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拓展探究的空间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现代教育技术。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色彩鲜艳的图像、动画、音像效果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学生,采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能使《科学》课的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條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以跟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步伐。因此,在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的同时,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就要与时俱进,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现就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多媒体课件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流通。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的疑问,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实现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例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刚上课,就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伴随着轻柔音乐置身于一个百花争艳的花园中,当看到一朵朵花动态地开放时,学生由衷地惊叹。用这种形式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就通过声、光、画来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自发地探究事物的奥秘的心情也油然而生,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真实再现,变难为易。
  《科学》教材中,有很多自然现象或过程比较抽象,是很难在课堂上用语言讲清的,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这些内容如何突破,成为教师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难点。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对难点的化解有积极作用,达到变难为易的目的,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CAI课件的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比如《人体神经系统》、《眼睛的科学》等这一类课型,以及植物生长过程、星球运动、自然现象的形成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模拟。而CAI课件能发挥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功能,延时、再现、分解、组合、以及大小、远近的调整,它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难以觉察的东西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感官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达到突破难点的功效。如《人体神经系统》一课,人体的内部构造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并认识的,神经系统的传输过程也是肉眼无法看清的,若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那么本课的难点就无法解决,我制做了课件《“小小通信员”》:画面通过人用手打蚊子时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小通信员”在人体内“送信”的过程,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构造及作用有了形象而深刻地认识。 画面先出现一只蚊子在人的头上盘旋,“耳”派“小通信员”把蚊子侵扰的信息报告给“脑”司令员,司令员发布紧急戒备命令。当蚊子落在脖子上时,“皮肤”立即命令“信使”把蚊子着陆的准确位置报告给“脑”司令员,司令员通过“信使”向手发布命令打击蚊子。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不但清晰的理解了神经系统的传输及作用,而且能举一反三,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又如《日食和月食》一课。课中需要分析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与日食、月食之间的关系。这是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我用CAI课件模拟了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立体位置关系、运动轨迹以及阴影投射关系,,有效淡化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不是每个月初一、十五都有月食和日食产生”这一难题。
  三、浓缩过程,弥补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另外,课堂教学活动只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并且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有相当多的观察活动我们无法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将一些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观察活动用现代教育技术浓缩后再展示出来。《养蚕》这一课的饲养和观察的时间跨度长达20余天,特别是在饲养蚕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真正能成功地完成全部饲养过程的比例非常低,多数蚕在饲养过程中死亡,而教师饲养的蚕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均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饲养和观察中发现的有趣现象,然后播放教学录像带《蚕的一生》中的有关片段进行补充教学。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不仅再次观察到了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外形、颜色、运动、生活习性等特征及其变化过程,以及蚕用颚吃桑叶的细节、蚕从嘴中吐出蚕丝的细节和蚕蛾破茧而出的过程是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观察到的,或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忽略了的,当他们在屏幕上看见这些镜头时,一个个兴奋不已,并随着镜头的不断变化嘴里不停发出各式各样的惊叹声和赞美声,这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学生观察上的不足,而且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今后开展类似的饲养、观察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这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四、合作探究,自我发展。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由此,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和科学课的整合,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做做课件,学生动动鼠标。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搜集想要的资料,到哪里去找资料。
  我在讲《空气的污染》一课时,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一个关于空气方面的专题网站。其中有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并链接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网址,为学生提供、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协助教师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讲课时,先问学生:“你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学生会说通过书、报纸、电视、网络等。这节课希望大家以各种方式,用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网上的天空很大,不光只有你们爱玩的游戏,还有很多科学知识。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如何从网络上找你要的资料。一会儿把你找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归纳、整理,然后派代表给大家上《空气的污染》一课。学生一听说可以自己上网找资料,还可以当老师都来了精神。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上网,最初很乱,一会儿这个学生这儿不会操作了,一会儿那个学生那儿出问题了。我都是采取小组同学互帮互助,会的同学帮不会的同学解决问题。这样过了没一会儿,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了。我细看之下,所有的同学都在认真地盯着电脑,小手控制着鼠标,不停的在网页上搜寻,瞪大眼睛,生怕落下一步,耽误自己的操作。一会儿这个学生说找到“空气污染引发的酸雨”了;一会儿那个学生说找到了“空气污染的原因”;还有的学生找到了“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的学生找到了“汽车尾气的防治”……孩子们找到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由学生来给大家讲解新课,我还是头一次尝试,尽管时间拿捏的不很准,尽管后来孩子们有点偏离了教材的重点,但我还是认为这样的尝试是值得的。学生在本节课中不光是学会了有关的知识,还学会了本课以外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搜集资料。我们不但是学习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效果逼真等特点,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等。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过去的传统教学为现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尽量在课前做一些信息量大、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问题多样的课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逐渐融入到学习中去,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确实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了科学课教学改革的发展。但通过实践我发现,如果掌握不好也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1、 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唯一的手段。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耗费设计者、制作者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许多一目了然的内容,或者可以通过其它手段也能达到相同效果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费时费力地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它无法代替传统实验操作,嗅不出气味,摸不到手感。有些科学课的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因此课件该用在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地方,才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要合理。
  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过多,信息量过大,会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忽视甚至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不是每次都要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更多的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
  3、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教学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基于过程的科学学习方式,讲究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而且我们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教材,更不是多媒体,它提供的资料虽然全面、丰富、详实而准确,但全部是对前者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只有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就能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和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概述了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实施方法和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从课堂深入学生用实例来进行论证,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物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基本单位”,能否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生物学概念,直接关系到教
期刊
【摘 要】本人根据我校学生在历史学习困难上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形成的原因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提出了本人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历史学习困难;理解;历史笔记;练习巩固  高中历史教学相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有很大的差别,就学生来说,一方面,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对历史事件掌握的程度也要更加深入,不再是只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表面,
期刊
体育教学是围绕动作技能展开的教学过程,而动作技能中的重难点,是体育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的关键教學内容,准确的确定动作中的重难点,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体育教学有目的、计划、有层次的组织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拦路虎”,教学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课的结构、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的讲解、简化评价标准等方法,并充分发挥
期刊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
期刊
对于《新课标》(2011年版)的学习,总是时常能让人有不同的体会。但是,总的来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先是语,再是文。最核心的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小学语文又有着它的另类之处,即是它又有着“小”的特点,指的是儿童的语文教育。小孩子总是喜欢多姿多彩的世界,钟意于各种味道,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世之味  语文存在于它自己独特的味道,那就是语文味,指的是语文的文学
期刊
初中生物社会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新课程的一个关键过程。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才能真正理解生物知识,真正体验生物之美妙,才可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使教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认真考察、精心组织。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生物学中的某个或某些知识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现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摘 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善待课本,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重视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要善于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形成网络;注意通过化学实验培养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重视训练科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目前,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要将音乐课程中的基本理念同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全面提高。  【关键词】
期刊
兴趣是指一个人带有感情色彩的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趋向。浓厚的数学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秘诀。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本课题组经过问卷调查、座谈、个案研究、课堂实验,上网学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从工业化时代快速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概念化生存时代,速度、多变、危机是这个时代的显著
期刊
【摘 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笔者从对问题解决教学的概述着手,分析了问题解决教学的效果,重点探析了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目的是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问题解决;高中数学;渗透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采用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