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快乐文化”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在谈及科学家的素养时说,拥有“快乐文化”是科学家成功的秘诀之一。“科学家应当是个乐观主义者,因为大部分时间,你的那些实验都行不通。如果生来具备一种‘快乐文化’,你会发现它作用很大。”史密斯还饶有兴致地谈到自己的第一个科学实验,他曾希望利用木头和猪膀胱造一部电话。虽然那次实验以失败告终,但是留给他的是快乐的回忆。
  史密斯的成功秘诀“快乐文化”很值得我们认真琢磨。其实,何止是搞科研,不论干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大都离不开“快乐文化”,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肯定是与成功无缘的。而如果有了“快乐文化”,枯燥乏味的工作也变得丰富多彩了;接连不断的失败,也成了攀登成功顶峰的石阶;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甘之如饴,乐此不疲,绝不会把科学研究当苦工。
  但“快乐文化”并不是整天嘻嘻哈哈,眉开眼笑,那只是表面现象。非常地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工作、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有成就感,才是“快乐文化”的本质体现。
  先说成就感。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美丽的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崭新的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他的成功就得益于宝贵的“快乐文化”,成就感是他飞升的翅膀。
  再说对工作的热爱。考古界有一个著名的利基家族,先是路易斯·利基夫妻俩,从英国跑到非洲,去和那些化石、山洞打交道,每日里餐风露宿,栉风沐雨,而且没什么收益,老两口却兴趣盎然地一干就是一辈子。这还不说,儿子、媳妇又接着干,照样是颠沛流离,照样是废寝忘食,可人家就是高兴。由于不辞辛苦地长年坚持野外探险研究,他们的贡献,使世界考古研究出现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认识,人类历史研究被推前了上百万年,人类的祖先在非洲成了全人类的基本共识,他们被称为“古人类学研究第一家族”。没有“快乐文化”,没有对考古工作的极度热爱,他们不可能支撑长达两代人的时间的。
  “快乐文化”是不可少的。出于追求快乐而投身科研的人,其成果可能不赚钱,也没有什么推广应用前景,但对推动人类进步,发现未知世界,会大有作用。譬如出于寻求内心的快乐而终生研究进化论的达尔文,为好奇和快乐而一辈子研究昆虫的法布尔等等。特别是法布尔,一个人穷其一生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生又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写这些虫子的《昆虫记》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科学研究需要“快乐文化”,干任何工作都需要“快乐文化”。“快乐文化”有先天遗传的,也有后天培养的,遗传固然无法选择,后天培养却是大有可为。如果我们能做到,以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支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把好奇心与充满自信、不怕失败的精神相结合,成就感再加上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把人生的小船驶进成功的港湾。
  
  编辑 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其他文献
生活中,我们总会惹人生气或碰到怒气冲冲的人,面对一个人还好说,我们可以真诚地致歉,来求得对方的谅解,然而,当面对成百上千怒火中烧的人群时,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平息他们的怒气与怨恨呢?其中就足见智慧了。    有一次,美国房地产大亨约瑟夫接受了政府的一项委托,请他去斐尔法拍卖新泽西开普顿一带的近2000套房子。这些房子,原是从前南北战争时,政府花大力气给造船厂工人建的宿舍,到了拍卖的时候,真正是战时搬
每个人都有朋友,你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  全球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勃特在新加坡开设了理财课程。罗勃特的第一堂课就令人印象深刻。  罗勃特要每个人写下10位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要大家把所知道的一切详细地写下来,包括:他们的公司大小,财务状况,是否有房子、车子等。在场300多位学员开始认真地写作业,终于把这10位亲近之人的所有状况写完了,罗勃特问:“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了吧?”大家搞
只有你开心了我才笑     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幸福?2010年3月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范伟新剧《老大的幸福》,已经告诉了所有的人。戏中,范伟通过“傅老大”这个角色带着观众一同寻找幸福的真谛,那生活中的范伟又有着怎样的“幸福密码”呢?且听口才颇佳的他妙语破解、娓娓道来:    “幸福就是不为物质生活所累”  ——开诚布公,真诚动人  备受观众喜爱的《老大的幸福》,基本上是按照现实生活中范伟的大哥的
做的永远比承诺的更好    大学毕业的时候。余红先后经历过几次应聘,但是,都失败了,终于有一家公司通知她面试,面试完后,老总沉吟不决,余红紧张极了,最后老总说道:“你家在通州。你来我们亚运村上班,就是坐地铁,你还得倒两次公交车,每天也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公司八点半上班,你能保证不迟到吗?”余红立刻回答:“我保证每天都能准时到达!”  为了保证自己每天能准时起床,余红担心手机上的闹铃声音太小,于是,
他出生于河南新乡,有着平凡的童年,平凡的学生岁月,从河南师范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后,做平凡的化工技术员。  直到26岁。他担任了一家小化工厂的厂长。这是家规模很小的化工厂。他上任不到一年半。就由于三角债的原因。销售资金难以收回,资金无法正常周转,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技术较好的员工已经跳槽了。剩下的也是人心惶惶。当时有许多选择摆在他面前,他可以拍屁股走人,另谋高就。但他选择了坚持。他努力让自己冷静下
金融动荡,股市低迷,竞争激烈,淘汰残酷,面对各种压力的困扰,生活在当今的人们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了“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压力才有动力,失去压力或被压力压垮都是人生的悲剧。现代社会压力不可避免,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压力,是回避压力,死死相撑,透支自己,还是适当减压,轻松应对,收放自如?    个人压力问卷调查    1、面对目前生活境况,您是否有生存压力感?  a、有96.7%  b、没有3.3%
“成功”在当下算得上热点词语,对成功的追求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焦虑。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成功”的解释是:获得预期的成果。那么,什么是预期的成果呢?每个人因为不同的价值观而呈现出不同的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一个叫圣心瞳的年轻人给报社写信,倾诉自己二十二年来只能用“疼痛”形容的成长经历。因为长相丑陋,从小遭人嫌恶,中专毕业至今三年一直没勇气找工作,自闭家中羞于见人,终日过着阴郁灰暗的蝼蚁生活。他不仅
一两重的真诚,超过一吨重的聪明。    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那时22岁的徐小平,脚登一双塑料凉鞋,手提一只尼龙网兜,怀揣几个茶叶蛋,肩背一架手风琴,从泰兴家乡到上海赶考。他在一个亲戚家里安顿好了之后,便随着滚滚的人流,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考试。  不久,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复试榜张贴出来了,徐小平榜上无名。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复试
邓笛 编译  拥有金钱不一定幸福,而拥有幸福就不在乎金钱    金钱与幸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心理学家大卫·梅耶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发现:“如果你问人们,金钱能否买来幸福,回答大多是否定的;但是如果你仍问这些人,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钱,幸福感是否也会随之相应增加,回答大多则是肯定的。”心理学家们还做了这样的调查:他们询问年薪在15000—30000美元的人,至
算算经济账,可怜天下父母心    现如今中国的父母为了供一个大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业,除了少数富裕家庭以外,大多数家庭都要节衣缩食,甚至卖房卖地,背负起可能要背负一辈子的债务。我国教育部前副部长张保庆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和我爱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刚好够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教育部长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又如何?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的最新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学生平均学费已经从1995年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