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并且已成为必然要求。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为能够使教学要求及教学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应当积极渗透传统文化,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进而使学生综合素养得以增强,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分析,以更好实现传统文化渗透。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上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发扬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并且可提升其文化素养,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及更好发展十分有利。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及运用有效措施渗透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现有效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现状
  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渗透传统文化可陶冶学生情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情操得以进一步提升,可通过传统文化使学生心灵得以净化。比如,在对《愚公移山》这一课文进行讲授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愚公的坚持不懈精神深刻理解,受到愚公精神感染,也就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认识,使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实现有效结合,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了解及感悟,从而影响学生思想,更好陶冶学生情操。
  其次,渗透传统文化可使学生语文素质得以提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还能够使学生语文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对于初中语文知识而言,其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语文知识中包含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成语故事及文言文故事等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渗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对课文背景更好了解,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加深理解,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雖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然而传统文化渗透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最终影响传统文化渗透。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语文教材中所包含传统文化内涵未充分理解及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渗透仍停留于形式层面,这对于传统文化较好渗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及措施
  1. 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传统文化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属于主要教学依据,同时也是文化教育传统的重要载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为能够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应当对语文教材深入研究及理解,对其所包含传统文化内容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渗透。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文教材作为立足点,对课文自身所包含传统文化充分挖掘,通过对现有新资源进行利用,使传统文化渗透得以较好实现。比如,在对《论语》进行学习过程中可对儒家思想及正能量人生态度进行挖掘;在对《塞翁失马》教学中可对道家辩证思想进行渗透,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师引导学生更好的发现传统文化所具备的艺术魅力,可对传统文化精髓更好地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使自身修养及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2.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实现传统文化的较好渗透,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选择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现代化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运用,从而向学生更好地展示传统文化内容,也就能够使传统文化的渗透得以更好展示。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利用,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关传统文化,从而可使学生从视觉及心理上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也就能够使传统文化渗透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将传统文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及意义,也就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3. 进一步扩展课外阅读
  为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扩展自身视野及知识面,也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向学生推荐相关课外读物,以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传统文化,并且对这些传统文化更好地应用。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论文》《孟子》以及《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儒家思想精华,提升自身修养,形成良好品质。
  三、 结语
  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及任务,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渗透传统文化充分认识,并且应当合理运用措施及手段渗透传统文化,从而使传统文化渗透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促使学生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袭祥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227-228.
  [2]史艳霞.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113-114.
  [3]段泽运.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6,(03):29-31.
  作者简介:杨涵,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既要立足课堂,也要抓住课外,构建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分析研究  推动语文教学素质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和重要趋势。笔者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注重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语文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思维能力、总结提炼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本文概要介绍了单片计算机,在氦质谱检漏仪上应用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整体框图,起动过程、量程和自动转换、自动调零、自动校准原理与控制.
本文讨论了运用气罩积累法可解决氦质谱正压检漏中的定量性检测.针对生产中常见的被检件总结了几种检测方法.
会议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本的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語言活动,是在认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准确而连贯的有声语言的活动。加深认识,付诸实践,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视;朗读  作为整个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要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努力向素质教育方向转轨。语文教学如何加强素质教育?我认为语文学科加强素质教育要彻底扭转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之一。而实际上,各高职院校對语文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的变化还不明显。文章认为,强化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和竞争力,还有利于提高高职语文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与办学质量。因此,强化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强化;势在必行  口语交际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
摘 要:在每个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后进生,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視这一群体,语文教师也不例外。本文结合笔者日常教学经验,结合后进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提出提升后进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后进生;语文学习能力;有效措施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班里都有后进生存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教师为了提升后进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都在积极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地更
对含F MOS结构的抗电离辐射特性和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结果表明:F减少工艺过程引入栅介质的E中心缺陷和补偿Si/SiO界面Si悬挂键的作用,将导致初始氧化物电荷和界面态密度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优选法,全面测试分析了含Ti高炉渣系微合金化焊条的工艺性能,证实了含Ti高炉渣应用于微合金化焊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