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17日,一名突尼斯街头小贩自焚,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突尼斯政权倒台,内乱频繁。这场被西方称为“茉莉花革命”的风暴,迅速席卷了包括埃及、利比亚、沙特、也门、阿曼等国在内的阿拉伯世界。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使本不稳定的中东北非地区政治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同时也集中暴露出中东北非国家在经济、管理、网络、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安全问题,值得思考。
一、经济民生——国家安全之本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西迪布基德地区26岁的青年布瓦吉吉自焚身亡。这位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毕业后却没有工作,以贩卖蔬菜为生,当货物被政府没收后,失望的他选择了自杀。他的自杀引燃了当地群众的愤怒,许多处境如布瓦吉吉的百姓冲上街头,要求政府有所作为,由此引发了突尼斯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并最终导致了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流亡海外。
从表面来看,此次的“茉莉花革命”风暴是由一起貌似简单的街头事件引发大规模社会性群体事件最终导致国家政权的更迭。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这是突尼斯贫富差距、高失业、高物价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必然结果。突尼斯官方资料称其失业率为14%,但一些经济学家则表示真实失业率已超过20%,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60%。在突尼斯每年有8万多名大学生进入社会,但其中只有25%的人能够找到工作,而那些失业的大学生正是此次骚乱的根源。据统计,阿拉伯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约为4%,但是由于经济长期受到外国特别是美国的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且长期依赖外国,中东北非国家的经济始终不能保持在平稳、健康的状态下发展。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给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政府无法给民众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民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并在内外势力的作用下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最终推动3.6亿阿拉伯人走上街头。由经济原因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终发展成为了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撼动了国家安全的根基。由此可见,经济和民生问题不解决,国家安全无从谈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诠释。
二、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的闸门
受不断加快的全球化影响,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民众参与政治和寻求自由的情绪日益强烈,特别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容易受到“西化”思想影响的年轻人口的增多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带来的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得整个社会的思想日趋活跃,随之带来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加。中东北非国家政权虽然长期执政,但只是有赖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进行的长期干预得以维持政权稳定,也正是在这种外界势力的影响下,中东北非国家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一直未有实质提高,政府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萎缩和地区发展不均衡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对,而腐败问题却日益严重。2010年12月17日自焚事件发生引发骚乱后,突尼斯政府和总统本人反应迟钝,政府部门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直到12月29日才欲以改组内阁平息民怨。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突尼斯政府一直在以暴力方式进行镇压,但是动用警察开枪镇压和实施宵禁等暴力手段并不能真正平息骚乱,反而更加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与此同时,自以为控制了媒体的政府,不断以发表总统电视讲话等方式宣传,但却对网络媒介的影响力估计不足,对推动骚乱不断升级的网络媒体无能为力,最终导致了动荡升级,政府垮台。
加强国家社会管理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诚然,利益分化造就的社会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参与社会管理,必然导致出现社会矛盾,社会矛盾不断得到处理,社会则不断前进。如果矛盾处理不当,或任其发展激化,必然会上升为危机,进而威胁国家安全。如果骚乱初始,突尼斯政府当局的应对措施得力,其他中东北非国家防微杜渐,这一偶然事件就不会轻易给阿拉伯世界带来如此乱局。
三、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新领域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得以迅速发展,网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据西方媒体报道,在骚乱发生的同时,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美国外交官撰写的有关突尼斯政府腐败情况的电文,尽管电文的真实程度尚未得到证实,但对细节的描述加劇了民众对政府腐败的不满情绪,使得动荡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的电文是突尼斯政变的催化剂,并将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场“维基革命”。与此同时,示威民众通过社交网站散布信息,并将移动手机终端拍摄下的警方暴行画面通过网络发布。不同城市的游行示威行动在网络支持下达到了协调一致,最终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政府倒台。
