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的优化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生物课在整体的九年义务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课堂教学是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身情况链接起来的纽带,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学会将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生物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只有在师生紧密默契的配合下才能成功。因此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适时举出风趣实例,对学生的启发最大。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创新的目的。小组教学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首先按各个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题目;其次小组内进行研究讨论,整理组内各个同学的意见观点并选择有最多证据支持的一项作为小组最终观点;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讨论情况和最终结果。教师将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出点评。分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带动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拥有浓厚兴趣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每一单元、每一章开头部分的利用,这一部分将接下来所要学习的知识做了高度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相关,同时也给教师引入新课提供了素材。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期待心理,使学生想要学习、乐于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授课有效性。
  学习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善学”。因此,在新课引入时,注意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精心设问,由是学生关心的话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事实上,现阶段使用的新教材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教师应重视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应加以拓展和延伸)。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趣味性的问题总能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是教学的关键,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和谐统一、相辅相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它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从学生学习情况中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并相应调节教学的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学而有序、习有所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成功反馈一方面要及时,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扩大反馈范围和内容。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及时抓住、提出、给予鼓励,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的给以提示、点拨,在学生思维前进的道路上扫清不必要的障碍;当学生们对某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没有结果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是学生的思维向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
  课堂教学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教师怎样将知识导入、怎样教学、学生以什么样的状态听讲学习……每一个步骤都关系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做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责任重大而艰巨,通过生物教师们用心的观察、深入的研究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初中生物课堂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要想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1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机去创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勇气和动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校教学管理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切实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入的挖掘新课程中课堂适应的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具体框架,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钳工目前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的差异,指出在确保基本技能教学扎实的前提下,利用或争取条件,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训教学设备资源,进行钳工实训教学课题的拓展,丰富教学内容,改进老、旧教学模式与手段,并用训练实例加以说明本人对教学内容、方法做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  【关键词】 钳工实训 部件装配 教学研究    1 钳工实训教学的现状  1.1 现状:
期刊
人们常说的“没有最不聪明的学生,只有最不努力的学生”,说明学习中后进生形成的可能性,与后天的努力程度关系最为密切。本文确定的“后进生”,是英语学科中的“后进生”。他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由于受个性、兴趣、思维、智力水平等的因素影响,发展成为后进生的过程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一过程大致可以描述成如下几种现象。  1 从好奇到恐惧感  当一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对之发生好奇而急于了解、观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情感,因为语文学科不仅具有知识性、社会性、艺术性、综合性等方面的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思想性,语文学习只有师生共同投入情感,语文课才会变得充满生命力。  1 创设美的学习情感,诱发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学习语文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小学生,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给他们创造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上课伊始,老师拿出的不是粉笔和课本,而是讨人喜欢的小礼
期刊
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准”中做了这样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这是大家早就熟知的,值得研究的倒是“对话”二字。  “对话有什么好研究的!不就是面对面地谈话吗?”  “对话有什么新鲜!我们过去的教学就是用的谈话法,老师问,学生答,不就是对话吗?”  其实,这儿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克林伯
期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正如巧妇做饭一样,如果脑中无感性认识,手中缺乏作文的素材,是难以写好作文的。因此,笔者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注重课堂上的指导和评讲,还致力于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观察生活,寻找素材,赋予学生“找米下锅”的能力。  1 多阅读,重积累  常听学生抱怨每逢写作文都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其实这与他们读书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读书破万卷”又怎能做到“下笔如有神”?只有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兴趣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是根据多年从事化学教育的实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浅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关键词】 中学化学实验 兴趣 化学魔术 化学实验动画 自主创新实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永远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
期刊
【摘 要】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不高。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要有目的地去观察认识,有计划、有意识地开展思维活动。通过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实物等来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思维活动的“加工”,来继承前人的劳动成果,同时提高学生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利达到审美能力的的提高。  【关键词】 美术教学 观察能力 审美能力    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
期刊
“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句话充分阐明了现行教育的主体。对于目前的小学教育,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当今的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尊。那么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太传统。在教学中就应该随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兴趣教学”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