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立夫先生是香港纺织界的翘楚,自1975年入行,继承父业已有37年。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开阔的思维和出众的才略令他决胜商战之秋,带领企业以强劲之势,迅速于国内外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品牌打响,荣光尽享。不过,光阴易消逝,世事多起伏,如今纺织业面临生存窘境,一向行事缜密的他又将如何率先突出重围,探索转型之路?
危机四伏:认清形势 究其症结
朱立夫博士所带领的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一直以来,主营外国先进针织机器的代理,已有44年的历史积淀,经过两代人的心血练就和变革洗礼,堪称业界龙头,优良信誉口口相传,可谓身经百战而不殆。揭开岁月轻掩的面纱,光辉战绩一览无余。由于其秉承诚信和中肯的待客之道,切实为客户提供最尖端的技术和设备,以及优质的服务和态度,所销产品曾一度占据内地市场的半壁江山。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接过父辈打下的基业,朱立夫博士将其发扬光大,做到“青出于蓝”,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谈及感受,他只简短地答道,“内心里有一种满足感。”虽基于此,但他始终未曾掉以轻心,即便领衔业界,环顾身处的大环境,他依然对现状面露忧患之色。
原来,近年来,鉴于种种原因,纺织业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已有大半厂商关门歇业,无奈转行,唯有少数还在苦苦支撑。据他介绍,目前在国内,不止纺织业,整个轻工业的形势都较为严峻,受限于自主创新品牌的缺乏,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再吃香,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已逐渐走下坡趋势。而与之相对的是,东南亚的相关产业却独唱高台,不久前,许多同行甚至组团前往尚有开拓余地的老挝进行考察,寻求一条出路。
“唇齿相依”,朱立夫博士所代理的纺织机器亦不免受到波及,订单量开始减少,为了寻求平衡,已不得不考虑缩减产业规模。“三十多年,从未亲见如此光景,这次危机,甚至比‘97’金融风暴更令人难以招架。”他如是叹道。人常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纺织界掌舵者,朱立夫博士一直都铭记自身责任,力求引进最为尖端的科研产品,引领潮流,带动同行的发展。但是,现实却反其道行之——大多数客户过于保守求稳,皆不肯作新鲜尝试,以至新产品滞销。创新一说,更无从谈起。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情况属人之常情。一般而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承担无数未知的风险。如若新型产品不为市场接受,投资受损将无可逃避。在求存心态的控制之下,普通商家只能选择伺机而动,唯等他人尝试成功,才敢踏出探测性的第一步。只是如此一来,贻误时机,利润变少是小,盲从成风,造成供求失衡是大。因生产过剩严重,纺织业的颓靡命运随之而来。
朱立夫博士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付出三分之二的精力在大朗镇成功打造出一所生产基地,通过消费市场的验证,于义乌掀起了一股毛衫和无缝服装的风潮。推出不久,产品即被大批量复制,大街小巷各色雷同的仿品充斥眼球,令人审美疲劳。而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品牌前仆后继地进驻,时尚的创意和精美的风格令本土产品相形见绌,创立自主知名品牌的呼声亦因此越来越高。事实证明,“模仿”不能创造效益,反会使企业走向终结。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众多,但市场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得已受制于人,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大型加工厂,仅能从中获取微薄利润。从朱立夫博士口中得知,因为服装潮流的发展步伐加快,已从四个季度变为八个季度,亦即是交货时间由两个月变为一个半月,鉴于距华里程过远,途中耗费时间过长,为降低成本,节省运费,提高收益,不少欧美客户已将工厂搬回其它临近国家,目前,中国内地的订单量至少缩减了35%。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自强”,创立自己的品牌更是刻不容缓。朱立夫博士客观地评价,“目前内地有不错的自主品牌,但数量有限,需要数百个才能形成气候。”现实教人无奈,追本溯源,最大的原因还如他所说,“在于人才”!
