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和要求的基础上,对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法及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对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确保“三层次”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应用,对高等学校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文科学生相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受其专业特点的限制,在知识结构方面,数理知识较少,特别是缺乏高等数学、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能涉及更多的计算机原理和器件理论,而应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这也是普遍认同的一个教学思路。不过,即使如此,目前仍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国内许多高校针对大学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和改革。在我校,由于学校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对计算机教学,特别是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和研究相对滞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处理。为适应新世纪对文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我校迫切需要对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关于文科专业计算机教育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努力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文科各专业的特色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主干课和特色课的“三层次”教学体系,并提出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确保三个层次的有力实施。
计算机课程的层次结构及内容设置
高校文科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拓宽文科专业传统的知识口径,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高素质的人才,其计算机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包括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自如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最新技术。参照相关标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文科类计算机基础课、主干课和特色课的“三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这一层次是基础课教学,相对应的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对于文科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是课程的基本要求。作为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但考虑到学生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他们中有的甚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处理较复杂的问题,传统的基础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应将计算机教学的重心转向第二、三层次。而对第一层次的教学可以参考以下做法:(1)将该课程改为辅导性、开放性课程。每周开设几个学时的讲座,利用校园网等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上机辅导。考核方式可采用“无纸化”考试,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学第一学年通过这一层次的考试。(2)对该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由于新生个体之间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重心降低,教学起点过低,会使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反之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宜实行“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打破原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单一格局,实现在不同基础上的培养和训练,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总之,在第一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这一层次是“主干课程”教学,包括硬件技术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讲,应侧重于应用而非深究计算机组织结构的理论。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多媒体和网络部分的教学。在多媒体部分,应加强讲解典型软件的使用方法,除了要介绍Flash、Photoshop等一些通用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大量的多媒体共享软件;在网络部分,应该较多地讲解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学习、工作和娱乐服务。例如在讲Internet的应用时,不要仅停留在WWW、E-mail、Ftp等方面,还要介绍即时通信、P2P共享、Blog等新兴的充满生命力的网络应用方式。同时,对网络的基本原理、构成方式、常用的硬件、组网方式要有所介绍。还有对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区别及常用服务器的配置也要有所涉及。在这一层次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并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好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层次:拓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范围这一层次的知识特点是“广博”,属于“特色课”教学。这个层次主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一些最新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需要紧密结合,为专业服务,以便将来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科学管理、统计分析、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将计算机知识进行拓展和扩充,构成自己完整、合理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可开设的课程有“网页制作”、“HTML语言的应用”、“Internet环境中的科技文献检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影视编辑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电子政务”、“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不同专业可根据需要选学其中的一门或几门,目的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用到这些知识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学来掌握。学生通过这一层次的强化,为今后在其工作领域进一步学习和进行技术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一层次中,还应特别注意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办公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及MIS、ERP)、数字图书馆、社区智能化、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等。因为这些是学生在工作中要实实在在使用到的系统,如果没有对这些应用的了解,是不可能对计算机应用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的。另外,在软件的选型方面,应特别着重于企业使用的软件。文科计算机课程建设的本身也将对文科其他课程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科各个学科自身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建设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既有共同的基础性要求,也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应在结合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
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研究,确保三个层次的有力实施
三层次”的教学思想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思想,较完善地建立了文科类计算机教学的体系结构,但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的力度,才能确保完成。
加强使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面对教学信息量大而课时少的矛盾,应该把更多、更全面的课件和教学资源置于校园网,供学生自由获取,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已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但应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制作出既丰富又生动鲜明的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强化综合性、设计性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教研室应结合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可以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考试应采取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比较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同时又引入了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能力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与面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考试+上机考核+面试”的综合考核方法能较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加强资讯的引导,淡化教材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淡化教材的作用。这要求教师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实用、发展的角度,适当选择、增删、补充教材内容和调整教材的结构体系。由于计算机课程课时的限制,大量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都由教师仔细讲解,可在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可以是学生方便获取的参考书、网站、刊物论文,也可以是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是网络资源的链接。教师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提供丰富的、已精选过的信息资源,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选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实践。
计算机科学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应该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来武装文科大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能更好地运用计算机,以实现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晓青.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考[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89-91.
