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小片可以大拍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cxue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原创,铭记原创带给我们的感动”一直是“传媒影像力”的主打口号。2008年12月,四岁的“传媒影像力”凭借成功的经验和完善的技术支持,再度在中国传媒大学缤纷呈现。
  征稿影像作品纷至沓来,评委们却立定根基,各个“火眼金睛”,从故事情节、镜头表现、后期剪辑、演员、配音、专业技术、造型设计、表现主题、音效、布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筛选。胜出的年轻导演们,也在精心准备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凡的创造力和表达力。比起轰轰烈烈的大片,他们没有高成本,也没有高投入,但却用制作大片的态度对每一个环节“较劲”。本期看吧,我们特别邀请大赛两位评委——孙振虎老师和谢伟老师,就获得“金魔方奖”(最高奖)、“感动启示奖”、“奥运铭记奖”、“大爱中国奖”四大奖项的影片作出精妙阐述。在老师们的滔滔不绝中,一展小片的“大片”风采。
  


  


  
  内容简介
  《南茜的早晨》是一个发生在父亲节早上的故事。父亲遇到车祸,他意识到他有可能再也见不到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人;刚被父亲训斥后不以为然的女儿被另一对父女间的爱影响,她意识到自己需要和自己的父亲坦白一次,哪怕只一次。父女的冲撞,将四个人物联系在一起。两对父女,两段邂逅,一个奇迹,采用交叉叙述的方式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
  
  光盘目录
  片名:《南茜的早晨》
  导演:宋鹏
  时长:12分钟
  类型:剧情
  完成时间:2008年8月
  前期设备:索尼 HVR-V1C
  后期软件:Avid Xpress Pro
  Final Cut Pro
  Photoshop CS
  Shake
  Maya
  
  吧主说
  虽然对于它的点评颇具争议,但是从青春影像的自由写真出发,《南茜的早晨》可谓活力四射。
  
  孙老师说
  影像在今天,可以说靠内容取胜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剧情套路都已经被无数商业片、文艺片用各种方式演绎了很多遍。因此,影像的发展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转向,从“内容为王”向“结构为王”的转变。《南茜的早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实际上作品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南茜在两个电话之间经历了亲情的重新认识。而恰是这段时间,父亲已经在生死间走过了一回,因为父亲在车祸中的安然无恙,南茜才有了重新沟通情感的机会,因此,可以说这个故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这个时空的关系阐释清楚。叙事结构上,作品首先用时间来带动空间的转变,然后又借助空间来完成对于时间转变的阐述,在时空的往复调度中找到了叙事的契机。
  在情感的表达上,这部作品远不如《燃烧的煤核》更加真挚,但是其叙事的结构样式却弥补了作品在内容上的单薄。与《燃烧的煤核》相类似的是其情感表达的生活化。这部作品虽然有点掉入到“车祸惨剧”的套路中,但是并没有掉进凄婉情感的泥沼中,而是表露出生活中情感的本来面貌,可见创作者还是尊重了生活的原生态,因此,作品反而更加具有了感染力。
  
  导演阐述
  这部短片是我大学二年级后半学期的一个作业,也是我第一次拍摄短片。我就读的是广告导演专业,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拍摄广告,所以这次尝试,让我兴奋而倍感自由。
  筹拍之前有很多顾虑,比如飞机的驶过、撞车等镜头都是很难实现的。好在有几个朋友的帮助,才让我有了拍摄的动力。受我所学的广告专业影响,我尽了百分百的努力,筹备了两个月,三天的实拍,再到做3D动画,合成,还找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朋友作曲,力求完美。因为是第一次拍短片,经验不够丰富,希望今后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短片作品。
  
  谢老师说
  
  我们在片头看到了本片“改编自同名动画短片”,也看到了原动画短片的导演陆俊志出任了本片的监制,但我们仍然需要思考这两部作品间的异同。原动画短片创作者是想表达在父亲节这天一对父女之间的情感流动,而且在叙事技巧上借鉴了一些成功影片的经验;全片意在表面的平淡中传达出那份浓厚的父女情意。这些创作意图无疑都是值得肯定的,对成功经验的借鉴更是学生创作应该鼓励的手法。
  较之动画版作品,实拍版的情绪表达却相对不足,例如女儿南茜如何想到给父亲主动打电话这个重要的情绪转折点情绪张力明显不被认可;重要情节点设置失控,如撞车这个情节点过早透露;女儿说出今天是父亲节时父女二人的台词节奏处理不当;至于相同段落镜头表现力的差异更是不胜枚举……有心的同学认真比对动画与实拍两部短片,一定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作者存档
  宋鹏,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影视广告导演专业。
  


