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EO模式”救台湾?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2”台湾大选前一个月,马英九举行了其新书发布会。会上“天下出版”创办人高希均致词时曾打趣说,日前公司也为另一位候选人谢长廷出版了一本叫《逆中求胜》的书,所以当得悉公司也要为马英九出书时,自己反应当然很好,但瞬间又担心,这本书会不会叫做“趁胜追击”?还好,最后这本书取名为《沉默的魄力》。
  其实高先生不用担心,马的新书,横看竖看,内容反而更像另一位当今亚洲政坛炙手可热的红人、韩国总统李明博的《总经理治国》。
  李明博贫民出身,凭苦学,从底层做起,扶摇直上,年仅35岁,便晋升至韩国现代集团旗下公司的CEO,后来弃商从政,先当选首尔市长,然后又选上总统。他主张“以CEO方式治国”,放低政治、意识形态之争和口水战,以决策力、执行力、授权、人才管理、沟通、品牌、效率、创意等企业管理概念,搞好国家经济。大选时他像美式CEO向股东和市场定下企业营运量化指标般,向选民许下任内国家经济发展指标,提出所谓“747”选举工程(即经济每年增长7%、人均收入增至4万美元、由排名11争取跻身为全球第7大经济体系)。
  在《总经理治国》这本书中,他详细阐释这种“以CEO方式治国”的概念。分享管理首尔的经验当然是少不了的,当时他正欲进一步染指总统宝座,分享经验,就等于推销他在首尔的政绩。
  “CEO模式”的施政和管治哲学当然有它的局限,但对于8年来因为不断的政治和意識形态内耗。导致经济衰退、物价上涨、收入薪金下降、竞争力直线滑落的台湾,李明博的哲学,未尝不是一记暮鼓晨钟;对于厌倦了政府因执政成绩惨不忍睹,就退回自己的精神堡垒,以“族群牌”、“卖台牌”、“悲情牌”等负隅顽抗的台湾民众来说未尝不是“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招牌管治理念,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创)。
  相对李明博的“747”工程,在选举中口口声声要“拼经济”的马英九,在今次大选中亦打出他的“623”工程(即经济每年增长6%、2011年前人均所得达到2万美元、2012年以前失业率降到3%以下);相对李以《总经理治国》一书来推销自己在首尔的政绩,马也以《沉默的魄力》一书推销自己在台北的政绩。
  马在书中解释,台湾人民要的不是偏激的意识形态,不是无谓的空转损耗,而是务实的生存与发展。一个领袖的真正魄力,不是恣意妄为,不是摇旗呐喊,不是破坏体制,而是把很多务实甚至琐碎,但却影响人民日常生活的小事,细心做好,而不是动辄诉诸意识形态的百年梦想,所以马在书中与大家分享他的台北经验,例如:
  垃圾费随袋征收;
  取缔违规色情广告;
  骑楼整平美化市容;
  行人道更新,防止下雨时水浸;
  整治基隆河;
  增加下水道接驳民房比率
  其实较早之前,马的选举搭档萧万长已经出版了一本书。书中同样主张,台湾要一改过去8年“泛政治化”的施政和管治方式,要用“专业精神”来治理这块土地。只有让专业者抬头,以务实、拼经济的态度来治理台湾,尤其是处理两岸问题,台湾才能追回过去这8年来所失去的时间和机会。
  萧万长明确指出,民进党的政治理论比谁都多,辩论比赛不曾输过,但却最缺乏一种“专业精神”。他说:“财经专业者,在这几年就吃了非常多的苦头。他们眼看着非财经专业的人,一个个位居要津,只因为他们政治上靠对了边,或者,敢于表态,就成为政坛明星。这样的社会,如何让默默做事的人甘心?如何让专业者口服心服?如何让文官安心于位置,为同家筹划长远的未来呢?”
