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一生的“共和国掌柜”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1905-1995)诞生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高度赞扬了陈云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对党和国家的贡献,充分肯定了他的功劳。陈云是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被称为“共和国掌柜”,长期身居高位,但从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坚持廉洁从政、俭朴生活,是一名党性修养极高的领导干部。
  以身作则 不搞特殊
  1944 年,主持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掌管延安十几万人吃饭穿衣的陈云,由于身体不好,出汗多,衣服烂得快,穿的那套军装补了不少补丁。管后勤的负责人看到这情景,就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给陈云送一套新军装来。陈云知道后非常严厉地对当事人说:“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你马上打电话撤销刚才的通知。”陈云提出:财经工作人员“不但是不能贪污,而且是不能浪费,就是说,国家的物力财力一定要用得恰当。所谓恰当,就是把迟用、早用,多用、少用,先用、后用,缓用、急用的问题解决好”。
  从1949年进京,陈云在西城区北长街58号的老房子里住了整整30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当时机关行政部门提出要大修。但陈云以房子大修要花许多钱为由不同意修缮。后来,后勤部门考虑到房内很多墙皮脱落,走道和楼梯上的地毯已经磨光,又提出要大修,他仍然不同意,觉得不影响办公,没必要修,结果又没修成。
  陈云两条毛裤穿了20多年,有十几个补丁;一件皮坎肩是辽沈战役的战利品,一穿就是10年;新中国成立后有两套毛料中山装,分别是1952年到苏联及1954年到越南出访时按规定由公家做的,后来就成了他的“礼服”,只在每年过节或接见外宾时才穿。这两套“礼服”后来穿旧了,胳膊下面和膝盖等部位磨得很薄,工作人员想给他重新做一套新的,陈云却说,“补一补还可以穿”。
  淡薄名利 拒收礼品
  1956年中共八大之后,《红旗飘飘》丛书要给每位中央政治局常委都登一个小传,陈云始终不同意登他的小传。凡是宣传他的文章,只要报到他那里,毫无例外地都要被他“枪毙”。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及其家人的工资收入除了日常生活开支外,主要用来接济他人,无私捐款和交纳党费。1982年,他把《陈云文稿选编》的5000多元稿费交了党费。第二年,又将这本书的2000多元稿费捐赠给中国儿童福利院。
  1986年,陈云在一份材料上做出批示,建议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做起,一律乘坐按规定配备的汽车,不得任意调换,有关部门即专门下发了文件。
  在日常生活中,陈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他给自己立了个不收礼的规矩,对所有工作人员说:“凡是有人来送礼,必须向我报告,不得擅自收下。”有一次,某大军区的两位领导来到他住所,向他汇报有关工作,顺便给带来了当地产的葡萄。工作汇报完后,两人起身告辞,陈云叫住他们说:“你们把葡萄拎走。我是中纪委书记,不能收这个。”他们解释说:“这是当地的土特产,值不了几个钱,只是请您尝尝,不是送礼。”陈云坚持,东西不能收,心意可以领。他说:“那我吃10颗,叫‘十全十美’,剩下的你们带回去。”来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将葡萄又拎了回去。
  严格要求子女及亲属
  陈云对待子女和亲戚非常严格,在家有“三不准”规矩: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他有个外孙女叫陈茜,在实验中学读书几年,别人都不知道她是谁家的孩子,后来报纸上登了一张照片,她正在写“祝爷爷健康长寿”,陈云在旁边看着她写。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茜是陈云的孙女。
  陈云不仅对家人严格,对身边亲戚也是如此。陈云4岁的时候便成了孤儿,是家境贫寒的舅父廖文光夫妇把陈云姐弟俩接过来抚养长大,因此陈云对舅父一家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新中国成立后,他经常拿出自己微薄的薪金尽可能地帮助家乡人,但原则性很强的陈云同样绝不假公济私。廖文光的儿子成人后,由于腿脚不灵便,从事农活困难很大。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去找已经在北京做了“大官”的陈云。于是,一瘸一拐,他来到北京,希望陈云能给自己安排一个比较合适的工作。陈云热情地接待了表兄。在得知来意之后,他委婉地讲:“你生活上有困难,我要帮助你,政府也会帮助你,但不能因为我做了干部就可以搞特殊化,你应该回到乡里去参加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
其他文献
现在,一提起四川,大家就会想起川菜川剧大熊猫,想起遥远神秘的大西南。但是,如果穿越到2000多年前去寻找四川,彼时的向导会指引着我们走向东部的黄淮地区,因为在秦朝和汉朝初年,四川是黄河和淮河之间的一个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了36个郡,四川郡就是其中之一。此郡之所以以四川命名,是因为其境内有淮水、泗水、沂水和濉水这四条河流。  在秦末汉初那个风云激荡,群雄逐鹿的时代,很多