  
  内容简介
  通过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十天的见闻,反映了灾区真实的状态,直面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灾民、志愿者、解放军战士等。
  
  光盘目录
  片 名:《我们的后地震日记》
  导演:张潇
  时长:60分13秒
  类型:纪录
  完成时间:2008年11月
  前期设备:索尼 PD 190
  后期软件:Adobe Premiere Pro
  Steinberg Nuendo
  
  吧主说
  在影像面前,一切的细节都被无限放大,没有亲临现场的人,总是可以从影像中找到你所关切的事物。
  
  孙老师说
  2008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年初的南方雪灾和冰冻灾害,接连不断的矿难和让人提心吊胆的三鹿奶粉事件,但是最刻骨铭心的应该说还是“5·12”汶川地震。《我们的后地震日记》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创作者的态度。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作为媒体工作者,或者未来的媒体工作者,我们的行动应该是什么?那就是去记录。也许这部作品还非常稚嫩,甚至存在着很多影像上的硬伤,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我在现场。这让我想起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的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只有你真正经历了,你才最有发言权。《我们的后地震日记》就是一个亲身经历的影像感悟,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欣赏他的态度。就像中国男足前国家队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所说的:“态度决定一切。”
  当然,作品仍有需要改进之处。首先,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否则,结构就容易乱,内容就容易散,主题就容易淹没在事件中。其次,只要是影像作品就不是简单的拍摄和素材整理,它需要思想,需要在内容的背后熔铸精神,更要通过对素材的有效结构来进行。
  
  导演阐述
  这部片子策划于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并于2008年5月23日正式在四川灾区开拍。我们希望拍摄到最为真切的地震场景和灾区实况,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进行追踪,借此从我们的角度反映出那段特殊时期中人与人的关系。
  由于拍摄的难度之大(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拍摄地点流动性过大,被摄对象的不甚配合),以及自身水平的有限,我们在2008年6月1日结束了拍摄,作品比起原来的期望值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整体性和故事性不是很强,线索不是很明显,这也是我们在日后的创作中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谢老师说
  坦率地说,这是此次活动中时长30分钟以上的片子中唯一一部能一直抓住我眼球的片子,因为那些事件,因为那些影像……面对这场地震,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理性地抽离,虽然那段时间以来已经被主流媒体上太多的故事所感动,为太多影像而震撼,但本片开始由“旁人”讲述的两个故事依然让我的眼中满是泪水。
  从震后11天由北京出发到震后20天返京的班机,两位创作者用DV记录下了返乡的日记,用镜头带着我们同行,那些地名我们已经熟悉,震区的状况我们自认已然了解,但这部DV小小的镜头捕捉到的让我们依然觉得“新鲜”,依然被深深震撼!
  创作者忘记了记录的客观、不干预,不但忘记,还积极地干预着……但我们感谢他们这么做了!还好他们不是只记得自己在拍片子,他们同片中那位云南大哥,同当时的全国人民一样,尽自己个体的微薄全力能帮一个是一个,在救灾的车流人流中,他们“只不过”帮助了两个羌族青年返家。那位不善言谈的羌族青年在片尾用质朴的语言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感动哽咽着表达谢意时,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本片看似DV的简单记录,谈不上或者说忽略了手法与影像,我们在感动之余冷静分析,实则不然,镜头饱含感情地捕捉,结构上的精心设计,这些都可以看出创作者的扎实基础,片头和片尾颇为点睛,能将一切专业技巧化于无形,这才是纪录片的最高境界。
  
  作者存档
  张潇,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视制作)专业,擅长摄影摄像,热衷编导,尤其是纪录片的创作。2007年独立创作作品《高三九班》,之后参与主创的作品《可可、海洋、皇帝》入围第十五届美国NextFrame国际大学生巡回电影节决赛。
  


  
  内容简介
  《水墨奥运情》,使用中国古典水墨与现代水墨两种风格,体现奥运来临时,整个中国的人文态度和精神风貌。全片分为两部分,“为奥运喝彩”与“奥运来了”。
  “为奥运喝彩”部分,以代表奥运的祥云为主线,表现全国人民期盼奥运,奥运对中国的影响。表现形式为古典水墨。“奥运来了”部分,则是为了表现人们在迎接这一国际盛事时所呈现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迎宾”、“和睦”、“运动”的人文精神。表现形式为现代水墨。
  
