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药物初始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周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ster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核苷(酸)类药物(NAs)长期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2例初治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用的抗病毒药物分为6组,阿德福韦酯组(ADV,n=43),恩替卡韦组(ETV,n=44),拉米夫定组(LAM,n=25),替比夫定组(LDT,n=23),LDT+ADV组(n=22),LAM+ADV组(n=45)。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后第48、96和第144周的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采用χ2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CHB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治疗144周,ETV和LDT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ADV组(P值均<0.01)。ADV、ETV、LAM和LAM+ADV组患者的eGFR水平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LDT和LDT+ADV组患者的eGFR则呈升高趋势(F时间=3.939,F分组=3.983,P<0.01或<0.05)。在第96周和第144周,LDT和LDT+ADV组的eGFR水平较ADV、ETV、LAM及LAM+ADV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χ2=16.145,OR=4.452,95%可信区间(CI)2.149~9.223],基线eGFR轻度受损(χ2=16.449,OR=4.336,95% CI 2.144~8.891)和ADV(χ2=5.837,OR=5.280,95%CI 1.369~20.365)为CHB患者肾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LDT单用或联合ADV治疗可改善肾功能,这为长期合理使用NAs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of liver disease, ESLD)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但时至今日仍无严格定义。在ESLD发生发展中,感染因素既是因也是果,即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ESLD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也是ESLD发展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多重耐药菌、多器官损伤、抗菌药物选择、营养支持治疗、肠道微生态紊乱等是临床一线医师面临的难点问题,ESLD合并感染的诊疗规范迫切需要提高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防治该类患者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入住ICU的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HAP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AP发生的易感因素,并对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6
目的探讨APRI评分和FIB-4指数在慢性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4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的42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MELD评分、APRI评分和FIB-4指数。依据患者3个月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患者3个月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