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难题。美国新版《国家军事战略》在分析国家面临的战略环境时就指出,美国的“网络安全受到空前挑战”,“来自网络的攻击”正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在我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攀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也已达到2.77亿。网络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自由流通使得社会沟通便利,发展加快。与此同时,网络的脆弱和存在的漏洞也使社会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
四、文化传统——国家安全的纽带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是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另一学者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汗也认为,“真理的重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拉伯世界在政体上接受了西方模式,大力引进西方文明,兴办现代教育,尤其是20世纪出生的70后、80后在思想上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但在阿拉伯社会中主流文化依然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在这次风暴中,普遍的口号之一便是“反独裁”。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同伊斯兰文化的激烈碰撞。即使在阿拉伯社会中,伊斯兰文化本身也有激烈的矛盾碰撞。例如,在阿曼,由占人口总数15%的什叶派统治着。长期以来,两派矛盾积怨已久,这种激化的矛盾也成为阿曼暴乱的根源之一。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剧和信息流动的加快,文化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在多民族国家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是维系民族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伊拉克战争证明,技术优势使得美军打赢“网络中心战”,却缺乏文化感召力打赢“文化中心战”。文化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必须大力弘扬本国文化,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和认同感。
五、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的柱石
卡扎菲政权执政的利比亚,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下,在国际社会的封锁下,历经42年不倒;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在中东这块土地上叱咤风云30载。然而在此次“茉莉花革命”中,卡扎菲被迫发出“要战斗之最后一滴血”的悲壮口号,穆巴拉克也在强大压力下黯然下台。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权者在关键时刻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当反卡扎菲武装实施暴力对抗的时候,卡扎菲真正能够信任和使用的只有万余名外国雇佣军。当埃及街头数以万计的人群进行着反穆、反政府游行时,埃及军方却保持中立,穆巴拉克政府无力支撑,只得放弃政权。翻开历史,美苏对抗三十余年,最终在军队国家化的推动下,苏共丧失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苏联政权最需要保驾护航之时,军队却袖手旁观,苏联政权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见,军事安全不仅仅是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更重要的是执政者必须拥有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抵御外来侵略和干预的同时,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只有这样,军事安全才是完整的安全,国家安全才有坚强有力的保证。
一、经济民生——国家安全之本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西迪布基德地区26岁的青年布瓦吉吉自焚身亡。这位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毕业后却没有工作,以贩卖蔬菜为生,当货物被政府没收后,失望的他选择了自杀。他的自杀引燃了当地群众的愤怒,许多处境如布瓦吉吉的百姓冲上街头,要求政府有所作为,由此引发了突尼斯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并最终导致了突尼斯总统本•阿里流亡海外。
从表面来看,此次的“茉莉花革命”风暴是由一起貌似简单的街头事件引发大规模社会性群体事件最终导致国家政权的更迭。但从深层次原因来看,这是突尼斯贫富差距、高失业、高物价所导致的民不聊生的必然结果。突尼斯官方资料称其失业率为14%,但一些经济学家则表示真实失业率已超过20%,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60%。在突尼斯每年有8万多名大学生进入社会,但其中只有25%的人能够找到工作,而那些失业的大学生正是此次骚乱的根源。据统计,阿拉伯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约为4%,但是由于经济长期受到外国特别是美国的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且长期依赖外国,中东北非国家的经济始终不能保持在平稳、健康的状态下发展。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给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政府无法给民众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民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民众对执政当局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并在内外势力的作用下释放出巨大的力量,最终推动3.6亿阿拉伯人走上街头。由经济原因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终发展成为了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撼动了国家安全的根基。由此可见,经济和民生问题不解决,国家安全无从谈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论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诠释。
二、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的闸门
