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做好疫情防控涉台工作

来源 :两岸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ang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广州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把疫情防控涉台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措施,积极做好台胞接种疫苗、核酸检测、生活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截至5月底,在穗台胞自愿报名免费接种2754人,在穗台胞迄今未发现受感染情况.
其他文献
自“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出,党和国家在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的顶层设计上,进行了 一系列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探索与实践.综合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国家相关规划既定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公众对科技的信任度与获得感等多维度衡量我国科技事业建设情况可知,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自主创新道路.面对新形势下国内外风险挑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梳理科技创新政策文本演化,总结和概括“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
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女性发明人在技术发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凸显,但是,女性发明人群体所占比例仍然偏低.传统文化的束缚、女性接受工程技术的教育比例较低,以及女性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薪照护工作等因素制约了女性在技术发明中发挥更大作用.不过,现代社会中束缚女性从事发明活动的因素在逐渐减少,有利于女性发明的条件日趋增多,未来将有更多的女性发明人投身于发明大军之中,与男性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的典范.自19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多管齐下,除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传播以外,还以连环画、明信片、主题展览的形式渗透于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宣传阶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不同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劳动,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
信息革命引发了哲学领域的一场全新的变革,信息哲学应运而生,从其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已有将近20年的时间.文章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国际信息哲学研究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挖掘出国际上信息哲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文献、关键词和研究聚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内容分析与梳理,归纳出国际上信息哲学的研究起源、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的信息哲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面临更大挑战.通过现实案例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的主要困境,包括信息隐私被肆意侵害、信息污染屡禁不止、主体价值迷失普遍存在、信息不公持续扩大等方面.从技术根源、社会根源和主体根源分析信息伦理的成因,认为要从明确信息伦理原则、加强社会监管、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等方面消解信息伦理之困.分析信息伦理困境的深层根源,寻求消解大数据时代信息伦理困境之道,以推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新政权面临的复杂形势,在宗教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包括:充分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推动我国宗教界与帝国主义完全脱离关系;区别对待合法宗教团体与反动会道门组织;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宗教关系的革新重塑,把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建设新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宗教工作理论与实践,为新时代党领导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灵魂是否能够独立于肉体存在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哲学家对此进行了不少思考.但哲学家的这些思考大多建立在主观臆测之上,或使用大量逻辑不够严谨的非同类类比推理.到了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实验和观测.《灵魂存在吗》一书就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采访跟踪总结.目前为止,科学家并没有找到灵魂可以独立于肉体存在的有力证据.因此从科学上可以说,灵魂不能独立于肉体存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衍生出的新兴宗教现象、新型宗教传播样态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国外学者以宗教在网络空间的浮现与变革为研究起点,以网络宗教的内涵、自我身份的定义和重构、宗教权威的消解等为研究对象,经历了现象辨析、趋势判定、批判反思和方法论回归四个重要阶段.近年来,我国网络宗教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多,但其研究成果还存在比较缺乏本土化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缺乏更加细化的相关法律政策研究等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地去应对和解决网络宗教问题.
诺伊在《知觉中的行动》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知觉的“感觉-运动理论”,他指出知觉并非某种内在过程,而是一种行动,即对身体运动与其引发的感觉变化之间所形成的“感觉-运动图式”的掌握与实践.对于这一理论,存在诸多的误读与反驳,它们集中在三点:对感觉-运动技能的误解;对知觉二重性的误解;以及对知觉现象的内在结构的否定.通过辨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在这些误解背后隐藏着一种传统的“图画式”或“快照式”的知觉观;而诺伊理论挑战了这一观念:知觉现象是当下透视性的表象与感觉-运动技能所赋予的“可获得性”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结构性和
技术设计是为实现技术功能F建立起具有物理结构S的技术人工物描述Ds.帕尔、贝茨、罗伯特、克里斯汀等学者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作为基础概念提出技术设计的系统“功能模型”,基于技术设计的功能流动,最终获得技术人工物的恰当描述.技术设计的功能推理要能说明技术设计的功能描述到最恰当的技术人工物描述整个过程,还需要增加情境、边界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情境、边界共同构成技术设计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通过功能基础流动转译,最终形成有效且高效的恰当技术人工物描述.这反映了技术设计“本体论”的非充分决定性标准、实现限制标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