银行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银行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店、娱乐厅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银行信用卡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改革经营发展中承担着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入分析探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发挥监督作用的难点和有效途径,是目前国有企业纪
1966年春天,一篇题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人物通讯发表于《人民日报》,同时见报的还有一篇著名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第二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这篇通讯,当时的著名播音员齐越数次泣不成声。一时间,亿万人民知道了河南兰考这个地处中原的豫东小城,更是知道这里出了个共产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著名的县委书记”,焦裕禄的传奇之处在于,他在兰考只有一
《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是2016年8月出版的著名作家唐浩明的历史随笔集。近日,本刊有幸获得唐浩明(现任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与欧阳斌(历史学博士,现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围绕该书的对话文稿。通过该对话,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了卸任湖南省作协主席后的唐浩明,究竟有哪些所思所想所做,以及围绕《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曾国藩》等作品出版背后的故事。  欧阳斌(以下简称欧阳):首先祝贺唐老师取得新的成
今天的“尊严”一词是指不容侵犯的身份或地位,比如说人的尊严,国家的尊严,都是不可侵犯的意思。  这个词出自《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在这里讲的是,有四类人可以当老师:有尊严而使人害怕;年老而有威信;诵读解说经典而在行动上不超越、不违犯它;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加以阐述。这四类人都可以当老师,唯
提起作家“唐一正”,别说文学爱好者,就是在作家圈内,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的。但若提起“柯蓝”,文学爱好者肯定会十分熟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柯蓝与周立波、康濯、蒋牧良并称湖南省文学界四大巨头。成名作《早霞短笛》散文诗为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撰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毛泽东的赞扬;撰写了中国唯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
人民币钞票右下角(有的在左下角)有带圆点的标志。圆点设计者叫李小川。李小川1979年从部队复员到工厂从事钱币设计工作,他家门口时常有个盲人在卖报,旁边有个小女孩在替盲人数钱,一张又一张的白纸条从盲人口袋里扔出来,李小川上去问是怎么回事?小女孩哭着说:“不知是谁缺德,把白纸条当钱币给了他。”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李小川的心。他琢磨能不能在流通的人民币上做个标记,让盲人通过手感识别人民币的真伪。这时正值
被毛泽东称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的张治中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人。他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心腹爱将,却从未向共产党放过一枪一炮,是个著名的“和平将军”。其实,张治中不仅是位“和平将军”,还是一位优秀的“办公室主任”。  1939年3月,因为蒋介石的信任,张治中当上了侍从室主任。侍从谁?当然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了。要当好这样一个办公室主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伴君如伴虎,更何况
宋代名臣寇准在《夜审潘洪》 《寇准背靴》 等传统戏曲节目中,以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人们的印象中,像寇准这样的清官,应该是两袖清风,生活简朴。不过艺术终归是经过加工的,真实的寇准其实生活非常奢靡,最终因嗜酒误事。  当官以后,寇准特别喜欢喝酒。每次宴请宾客时,他都喝得酩酊大醉,酒酣之际,还常常随意向歌姬赏赐钱物。有一次,寇准的一个小妾见他又在“散财”,很不高兴,写了一首诗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