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时空维度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应拓展两个维度,即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时间维度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空间维度。具体目标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成为时间维度上的终身教育环境和空间维度上的学习型社会,并且使两者在时空场域中得到有机统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空维度;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7)04-0083-(04)
  
  一、延展时间维度,建设终身教育环境
  
  当前,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技能教育,都已经或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也必须适应这种思潮,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成为一种终身教育环境。
  
  (一)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时间维度上延展成为终身教育环境,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形态,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这种理论观点的确立一方面得益于终身教育思潮的启迪,另一方面也是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而得出的结果。
  1.终身教育思潮的理论概述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上以《论终身教育》为题作了一次著名的报告。在报告中,郎格朗指出:“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育应借助这种方式,满足个人及社会的永恒要求。”这份报告首次对终身教育作了系统的描述性说明。1970年郎格朗在其所著的《终身教育导论》一书的序言中进一步对终身教育进行了解析。他认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着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由此,终身教育的概念获得了初步的理论模型和框架基础,郎格朗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对终身教育理论进行论证的学者。随后,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终身教育理论进行了广泛论证和深入思考。根据法国社会学家夏莱特·罗德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截至1972年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统计,从1970到197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涉及终身教育的著作和论文达到近三百部(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972年由埃德加·富尔组织提交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舒瓦茨发表的《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等。在这些论著和文章中,学者们不仅对终身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内涵与外延的拓展,而且对终身教育的意义、作用、目标、形成原因及实施途径等都作了精辟的论述。
  终身教育不是一种遥远的理想,而是以一系列强化这种教育需要的变革为标志的、在复杂教育环境中日趋形成的一种现实。终身教育观念打破了那种把教育限定在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传统观念。尽管学者们承认人的一生中在某些阶段比较适合学习,但更须强调的是人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因此,对于教育而言,在人的一生中没有哪一个阶段具有绝对的优势。教育者应尽一切努力摒弃任何一种把思想、道德、习俗看成一成不变的观念,而需要将教育看作是应该贯穿人始终的形态。同时,终身教育对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型和终极性。一方面,它使学校教育不再是教育的代名词和代言人,而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外延,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之间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也对学校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学校教育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2.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人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复杂而又精微的结构,它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的综合系统,是心理、思想和行为中诸要素及其功能之间的三维立体构成方式。这种综合系统及其构成方式是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也就隐含其中并随着过程的展开逐渐得以显露。一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二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社会实践是联系主客体因素的桥梁,客体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实践与主体相结合,才能达到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平衡与协调。而主体因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认识的需要,并获得思想的动力。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人的思想品德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逐渐形成的,并获得螺旋式上升发展。
  同时,这种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也显现出人的思想一直处于不停的矛盾运动当中。一方面是由于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方面不断地由不平衡到平衡,由不适应到适应;另一方面,是由于主体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与外部环境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所引起的矛盾斗争。斗争的结果既可能是使差距缩短,主客观相符,思想品德获得提高;也可能导致差距拉大,主客观愈加背离,思想认识逐渐落伍。这一现象也体现了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的思想认识是一种能动的反映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二)实践结合
  按照终身教育思潮的理论观点以及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有效衔接:
  1.注重各个环境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在这一巨系统中存在许许多多的环境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之所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正是因为优化涉及到环境巨系统中方方面面的内容和工作。优化不仅需要激发各个环境子系统发挥其功能效用,同时,还要力求保持它们之间的有效衔接。因为,人的思想品德是一个逐渐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量的积累,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的思想品德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思想品德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又使得上述调整需要一定的动力和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要针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性,注重保持各个环境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使人在面对各种不同的环境时,不会因为思想环境彼此之间的巨大落差而出现认识上的紊乱和行动上的无序。同时,终身教育理论也提示了真正的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要打破传统 的学校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也要改变过去那种将注意力主要投入到学校环境建设上的做法,逐渐将人力、物力、财力广泛地投入到其他环境子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中来。
  2.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各个发展阶段的有效衔接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阶段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结构的组成要素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如青少年时期心理素质尚待发育,容易接受新思想,但行为易鲁莽;成年人理性思维占主导,但常知行分离;老年人经验丰富,行为持重,但思想却容易保守。针对人的思想品德结构这种不平衡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应调动不同环境因素来弥补由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等因素所造成的结构失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就是要力求保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能够接受到适合其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熏陶作用,使人的思想品德各个发展阶段达到有效衔接。而这种愿望的实现也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真正成为一种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环境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达成。
  
  二、拓宽空间维度,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设终身教育环境,是从时间维度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整合,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是从空间维度考虑,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教育影响发挥出最大功效。
  
