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还毫无准备之下,秋天悄然来临。凉风习习,秋姿飒爽,但其变化莫测的天气情况,特别是那无法控制的雾霾,却对人的身体心理有着很大的影响。让苦于打拼的职场人备感疲倦,身心不适的同时,一些生理上、心理上的疾病也适时爆发。
最近,一些猝死的事件便又成为新闻头条。在让众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的确敲响了警钟。为什么看似离我们还很遥远的事情,却总是在发生?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根源在哪呢?
年轻人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即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专家指出,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而年轻人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就是源自于心血管疾病的猝死,其重要发病机理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有。而且因为对自己的身体掉以轻心,年轻人往往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猝死。
举例来说,20多年前,心肌梗死毫无疑问是一种老年病,当时的患者,年龄往往在70岁以上,数量也不多。然而如今,情况已经大大改变。
仔细分析,看到预见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有基础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其中,不良习惯是中青年人猝死主因。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心血管病发生埋下了隐患。
悲剧发生前的蛛丝马迹
如果一个年轻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尿酸高、体力活动少、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猝死的概率,会明显高于普通人。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一定要谨记、警惕。比如保持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的达标,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彻底戒烟,限制饮酒的量,平时加强运动锻炼,心境开朗豁达,保持良好的情绪,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心源性猝死发生突然,但是很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往往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因此也不必惊慌。比如在出现心绞痛、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时,患者及家属应留意这些蛛丝马迹,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提早预防,不让悲剧发生。
同时,需要的注意的是,有些特殊人群是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比如发烧、腹泻、心功能不好和肝肾功能不好,有一些基础病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等患者,如果要运动,建议遵循医生的“运动处方”,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运动方式、运动总量以及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运动专家指导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来判断是否适合此项运动。
而且,如果平时很少锻炼的白领人士,建议突然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渐渐增大,每周运动3至5次,每次持续40分钟到一小时即可。
如果感觉很疲劳、睡眠少或是有感冒不适、心脏不适等情况下,应该以休息为主,不要盲目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在运动前要做足热身运动,剧烈运动结束后做一些整理舒缓运动,不能一下子停止,以免发生晕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学几招心肺复苏术
当你的周围发生了这种紧急情况时,怎样做才能最好最有效的挽救生命呢?
除了及时拨打120求救以外,就要懂得正确的急救方法。最基本的就是心肺复苏术,基本步骤有三个方面: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将患者放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头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第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功能,防止脑水肿。施救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将气体口对口吹入患者口中,以每分钟20次的速度进行。
第三,进行人工循环的急救,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3方面,不是专业医生的你们为患者进行院外急救主要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
心脏按压的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双臂伸直,用力要平稳均匀,按压力要足够大,需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按压有效后可触到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看到患者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其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2/30的比例循环多次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要相信,只要我们有了这种防范意识,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便将不用那么措手不及,惊恐不安。
最近,一些猝死的事件便又成为新闻头条。在让众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的确敲响了警钟。为什么看似离我们还很遥远的事情,却总是在发生?一个个年轻生命的离去,根源在哪呢?
年轻人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猝死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即看来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专家指出,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而年轻人猝死大多为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就是源自于心血管疾病的猝死,其重要发病机理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有。而且因为对自己的身体掉以轻心,年轻人往往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猝死。
举例来说,20多年前,心肌梗死毫无疑问是一种老年病,当时的患者,年龄往往在70岁以上,数量也不多。然而如今,情况已经大大改变。
仔细分析,看到预见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有基础疾病,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正确造成的。其中,不良习惯是中青年人猝死主因。吸烟、酗酒、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给心血管病发生埋下了隐患。
悲剧发生前的蛛丝马迹
如果一个年轻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尿酸高、体力活动少、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猝死的概率,会明显高于普通人。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就一定要谨记、警惕。比如保持自身血压、血糖、血脂的达标,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彻底戒烟,限制饮酒的量,平时加强运动锻炼,心境开朗豁达,保持良好的情绪,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心源性猝死发生突然,但是很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往往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因此也不必惊慌。比如在出现心绞痛、心跳不规律、头晕、胸闷、极度疲乏感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不适症状时,患者及家属应留意这些蛛丝马迹,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提早预防,不让悲剧发生。
同时,需要的注意的是,有些特殊人群是不适合剧烈运动的,比如发烧、腹泻、心功能不好和肝肾功能不好,有一些基础病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等患者,如果要运动,建议遵循医生的“运动处方”,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运动方式、运动总量以及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运动专家指导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来判断是否适合此项运动。
而且,如果平时很少锻炼的白领人士,建议突然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渐渐增大,每周运动3至5次,每次持续40分钟到一小时即可。
如果感觉很疲劳、睡眠少或是有感冒不适、心脏不适等情况下,应该以休息为主,不要盲目锻炼。值得一提的是,在运动前要做足热身运动,剧烈运动结束后做一些整理舒缓运动,不能一下子停止,以免发生晕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学几招心肺复苏术
当你的周围发生了这种紧急情况时,怎样做才能最好最有效的挽救生命呢?
除了及时拨打120求救以外,就要懂得正确的急救方法。最基本的就是心肺复苏术,基本步骤有三个方面: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首先,要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将患者放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头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第二,进行人工呼吸,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功能,防止脑水肿。施救者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深吸气后将气体口对口吹入患者口中,以每分钟20次的速度进行。
第三,进行人工循环的急救,主要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3方面,不是专业医生的你们为患者进行院外急救主要以胸外心脏按压为主。
心脏按压的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下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位置,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双臂伸直,用力要平稳均匀,按压力要足够大,需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按压有效后可触到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看到患者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其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可以2/30的比例循环多次进行,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要相信,只要我们有了这种防范意识,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便将不用那么措手不及,惊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