从容应对:培养人才,预备转型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就当前而言,出众的设计人才不在多数,整体局面差强人意。朱立夫博士认为,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企业的用人要求随之提高,大抵应该如此:“具备欧美文化的生活背景,但有深厚的中文根基,并具备游刃有余的市场推广能力。”可是,事实相反,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多如一张白纸,理论化色彩过浓,而实践能力显弱。若欲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还得由全开放式的教育着手。
“不违反传统(思维),便不能成为一名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应推倒所学,从零开始,发散思维。但问题在于,这一理念与现在的教育模式似乎无法兼容。若得改良,还需二十年的光阴。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拯救纺织业的命运,临时聘用国外专家,借此带动一批中国设计师的办法或许可行。”紧密关注此事的朱立夫博士分析道。前两年,中国是否由一个全球最大出口国转变为一消费大国的讨论已引发了国际热潮,虽然存在分歧,但这一趋势接近无疑。利弊相随,这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同时亦对国内企业达成了鞭策,更体现了人才投资的迫切。
至此,高度的责任感已不容许朱立夫博士坐以待毙,为了带领行业重新振作,他专门怀抱一颗诚心前往广西普宁、南宁等地区,与当地的工业学校合作,成立培训基地,下功夫培养对口人才。如他所愿,此举收效良好,首届毕业生即受到了企业的大力欢迎,全部就业。此后每一年,更有数百学生输出,走向社会,弥补用人缺口。“可惜,个人力量毕竟有限,仅能小范围实施。”朱博士每年都会向合作学校投入数十万或上百万的先进纺织机器,并作专门指导,令学子在校时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方法已然见效,设想,若有其它企业和开明政府的鼎力支持,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亦不无可能。
精益求精的朱立夫博士每年都会前往欧洲,访问同行,学习借鉴。不久前,为了改进市场推广工作,他特地购买了一件意大利出品的无缝服装,进行研究。“包装前卫,衣饰精致,通过人体工程学的运用,添加了丰富的保健元素,尤其在运动之时,更能体现它的好处。”相同的机器,类似的工艺,但舶来品却比本地产品更胜一筹,朱博士佩服的同时,更加剧了转型的决心。
这便是走高端路线。朱立夫博士表示,坚守阵地,缩小规模的同时,正预备转向奢侈品服装的代理,现已在为此作相关准备。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备受国内热捧的奢侈品市场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的商机,他将用实际行动回答最初的询问!
朱立夫博士介绍,儿子现在公司帮忙打理生意,其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同时亦灌输了东方的传统理念,如今,各方面表现尚可。言及于此,他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始终须传承发扬。一间企业的失败,就源于这套思想的缺失。所以,想要成功,企业须谨记,道德第一,科技第二!”
孔孟思想流传千年,一直宣扬道德为本。这里,他的所指是为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根基密切相关——若员工的职业道德乏善可陈,企业势必时时面临惨遭不义的潜在威胁,若员工的职业道德保持良好,企业才能团结一心,欣欣向荣。所以,对企业决策者而言,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唯拥有一批忠义两全的精兵强将,才能领导企业迎战商场,一展雄风。
或许,正出于对“德”的重视和“势”的审度,善捕捉商机、思维敏锐而开阔的朱立夫博士,得以携手旗下一众贤能,继承发扬了父辈的基业,踌躇满志于第三十八年的转型路上。
【朱立夫博士,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主席,中大实业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席,主营外国先进纺织机器代理,业务范围广泛,遍及内地、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是为业界翘楚。他关心行业发展,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已与广西多所学校合作,成立基地,培训对口人才,受到社会欢迎。】
危机四伏:认清形势 究其症结
朱立夫博士所带领的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一直以来,主营外国先进针织机器的代理,已有44年的历史积淀,经过两代人的心血练就和变革洗礼,堪称业界龙头,优良信誉口口相传,可谓身经百战而不殆。揭开岁月轻掩的面纱,光辉战绩一览无余。由于其秉承诚信和中肯的待客之道,切实为客户提供最尖端的技术和设备,以及优质的服务和态度,所销产品曾一度占据内地市场的半壁江山。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接过父辈打下的基业,朱立夫博士将其发扬光大,做到“青出于蓝”,想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谈及感受,他只简短地答道,“内心里有一种满足感。”虽基于此,但他始终未曾掉以轻心,即便领衔业界,环顾身处的大环境,他依然对现状面露忧患之色。
原来,近年来,鉴于种种原因,纺织业的问题日益凸显,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已有大半厂商关门歇业,无奈转行,唯有少数还在苦苦支撑。据他介绍,目前在国内,不止纺织业,整个轻工业的形势都较为严峻,受限于自主创新品牌的缺乏,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再吃香,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已逐渐走下坡趋势。而与之相对的是,东南亚的相关产业却独唱高台,不久前,许多同行甚至组团前往尚有开拓余地的老挝进行考察,寻求一条出路。
“唇齿相依”,朱立夫博士所代理的纺织机器亦不免受到波及,订单量开始减少,为了寻求平衡,已不得不考虑缩减产业规模。“三十多年,从未亲见如此光景,这次危机,甚至比‘97’金融风暴更令人难以招架。”他如是叹道。人常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作为纺织界掌舵者,朱立夫博士一直都铭记自身责任,力求引进最为尖端的科研产品,引领潮流,带动同行的发展。但是,现实却反其道行之——大多数客户过于保守求稳,皆不肯作新鲜尝试,以至新产品滞销。创新一说,更无从谈起。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情况属人之常情。一般而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难免承担无数未知的风险。如若新型产品不为市场接受,投资受损将无可逃避。在求存心态的控制之下,普通商家只能选择伺机而动,唯等他人尝试成功,才敢踏出探测性的第一步。只是如此一来,贻误时机,利润变少是小,盲从成风,造成供求失衡是大。因生产过剩严重,纺织业的颓靡命运随之而来。
朱立夫博士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付出三分之二的精力在大朗镇成功打造出一所生产基地,通过消费市场的验证,于义乌掀起了一股毛衫和无缝服装的风潮。推出不久,产品即被大批量复制,大街小巷各色雷同的仿品充斥眼球,令人审美疲劳。而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国品牌前仆后继地进驻,时尚的创意和精美的风格令本土产品相形见绌,创立自主知名品牌的呼声亦因此越来越高。事实证明,“模仿”不能创造效益,反会使企业走向终结。
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众多,但市场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得已受制于人,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大型加工厂,仅能从中获取微薄利润。从朱立夫博士口中得知,因为服装潮流的发展步伐加快,已从四个季度变为八个季度,亦即是交货时间由两个月变为一个半月,鉴于距华里程过远,途中耗费时间过长,为降低成本,节省运费,提高收益,不少欧美客户已将工厂搬回其它临近国家,目前,中国内地的订单量至少缩减了35%。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当自强”,创立自己的品牌更是刻不容缓。朱立夫博士客观地评价,“目前内地有不错的自主品牌,但数量有限,需要数百个才能形成气候。”现实教人无奈,追本溯源,最大的原因还如他所说,“在于人才”!
