分,所以选取其他应收款指标来衡量大股东占款,从而反映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的第二类代理成本 。
2.1.2解释变量(audit)。注册会计师及时辨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虚假信息并进行披露的可能性称为审计质量。实证研究中,我们常常选取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排名、审计意见等指标来衡量审计质量。但刘峰、福源(2007)又通过研究表明,在事务所规模排名考前的国际四大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审计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所以本文选取被证监会处罚的审计意见来衡量审计质量的高低,即认为当事务所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代表事务所审计质量差,取值1;当出具保留意见时代表审计质量高,取值0。
2.1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总资产报酬率(roa,净利润/总资产)、资产负债率(dar)、公司规模(Inasset,总资产取对数)、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1)、公司成长性(grow,当年营业收入增加额/期初营业收入)、股权制衡(dr,第2到第5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director,董事会人数)、总杠杆(lever)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并且可以合理预期可能出现的结果。 在上述变量定义的基础上,构建如下两个模型分别研究两类代理成本:
3.实证检验。
3.1描述性统计。根据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大小相差比较大,最小值是0.002154,最大值是11.63283;审计质量指标的的均值是0.95724911,进一步表示我国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的审计质量较低。同时董事会规模相差不大,董事人数大都集中在9人左右。
3.2回归分析。
由表(1)的回归结果可知,针对模型一,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一。说明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审计质量较高时仍然能降低第一代理成本。其他控制变量,如公司成长性、资产规模、财务杠杆也和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与预期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公司总风险越大,资产规模增强时,会增加代理成本。表(1)结果中,股权制衡与代理成本是负相关关系。而总资产报酬率与代理成本虽然正相关,但并不显著。
而由表(2)回归结果可知,针对模型二,审计质量、公司规模及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这三个指标与代理成本的关系与结果(1)是一致的,第1大股东持股比例占比越大,代理成本越低,并且在1%水平上呈显著的负相关關系。
3.3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果,本文用事务所规模指标替换原有模型中的审计质量指标,对模型一和模型二再次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结果基本与上述实证结果一致。因此,可以确定股权制衡程度越高,第一类代理成本越低,但股权制衡程度对第二类代理成本影响有限,即当股权制衡越高时,股东对管理层实施有效控制的可能性越小,他们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会导致代理成本增加。
五、结语
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本文选取2015年深沪上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分别与审计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替代效应。研究证明在2007年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这种大的经济环境的发生变化,并没有改变高的审计质量会降低代理成本的事实,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高时仍然可以较少代理成本,也就是说较高的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的监督仍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公司在采取措施降低代理成本时,可以考虑从内部控制风险、股东持股的比例机构等方面进行考虑。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当公司的资产规模小,而风险较大,同时股权比例不集中时,会增加代理成本。因此,公司可以从增加资产规模,适度的减少风险,并且增强股权比例集中程度这些方面着手减少代理成本,从而维护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增强公司的市场价值。
同时,本文分析也存在一定缺陷,像没有对各个行业细分,但实际上行业对代理成本影响是比较大的。同时没有对代理成本的两个类别: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分别进行实证研究,这些都可以为以后完善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方面研究的提供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高雷.张杰.代理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财经研究[J],2011(1)48-58.
[2]孙隆.IPO公司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需求的关系,财会月刊[J],2013(3)96-98.
[3]李江涛.梁耀辉.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J],2012(11)40-42.
[4]杨德明.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代理成本,财经研究[J],2009(12)40-49.
[5]陈芳.关于内部审计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的实证分析,财会月刊[J],2012(4)66-68.
作者简介:余孟(1989.03—)女。籍贯:武汉。湖北商贸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