  (一)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环境优化即建设全社会的、开放的学习型环境,是建立在学习型社会思潮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1.学习型社会思潮的理论概述
  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赫钦斯提出来的。1968年赫钦斯曾《以学习型社会》为题出版了专著,尽管在该书中赫钦斯没有对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但他以古代雅典的教育史实为例,对学习型社会进行了描述性的说明。
  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以“学习型社会:现在和未来”,“向学习型社会迈进”为标题展开论述,使学习型社会成为一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教育理念。《学会生存》从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角度出发指出,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在其性质方面,正在发生变化。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型社会”。这样一个社会的出现,只能把它理解为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这里所揭示的学习型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教育化的社会,是使整个社会都具有教育性质,都承担起教育责任的社会。而这种社会和以阶级为标准加以划分的社会不同,学习型社会不是一种具体的政治形态的社会,而是一种社会模式和社会理想,是把教育作为社会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既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预期,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发展提出的一种要求和挑战。
  此后,学习型社会思潮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造的狂澜,在国际研究机构和各国学者共同努力下,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体系和社会系统的新型理论及实践框架逐渐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打破传统学校教育体系的封闭、垄断和终极性,实现教育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改造传统社会,实现社会整体的学习化。按照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勾画,整个社会应无处不具有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为社会成员普遍的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学习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元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是系统的主要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处于社会总系统之中,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其他社会子系统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支撑。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而在一定教育环境下,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要求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又是其中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体现。
  目前,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看法不一。典型的有:认为社会适应规律、要素协同规律、过程充足规律、人格行为规律、自我同一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持此论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规律作为基本规律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应是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而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规律作为基本规律。
  另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持此论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矛盾关系的中介,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应该承认,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确实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必须全面考虑,并加以严格遵循的规律,但是这两条规律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而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应该从它的基本矛盾运动发展和本质属性来考察。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人的思想品德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递教育信息的实践活动。那么,这种传递性实践活动的结果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得到阶段性解决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运动正是人的思想品德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规定。
  
  (二)实践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在学习型社会思潮的引领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的探索和总结,应在实践当中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有效契合: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方向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存在许多力的作用,如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文化力、舆论力等等,这些力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向前发展的合力。根据物理学中的定义,力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速度取决于合力的大小,其发展方向则取决于合力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方向是否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影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如果有利于社会发展,那么人的思想品德就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积极地向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靠拢。反之亦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就应该十分关注环境建设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有机契合。首先就要确保环境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否则南辕北辙,越发展越偏离正常轨道;其次就要调动各种 环境力发挥各自最大功效,保证环境建设和发展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其他社会、教育环境之间的契合
  在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推动下,教育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框架,形成了一种全社会的“大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能再以封闭式的形态独立地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而应该以开放的姿态注重与其他类型教育环境之间的有机契合。各种教育环境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会在发挥各自优势的情况下,取长补短,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更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他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学科空间领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应注意与其他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真正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开放的学习型环境,就必须与社会其他环境系统之间建立起有效机制,借助于其他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资源来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时空环境的优化
  
  众所周知,时间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终身教育环境与学习型社会也是互相依赖、互相交融、不可分离的。因而,我们必须在时空交汇处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切合点,那就是实现终身教育环境与学习型社会的一体化。 从理论上看,学习型社会是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是,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学习型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延伸。两者产生的社会因素是统一的,都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人的发展需求、民主化进程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等原因促成的。区别是,除了时间和空间角度的不同,在指向对象方面,终身教育解决的是教育终生化和教育社会化的问题,而学习型社会则力图解决社会教育化、终生学习化的问题;在教育主体角度方面,终身教育更多是从个体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思想的建构,而学习型社会则多从社会即人类整体角度进行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这种联系与区别即显示出了二者不可分割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二者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一体化并不等于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了1+1>2的系统整体功效,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所追求的最佳效果。
  在实践中,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内容上的不断革新、形式上的不断改进和方法上的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也反映了若想使人的思想品德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调动所有的环境力量共同努力。因此,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一体化,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从不平衡到平衡、从不适应到适应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化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种矛盾冲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总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实现终身教育环境与学习型社会的一体化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根本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陈 墨]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是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标的思维活动.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的心理
随着物联网中低功率服务和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3GPP开发了新的蜂窝空中接口技术标准-窄带物联网(NB-IoT),该技术可以完全满足机器类型设备通信的需求。2016年10月,华为公司和罗
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有效的市场经营策略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关键。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和改
新时期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社会急需大量应用型、复合型以及专业型的现代化人才,高校作为 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前沿阵地,需要迎合时代特点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众所周知,电力一直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目前由于供 电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竞争的压力也越发强烈,为此,供电企业如果想要
<正>宁波宏纬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三十多年,作为公司的创始人,我认为安全第一是毋庸置疑的理念。安全包括了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提倡的"两个安全"。食品安全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面对世界性的竞争和我国发展战略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光辉思想的青年工作思想,这对
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到来,一些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发展迅猛,造成新兴产业人才匮乏,亟需加大对新兴产 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提出了职业品质、认知能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