  光盘目录
  片名:《水墨奥运情》
  导演:隋建博
  时长:2分35秒
  类型:动画
  完成时间:2008年9月
  前期软件:Photoshop
  Illustrator
  Flash
  后期软件:Premiere
  Flash
  
  吧主说
  运用中国元素并不稀奇,但如何将“中国的”变为自己的,却需要一定功力。
  
  孙老师说
  
  2008年是我们国家的奥运年,因此,与奥运有关的影视作品应该说层出不穷。奥运不仅仅是一个题材,也不仅仅是一个主题或者符号,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在我们国家所举办的奥运会,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它具有真正的“中国特色”。《水墨奥运情》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在动画制作中,中国具有非常广泛的资源和传统。上个世纪,中国的动画制作人尝试了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皮影动画、木偶动画等很多颇具中国特色的探索,一大批动画作品曾经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这些颇具民族特色的动画样式在进入21世纪之后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工厂化生产的动画产业让我们距离自己的文化传统渐行渐远。《水墨奥运情》恰恰是一部将传统与现代有效的结合起来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水墨动画的技艺与现代动画特技之间的默契合作。这让我们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又没有失去必要的时代特色。因此,虽然这部作品并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结构或者与众不同的叙事技巧,甚至作品的内容和技巧与同样参加比赛的其他动画作品相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是从其本土化的创作思路来看,就是值得提倡的。
  虽然大部分从事DV创作的影像爱好者并不会从事动画影像的制作,但是这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却是适应任何影像表达需要的共同法则。很多时候,我们在一部作品中并不需要样样精通,只需要将一句话讲好讲透,就已经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了。
  
  导演阐述
  9月开学后,趁着奥运的余温,我和几个朋友拍摄了一部10多分钟的DV短片。我希望用一部自己的作品来纪念这一盛事,于是,这部《水墨奥运情》诞生了。
  一部精彩的片子,除了拥有精彩的剧本、绚丽的画面,绝妙的剪辑、精致的分镜头设计也十分重要,这一部作品的分镜设计,也是兼顾了故事流程和画面来表现完成的。
  
  谢老师说
  一滴晕染开的墨滴展开了一幅幅水墨画卷,一个个大家熟悉的奥运符号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意象符号在悠扬的乐声中流转……奥运史上首次由中国承办的奥运会——北京奥运,被创作者运用颇具中国意境的水墨动画方式诠释出来,主题与手法的完美对应让人耳目一新。
  相比构思而言,本片制作手法上的难度更大,再加上水墨动画浓厚的中国特色也多少限制了表现的题材。但是,水墨动画的独特魅力对观众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个巨大的矛盾就摆在了创作者面前。
  于是,创作者的“苦难”换来了观众的愉悦。奥运项目标志、奥运口号、主要场馆等现代符号和传统的汉字、祥云、熟悉的古语……古、今、中、外,一切区别界限都被一汪水墨丹青融化,伴以悠扬的笛声、切切急语的琵琶、纯美的童声,还有空中的鸟语和鸽哨……无论视觉和听觉都无比中国的元素使得全片风格如此协调统一,也在此次参赛的众多奥运题材短片中独树一帜。
  本片用水墨铭记着北京奥运,我们也记住了这部短片。
  
  作者存档
  隋建博,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动画专业(游戏设计方向)。曾在“大学生影像节”、“传媒影像力”、“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节”、“国际一分钟影像节”等多个比赛中提名、获奖。有志于成为一名独立影像导演,用画面讲自己的故事,用镜头描绘生活。
  


  
  内容简介
  80年代的东北小镇。一个美丽却又脆弱的母亲辛苦地抚养着五岁的孩子,由于生活的挫折和感情的打击,母亲一年前得了癫痫病,年幼的孩子目睹了母亲面目扭曲的恐怖一幕,从此无法开口说话,母亲因此深深的自责,更加爱惜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离开自己半步。一天,母亲生病了,孩子为了照顾母亲,偷偷地一个人跑出去拣煤核……当孩子回到家的时候,既兴奋又生气的母亲再次癫痫发作,孩子又落到自己最不愿意见到的处境中,然而这一次,奇迹出现了。
  
  光盘目录
  片名:《燃烧的煤核》
  导演:宋迪
  时长:30分钟
  类型:剧情
  完成时间:2007年
  前期设备:索尼 HDCAM 750
  后期软件:Final Cut Pro
  