  一言以蔽之,如果凡事政治挂帅,忽略了经济的法则、专业的伦理、以及事物的客观规律,社会最终必然受害。“文革”十年的祸害,相信大家记忆犹新。想不到20多年后,台湾同胞仍体验到类似的教训。
  
  附表列出,台湾大选后不同民意调查显示,民众期望马英九施政时要优先处理的五大项目。当中清楚可见,结果十分一致,以经济问题居首,而且是以绝大比例领先。所以马的选举策略及工程,无疑是对准了民情。
  过去8年,民进党动辄在选举甚至管治时,诉诸历史悲情、激化族群、操作统独对决、抹黑和扭曲对手、操弄对立和仇恨、甚至卖弄低俗语言(可参考本栏上期列举的例子),企图以此转移群众视线,在今次大选终于宣布无效。台湾往后的管治,也应该搁下意识形态语言,转向更务实的语言了。
其他文献
“摆谱”,源自东北话。十九世纪初期,东北移民屯垦时,老辈人家都有家谱,大家常坐到一块“摆谱”,看看谁家的“谱大”,出身显赫,有傲人资本。后来,“摆谱”引申为故意摆出某种姿态显示给别人看。譬如摆门面、摆架子、摆阵势,无非是证明自己是名人、显贵、阔佬,以满足可怜且可笑的虚荣心。  摆谱,看似高调嚣张,其实是对自己极端不自信,想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证实自己的价值。摆谱,不仅其俗无比,丑陋不堪,而且还有点悬,
春节前夕,冰雪灾害袭击了南方各地。家在武汉的我,也因京广线受阻留在广州,同时留下的还有遗憾和愧疚。去年清明前一天,手足情深的哥哥因病去世,新年里我却未能在哥哥遗像前敬上一炷香。  4年之前,还在上班的哥哥突发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两年后又引发其他疾病,药石罔效,66岁就终止了生命的旅程。在他弥留之际,守在病床前的我,任由泪水洗面,千呼万唤也没留住我至尊至爱的兄长,当时哭倒在地。  哥哥于我如父、如
(第一天)上午10点多钟,在台湾大学综合大楼听上海学者S君所作的关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讲演。S君是我多年的朋友,谈的是传统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分化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代言人的问题。他运用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来说明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出现的向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这种专业化对于人文关怀的影响。他讲完后,主持人要我发言,我接过话头谈了以下几点。    一、传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
我想关于安葬大陆的问题,要等时机成熟——台湾的政局一定要稳定,两岸的关系要有所不同,大陆的情势也要考虑,三方面缺一不可。  在台湾“立法委员”大选前夕,蒋经国先生的哲嗣,“立法委员”蒋孝严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他对近期以来,台湾当局蓄意挑弄的一连串去蒋事件,作出了严正的批判与点评。同时也对自己曲折的人生道路,作了画龙点睛式的自我剖白。      吕秀莲也要杜正胜道歉    人物周刊:台湾民进党方面近期
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报》头版全文刊登汪伪密约即《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当日国内外众多报纸刊载了这一卖国条约全文,给汪精卫卖国逆流以沉重打击,震惊海内外,这一事件被称为“高陶事件”。关于“高陶事件”最为翔实的回忆来自陶希圣之子陶恒生所撰写的《“高陶事件”始末》一书,而日前出版的《刀口上的家族》同样聚焦于1939年至1940年间,陶希圣追随汪精卫,而后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公布汪伪条约重返国
侯波    继提名拉姆伊曼纽尔为白宫办公厅主任后,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近十天内相继宣布了白宫其他最重要席位的人选:除了人们熟知的希拉里成为下届内阁的国务卿外,备受瞩目的还有新任财政部长蒂姆西盖特纳、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以及留任的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奥巴马带领的这套新政府班底,能否将美国从经济和国家安全双重危机的泥潭中拖曳出来?    财长盖特纳奥巴马的“兄弟”      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不利
它们外观震撼,它们功能强大,它们攻城略地,它们进军海外。  它们不怕丢脸,只求创新,没有它们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最雷的,只有更雷的。  它们的名字叫——山寨机。  它们甚至还被看成是一种对抗垄断的主流价值体系的民间力量。  至于它的质量,就要看你的运气,而它的前景,则要看山大王们如何自救了。    山寨机也会有春天    一台山寨机的出炉,甚至比你去配台兼容电脑还要容易    其实,它是
我一直琢磨这个话题,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颠覆性影响的,有一群牧师的孩子。他们小时候跪在床边,为祖母的疾病、父母的离异或一个热切的愿望祷告。在得不到回应后,走往怀疑和悖逆的道路。他们的一生大多孤苦伶仃,总是傲慢和凄绝,尽管他们从未宣称自己的思想是一种福音,但奇怪的是,那些使他们一生飘零在劳苦愁烦中的声音,却仿佛另一种布道,深深打动了世界。直到怀疑成为怀疑者们的信仰,悖逆成为悖逆者们的偶像。  如奠基
我相信,30年内,中国可能还有一次奥运会,你能等到,我不可能,所以这当然就是我这一代唯一一次参与本国举办的奥运会的机会    马国力执掌CCTV-5十几年,按他的话讲,管的就是播什么和怎么播,有人说他控制着几千万中国男人的喜怒哀乐,他把身子往后一仰,“怎么可能呢?”  但他又说了,男人是比较喜欢看体育,而看体育最大渠道是CCTV-5,“那你从这个意义讲,世界杯播放权我买不来,那几亿的男人他就……”
有天张香华(诗人,柏杨妻子)给我一封信。那是30年前我写给柏杨的,他还保存着。她说,你拿回去作纪念吧。  那封信里写了些爱国、互勉的话。今天看来,我不会说好笑,倒自省是否还抱持当年的想法。当年柏杨就是今天我这个年纪,他在“国父纪念馆”地下室“匪情研究中心”养着。那是属于中国国民党的“党产”,负责人是中统的老特务,一个像电影《色,戒》中老吴那样的角色。我去研究中心用那里的图文作宣传,放在中视的“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