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有兴趣与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因为在体育活动时需要付出体力、汗水而感到又苦又累又乏味,很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和反感的情绪。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他必然会积极主动,精神饱满,不是“老师要我练”,而是“我自己要练”。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形:学生一听说上体育课,大部分人都会“哗”地一声高兴起来,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但真正上课时,却又有很多学生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上体育课是依兴趣来的。如果上课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那么,他练习起来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如果上课的内容是他没有兴趣的运动项目,那么,他练习起来就会无精打采。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天真好动的本性,并加以引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笔者有三点做法。
一、内容要多样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比方说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高、徒手体操(翻滚类)、游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基础技术难度不大,容易入门,基本上人人都能学会。二是这些项目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活动起来有一定的氛围,且它们的“对抗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进行多种选择性的安排,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进行活动,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学习。而通过课堂上大量的运动实践,也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个内容,不能几堂课连着上,要隔一段时间再安排,这样可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情。
二、方法要多种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好奇,兴趣广泛但又难以持续,他们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如在田径耐力跑练习中,对规定时间或规定距离的耐力跑,学生普遍都感到很“怕”,总是想办法躲开,但如果教师在跑的过程中,安排一些跨越障碍、跳过小河(在地上画两条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线)、蛇形跑、后退跑、听哨音齐步跑等形式的跑,穿插着进行,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兴致勃勃,不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想法逃避练习或干脆请病假不上课了。
所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好,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不循常规,不断创新”。
三、问题要多问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情形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一般是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教学效果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的欲望。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的方法很多,如“悬念式设疑”,就是开始上课就设置一些悬念,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尽可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初一年级教授新的广播体操时,教师可先提出几个问题:广播体操的动作口令有什么规律、动作的编排有什么规律、动作的先后顺序是否有规律等等,让学生记住,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找答案。上短跑课,教师在介绍课堂内容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诸如短跑为什么要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的“预备”动作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步幅与跑的快慢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寻求答案。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地练习,并进而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责任编辑 邹韵文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情形:学生一听说上体育课,大部分人都会“哗”地一声高兴起来,有的甚至手舞足蹈。但真正上课时,却又有很多学生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上体育课是依兴趣来的。如果上课的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那么,他练习起来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如果上课的内容是他没有兴趣的运动项目,那么,他练习起来就会无精打采。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着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天真好动的本性,并加以引导。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笔者有三点做法。
一、内容要多样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来进行教学。比方说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高、徒手体操(翻滚类)、游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基础技术难度不大,容易入门,基本上人人都能学会。二是这些项目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活动起来有一定的氛围,且它们的“对抗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进行多种选择性的安排,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进行活动,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学习。而通过课堂上大量的运动实践,也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同一个项目或同一个内容,不能几堂课连着上,要隔一段时间再安排,这样可避免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情。
二、方法要多种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好奇,兴趣广泛但又难以持续,他们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
如在田径耐力跑练习中,对规定时间或规定距离的耐力跑,学生普遍都感到很“怕”,总是想办法躲开,但如果教师在跑的过程中,安排一些跨越障碍、跳过小河(在地上画两条相隔一定距离的平行线)、蛇形跑、后退跑、听哨音齐步跑等形式的跑,穿插着进行,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兴致勃勃,不会因为枯燥乏味而想法逃避练习或干脆请病假不上课了。
所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好,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不循常规,不断创新”。
三、问题要多问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常见的情形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照葫芦画瓢”。一般是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教学效果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的欲望。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的方法很多,如“悬念式设疑”,就是开始上课就设置一些悬念,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并尽可能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初一年级教授新的广播体操时,教师可先提出几个问题:广播体操的动作口令有什么规律、动作的编排有什么规律、动作的先后顺序是否有规律等等,让学生记住,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找答案。上短跑课,教师在介绍课堂内容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诸如短跑为什么要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的“预备”动作为什么后腿不能蹬直、步幅与跑的快慢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寻求答案。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地练习,并进而激发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