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和实施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精神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较弱,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作为一门贯穿古今中外、跨越多个领域的学科,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在对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有效途径操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91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其重要任务。但是笔者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发现,教师还是不够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导即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往往根据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来开展教学,使得学生有疑不能问或有疑不敢问。新课改明确地将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主要目标,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为将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历史教学作为跨越时间最长、地域最广,最容易产生疑问的学科,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责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1.创设最佳学习环境,让学生愿意问,敢于问
  事实上,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相当多的疑问的,但是现有的教育模式往往使得学生不敢也不愿去问,要让学生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愿意问敢于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属于一种“去问题式”的教育,即学生不带问题走出课堂。在过去的课堂里,教师最骄傲地就是问“还有没有问题?都没有了!”
  笔者从教这些年才领悟到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呢?历史应该是引人深思的,哪有能够真正解决得了的历史问题?都是各家观点而已。“去问题式”的理念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观念,认识到质疑、存疑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开展探究。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改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求也应当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做的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不敢提问题是学生问题意识难以得到有效培养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要打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无论问题简单与否、与教学有无关系都应当给予鼓励,认真地帮助学生寻找答案,以此来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遇到问题敢于提问的习惯。
  2.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初始问题的提出—初始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提出问题—二次问题的解决的良好习惯,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在于问题的深度、宽度而不是数量。对此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创设多元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是公认的有效的问题意识培养方式,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史料法,即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进而发现问题。联系法,即将历史和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对历史进行观察等。其次是建立学习共同體。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坛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往往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时有一种“反正老师早晚会讲的”心态,因而不愿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而建立学习共同体则可以给予学生一种“大家都不会,一起研究才能够解决问题”的认识,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是课堂教学以讨论为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常常诞生于不经意间的思维碰撞,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讨论上,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环境
  良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欲要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需要塑造相应的学习环境。例如当前很多关于历史学科的校园活动都以知识竞赛为主,竞赛内容多以选择题为主,这种情况下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可,没有必要深入地挖掘历史知识背后的内涵,如此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利。相反,如果学校的历史学习活动更多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
  为更好地探索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对自己所负责的七年级(《中国古代史》上册)的一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尝试,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
  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备课准备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动准备。备课准备主要指的是改变之前设计教学流程的备课方式,而是以问题来贯穿整堂课,设计的问题确保循序渐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动准备则指的是在开课之前要使学生初步具有问题意识。在实践中笔者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让学生自主制作一张学习情况反馈调查表,以供未来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记录在表上。二是每个小组都成立一个问题站,然后选举一名负责人来将小组成员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交给教师。此外,为更好地确保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借鉴了同行制作的一些微型视频供学生课后使用,同时也建立微信群以便学生在有问题时能够随时联系到老师。   2.课堂教学过程
  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不愿问、不敢问等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历史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认为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有效增加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度。简单来说就是在好奇心的支撑下,个体很容易对外界信息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信息的来源,从而正确地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初中历史教师若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改变之前学生对学习无疑可问的现状,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移到问题的探索上。对此笔者在新学期开始阶段就直接将整本《中国古代史》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背诵中国历史朝代歌。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的学生已经被勾起了好奇心:朝代歌里的一些历史名词是什么意思?历史年表里为什么有的时间段同时出现了几个政权并立?老师给的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变化表,为什么在很多朝代不一样?一系列形形色色甚至天马行空的问题产生于七年级学生的脑中。接着教师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即把握历史教材中的“5W”来掌握历史事实的一些基本要素和解决简单问题。而对于那些难以弄明白的问题则记录在问题反馈调查表上,交给问题站负责人,然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在后期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如此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激发,他们对教材内容也有了探究的欲望,课后会主动分析教材来思考自己心中的疑惑,再加上笔者所要求制作的学习情况反馈调查表能够保证学生都来提问题,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其次是多样化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境促提问,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心里存在问题但是不知如何将其表述出来,另一个则是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发现问题。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所发现的问题往往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挑出其中的优质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此外,笔者还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一是多元化创设问题情境,引发问题动机。例如评价成吉思汗,可以模拟一场辩论赛:正方认为他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反方认为他是一位野蛮的杀戮者。该场景的设置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从而确保了问题的多元化,以此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把握相关历史知识。二是通过层层深入地推进问题来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例如教师提出“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一问题,学生从侵略者动机的角度进行思考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从战争的结果影响角度分析,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以此来保证学生发现问题的连续性,使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问题意识。三是通过综合性问题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第一册复习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归纳文明的交流方式有哪些,并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为什么到了封建末期在中外文明交流中处于劣势。这既是对知识的梳理,也使学生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问题反馈进行定期总结。这得有赖于前期准备工作中的要求学生制作学习情况反馈调查表。这个表有助于笔者在教学中能够把握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现状,并及时进行教学工作的改进。此外,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小组要整体奖励,对于优异的个人要突出表扬。良好的激励措施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主动地提问题,提“好问题”。
  3.结果与总结
  课程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对实验的班级进行了总结,以同年級的其他班级为参照对实现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从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和次数来看,笔者所实验的班级几乎人人提问题,而其他班级除了一些较为活跃的学生偶尔提问题之外,几乎没人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实验教学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学生提问时的顾虑,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从学习成绩来看,实验班与其他班级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但是通过分析学生所做的试卷,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对问题理解相对更有历史思维的特点,回答问题的书面用语也更加有历史味,解答也更加具有创新性。相信经过更多的训练,这种优势会更明显。
  但是,这个实验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由于历史学科的劣势地位和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更多更深入的讨论,因为这都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再比如,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是一门学问,因为要解决问题必须花时间,有些问题属于教学目标范围,但有些问题的确是拓展出来的,要花费课堂时间,这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
  总体而言,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其教学效果还是集中在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上,并没有使学生真正形成科学的问题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笔者仍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在新课标指导下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灵美.试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4(10).
  [2]郭沫环.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和原则[J].考试周刊,2013(1).
  [3]马静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5(10).
  [4]刘彦华.试析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吉林教育,2016(2).
  [5]张艳.“问题意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2).
  [6]安勇.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改进——以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为煤炭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对煤炭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和发展也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信息化建设成为煤炭
我国已颁布了多项的具体会计准则,可以说会计准则体系已较为完善,但是为什么还出现了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呢?文章从会计准则执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论述,希望对
自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三角洲就出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三角洲一度成为齐国都城所在地.唐宋时期,黄河三角洲以发达的农业经济而为封
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端板连接中端板反力的变化规律,发现传统的计算理论不能确切地反映端板及螺栓的实际受力情况。建议对端板反力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规律做进一步研究,完
探讨了影响场地震动参数的主要因素有震源特性、震源至场地之间的传播途径与介质条件以及地球表面局部土层条件,研究了在确定场地震动参数时必须考虑震级、距离及场地条件的影响。
阐述了黑龙江江岸国土流失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分析了防护工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根据生态经济的核心问题和赣州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赣州发展生态经济的比较优势,指出为实现赣州成为"最适于居住"之地的设想,赣州开展生态经济建设的几个切入点.
文章对企业组织结构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针对MANET移动数据库系统多跳路由、能量有限、节点移动速度快、断接频繁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多标记树的查询计划表示模型和基于能量的代价模型,设计了自适应递归连接算法。实验
阐述了水量平衡测试法的工作原理、方法、步骤,介绍了水量平衡测试法在富锦市供水管网检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