  吧主说
  “以情动人”是这部片子稳操胜券之处。画面的考究制作、演员的精彩演出、叙事的紧凑衔接……围绕对感情细腻的刻画,这些方式才显得格外有价值。
  
  孙老师说
  片中没有任何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生离死别的苦痛,没有生命的挣扎与苦闷,甚至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是作品就是从朴实无华的生活中找到了影像的真谛。
  影像从其产生的本原意义上来说,就是用来反映我们生活的原生态的。它通过对生活的“呈现”,而不是“表现”,也不是“表演”,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理解生活本来的意义。因此,影像应该试图让观众不仅仅是“看到”,而更应该注重的是“感到”,情感的共鸣是影像具象化力量和符号力量的统一体。这恰恰与DV的影像特性相结合。与大众媒介的影像力量不同,DV产生之初就表现出了民众性的特点,草根文化的特点让它更能够接近生活最细微的神经末梢或毛细血管。对生活的生动表现是其存在的主要依据。
  学生们在进行DV创作的时候,不自觉地会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往往在内容上会局限在爱情的纠葛或者幽默搞笑的套路里。创作首先来源于观察,只有真正置身在生活中,而不是对已有影视作品的模仿或生活在想象中,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力量,也才真正能够找到影像的价值。《燃烧的煤核》恰恰是在这个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它让我们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们才应该拿起机器进行创作,并不是闭门造车的“编剧”,而是要去体味生活这场大戏。
  用一句刚刚逝去的著名电视人陈虻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谢老师说
  作为电影学院2008届联合作业,本片在影像上的成熟,制作的精细在参赛的短片中是很突出的。与大多数DV作品不同,专业设备的采用为本片的影像表现增色不少,精心选择、营造的光影使画面的感染力极大提升,不光是前期的摄制,就连后期制作也很认真,我们看到炊烟的特效表现与法国影片《天使艾美莉》中的云朵的特效处理异曲同工,而此片是小成本的学生作业,做出来自然不易。
  既是故事短片,故事本身就是根本所在,片中母子间的深情是短片着力之处,几处情节点的处理也颇细腻,如儿子从老奶奶那里回来时,母亲的反应就很有层次。但统观全片,故事“做”的痕迹还是有些重,尤其儿子失语的设计,片尾母亲癫痫发作时,观众已然可以想到下面的情节了。还有一点微瑕之处,片尾母亲病发时的镜头表现太过写实,会让观众有些不适,还是应回避直面表现为好。
  剧本的创作虽需精雕细刻,但最终通过片子体现出来还是要了然无痕才是至高境界,自然真实的情感才会孕积巨大的感染力。逝去的年代,永恒的真情,定会如燃烧的煤核般温暖人心!
  
  导演阐述
  一个孩子无论他有多么弱小,仍能给予照顾着他的亲人巨大的力量,帮助亲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影片包含着我对逝去的童年时光无法逆转的伤感,对母子关系当中相互的爱与伤害,沟通与交流的思考,以及父母如何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性格……2006年,我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经过一年多的陪护,她终于能够重新站起来……这段经历因此影响了我后两部短片的创作。《燃烧的煤核》是我北影的毕业作品,片尾,那个唱着歌谣的孩子,克服了自己的困难和弱点,我希望自己和他一样,通过努力来帮助母亲,紧紧抓住她的手,共同面对疾病和困难。
  