作者简介:
朱顺乐(1977—),男,湖南娄底人,讲师,浙江海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设置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应用,对高等学校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文科学生相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受其专业特点的限制,在知识结构方面,数理知识较少,特别是缺乏高等数学、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文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能涉及更多的计算机原理和器件理论,而应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这也是普遍认同的一个教学思路。不过,即使如此,目前仍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选取、课程设置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国内许多高校针对大学文科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和改革。在我校,由于学校办学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对计算机教学,特别是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和研究相对滞后,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处理。为适应新世纪对文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我校迫切需要对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关于文科专业计算机教育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努力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文科各专业的特色与发展前景,提出了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主干课和特色课的“三层次”教学体系,并提出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确保三个层次的有力实施。
计算机课程的层次结构及内容设置
高校文科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拓宽文科专业传统的知识口径,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跨学科、综合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环节。高素质的人才,其计算机知识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包括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自如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最新技术。参照相关标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文科类计算机基础课、主干课和特色课的“三层次”教学。
第一层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这一层次是基础课教学,相对应的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对于文科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是课程的基本要求。作为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但考虑到学生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他们中有的甚至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处理较复杂的问题,传统的基础教学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应将计算机教学的重心转向第二、三层次。而对第一层次的教学可以参考以下做法:(1)将该课程改为辅导性、开放性课程。每周开设几个学时的讲座,利用校园网等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上机辅导。考核方式可采用“无纸化”考试,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学第一学年通过这一层次的考试。(2)对该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由于新生个体之间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重心降低,教学起点过低,会使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反之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宜实行“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打破原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单一格局,实现在不同基础上的培养和训练,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总之,在第一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意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这一层次是“主干课程”教学,包括硬件技术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对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讲,应侧重于应用而非深究计算机组织结构的理论。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多媒体和网络部分的教学。在多媒体部分,应加强讲解典型软件的使用方法,除了要介绍Flash、Photoshop等一些通用软件外,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大量的多媒体共享软件;在网络部分,应该较多地讲解如何利用网络更好地为学习、工作和娱乐服务。例如在讲Internet的应用时,不要仅停留在WWW、E-mail、Ftp等方面,还要介绍即时通信、P2P共享、Blog等新兴的充满生命力的网络应用方式。同时,对网络的基本原理、构成方式、常用的硬件、组网方式要有所介绍。还有对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区别及常用服务器的配置也要有所涉及。在这一层次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并根据专业特点调整好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应用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层次:拓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范围这一层次的知识特点是“广博”,属于“特色课”教学。这个层次主要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和一些最新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和专业需要紧密结合,为专业服务,以便将来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领域的工作。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复杂科学管理、统计分析、辅助设计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将计算机知识进行拓展和扩充,构成自己完整、合理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可开设的课程有“网页制作”、“HTML语言的应用”、“Internet环境中的科技文献检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影视编辑软件的操作和应用”、“电子政务”、“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不同专业可根据需要选学其中的一门或几门,目的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用到这些知识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学来掌握。学生通过这一层次的强化,为今后在其工作领域进一步学习和进行技术开发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一层次中,还应特别注意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办公信息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及MIS、ERP)、数字图书馆、社区智能化、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等。因为这些是学生在工作中要实实在在使用到的系统,如果没有对这些应用的了解,是不可能对计算机应用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的。另外,在软件的选型方面,应特别着重于企业使用的软件。文科计算机课程建设的本身也将对文科其他课程的改革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科各个学科自身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建设也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其中既有共同的基础性要求,也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应在结合本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
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研究,确保三个层次的有力实施
三层次”的教学思想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思想,较完善地建立了文科类计算机教学的体系结构,但必须加大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的力度,才能确保完成。
加强使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面对教学信息量大而课时少的矛盾,应该把更多、更全面的课件和教学资源置于校园网,供学生自由获取,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已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但应准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制作出既丰富又生动鲜明的教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强化综合性、设计性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教研室应结合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可以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所以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考试应采取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方式。这样既可以比较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同时又引入了公正合理的竞争机制,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能力考核方式应采用上机考核与面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考试+上机考核+面试”的综合考核方法能较充分地考查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加强资讯的引导,淡化教材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淡化教材的作用。这要求教师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实用、发展的角度,适当选择、增删、补充教材内容和调整教材的结构体系。由于计算机课程课时的限制,大量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都由教师仔细讲解,可在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可以是学生方便获取的参考书、网站、刊物论文,也可以是多媒体形式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是网络资源的链接。教师的作用在于一方面提供丰富的、已精选过的信息资源,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选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实践。
计算机科学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文科类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并逐步完善的过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应该在工作中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来武装文科大学生,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中能更好地运用计算机,以实现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晓青.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考[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89-91.
作者简介:
朱顺乐(1977—),男,湖南娄底人,讲师,浙江海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