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是将与地震相关的信息作为感知对象的综合传感器, 具备接入各种符合标准的物理量或信息量的功能. 地震传感器网络的功能结构可分为5个层面, 即基础层、网络层、数据管理与处理层、应用开发环境层及应用层. 具有端到端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IPv4环境不易实现的功能. 2005年, 我国IPv6将进入实质性的应用发展阶段, 我们需要抓住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契机, 尽快开展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试验, 以服务于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
其他文献
近日人们对地球地壳结构的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来自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其实在地球最外面的硬外壳同其比较柔软的内层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
期刊
地震预报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存在的主要弊病,给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建议。
震源物理的研究进展表明地震预测工程不仅是高科技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以正确的物理模型作为指导。地震预测试验场的研究可以从气象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山地震和瓦斯突出的研究中获得许多启示。在今后的十年中,要注意流体,特别是超临界流体在地震成因中的作用。地震试验场应有明确物理思路,形成多种物理方法的实质性格局,改变自由进出、过于分散的情况。建议除在京津、川滇等建立构造地震预测研究试验场外,还可以利用矿
本文针对当前地震预报中可能存在的浑沌问题,提出了走出浑沌所应采取的预报战略和战术建议。
正像以前曾报道过的那样,日本气象厅将对以前所使用的震级(以下简称M)计算公式进行修订,并预计从2003年9月起采用由新公式计算的M.下面就针对现行气象厅M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震电磁观测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现今地壳形变观测技术不断向高精度、高分辩和高效便捷发展的趋势下,如何根据地质构造活动背景和构造变形模式差异布局、提升地壳形变监测能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针对鄂尔多斯西南缘区域构造动力背景和变形模式特点,优化监测布局、有效捕捉地形变异常动态信息的一些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