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SWOT分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龙头企业在推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企业内部及企业所处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所以,充分认识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处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用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会,克服威胁,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黑龙江省 农业龙头企业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271-02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依靠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科研和服务的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农户带动和组织起来,引导农户按市场需求从事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国内外市场相连接的问题。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对于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强、素质高,农产品及加工品才能立足市场、占领市场,农业产业化才能顺利进行,农民收入才能更快地增长,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和机会,也存在许多劣势和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问题,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挖潜避险。
  
  一、优势(Strengths)
  
  1.农业资源丰富,潜能巨大。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土地总面积6.9亿亩,其中耕地面积1.77亿亩,现有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左右,人均耕地面积0.32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的3.2倍。全省辖79个市县,共有农村人口2000万人,占总人口的53%。2007年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8910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及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2.农业龙头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截止到2007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00多个,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利税79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6.7%、27.8%和27.4%。其中,210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0亿元、利税60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24.7%、30.4%。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3个,列全国第三位。全省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26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17个,比2006年增加6个,20亿元以上的9个,哈达批发市场达到60亿元,九三油脂集团突破100亿元。全省农产品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产品12个,提升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运输、包装、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了城乡就业,增加了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2007年,黑龙江省龙头企业上缴税金32亿元,直接为城乡居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近50万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20多万个,增加地方经济收入150亿元左右。全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已达到200万户,户均增收165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8.1%和10%。其中,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5万户,户均增收195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7.4%和8.3%。华润、成福、龙凤、格林等龙头企业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上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青冈龙凤玉米公司年加工玉米达到100万吨,将带动基地面积180万亩,上缴税金3500万元,安置就业4600多人,为农民创收4000多万元,带动水、电、运输等相关产业创收1.2亿元,拉动县域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二、劣势(Weaknesses)
  
  1.相当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有相当一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有些农业龙头企业筹资能力较弱,规模难以扩大;有些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水平落后,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有些农业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偏离农业,以工业或第三产业反哺农业,无法带动基地和农户长足发展;有些农业龙头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不能吸引优秀人才;有些农业龙头企业仍旧留在初级农产品的加工阶段,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较弱等。
  2.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问题是农业产业化中最大的难点,也是至今尚未根本解决的问题。目前二者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合同、协议,在原料供应、资金、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及保护价等方而达成契约。二是农民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与龙头企业按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产权纽带关系。三是农户加入有关专业农协等经济合作组织,企业通过这些中介组织与农户发生经济关系。目前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中,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并存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其中以第一种形式最为普遍。但从全省来看,多数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还处于简单、松散的利益群体关系,突出问题是缺乏利益联结的约束机制、共享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和协调机制。最终表现就是龙头企业违约和农户违约并存,导致双方利益都受到损害。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政府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针与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设备,减免了相应的农业税及农业特产税以及对农业进行补贴等。这些举措在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广泛而积极的作用,对农业龙头企业来说,其正面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此外,政府在扶持农业发展的同时,还直接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是为龙头企业服务的。黑龙江省2006~2007年两年投入产业化资金1.2亿元,调动企业技改投入80亿元左右,基地投入近3亿元,这些资金投入使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在规模、数量、牵动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显著成效。
  2.世界农产品需求格局的转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快速发生着变化,从注重“吃饱”到注重“吃好”的消费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健康营养食品、高附加值的食品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而且,随着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快速增长,而精深加工农产品正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软肋。黑龙江省虽然是农业大省,但从产品的加工层次来看,黑龙江省从事大宗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大多还是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不到加工总量的1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以上。未来几年,随着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黑龙江省可以生产出越来越多带有高附加值的加工农产品,从而给黑龙江省的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知识经济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上的经济。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效率递增的独特性决定着它们将是今后推动世界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主动力。从全世界来看,知识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现在的70%~80%。我国知识、信息技术的急剧发展和应用也必将辐射到农业龙头企业的管理领域。现代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科技创新的发展、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以及各种新型实用人才的引进都将从多方面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四、威胁(Threats)
  