  作者存档
  宋迪,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短片作品《天台月光》、《夜班车》、《燃烧的煤核》等在韩国韩亚电影节、新加坡电影论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北京国际学生影展、日本横滨国际学生影展等国内外十余个电影节参展及竞赛。编剧作品电视电影《买房》获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及优秀男演员和优秀导演两项提名。在新版电视连续剧《小李飞刀》中任文戏导演。
其他文献
中央戏剧学院04编导班优秀作品选评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建系10年以来,已经在国内影视编导专业占有重要地位,如在2008年12月27日结束的2008大学生短片盛典中,这些学生短片作品被高度肯定。全国高校影像大展是国内高等影像教育领域内征集作品范围最广、评奖最具权威性的比赛之一。本届比赛有全国78所大学参赛,共征集作品476部,其中,有1 3所院校的20部作品入围最佳剧情短片单元,而04编导学生
期刊
可以说,中戏影视系影视编导专业采用的是残酷而有效的带班制度,说它残酷,是因为作为带班的主讲老师,要从一年级开始,负责整个班级所有同学的专业课教学,学生从进校开始对专业一无所知,到毕业之前能够组织拍摄短片、写作成熟剧本等一系列专业学习的担子都要带班主讲老师一肩挑;说它有效,是从我自己负责04编导的教学来看,虽然辛苦地陪他们度过了四年,但同学们对影像的热爱和刻苦学习、努力拍摄的精神还是很让我感动。  
期刊
作为此次《南极探秘之旅》后方直播编导,这是杨哗第二次参与科考活动的直播。在这之前的2007年还经历了前往可可西里无人区科考的直播节目《重返可可西里》。作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里的专业电视工作者,对于这类极地环境下前后期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是一般电视观众和读者最想了解的,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杨晔的经验。    科考直播剪辑和传输    对于可可西里或者南极的这种极限条件下,电视台大型直播中常见的转播车往往英
期刊
“想起了《水浒》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一夜的那场雪因施耐庵笔端流’情的两个‘紧’字而尤为人铭记。这场雪是林冲命运的转折点——之后林冲再也不是林教头而是梁山上的好汉,从此,林冲,那把花枪,杀无赦。《缺氧》中玉华也在雪后成就了自己的城池。”  至今,朱老师对于《缺氧》中那场“雪戏”依旧耿耿于怀,关于当天莫名其妙的大风
期刊
专栏作者 肖欣 张铁军 蔡元卿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了2008年度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大奖,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出色的影片。英国导演加印度演员,完成了一个美国式的神话。的确,好莱坞的盛宴中飘荡着宝莱坞的风味,这也应该是一次电影联盟的大阅兵。  每个人身上都不乏某段故事可以拿出来变成电影,但是主流商业电影公司往往更喜欢类似“麻雀变凤凰”加“大团圆”结局的影片,因为现在的电影动辄就投资过亿,让冰冷的机
期刊
在数码相机上实现摄像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但在数码单反相机上开通高清规格的摄像功能则令人瞩目。几个月前的尼康D90单反相机率先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突破,以其720P高清摄像博得众多喝彩,然而,几番媒体与用户的实拍之后,其实际画面效果并不让人满意,于是,众多期待的目光集中到了随后上市的佳能EOS 5D Mark II身上,这款单反相机所拥有的佳能目前顶级2100万像素CMOS传感器、新一代DIGIC 4处理
期刊
电视片或广告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天空的云彩高速掠过、花朵很快的开放、太阳匆匆的升、落。这就是摄影中的一个特殊操作——间隔摄影达成的效果,可以用摄像机也可以使用数码照相机来进行拍摄完成。本文作者就利用数码单反照相机进行间隔摄影,并把这些镜头运用到制作的MV和专题片中,为片子增色不少,这里就为您揭秘他的做法。    间隔摄影 武器篇    1.胶片摄影机  局限性:使用胶片拍摄、冲洗、后期制作等
期刊
使用设备 SONY PD190  拍摄时间 2008年4月A5月内容简介北京市郊,一家阴暗、逼仄的小发廊里簇拥着几个北漂的洗头妹,阿红就是其中之一。  性格偏执的阿红每天默默忍受着发廊老板娘的欺凌和威逼,与别人不同,阿红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另一打工妹阿玲的到来使阿红冰冷的内心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阿玲和阿红共同来自四川,甜美的笑和她和善、开朗的性格给这个沉闷的发廊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期刊
在200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部没有大明星参与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成为了近几年奥斯卡中,少有的拿奖拿到酣畅淋漓却又最少争议的影片。八个“小金人”让这部充满异域风光的影片在美国的奥斯卡上气贯长虹。这八个奖项中就有最佳改编剧本奖。笔者看完影片后,有一种感觉就是编剧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讲述大喜大悲的人生转折。具体情况我们细细道来。    图 1,2    影片的开头其实有些俗套,一个奖
期刊
构图除了可以表达一定的寓意,单从技术上讲,还要与画面的整体曝光、影调、元素结构进行协调统一,共同完成一部影片的视觉构成。我们每次专题分析一部影片,只能有所侧重,其实,任何影片都是由多种技术和工作部门步骤一致地创作完成的,不单是某一个技术环节优秀就行。整体看一部影片,决定其成败与否不是最优秀的地方,而恰恰是最薄弱的地方。  本次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为例,从构图和曝光的协调上,分析一下拍摄手法。这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