从容应对:培养人才,预备转型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就当前而言,出众的设计人才不在多数,整体局面差强人意。朱立夫博士认为,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企业的用人要求随之提高,大抵应该如此:“具备欧美文化的生活背景,但有深厚的中文根基,并具备游刃有余的市场推广能力。”可是,事实相反,大多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多如一张白纸,理论化色彩过浓,而实践能力显弱。若欲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还得由全开放式的教育着手。
“不违反传统(思维),便不能成为一名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应推倒所学,从零开始,发散思维。但问题在于,这一理念与现在的教育模式似乎无法兼容。若得改良,还需二十年的光阴。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拯救纺织业的命运,临时聘用国外专家,借此带动一批中国设计师的办法或许可行。”紧密关注此事的朱立夫博士分析道。前两年,中国是否由一个全球最大出口国转变为一消费大国的讨论已引发了国际热潮,虽然存在分歧,但这一趋势接近无疑。利弊相随,这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同时亦对国内企业达成了鞭策,更体现了人才投资的迫切。
至此,高度的责任感已不容许朱立夫博士坐以待毙,为了带领行业重新振作,他专门怀抱一颗诚心前往广西普宁、南宁等地区,与当地的工业学校合作,成立培训基地,下功夫培养对口人才。如他所愿,此举收效良好,首届毕业生即受到了企业的大力欢迎,全部就业。此后每一年,更有数百学生输出,走向社会,弥补用人缺口。“可惜,个人力量毕竟有限,仅能小范围实施。”朱博士每年都会向合作学校投入数十万或上百万的先进纺织机器,并作专门指导,令学子在校时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方法已然见效,设想,若有其它企业和开明政府的鼎力支持,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亦不无可能。
精益求精的朱立夫博士每年都会前往欧洲,访问同行,学习借鉴。不久前,为了改进市场推广工作,他特地购买了一件意大利出品的无缝服装,进行研究。“包装前卫,衣饰精致,通过人体工程学的运用,添加了丰富的保健元素,尤其在运动之时,更能体现它的好处。”相同的机器,类似的工艺,但舶来品却比本地产品更胜一筹,朱博士佩服的同时,更加剧了转型的决心。
这便是走高端路线。朱立夫博士表示,坚守阵地,缩小规模的同时,正预备转向奢侈品服装的代理,现已在为此作相关准备。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备受国内热捧的奢侈品市场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的商机,他将用实际行动回答最初的询问!
朱立夫博士介绍,儿子现在公司帮忙打理生意,其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同时亦灌输了东方的传统理念,如今,各方面表现尚可。言及于此,他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始终须传承发扬。一间企业的失败,就源于这套思想的缺失。所以,想要成功,企业须谨记,道德第一,科技第二!”
孔孟思想流传千年,一直宣扬道德为本。这里,他的所指是为职业道德,与企业的发展根基密切相关——若员工的职业道德乏善可陈,企业势必时时面临惨遭不义的潜在威胁,若员工的职业道德保持良好,企业才能团结一心,欣欣向荣。所以,对企业决策者而言,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唯拥有一批忠义两全的精兵强将,才能领导企业迎战商场,一展雄风。
或许,正出于对“德”的重视和“势”的审度,善捕捉商机、思维敏锐而开阔的朱立夫博士,得以携手旗下一众贤能,继承发扬了父辈的基业,踌躇满志于第三十八年的转型路上。
【朱立夫博士,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主席,中大实业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主席,主营外国先进纺织机器代理,业务范围广泛,遍及内地、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是为业界翘楚。他关心行业发展,富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已与广西多所学校合作,成立基地,培训对口人才,受到社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