  1.大量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遭遇了外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强力冲击。2003年我国农产品净出口额开始下降,而自2004年之后我国农产品连续呈现净进口的格局。国外农产品凭借着自身的高技术含量,过硬的检疫、检测标准和手段赢得了我国许多消费者的青睐,进而侵占我国农产品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的出现,势必使以国内消费者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丧失很多客户资源,使其实际市场占有份额出现急剧缩减。
  2.非关税贸易壁垒造成的障碍。我国加入WTO后,虽然贸易关税壁垒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我国的农业龙头企业可以着眼于国际市场来提高自身产品的销售量。然而,各国出于对本国消费者和对本国农业的保护,设置了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如进口国以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检疫为由控制进口,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条款等手段实施贸易保护等,再加上各国的检疫、检测标准不一,且时有更新,限制了我国从事农产品出口加工的龙头企业的出品,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农产品市场结构及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建立一个健全、完善和高效的农产品贸易市场及其服务体系。但当前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大市场,城乡分割、地区封锁等问题仍然还在许多地方存在,限制了黑龙江省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同时,农产品销售市场中还没有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以大宗农产品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为主要功能的连接产需的平台,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聚集和发布体系也不尽成熟。此外,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市场中还较为缺乏农产品加工、贸易所必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科技服务、品牌认证、农产品检疫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国内农产品贸易的分析和预警、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监控等系统的建立与规范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系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农产品贸易发展模式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203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匡远凤.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营销前景的SWOT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23)
  2.孙玉忠.黑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粮食,2007(1)
  3.杨莹,范亚东.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研究,2008(2)
  4.蒋秧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龙头企业[J].北方经贸,2006(12)
  5.吴言中.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的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5(1)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责编:芝荣)
其他文献
摘 要:对高职院校而言,内部顾客是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人员,是质量形成的主体,因此,合理对待内部顾客的抱怨是实施和保持高职院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文章在分析内部顾客抱怨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几条解决办法。  关键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 内部顾客 抱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119-02    
期刊
摘 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特点和推进农村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推进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条件和优越性进行探讨,寻求实现的具体措施,对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农村 经济区域 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224-02    所谓农村区域经济集团化,就是以农村产业集群为基础,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积极扶
期刊
摘 要:2004年到2007年下半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时至2008年,却变成了“返乡潮”,文章认为,是我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导致了这一结果,是依靠要素市场扭曲、低要素成本吸引外资,依赖低价格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必然出现的困境。突破这种格局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国内市场一体化,加快产业升级,加快该地区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型等。  关键词:金融危机 民工荒 返乡潮 出口导向增长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河南省唐河县为个案,论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成果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221-02    近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笔者调查走访了唐河县古城乡、湖阳镇、大河屯镇3乡的6村及部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大型IT企业纷纷通过各种途径率先实现了国际化经营,但由于我国IT企业受诸如技术竞争优势不明显、关键资源缺乏、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开发后劲不足、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市场开拓方式单一、国际化经验不足、国际化人才缺乏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要持续提升我国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从全价值链视角下,实现我国IT企业技术、运作、营销、业务模式、管理、服务等全面创新。文章从全价值链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农村由小农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华北平原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博野县为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博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包括合并中心村整理模式;村庄整体搬迁模式;村庄内部整改模式;郊区城镇化体系模式。要把不同
期刊
摘 要: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利用外资领域、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哈尔滨承接服务外包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只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一定能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地。  关键词:服务外包 SWOT分析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270-01
期刊
摘 要: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文化资源只有进入现实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的生产中,才能转化为文化资本。实景演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是我国旅游文化资本化的成功之作。文章分析了近几年的实景演出,总结了实景演出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旅游文化资本化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化 文化资本 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6-258-0
期刊
洪媛媛同志是临海支行营业中心一名普通员工。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看到营业厅的业务比较繁忙,致使储户经常排长队的情景,深深地感到身上的担子不轻,于是,暗下决心要尽快地学好业务,努力做到让客户满意而归。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她越来越认识到让客户满意的银行是不可战胜的银行,服务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于正处股改大潮中的农行而言,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直是农行全体员工所要努
期刊
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农村信用社以信贷管理系统为基础平台,积极调整经营思路,构建新的信贷建设体系,不断强化贷款责任管理,落实监督评价措施,促进了贷款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高,实现了既改善金融服务,又防控信贷风险的双重目标,达到了客户满意和业务有效发展的双赢目的。2008年,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的不利因素下,仍达到了新增23.6亿元贷款无不良和不良贷款绝对额较年初下
期刊