受不断加快的全球化影响,中东北非地区国家民众参与政治和寻求自由的情绪日益强烈,特别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容易受到“西化”思想影响的年轻人口的增多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发展带来的民众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得整个社会的思想日趋活跃,随之带来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加。中东北非国家政权虽然长期执政,但只是有赖于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进行的长期干预得以维持政权稳定,也正是在这种外界势力的影响下,中东北非国家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一直未有实质提高,政府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济萎缩和地区发展不均衡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对,而腐败问题却日益严重。2010年12月17日自焚事件发生引发骚乱后,突尼斯政府和总统本人反应迟钝,政府部门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直到12月29日才欲以改组内阁平息民怨。在整个事态发展过程中,突尼斯政府一直在以暴力方式进行镇压,但是动用警察开枪镇压和实施宵禁等暴力手段并不能真正平息骚乱,反而更加激起民众的愤怒情绪。与此同时,自以为控制了媒体的政府,不断以发表总统电视讲话等方式宣传,但却对网络媒介的影响力估计不足,对推动骚乱不断升级的网络媒体无能为力,最终导致了动荡升级,政府垮台。
加强国家社会管理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诚然,利益分化造就的社会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参与社会管理,必然导致出现社会矛盾,社会矛盾不断得到处理,社会则不断前进。如果矛盾处理不当,或任其发展激化,必然会上升为危机,进而威胁国家安全。如果骚乱初始,突尼斯政府当局的应对措施得力,其他中东北非国家防微杜渐,这一偶然事件就不会轻易给阿拉伯世界带来如此乱局。
三、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新领域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得以迅速发展,网络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据西方媒体报道,在骚乱发生的同时,维基解密网站曝光了美国外交官撰写的有关突尼斯政府腐败情况的电文,尽管电文的真实程度尚未得到证实,但对细节的描述加劇了民众对政府腐败的不满情绪,使得动荡局势一发不可收拾。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维基解密网站曝光的电文是突尼斯政变的催化剂,并将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场“维基革命”。与此同时,示威民众通过社交网站散布信息,并将移动手机终端拍摄下的警方暴行画面通过网络发布。不同城市的游行示威行动在网络支持下达到了协调一致,最终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政府倒台。
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难题。美国新版《国家军事战略》在分析国家面临的战略环境时就指出,美国的“网络安全受到空前挑战”,“来自网络的攻击”正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在我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攀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也已达到2.77亿。网络已经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自由流通使得社会沟通便利,发展加快。与此同时,网络的脆弱和存在的漏洞也使社会面临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管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
四、文化传统——国家安全的纽带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是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另一学者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汗也认为,“真理的重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阿拉伯世界在政体上接受了西方模式,大力引进西方文明,兴办现代教育,尤其是20世纪出生的70后、80后在思想上普遍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但在阿拉伯社会中主流文化依然是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在这次风暴中,普遍的口号之一便是“反独裁”。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同伊斯兰文化的激烈碰撞。即使在阿拉伯社会中,伊斯兰文化本身也有激烈的矛盾碰撞。例如,在阿曼,由占人口总数15%的什叶派统治着。长期以来,两派矛盾积怨已久,这种激化的矛盾也成为阿曼暴乱的根源之一。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剧和信息流动的加快,文化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在多民族国家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是维系民族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伊拉克战争证明,技术优势使得美军打赢“网络中心战”,却缺乏文化感召力打赢“文化中心战”。文化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必须大力弘扬本国文化,保持各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形成共同的文化观和认同感。
五、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的柱石
卡扎菲政权执政的利比亚,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下,在国际社会的封锁下,历经42年不倒;埃及的穆巴拉克政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在中东这块土地上叱咤风云30载。然而在此次“茉莉花革命”中,卡扎菲被迫发出“要战斗之最后一滴血”的悲壮口号,穆巴拉克也在强大压力下黯然下台。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当权者在关键时刻失去或部分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当反卡扎菲武装实施暴力对抗的时候,卡扎菲真正能够信任和使用的只有万余名外国雇佣军。当埃及街头数以万计的人群进行着反穆、反政府游行时,埃及军方却保持中立,穆巴拉克政府无力支撑,只得放弃政权。翻开历史,美苏对抗三十余年,最终在军队国家化的推动下,苏共丧失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苏联政权最需要保驾护航之时,军队却袖手旁观,苏联政权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见,军事安全不仅仅是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国防,更重要的是执政者必须拥有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在抵御外来侵略和干预的同时,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只有这样,军事安全才是完整的安全,国家安全才有坚强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